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31876发布日期:2020-10-30 22:0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玻璃餐具生产加工之后,往往需要使用清洗装置对餐具表面进行清洗,但是在冲洗之前没有可以对餐具表面的灰尘和杂质进行清理的设备,使得若是餐具表面的杂质过多时就会导致清洗液很快就会变得浑浊,从而需要更换新的清洗液,不仅对清洗液耗费量较大,并且更换过程较为麻烦,而且会浪费很多时间,使得清洗效率低下,从而不方便人们使用,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在对餐具清洗之前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解决了在餐具清洗之前没有对其进行清理的装置,使得餐具表面杂质或者灰尘过多就会影响清洗效率,从而不方便人们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收集箱与吸尘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吸尘机的出尘口卡接在收集箱的上表面,所述吸尘机的进尘口与连接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两端穿过固定板分别与两个软管的左端相连通,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板的相对面,所述软管的右端与收集装置的左端相连通,所述收集装置的上表面通过两个连接块与弹性转动装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转动装置卡接在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弹性转动装置卡接在第一齿轮内,所述第一齿轮与半齿轮啮合,所述半齿轮卡接在驱动装置的输出轴外,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连接在凹槽内壁的上表面,所述凹槽开设在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卡板内,所述卡板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正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左端与软管的右端相连通,所述收集管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吸尘头,所述收集管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块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弹性转动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卡接在第一齿轮内,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卡接在两个固定块的相对面,左侧所述轴承的右侧面通过扭簧与第一齿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套接在转轴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板的形状设置为u形,所述连接管的形状设置为y形,所述连接管的部分设置为软管,所述收集箱的上表面卡接有滤网,所述收集箱的正面铰接有箱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板的右侧面与底座的左侧面搭接,所述底板和底座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左侧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下方连接板的下表面,右侧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卡接在半齿轮内,所述电机通过支撑块与凹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通过吸尘机、连接管、吸尘头、电机、半齿轮、第一齿轮和扭簧之间的相互配合,当需要使用时,通过控制吸尘机从吸尘头处进行灰尘的吸取,然后再控制电机带动半齿轮转动,使得半齿轮与扭簧配合带动吸尘头前后摆动对灰尘进行吸取的工作,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在对餐具冲洗前进行灰尘和杂质的预处理,保证后续餐具清理工作的更加顺利和简便,进一步提高了餐具清洗的效率,从而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方便。

2、该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通过设置电动推杆,通过控制电动推杆推动连接板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连接板的高度,进一步调整吸尘头的高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餐具生产运输线。

3、该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通过设置滤网,且滤网可以保证收集箱与外界空气的连通,从而可以保证吸尘机可以正常的将灰尘排放入收集箱内,方便了灰尘的收集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齿轮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收集箱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收集箱、3吸尘机、4连接管、5软管、6收集装置、61收集管、62吸尘头、7连接块、8弹性转动装置、81转轴、82扭簧、83轴承、9固定块、10半齿轮、11驱动装置、111电机、112支撑块、12凹槽、13连接板、14滤网、15卡板、16支撑板、17电动推杆、18底座、19第一齿轮、20固定板、21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玻璃餐具生产用清理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右侧面与底座18的左侧面搭接,底板1和底座1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7,通过设置电动推杆17,通过控制电动推杆17推动连接板13向上移动至合适位置,从而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连接板13的高度,进一步调整吸尘头62的高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餐具生产运输线,左侧电动推杆17固定连接在下方连接板13的下表面,右侧电动推杆17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6的下表面,底板1的上表面通过收集箱2与吸尘机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收集箱2的上表面卡接有滤网14,通过设置滤网14,且滤网14可以保证收集箱2与外界空气的连通,从而可以保证吸尘机3可以正常的将灰尘排放入收集箱2内,方便了灰尘的收集工作,收集箱2的正面铰接有箱门21,通过设置箱门21,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箱门21打开对收集箱2内部灰尘清理的工作,方便收集箱2的后续使用,吸尘机3的出尘口卡接在收集箱2的上表面,吸尘机3的进尘口与连接管4的一端相连通,连接管4的形状设置为y形,连接管4的部分设置为软管5,通过设置连接管4,且连接管4设置为y形,从而可以对吸尘机3和两个软管5的连通工作,保证吸尘机3的吸尘工作,且连接管4的部分设置为软管5,从而便于电动推杆17进行高度调节的工作,连接管4的另两端穿过固定板20分别与两个软管5的左端相连通,通过设置软管5,从而可以保证吸尘头62正常摆动的工作,固定板20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板13的相对面,软管5的右端与收集装置6的左端相连通,收集装置6包括收集管61,收集管61的左端与软管5的右端相连通,收集管61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吸尘头62,收集管61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块7的下表面,通过设置吸尘头62,从而方便吸尘机3通过吸尘头62进行灰尘的吸取工作,收集装置6的上表面通过两个连接块7与弹性转动装置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性转动装置8包括转轴81,转轴81卡接在第一齿轮19内,转轴81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83,通过设置转轴81和轴承83,且转轴81可以在轴承83内稳定的转动,从而可以保证第一齿轮19转动的稳定性,且轴承83可以为扭簧82提供支撑点,进一步有利于扭簧82的控制工作,两个轴承83分别卡接在两个固定块9的相对面,左侧轴承83的右侧面通过扭簧82与第一齿轮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扭簧82,且扭簧82可以利用自身的扭力带动吸尘头62向前摆动,从而可以提高吸尘的面积,扭簧82套接在转轴81的外表面。

弹性转动装置8卡接在两个固定块9的相对面,固定块9固定连接在连接板13的下表面,弹性转动装置8卡接在第一齿轮19内,第一齿轮19与半齿轮10啮合,半齿轮10卡接在驱动装置11的输出轴外,驱动装置11包括电机111,电机111的输出轴卡接在半齿轮10内,通过设置电机111和半齿轮10,且通过控制电机111带动半齿轮10转动,进而使得吸尘头62向后进行摆动,从而可以提高吸尘头62向后吸尘的面积,电机111通过支撑块112与凹槽1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块112,且支撑块112可以对电机111进行固定,有利于电机111的稳定工作,驱动装置11固定连接在凹槽12内壁的上表面,凹槽12开设在连接板13的下表面,连接板13设置在卡板15内,通过设置卡板15,且卡板15的形状设置为u形,使得卡板15可以卡在连接板13外,从而便于对连接板13的右端进行支撑固定,保证连接板13的稳固性,卡板15的形状设置为u形,卡板1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6的正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当需要安装时,工作人员将本装置先放置在餐具运输线的一侧,然后再移动本装置至餐具运输线的合适位置,此时使得上方吸尘头62位于餐具运输线的上侧,同时下方吸尘头62位于餐具运输线的下侧,然后工作人员再将底座18放置在运输线的另一侧,使得卡板15与连接板13的位置对应;

s2、然后推动卡板15,使得连接板13位于卡板15内,同时底座18与底板1相互接触,当需要使用时,控制吸尘机3工作,使得吸尘机3通过连接管4和软管5从收集管61的吸尘头62处吸取餐具上的灰尘和杂质,并将灰尘和杂质排放至收集箱2内;

s3、同时控制电机111工作,使得电机111带动半齿轮10转动,使得半齿轮10带动第一齿轮19转动,此时吸尘头62向后摆动,同时扭簧82扭曲,当半齿轮10与第一齿轮19脱离使,此时扭簧82利用自身的扭力带动吸尘头62向前摆动,当半齿轮10与第一齿轮19啮合时,此时吸尘头62再次向后摆动,以此往复的进行摆动吸取灰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