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毒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8543发布日期:2020-06-02 20:0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毒装置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消毒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消毒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医用器械的清洁性,通常需要对可重复使用的医用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以麻醉学科的可视化设备中的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纤维硬质气管镜(视可尼喉镜)及经食道超声探头等工具为例,这些可视化设备中使用的工具在临床工作中重复使用,如何快速有效的消毒一直是工作的难点。只有高效的消毒灭菌才能有效杜绝患者间的交叉感染。而这些可视化设备中使用的工具的形状尺寸各不相同,现有的消毒装置难以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工具,还会造成消毒液的浪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待消毒物,并且不会造成消毒液浪费的消毒装置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待消毒物,并且不会造成消毒液浪费的消毒装置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装置。

该消毒装置包括槽体机构,所述槽体机构包括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

所述第一槽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一底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均与所述第一底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通过相邻边顺次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槽体包括第四侧壁、第五侧壁和第二底壁,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均与所述第二底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相对设置;

所述第三槽体包括第六侧壁、第七侧壁、第八侧壁和第三底壁,所述第六侧壁、所述第七侧壁、所述第八侧壁均与所述第三底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六侧壁、所述第七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通过相邻边顺次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槽体上位于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之间的两个开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槽体上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开口及所述第三槽体上位于所述第六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之间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七侧壁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槽体上的两侧壁与所述第一槽体上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两侧壁相对应的侧壁和所述第三槽体上的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两侧壁相对应的侧壁滑动配合且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三底壁滑动配合且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四侧壁、所述第五侧壁、所述第六侧壁、所述第七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三底壁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出液口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出液口的第一堵盖。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邻近所述第二侧壁的边缘与所述第二侧壁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的配合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

所述第六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邻近所述第七侧壁的边缘与所述第七侧壁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的配合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三槽体镜像对称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四侧壁和所述第五侧壁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所述第六侧壁和所述第八侧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或所述第五侧壁的形状大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底壁、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三底壁顺次层叠设置,相邻底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滑动配合的底壁滑轨,且相邻底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底壁密封件。

可选的,相邻侧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滑动配合的侧壁滑轨,且相邻侧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侧壁密封件。

可选的,所述消毒设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被设置为用于封闭所述槽体机构与各底壁相对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筒体机构,所述筒体机构包括第一消毒筒和第二消毒筒,所述第一消毒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消毒筒的外壁滑动配合;

所述第一消毒筒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液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消毒筒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消毒筒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消毒筒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出液口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液口的第二堵盖。

可选的,所述筒体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消毒筒,所述第三消毒筒设于所述第一消毒筒和所述第二消毒筒之间,并且所述第三消毒筒与所述第一消毒筒和所述第二消毒筒均滑动配合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毒设备。

该消毒设备包括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和储液机构;其中,

所述储液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储液箱和分液阀,各所述储液箱内存储有不同类型的清洗液或消毒液,且各所述储液箱通过不同的进液管道与所述分液阀的进液口相连接,所述分液阀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

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可根据消毒需求组合形成不同尺寸大小的消毒槽,可在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待消毒物的同时,使用尽量少的消毒液便可充分浸泡待消毒物,从而不会造成消毒液浪费。此外,本公开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和第三槽体可通过拆卸折叠等方式缩小携带体积,从而提高了消毒装置的便携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实施例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第一槽体-1,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一底壁-14,第二槽体-2,第四侧壁-21,第五侧壁-22,第二底壁-23,第三槽体-3,第六侧壁-31,第七侧壁-32,第八侧壁-33,第三底壁-34,进液口-4,第一出液口-5,第一消毒筒-6,第二消毒筒-7。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包括槽体机构。槽体机构包括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

第一槽体1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一底壁14。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均与第一底壁14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通过相邻边顺次密封连接。也即是,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邻的侧边密封连接,第二侧壁12和第三侧壁13相邻的侧边密封连接。

第一槽体1的各侧壁之间的密封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各侧壁的边缘上设有凸起或槽,在凸起或槽的两侧设有密封条,通过凸起和槽的配合将各侧壁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密封条实现连接处的密封。又例如,各侧壁通过嵌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第一槽体1的内壁或外壁与各侧壁的连接处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注塑等方式使得密封材料密封连接处的缝隙。

第二槽体2包括第四侧壁21、第五侧壁22和第二底壁23。第四侧壁21和第五侧壁22均与第二底壁23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第四侧壁21和第五侧壁22相对设置。

第三槽体3包括第六侧壁31、第七侧壁32、第八侧壁33和第三底壁34。第六侧壁31、第七侧壁32、第八侧壁33均与第三底壁34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焊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实现。第六侧壁31、第七侧壁32和第八侧壁33通过相邻边顺次密封连接。也即是,第六侧壁31和第七侧壁32相邻的侧边密封连接,第七侧壁32和第八侧壁33相邻的侧边密封连接。

第三槽体3的各侧壁之间的密封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各侧壁的边缘上设有凸起或槽,在凸起或槽的两侧设有密封条,通过凸起和槽的配合将各侧壁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密封条实现连接处的密封。又例如,各侧壁通过嵌固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第三槽体3的内壁或外壁与各侧壁的连接处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注塑等方式使得密封材料密封连接处的缝隙

第二槽体2上位于第四侧壁21和第五侧壁22之间的两个开口分别与第一槽体1上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之间的开口及第三槽体3上位于第六侧壁31和第八侧壁33之间的开口相对设置。第二侧壁12和第七侧壁32相对设置,且第二槽体2上的两侧壁与第一槽体1上与第二槽体2的两侧壁相对应的侧壁和第三槽体3上的与第二槽体2的两侧壁相对应的侧壁滑动配合且密封连接。各槽体的各侧壁之间的滑动配合可通过面面配合或滑轨配合或滑槽配合等方式实现。各槽体的各侧壁之间的密封连接可通过增设密封条等方式实现。

第一底壁14、第二底壁23和第三底壁34滑动配合且密封连接。各槽体的各底壁之间的滑动配合可通过面面配合或滑轨配合或滑槽配合等方式实现。各槽体的各底壁之间的密封连接可通过增设密封条等方式实现。

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21、第五侧壁22、第六侧壁31、第七侧壁32和第八侧壁33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进液口4。进液口4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各侧壁上均可设置有进液口4,各进液口4可向槽内注入相同或不同的消毒液。当设有多个进液口4时,可将各进液口4的位置设置为各槽体重叠后进液口4重合,以更方便地控制进液。第一底壁14、第二底壁23和第三底壁3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第一出液口5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一出液口5的第一堵盖(图中未示出)。第一出液口5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例如,各底壁上均可设有第一出液口5。当设有多个第一出液口5时,可将各第一出液口5的位置设置为各槽体重叠后第一出液口5重合,以更方便地控制出液。

具体实施时,进液口4上可设有喷头,以向待消毒物喷淋不同样态的液体。而且,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组合形成的消毒槽内还可设有网格状支架,以在有需要时将各待消毒物彼此分开。

本公开的消毒装置根据使用的需求,可具有不同的组合方式。

如图2所示,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均未重叠,各槽体的侧壁和底壁顺次相连,形成了一个大容积的第一形态消毒槽。该第一形态消毒槽可用于对具有较大体积的待消毒物进行消毒处理。

如图3所示,第一槽体1和第三槽体3未重叠,第二槽体2与第一槽体1或第三槽体3重叠,第一槽体1和第三槽体3的侧壁和底壁顺次相连,形成了一个中等容积的第二形态消毒槽。该第二形态消毒槽可用于对具有中等体积的待消毒物进行消毒处理。

如图4所示,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均重叠,形成了一个小容积的第三形态消毒槽。该第三形态消毒槽可用于对具有较小体积的待消毒物进行消毒处理。

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可根据消毒需求组合形成不同尺寸大小的消毒槽,可在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待消毒物的同时,使用尽量少的消毒液便可充分浸泡待消毒物,从而不会造成消毒液浪费。

此外,本公开的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可通过拆卸折叠等方式缩小携带体积,从而提高了消毒装置的便携性。

在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便于组装及拆卸的同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邻近第二侧壁12的边缘与第二侧壁12通过第一凹槽(图中未示出)和第一凸起(图中未示出)的配合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具体实施时,若某一侧壁上设有第一凹槽,则另一与设有第一凹槽的侧壁连接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且第一凹槽内设有密封条等第一密封件,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一凸起的配合将第一侧壁11和第三侧壁13与第二侧壁12密封连接在一起。

第六侧壁31和第八侧壁33邻近第七侧壁32的边缘与第七侧壁32通过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凸起(图中未示出)的配合连接在一起,且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具体实施时,若某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则另一与设有第二凹槽的侧壁连接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起,且第二凹槽内设有密封条等第二密封件,通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起的配合将第六侧壁31和第八侧壁33与第七侧壁32密封连接在一起。

在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第一槽体1和第三槽体3镜像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第四侧壁21和第五侧壁22对称设置,且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六侧壁31和第八侧壁33与第四侧壁21或第五侧壁22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第一侧壁11、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21、第五侧壁22、第六侧壁31和第八侧壁33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当将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组合形成不同形态的消毒槽时,可充分保证消毒槽的形状的规则性以及消毒槽的密封性;当将第一槽体1、第二槽体2和第三槽体3折叠时,可有效缩小占用空间。

在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底壁14、第二底壁23和第三底壁34顺次层叠设置。相邻底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滑动配合的底壁滑轨(图中未示出),且相邻底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底壁密封件(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底壁滑轨,可顺畅地移动底壁。通过设置例如为密封条等的底壁密封件,可有效保证消毒装置的密封性。

进一步的,当第一底壁14、第二底壁23和第三底壁34层叠在一起时,第一侧壁11、第四侧壁21和第六侧壁31层叠在一起,以及第三侧壁13、第五侧壁22和第八侧壁33也层叠在一起。为了顺畅地移动底壁,以及有效保证消毒装置的密封性,相邻侧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滑动配合的侧壁滑轨(图中未示出),且相邻侧壁的相对的表面上均设有侧壁密封件(图中未示出)。上述侧壁密封件可例如为密封条。

在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毒设置还包括盖体(图中未示出)。盖体用于封闭槽体机构与各底壁相对的开口。当消毒槽内进行消毒处理时,可通过盖体将消毒槽的开口封闭起来,从而提高消毒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消毒装置还包括筒体机构。筒体机构包括第一消毒筒6和第二消毒筒7。第一消毒筒6的内壁与第二消毒筒7的外壁滑动配合。通过第一消毒筒6和第二消毒筒7之间的滑动配合,筒体机构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变化,从而适应不同长度的待消毒物。

第一消毒筒6的第一端与第一出液口5可拆卸连接,两者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通过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第一消毒筒6的第二端与第二消毒筒7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消毒筒7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出液口(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第二出液口的第二堵盖(图中未示出)。

当需要对较长和/或体积较小的待消毒物进行消毒处理时,可通过第一出液口5将待消毒物放入筒体机构内。第一消毒筒6和第二消毒筒7可根据消毒需求组合形成不同尺寸大小的消毒筒,可在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待消毒物的同时,使用尽量少的消毒液便可充分浸泡待消毒物,从而不会造成消毒液浪费。

此外,本公开的槽体机构和筒体机构可通过拆卸折叠等方式缩小携带体积,从而提高了消毒装置的便携性。

进一步的,筒体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消毒筒(图中未示出)。第三消毒筒设于第一消毒筒6和第二消毒筒7之间,并且第三消毒筒与第一消毒筒6和第二消毒筒7均滑动配合连接。通过设置第三消毒筒,本公开的消毒装置的应用范围可进一步的得到拓宽。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消毒设备。

该消毒设备包括本公开的消毒装置和储液机构(图中未示出)。储液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储液箱和分液阀。各储液箱内存储有不同类型的清洗液或消毒液。上述清洗液或消毒液可例如为酶或戊二醛等。各储液箱通过不同的进液管道与分液阀的进液口相连接。分液阀的出液口通过出液管道与进液口相连接。当需要向消毒装置提供某种清洗液或消毒液时,可通过分液阀将相应储液箱的进液管道与出液管道连通,以使得该种清洗液或消毒液进入消毒装置内。

下面,以几种不同的麻醉学科的可视化设备中使用工具为例,说明消毒过程:

清洗可视喉镜片或视可尼喉镜时,先向消毒槽注入自来水,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为20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接着,向消毒槽注入酶,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为10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再重复开始时注入自来水的操作;再接着,注入戊二醛,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20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最后注入注射用水,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10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消毒完毕。将消毒完毕的可视喉镜片或视可尼喉镜烘干。

清洗纤维支气管镜或经食道超声探头时,先向消毒槽注入自来水,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为20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接着,向消毒槽注入酶,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为15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再重复开始时注入自来水的操作;再接着,注入戊二醛,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15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最后注入注射用水,进液呈花洒样,浸泡时间10分钟,达到设定浸泡时间后,排液,消毒完毕。将消毒完毕的纤维支气管镜或经食道超声探头烘干。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