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1664发布日期:2020-10-28 12:4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并且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导致水中溶解的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在水中溶解的氧耗尽后,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厌氧分解并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恶化,会对环境造成极为严重的污染,因此含有有机物质的废水必须经过净化之后才能排放,目前净化废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主要有氧化-吸附法、焚烧法、吸附法、sbr处理法等,其中吸附法是用具有很强吸附能力的固体吸附剂,使废水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分富集于固体表面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树脂,活性炭再生和洗脱困难;树脂吸附具有实用范围广,不受废水中无机盐的影响,吸附效果好,洗脱和再生容易,性能稳定等优点,因而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最常用的吸附剂为树脂吸附剂,树脂吸附法可用于处理含酚、苯胺、有机酸、硝基物、农药、染料中间体等废水,是一种处理有机废水的有效方法。

目前人们在采用吸附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首先将大孔树脂装填到吸附塔内,然后使高浓度有机废水从吸附塔的内部流过,接着高浓度有机废水与大孔树脂接触,之后大孔树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实现清除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大孔树脂吸附饱和后停止向吸收塔通入废水,然后向吸收塔通入洗脱液进行洗脱,接着对大孔树脂进行再生处理即可,但是该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低,需要配备多个工人进行操作,同时整个过程只能间歇进行,不能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持续的处理,处理效率低,因此急需设计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目前人们在采用吸附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首先将大孔树脂装填到吸附塔内,然后使高浓度有机废水从吸附塔的内部流过,接着高浓度有机废水与大孔树脂接触,之后大孔树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实现清除废水中有机物的目的,大孔树脂吸附饱和后停止向吸收塔通入废水,然后向吸收塔通入洗脱液进行洗脱,接着对大孔树脂进行再生处理即可,但是该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低,需要配备多个工人进行操作,同时整个过程只能间歇进行,不能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持续的处理,处理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上设有打捞装置、再生装置和浓缩装置。

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循环扁管,循环扁管顶面的右端螺栓固定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延伸至循环扁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的底端与循环扁管内腔的底面活动套接,驱动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驱动飞盘,驱动飞盘的侧面开设有偏心槽,偏心槽的断面呈t型,偏心槽的中轴线不与驱动飞盘的中轴线重合,偏心槽的内部滑动插接有驱动板,驱动板的右端面开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扣合在偏心槽的内壁上且与偏心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驱动板的上下两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端部滑动插接在偏心槽的内部,驱动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活塞,驱动活塞与循环扁管的内壁滑动连接,循环扁管的左端固定连通有吸附柱,吸附柱的内部装填有大孔树脂,循环扁管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废水抽出泵,废水抽出泵上的进水口通过管道和隔离装置与循环扁管固定连通,废水抽出泵上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蓄水池连通,循环扁管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废水抽出泵左侧的智能控制柜。

优选的,所述打捞装置包括斜面半圆盘箱,斜面半圆盘箱的底面与吸附柱的顶端固定连通,斜面半圆盘箱的左侧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斜面半圆盘箱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直面半圆盘箱,直面半圆盘箱的底面上设有洗脱装置,直面半圆盘箱的顶面与斜面半圆盘箱的顶面齐平,直面半圆盘箱的顶面上固定连通有凸起箱,凸起箱的顶面上螺栓固定有旋转伺服电机,旋转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凸起箱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外部设有打捞件,旋转轴的底端与直面半圆盘箱内腔的底面活动套接,凸起箱内腔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斜面圆柱,斜面圆柱活动套接在旋转轴的外部,直面半圆盘箱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旋转轴左侧的挡水条,直面半圆盘箱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旋转轴右侧的限位挡板,直面半圆盘箱内腔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板,弧形导向板的顶面与斜面半圆盘箱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弧形导向板的侧面设有倾斜面,弧形导向板的底面上设有水平面。

优选的,所述洗脱装置包括渐缩接料管,渐缩接料管的顶端与直面半圆盘箱的底面固定连通,渐缩接料管的顶面上设有喷淋装置,渐缩接料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树脂提升管,树脂提升管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底端的从动轴,树脂提升管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顶端的动力轴,从动轴和动力轴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支撑辊,两个支撑辊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传动带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形挖料斗,三角形挖料斗的表面上开设有渗液孔,渐缩接料管的底端通过隔离装置固定连通有吸液管,树脂提升管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传送伺服电机,传送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树脂提升管的内部并与动力轴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箱,喷淋箱的左侧面与渐缩接料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喷淋箱的右侧面与树脂提升管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喷淋箱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换热器,换热器的右侧面上设有蒸汽入管,蒸汽入管的管线上固定连通有管道泵,管道泵螺栓固定在树脂提升管的表面上,换热器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液排出管,冷凝液排出管的底端延伸至喷淋箱的内部,换热器顶面的右端设有循环冷却液入管,换热器顶面的左端设有循环冷却液出管,喷淋箱内腔的顶面上设有自动补液装置,喷淋箱的内部注入有洗脱液,喷淋箱的右侧面上固定插接有喷淋管,喷淋管的另一端固定插接在树脂提升管的左侧面上并与树脂提升管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再生装置包括接料竖管,接料竖管的顶端与树脂提升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接料竖管的右侧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接料竖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抬升管,抬升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倾斜落料管,倾斜落料管的底端与循环扁管的顶面固定连通,倾斜落料管的底端位于驱动活塞的左侧,抬升管与倾斜落料管连接处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隔断柱,弧形隔断柱的内部开设有渐缩孔,倾斜落料管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抬升伺服电机,抬升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抬升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螺旋蜗杆,螺旋蜗杆的另一端与抬升管内腔的底面活动套接,螺旋蜗杆与抬升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接料竖管的底端通过隔离装置固定连通有排水管,排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排水泵,排水泵螺栓固定在循环扁管的顶面上,排水泵上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的精馏塔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浓缩装置包括外釜体,外釜体的底面与循环扁管的顶面固定连接,外釜体的顶面与树脂提升管的底面固定连接,外釜体的右侧面与接料竖管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外釜体的内部设有内釜体,内釜体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隔开块,隔开块的另一端与外釜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蒸汽入管的一端延伸自外釜体的内部并与内釜体固定连通,内釜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壳,蜗壳的侧面上沿着其切线方向设有进水管口和出水管口,吸液管的一端延伸至内釜体的内部并与进水管口固定连通,蜗壳内腔的顶面上活动套接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蜗壳内部的水轮叶,搅拌轴的底端延伸至蜗壳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搅拌叶,内釜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搅拌叶下方的隔离板,隔离板的底面上固定连通有排泄孔,排泄孔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釜体的外部并设有排泄阀,内釜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隔离板下方的承载杆,承载杆的外部缠绕有加热丝。

优选的,所述打捞件包括旋转柱,旋转柱固定套接在旋转轴的外部,旋转柱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旋转柱的侧面开设有与缓冲腔固定连通的导向滑槽,缓冲腔内腔的顶面通过复位弹簧传动连接有位移活塞,位移活塞与缓冲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位移活塞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位移杆,位移杆的顶端延伸至旋转柱的外部,位移杆的顶面上活动嵌装有滚动钢球,滚动钢球与斜面圆柱底部的斜面接触连接,位移活塞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转接板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滑槽并固定连接有u型扣板,u型扣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条,u型扣板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旋转杆,旋转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臂,旋转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的一端与u型扣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扭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翻转臂的表面固定连接,翻转臂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条相适配的定位条,翻转臂右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翻转臂右侧面的底端活动套接有旋转臂,旋转臂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转接块,旋转臂的外部活动套接有蓄力弹簧,蓄力弹簧的一端与翻转臂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蓄力弹簧的另一端与转接块固定连接,转接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树脂铲料斗,树脂铲料斗的顶面与倾斜面和水平面滑动连接,转接块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上档杆,转接块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挡板相适配的下档杆。

优选的,所述液位控制装置包括u型液位管,u型液位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u型液位管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斜面半圆盘箱的左侧面上,另一个u型液位管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接料竖管的右侧面上,u型液位管的端面上开设有通孔,u型液位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盘,隔离盘上开设有通水孔,u型液位管的内壁与隔离盘右侧面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过滤棉,u型液位管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内部开设有升降腔,升降腔内腔的顶面上开设有锥形槽,固定柱的内部固定穿插有输液管,输液管与塞子固定连通,输液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输液管的一端与斜面半圆盘箱固定连通,另一个输液管的一端与接料竖管固定连通,升降腔内腔的底面通过顶起弹簧传动连接有顶起活塞,顶起活塞与升降腔的内壁滑动连接,顶起活塞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塞子,塞子的顶端活动插接在锥形槽的内部,顶起活塞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传动绳,传动绳的另一端延伸至u型液位管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应变浮球。

优选的,所述自动补液装置包括补液柱,补液柱的顶端与喷淋箱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补液柱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腔的顶面上开设有锥形插接孔,补液柱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补液管,补液管与锥形插接孔固定连通,补液管的一端延伸至喷淋箱的外部并与洗脱液的补充管道固定连通,安装腔内腔的底面通过压缩弹簧传动连接有传动活塞,传动活塞与安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传动活塞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封堵赛,封堵赛的顶端活动插接在锥形插接孔的内部,传动活塞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传动线,传动线的底端延伸至补液柱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反射浮球。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液位控制装置控制打捞装置内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量和再生装置内部再生液的量,通过吸附装置,使大孔树脂能够在吸附装置的内部向左窜动,通过打捞装置和打捞件的配合,使吸附装置顶部的大孔树脂能够自动进入洗脱装置中,通过洗脱装置和喷淋装置的配合对洗脱装置内部的大孔树脂进行洗脱和提升,使洗脱装置内部的大孔树脂自动进入再生装置,同时洗脱液自动进入浓缩装置中进行蒸发浓缩,通过喷淋装置和浓缩装置的配合,使洗脱液能够循环使用,降低了洗脱液消耗量,通过自动补液装置自动补加损失的洗脱液,不需要人为补加洗脱液,通过再生装置对大孔树脂进行再生和提升,使大孔树脂循环进入吸附装置的内部,由此实现自动吸附、自动洗脱、自动再生、自动装柱的全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设置好之后不需要工人进行操作,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能够对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持续的处理,处理效率高,提高了该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循环扁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驱动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打捞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弧形导向板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弧形导向板的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4中打捞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7中u型扣板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图1中洗脱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中喷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中再生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中浓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图13中蜗壳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图4中液位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图11中自动补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图7中c-c处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吸附装置;101、循环扁管;102、驱动马达;103、驱动轴;104、驱动飞盘;105、偏心槽;106、驱动板;107、弧形凹槽;108、驱动杆;109、驱动活塞;110、吸附柱;111、大孔树脂;112、废水抽出泵;113、智能控制柜;2、打捞装置;21、斜面半圆盘箱;22、直面半圆盘箱;23、凸起箱;24、旋转伺服电机;25、旋转轴;26、斜面圆柱;27、挡水条;28、限位挡板;29、弧形导向板;291、倾斜面;292、水平面;3、洗脱装置;301、渐缩接料管;302、树脂提升管;303、从动轴;304、动力轴;305、支撑辊;306、传动带;307、三角形挖料斗;308、渗液孔;309、吸液管;310、传送伺服电机;4、喷淋装置;41、喷淋箱;42、换热器;43、蒸汽入管;44、管道泵;45、冷凝液排出管;46、循环冷却液入管;47、循环冷却液出管;48、洗脱液;49、喷淋管;5、再生装置;50、排水泵;51、接料竖管;52、抬升管;53、倾斜落料管;54、弧形隔断柱;55、渐缩孔;56、安装板;57、抬升伺服电机;58、螺旋蜗杆;59、排水管;6、浓缩装置;601、外釜体;602、内釜体;603、隔开块;604、支撑杆;605、蜗壳;606、进水管口;607、出水管口;608、搅拌轴;609、水轮叶;610、搅拌叶;611、隔离板;612、排泄孔;613、排泄阀;614、承载杆;615、加热丝;7、打捞件;701、旋转柱;702、缓冲腔;703、导向滑槽;704、复位弹簧;705、位移活塞;706、位移杆;707、滚动钢球;708、转接板;709、u型扣板;710、限位条;711、旋转杆;712、翻转臂;713、扭力弹簧;714、定位条;715、限位杆;716、旋转臂;717、转接块;718、蓄力弹簧;719、树脂铲料斗;720、上档杆;721、下档杆;8、液位控制装置;801、u型液位管;802、通孔;803、隔离盘;804、通水孔;805、过滤棉;806、固定柱;807、升降腔;808、锥形槽;809、输液管;810、顶起弹簧;811、顶起活塞;812、塞子;813、传动绳;814、应变浮球;9、自动补液装置;91、补液柱;92、安装腔;93、锥形插接孔;94、补液管;95、压缩弹簧;96、传动活塞;97、封堵赛;98、传动线;99、反射浮球;a、隔离装置;a1、隔离筒;a2、渗透孔;a3、渗透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7,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吸附装置1,吸附装置1上设有打捞装置2、再生装置5和浓缩装置6。

吸附装置1包括循环扁管101,循环扁管101顶面的右端螺栓固定有驱动马达102,驱动马达102的输出轴延伸至循环扁管10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驱动轴103,驱动轴103的底端与循环扁管101内腔的底面活动套接,驱动轴103的外部固定套接有驱动飞盘104,驱动飞盘104的侧面开设有偏心槽105,偏心槽105的断面呈t型,偏心槽105的中轴线不与驱动飞盘104的中轴线重合,偏心槽105的内部滑动插接有驱动板106,驱动板106的右端面开设有弧形凹槽107,弧形凹槽107扣合在偏心槽105的内壁上且与偏心槽105的内壁滑动连接,驱动板106的上下两面上均固定连接有驱动杆108,驱动杆108的端部滑动插接在偏心槽105的内部,驱动板10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活塞109,驱动活塞109与循环扁管101的内壁滑动连接,循环扁管101的左端固定连通有吸附柱110,吸附柱110的内部装填有大孔树脂111,循环扁管10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废水抽出泵112,废水抽出泵112上的进水口通过管道和隔离装置a与循环扁管101固定连通,这个隔离筒a1固定插接在循环扁管101的顶面上,废水抽出泵112上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蓄水池连通,循环扁管10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废水抽出泵112左侧的智能控制柜113。

打捞装置2包括斜面半圆盘箱21,斜面半圆盘箱21的底面与吸附柱110的顶端固定连通,斜面半圆盘箱21的左侧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8,斜面半圆盘箱21的右侧面固定连通有直面半圆盘箱22,直面半圆盘箱22的底面上设有洗脱装置3,直面半圆盘箱22的顶面与斜面半圆盘箱21的顶面齐平,直面半圆盘箱22的顶面上固定连通有凸起箱23,凸起箱23的顶面上螺栓固定有旋转伺服电机24,旋转伺服电机24的输出轴延伸至凸起箱23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旋转轴25,旋转轴25的外部设有打捞件7,旋转轴25的底端与直面半圆盘箱22内腔的底面活动套接,凸起箱23内腔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斜面圆柱26,斜面圆柱26活动套接在旋转轴25的外部,直面半圆盘箱22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旋转轴25左侧的挡水条27,直面半圆盘箱22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旋转轴25右侧的限位挡板28,直面半圆盘箱22内腔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导向板29,弧形导向板29的顶面与斜面半圆盘箱2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弧形导向板29的侧面设有倾斜面291,弧形导向板29的底面上设有水平面292。

洗脱装置3包括渐缩接料管301,渐缩接料管301的顶端与直面半圆盘箱22的底面固定连通,渐缩接料管301的顶面上设有喷淋装置4,渐缩接料管30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树脂提升管302,树脂提升管302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底端的从动轴303,树脂提升管302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位于其顶端的动力轴304,从动轴303和动力轴304的外部均固定套接有支撑辊305,两个支撑辊305之间传动连接有传动带306,传动带306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三角形挖料斗307,三角形挖料斗307的表面上开设有渗液孔308,渐缩接料管301的底端通过隔离装置a固定连通有吸液管309,隔离装置a包括隔离筒a1,隔离筒a1的顶端固定插接在渐缩接料管301的底面上,隔离筒a1的顶面上开设有渗透孔a2,隔离筒a1的内部装填有渗透棉a3,吸液管309的一端与隔离筒a1固定连通,用于阻拦大孔树脂111,树脂提升管302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传送伺服电机310,传送伺服电机310的输出轴延伸至树脂提升管302的内部并与动力轴304的端部固定连接。

喷淋装置4包括喷淋箱41,喷淋箱41的左侧面与渐缩接料管30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喷淋箱41的右侧面与树脂提升管30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喷淋箱41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换热器42,换热器42的右侧面上设有蒸汽入管43,蒸汽入管43的管线上固定连通有管道泵44,管道泵44螺栓固定在树脂提升管302的表面上,换热器42的底面上设有冷凝液排出管45,冷凝液排出管45的底端延伸至喷淋箱41的内部,换热器42顶面的右端设有循环冷却液入管46,换热器42顶面的左端设有循环冷却液出管47,喷淋箱41内腔的顶面上设有自动补液装置9,喷淋箱41的内部注入有洗脱液48,喷淋箱41的右侧面上固定插接有喷淋管49,喷淋管49的另一端固定插接在树脂提升管302的左侧面上并与树脂提升管302固定连通。

再生装置5包括接料竖管51,接料竖管51的顶端与树脂提升管302的顶端固定连通,接料竖管51的右侧面上设有液位控制装置8,接料竖管5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抬升管52,抬升管52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倾斜落料管53,倾斜落料管53的底端与循环扁管101的顶面固定连通,倾斜落料管53的底端位于驱动活塞109的左侧,抬升管52与倾斜落料管53连接处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弧形隔断柱54,弧形隔断柱54的内部开设有渐缩孔55,倾斜落料管53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6,安装板56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抬升伺服电机57,抬升伺服电机57的输出轴延伸至抬升管5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螺旋蜗杆58,螺旋蜗杆58的另一端与抬升管52内腔的底面活动套接,螺旋蜗杆58与抬升管52的内壁滑动连接,接料竖管51的底端通过隔离装置a固定连通有排水管59,这个隔离筒a1固定插接在接料竖管51的底面上,排水管59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排水泵50,排水泵50螺栓固定在循环扁管101的顶面上,排水泵50上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部的精馏塔固定连通。

浓缩装置6包括外釜体601,外釜体601的底面与循环扁管101的顶面固定连接,外釜体601的顶面与树脂提升管302的底面固定连接,外釜体601的右侧面与接料竖管5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外釜体601的内部设有内釜体602,内釜体602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隔开块603,隔开块603的另一端与外釜体601的内壁固定连接,蒸汽入管43的一端延伸自外釜体601的内部并与内釜体602固定连通,内釜体60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04,支撑杆60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蜗壳605,蜗壳605的侧面上沿着其切线方向设有进水管口606和出水管口607,吸液管309的一端延伸至内釜体602的内部并与进水管口606固定连通,蜗壳605内腔的顶面上活动套接有搅拌轴608,搅拌轴608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蜗壳605内部的水轮叶609,搅拌轴608的底端延伸至蜗壳605的外部并固定套接有搅拌叶610,内釜体60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搅拌叶610下方的隔离板611,隔离板611的底面上固定连通有排泄孔612,排泄孔612的另一端延伸至外釜体601的外部并设有排泄阀613,内釜体60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隔离板611下方的承载杆614,承载杆614的外部缠绕有加热丝615。

打捞件7包括旋转柱701,旋转柱701固定套接在旋转轴25的外部,旋转柱70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腔702,旋转柱701的侧面开设有与缓冲腔702固定连通的导向滑槽703,缓冲腔702内腔的顶面通过复位弹簧704传动连接有位移活塞705,位移活塞705与缓冲腔702的内壁滑动连接,位移活塞705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位移杆706,位移杆706的顶端延伸至旋转柱701的外部,位移杆706的顶面上活动嵌装有滚动钢球707,滚动钢球707与斜面圆柱26底部的斜面接触连接,位移活塞70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转接板708,转接板708的另一端穿过导向滑槽703并固定连接有u型扣板709,u型扣板70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条710,u型扣板709的内壁上活动套接有旋转杆711,旋转杆71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臂712,旋转杆711的外部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713,扭力弹簧713的一端与u型扣板709的内壁固定连接,扭力弹簧713的另一端与翻转臂712的表面固定连接,翻转臂712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条710相适配的定位条714,翻转臂712右侧面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15,翻转臂712右侧面的底端活动套接有旋转臂716,旋转臂716的右端活动套接有转接块717,旋转臂716的外部活动套接有蓄力弹簧718,蓄力弹簧718的一端与翻转臂712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蓄力弹簧718的另一端与转接块717固定连接,转接块71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树脂铲料斗719,树脂铲料斗719的顶面与倾斜面291和水平面292滑动连接,转接块717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杆715相适配的上档杆720,转接块717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挡板28相适配的下档杆721。

液位控制装置8包括u型液位管801,u型液位管80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u型液位管801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斜面半圆盘箱21的左侧面上,另一个u型液位管801的两端均活动插接在接料竖管51的右侧面上,u型液位管801的端面上开设有通孔802,u型液位管8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盘803,隔离盘803上开设有通水孔804,u型液位管801的内壁与隔离盘803右侧面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过滤棉805,u型液位管80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06,固定柱806的内部开设有升降腔807,升降腔807内腔的顶面上开设有锥形槽808,固定柱806的内部固定穿插有输液管809,输液管809与塞子812固定连通,输液管809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输液管809的一端与斜面半圆盘箱21固定连通,另一个输液管809的一端与接料竖管51固定连通,升降腔807内腔的底面通过顶起弹簧810传动连接有顶起活塞811,顶起活塞811与升降腔807的内壁滑动连接,顶起活塞81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塞子812,塞子812的顶端活动插接在锥形槽808的内部,顶起活塞811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传动绳813,传动绳813的另一端延伸至u型液位管80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应变浮球814。

自动补液装置9包括补液柱91,补液柱91的顶端与喷淋箱41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补液柱9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92,安装腔92内腔的顶面上开设有锥形插接孔93,补液柱9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补液管94,补液管94与锥形插接孔93固定连通,补液管94的一端延伸至喷淋箱41的外部并与洗脱液48的补充管道固定连通,安装腔92内腔的底面通过压缩弹簧95传动连接有传动活塞96,传动活塞96与安装腔92的内壁滑动连接,传动活塞96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封堵赛97,封堵赛97的顶端活动插接在锥形插接孔93的内部,传动活塞96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传动线98,传动线98的底端延伸至补液柱91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反射浮球99。

工作原理:

首先通过智能控制柜113对驱动马达102、旋转伺服电机24、传送伺服电机310的转速进行设定,然后通过智能控制柜113开启驱动马达102、废水抽出泵112、旋转伺服电机24、传送伺服电机310、管道泵44、排水泵50和加热丝615,接着驱动马达102带着驱动轴103转动,之后驱动轴103带着驱动飞盘104转动,然后驱动飞盘104通过偏心槽105与驱动杆108的配合带着驱动板106左右窜动,接着驱动板106带着驱动活塞109左右往复窜动,在驱动活塞109向左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活塞109推动循环扁管101内部的大孔树脂111向左移动,在驱动活塞109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倾斜落料管53底端与循环扁管101连接处的开口被逐渐打开,然后倾斜落料管53内部的大孔树脂111在重力作用下移动到循环扁管101的内部且位于驱动活塞109的左侧,如此往复,使循环扁管101内部的大孔树脂111逐渐向吸附柱110的内部移动,实现自动装柱的目的,之后有机废水通过相应的输液管809进入斜面半圆盘箱21,然后斜面半圆盘箱21内部的有机废水液面逐渐升高,接着斜面半圆盘箱21内部的有机废水穿过通孔802、过滤棉805、通水孔804进入u型液位管801,之后应变浮球814浸入有机废水中并受到浮力作用,使应变浮球814向上移动,然后顶起活塞811在顶起弹簧810弹力的作用下带着塞子812向上移动,接着塞子812将锥形槽808堵住,有机废水停止注入,之后斜面半圆盘箱21内部的有机废水在废水抽出泵112的驱动下穿过大孔树脂111、吸附柱110、相应的隔离装置a、废水抽出泵112进入蓄水池,该过程中,大孔树脂111对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实现对废水的净化,然后有机废水的液面降低,接着应变浮球814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传动绳813、顶起活塞811带着塞子812向下移动,将锥形槽808打开,开始注入有机废水,如此控制斜面半圆盘箱21内部再生液的液面高度,接着大孔树脂111逐渐从吸附柱110的顶端溢出并进入斜面半圆盘箱21,然后旋转伺服电机24带着旋转轴25逆时针转动,之后旋转轴25带着打捞件7逆时针转动,此时树脂铲料斗719与打捞件7同步逆时针转动并逐渐进入斜面半圆盘箱21,然后滚动钢球707在斜面圆柱26的底面上滚动,同时斜面圆柱26的底面通过滚动钢球707对位移杆706施加向下的压力,接着位移杆706通过位移活塞705、转接板708、u型扣板709、旋转杆711、翻转臂712、旋转臂716、转接块717带着树脂铲料斗719向下移动,之后树脂铲料斗719的顶面与倾斜面291接触,然后树脂铲料斗719在倾斜面291导向的作用下以旋转杆711为中心轴翻转并向下倾斜,接着树脂铲料斗719的表面与水平面292接触并在其表面上滑动,此时树脂铲料斗719的底面与斜面半圆盘箱21内腔的底面滑动连接,之后斜面半圆盘箱21内部的大孔树脂111被铲进树脂铲料斗719的内部,然后树脂铲料斗719与水平面292分开并与另一个倾斜面291接触且在其表面滑动,接着翻转臂712在扭力弹簧713扭力的作用下通过旋转臂716、转接块717带着树脂铲料斗719以旋转杆711为中心轴反向翻转,直至限位条710与定位条714接触,此时树脂铲料斗719呈水平状态,之后树脂铲料斗719与倾斜面291分开,然后位移活塞705在复位弹簧704弹力的作用下通过转接板708、u型扣板709、旋转杆711、翻转臂712、旋转臂716、转接块717带着树脂铲料斗719向上移动,接着树脂铲料斗719转动到直面半圆盘箱22的内部,之后下档杆721与限位挡板28接触,然后限位挡板28对下档杆721施加反推力,接着下档杆721通过转接块717带着树脂铲料斗719以旋转臂716为中心轴顺时针翻转,之后树脂铲料斗719倾斜并将其内部的大孔树脂111倒入渐缩接料管301的内部,然后下档杆721越过限位挡板28,接着转接块717在蓄力弹簧718扭力的作用下带着树脂铲料斗719以旋转臂716为中心轴反向翻转,直至上档杆720与限位杆715接触,此时树脂铲料斗719呈水平状态,如此重复动作,使吸附柱110内部的大孔树脂111逐渐进入渐缩接料管301的内部,之后大孔树脂11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渐缩接料管301与树脂提升管302的连接处滑落,然后喷淋装置4内部的洗脱液48在压差的作用下通过喷淋管49喷淋进入树脂提升管302、渐缩接料管301的内部并对其内部的大孔树脂111进行洗脱,接着传送伺服电机310通过动力轴304带着支撑辊305顺时针转动,之后支撑辊305驱动传动带306顺时针转动,然后传动带306带着三角形挖料斗307顺时针转动,接着三角形挖料斗307将渐缩接料管301和树脂提升管302连接处的大孔树脂111挖进其内部并对其进行提升,提升的过程中,喷淋管49持续向循环冷却液出管47的内部喷射洗脱液48,达到二次淋洗的目的,提高洗脱效果,之后该三角形挖料斗307越过所有的喷淋管49,然后该三角形挖料斗307内部大孔树脂111中含有的洗脱液48从渗液孔308沥出,接着该三角形挖料斗307以动力轴304为中心轴顺时针翻转,之后该三角形挖料斗307内部的大孔树脂111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在接料竖管51的内部,与此同时,浓缩装置6内部的气体在管道泵44的驱动下通过蒸汽入管43进入喷淋箱41,使喷淋装置4内部的压力增加,浓缩装置6内部的压力减小,然后渐缩接料管301和树脂提升管302内部的洗脱液48在液位差和压力差的作用下通过相应的隔离装置a、吸液管309、进水管口606进入蜗壳605并从出水管口607喷进内釜体602的内部,同时流动的洗脱液48会推动水轮叶609转动,接着水轮叶609带着搅拌轴608转动,之后搅拌轴608带着搅拌叶610转动,然后搅拌叶610对内釜体602内部的洗脱液48进行搅拌,接着加热丝615对内釜体602内部的洗脱液48进行加热,实现蒸馏的效果,之后洗脱液48蒸发形成雾汽,而洗脱液48洗脱出来的有机物质会残留在内釜体602的内部,然后洗脱液48以雾汽的形式通过蒸汽入管43进入换热器42,接着循环冷却水从循环冷却液入管46进入换热器42并从循环冷却液出管47流出,对雾汽状态的洗脱液48进行冷却降温,之后雾汽状态的洗脱液48冷凝液化并从冷凝液排出管45回流到喷淋箱41的内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喷淋箱41内部的洗脱液48逐渐减少,液面下降,然后反射浮球99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传动线98、传动活塞96带着封堵赛97向下移动,将锥形插接孔93打开,使补液管94导通,接着外部的洗脱液48通过补液管94进入喷淋箱41,之后喷淋箱41内部的液面升高,然后反射浮球99在浮力的作用下跟随液面一起向上移动,接着传动活塞96在压缩弹簧95弹力的作用下带着封堵赛97向上移动,直至封堵赛97完全插入锥形插接孔93,将锥形插接孔93堵住,补液动作停止,实现自动补液的目的,之后再生液通过相应的输液管809进入接料竖管51,然后接料竖管51和抬升管52内部的再生液液面逐渐升高,接着接料竖管51内部的再生液穿过通孔802、过滤棉805、通水孔804进入u型液位管801,之后应变浮球814浸入再生液中并受到浮力作用,使应变浮球814向上移动,然后顶起活塞811在顶起弹簧810弹力的作用下带着塞子812向上移动,接着塞子812将锥形槽808堵住,再生液停止注入,之后接料竖管51和抬升管52内部的再生液在排水泵50的驱动下通过相应的隔离装置a、排水管59、排水泵50进入精馏塔进行处理,然后再生液的液面降低,接着应变浮球814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传动绳813、顶起活塞811带着塞子812向下移动,将锥形槽808打开,开始注入再生液,如此控制接料竖管51和抬升管52内部再生液的液面高度,之后进入接料竖管51内部的大孔树脂111浸泡在再生液中进行再生,然后抬升伺服电机57带着螺旋蜗杆58转动,接着螺旋蜗杆58为大孔树脂111提供提升力,之后大孔树脂111向上移动并穿过抬升管52、渐缩孔55、倾斜落料管53后重新进入循环扁管101的内部参与循环,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