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9374发布日期:2020-11-06 17:0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对美丽城市的渴望越来越强,然而对比城市的高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特别是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施工难度大,投资费用大,导致农村污水随意排放。如何因地制宜的高效处理处置农村污水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当前农村污水处理多采用集中式处理。而在通过好氧菌和厌氧菌进行污水处理的工艺中,流化床是较为常见的污水处理设施,流化床对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其中,流化床的对悬浮污染物的去除工作主要由悬浮的填料进行。但是,目前的流化床污水装置通常由活性污泥过滤池、生物反应过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滤塔等多种处理设备组成,大多都存在建设占地太大、投资过大、运行管理复杂、维护费用大等缺陷,使污水处理系统不能很好满足社会环境的需要,而且污水处理流程复杂,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波动较大,后期维护管理量大,施工难度大和周期长,严重制约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内部设有内隔板和外隔板,所述床体内部由内隔板和溢流板分别为自内而外设置的调节室、流化室和净水室,调节室顶部中部上方设有进水管,调节室内安装有格栅,格栅下方的调节室设有沉淀池,内隔板底部设有导流口,导流口连通调节室和流化室,流化室内安装有溢流板,流化室由溢流板分隔为厌氧区和好氧区两部分,好氧区底部设有潜水泵,潜水泵连接回流管,外隔板上设有透水板,透水板连通净水室,净水室连接出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为倒锥形结构,沉淀池底部铺设有用于将杂质排出的排泥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口位于沉淀池的上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流板位于内隔板和外隔板之间,溢流板的高度低于内隔板及外隔板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厌氧区通过导流口与调节室相连通,导流口外侧的厌氧区内铺设有过滤填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厌氧区内设有厌氧菌填料,所述好氧区内设有好氧菌填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好氧区底部铺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连接气泵,所述曝气管表面设有若干曝气微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水板由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滤网、大孔隙填料、生物膜和活性炭层组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体、内隔板和外隔板均为矩形结构,所述内隔板和溢流板呈“回”字型设置在床体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床体、内隔板和外隔板均为环状结构,所述内隔板和溢流板呈同心圆设置在床体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在床体内设置内隔板、溢流板和外隔板,将床体内分隔为调节室、厌氧区、好氧区以及净水室,利用自内而外的净化方式将过滤后的水流至净水室然后将清水从出水管排出,回流管回流至厌氧区或调节室,将水进行循环净化,提升水质,以实现滤料的循环再利用,简化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使得流化床的结构非常简单,造价低,运行管理简单方便,而且污水净化效果非常理想。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中透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中矩形结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中回流管接通调节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床体、2-内隔板、3-溢流板、4-外隔板、5-调节室、6-流化室、7-净水室、8-厌氧区、9-好氧区、10-进水管、11-格栅、12-沉淀池、13-导流口、14-过滤填料、15-厌氧菌填料、16-好氧菌填料、17-曝气管、18-气泵、19-透水板、20-滤网、21-大孔隙填料、22-生物膜、23-活性炭层、24-出水管、25-回流管、26-潜水泵、27-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一种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内部设有内隔板2和外隔板4,其中,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床体1、内隔板2和外隔板4均为矩形结构,所述内隔板2和溢流板3呈“回”字型设置在床体1内。

所述床体1内部由内隔板2和溢流板3分别为自内而外设置的调节室5、流化室6和净水室7,其中,所述调节室5顶部中部上方设有进水管10,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输送到调节室5内,所述调节室5内安装有格栅11,格栅11为可拆卸的,格栅11用于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漂浮物滤除,所述格栅11下方的调节室5设有沉淀池12,沉淀池12为倒锥形结构,沉淀池12底部铺设有用于将杂质排出的排泥管27。

所述内隔板2底部设有导流口13,导流口13位于沉淀池12的上侧,导流口13连通调节室5和流化室6;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流化室6内安装有溢流板3,溢流板3为矩形结构且位于内隔板2和外隔板4之间,溢流板3的高度低于内隔板2及外隔板4的高度,所述流化室6由溢流板3分隔为厌氧区8和好氧区9两部分,其中,厌氧区8通过导流口13与调节室5相连通。

为了避免调节室5的沉淀物及杂质进入厌氧区8,优选的,所述导流口13外侧的厌氧区8内铺设有过滤填料14,用于对调节室5内沿导流口13进入厌氧区8的污水进行过滤,过滤的杂质落入沉淀池12内。

所述厌氧区8内设有厌氧菌填料15,用于进行厌氧消化反应,所述好氧区9内设有好氧菌填料16,所述好氧区9底部铺设有曝气管17,曝气管17连接气泵18,所述曝气管17表面设有若干曝气微孔,通过气泵18将气体鼓入曝气管17并曝入好氧区9,利于好氧菌填料16内好氧菌净化水质,提高水质。

所述外隔板4上设有透水板19,透水板19由自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滤网20、大孔隙填料21、生物膜22和活性炭层23组成;由好氧区9净化后水质的水沿透水板19渗透进入净水室7。

所述床体1上安装有出水管24,出水管24连通净水室7,便于将净化的水排出。

所述好氧区9底部设有潜水泵26,潜水泵26连接回流管25,回流管25另一端设置在厌氧区8内的过滤填料14下方,位于好氧区9底层的水流沿回流管25流入厌氧区8内,在流化室6内重复循环过程,对水质进行不断净化。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用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内部设有内隔板2和外隔板4,其中,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床体1、内隔板2和外隔板4均为环状结构,所述内隔板2和溢流板3呈同心圆设置在床体1内。

所述床体1内部由内隔板2和溢流板3分别为自内而外设置的调节室5、流化室6和净水室7,所述调节室5顶部中部上方设有进水管10,所述调节室5内安装有格栅11,格栅11下方的调节室5设有沉淀池12,所述内隔板2底部设有导流口13,导流口13连通调节室5和流化室6。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流化室6内安装有溢流板3,溢流板3为环状结构且位于内隔板2和外隔板4之间,溢流板3的高度低于内隔板2及外隔板4的高度,所述流化室6由溢流板3分隔为厌氧区8和好氧区9两部分,其中,厌氧区8通过导流口13与调节室5相连通。

参见图4所示,所述好氧区9底部设有潜水泵26,潜水泵26连接回流管25,回流管25另一端设置在调节室5内,位于好氧区9底层的水流沿回流管25流入厌氧区8内,在流化室6内重复循环过程,对水质中的杂质沉淀过滤后再次进行不断净化。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