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饰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7251发布日期:2020-10-23 19:3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饰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饰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羽绒服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较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人们每年都会有许多衣服需要更换,对于衣服的浪费,国家也大力推行衣服回收,可以捐献给贫困灾区的人们;但是有许多衣服并不能完全使用,比如羽绒服,其不需要的大部分是有问题的,例如破洞或者是内部羽绒结小块,其保暖的强度大大降低;那么其羽绒服在捐赠时就会将其“回收”,该羽绒服的“回收”是指将羽绒服内的羽绒分离出来,重新进行处理,制成羽绒被捐献给贫困灾区的人们;

现有技术一般均为人工分离,在大批量处理时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们每年都会有许多衣服需要更换,对于衣服的浪费,国家也大力推行衣服回收,可以捐献给贫困灾区的人们;但是有许多衣服并不能完全使用,比如羽绒服,其不需要的大部分是有问题的,例如破洞或者是内部羽绒结小块,其保暖的强度大大降低;那么其羽绒服在捐赠时就会将其“回收”,该羽绒服的“回收”是指将羽绒服内的羽绒分离出来,重新进行处理,制成羽绒被捐献给贫困灾区的人们;现有技术一般均为人工分离,在大批量处理时效率低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服饰处理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服饰处理装置,包括有底架、控制屏、摊平机构、分切机构和回收机构;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底架与摊平机构相连接;底架与分切机构相连接;底架与回收机构相连接;摊平机构与回收机构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摊平机构还包括有第一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丝杆、第三传动轮、第一伸缩架、第四传动轮、第二丝杆、第二伸缩架、第一框架、第三丝杆、第五定滑杆、第六定滑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电机、第一侧护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侧护板、第三侧护板、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四侧护板;第一齿轮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伸缩架进行旋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伸缩架进行旋接;第一框架下方一侧与第一伸缩架相连接;第一框架下方另一侧与第二伸缩架相连接;第一伸缩架内部一侧与第五定滑杆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架内部另一侧与第六定滑杆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架内中部与第三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侧面下方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第三丝杆、第五定滑杆和第六定滑杆外表面均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五定滑杆和第六定滑杆外表面均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二滑块通过转轴与第一侧护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侧护板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二侧护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侧护板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三侧护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侧护板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通过转轴与第四侧护板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侧护板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块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与回收机构选择性啮合;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回收机构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通过转轴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相连接;第一电机与底架相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选择性啮合。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分切机构还包括有第二框架、滑杆架、引气管、喷头、第一电动推杆、第一夹板、第二电动推杆、第二夹板、第二电机、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三传动杆、第一支撑座、摄像头、第三电动推杆、第一固定板、第一微型推杆、第一斜口切刀、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七传动杆、第二支撑座、第四电动推杆、第二固定板、第二微型推杆和第二斜口切刀;第二框架内部与滑杆架进行滑动连接;滑杆架与引气管进行插接;引气管与喷头进行旋接;滑杆架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滑杆架与第二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下方与第一夹板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下方与第二夹板进行螺栓连接;滑杆架上方与第二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撑座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斜口切刀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座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板进行插接;第一微型推杆一侧与第一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微型推杆另一侧与第一支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上方与滑杆架进行螺栓连接;滑杆架与摄像头进行螺栓连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撑座相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斜口切刀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座与第四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外表面与第二固定板进行插接;第二微型推杆一侧与第二支撑座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微型推杆另一侧与第二固定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框架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回收机构还包括有第三电机、第十三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四齿轮、第十一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五齿轮、第一齿杆、第三框架、第六齿轮、第九连杆、第十连杆、第十一连杆、第四连杆、底框架、第十二传动轮、第六传动杆、第七齿轮、第二齿杆、第四框架、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第八连杆、第一定滑杆、第二定滑杆、第三定滑杆、第四定滑杆、第一回收舱、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第二回收舱、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第一台板、第一组合板、第二台板、第二组合板、第五电动推杆,卡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底框架与第四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与第六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三电机、第十三传动轮和第四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一传动轮和第五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底框架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定滑杆和第二定滑杆;底框架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定滑杆和第四定滑杆;第一定滑杆和第二定滑杆外表面与第三框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框架与第一齿杆相连接;第一齿杆与第五齿轮进行啮合;第三框架通过转轴与第六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框架一侧与第九连杆和第十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框架一侧与第十一连杆和第四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框架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回收舱;第三框架上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回收舱;第一回收舱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第二回收舱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二传动轮和第七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定滑杆和第四定滑杆外表面与第四框架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框架与第二齿杆相连接;第二齿杆与第七齿轮进行啮合;第四框架一侧与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框架另一侧与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上方一侧与第一台板相连接;底框架上方另一侧与第二台板相连接;第九连杆、第十连杆、第十一连杆和第四连杆远离第三框架一侧均与第一组合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杆、第六连杆、第七连杆和第八连杆远离第四框架一侧均与第二组合板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与底架相连接;底框架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底框架与第五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五电动推杆与卡块进行焊接;第一弹簧一侧与底框架相连接;第一弹簧另一侧与第一齿杆相连接;第二弹簧一侧与底框架相连接;第二弹簧另一侧与第二齿杆相连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在与第一框架连接时,有一侧均可以在第一框架下方滑动,即第一框架与第一伸缩架和第二伸缩架连接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回收舱和第二回收舱相对方向设置有一个“一”字型贯通槽,并且第一回收舱和第二回收舱两侧尾端均转接有一个连接管。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引气管外环面两侧等距设置有多个喷头,并且引气管一侧尾部设置有一个圆台状连接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与第一斜口切刀接触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刀头;第二支撑座与第二斜口切刀接触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刀头;并且第一斜口切刀和第二斜口切刀均设置为四叶片式斜口刀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为解决人们每年都会有许多衣服需要更换,对于衣服的浪费,国家也大力推行衣服回收,可以捐献给贫困灾区的人们;但是有许多衣服并不能完全使用,比如羽绒服,其不需要的大部分是有问题的,例如破洞或者是内部羽绒结小块,其保暖的强度大大降低;那么其羽绒服在捐赠时就会将其“回收”,该羽绒服的“回收”是指将羽绒服内的羽绒分离出来,重新进行处理,制成羽绒被捐献给贫困灾区的人们;现有技术一般均为人工分离,在大批量处理时效率低;

2.设计了摊平机构,分切机构和回收机构;使用时先将服饰处理装置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使底架保持平稳,接着将羽绒服放置在摊平机构上,控制屏控制装置运行,接着将其摊平,然后通过分切机构将羽绒服的双侧边线切断,同时将袖子切断,然后通过分切机构将羽绒服闭口贯通然后进行喷气将羽绒往两侧吹出,接着通过回收机构进行回收;

3.本发明实现了代替人工回收羽绒,可以将羽绒服内的羽绒统一回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摊平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摊平机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分切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分切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l区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回收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回收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回收机构第三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t区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架,2、控制屏,3、摊平机构,4、分切机构,5、回收机构,301、第一齿轮,302、第一传动杆,303、第一传动轮,304、第二传动轮,305、第一锥齿轮,306、第二锥齿轮,307、第一丝杆,308、第三传动轮,309、第一伸缩架,3010、第四传动轮,3011、第二丝杆,3012、第二伸缩架,3013、第一框架,3014、第三丝杆,3015、第五定滑杆,3016、第六定滑杆,3017、第一滑块,3018、第二滑块,3019、第二齿轮,3020、第三齿轮,3021、第一电机,3022、第一侧护板,3023、第一连杆,3024、第二侧护板,3025、第二连杆,3026、第三侧护板,3027、第三连杆,3028、第四侧护板,401、第二框架,402、滑杆架,403、引气管,404、喷头,405、第一电动推杆,406、第一夹板,407、第二电动推杆,408、第二夹板,409、第二电机,4010、第五传动轮,4011、第六传动轮,4012、第二传动杆,4013、第七传动轮,4014、第八传动轮,4015、第三传动杆,4016、第一支撑座,4017、摄像头,4018、第三电动推杆,4019、第一固定板,4020、第一微型推杆,4021、第一斜口切刀,4022、第九传动轮,4023、第十传动轮,4024、第七传动杆,4025、第二支撑座,4026、第四电动推杆,4027、第二固定板,4028、第二微型推杆,4029、第二斜口切刀,501、第三电机,502、第十三传动轮,503、第四传动杆,504、第四齿轮,505、第十一传动轮,506、第五传动杆,507、第五齿轮,508、第一齿杆,509、第三框架,5010、第六齿轮,5011、第九连杆,5012、第十连杆,5013、第十一连杆,5014、第四连杆,5015、底框架,5016、第十二传动轮,5017、第六传动杆,5018、第七齿轮,5019、第二齿杆,5020、第四框架,5021、第五连杆,5022、第六连杆,5023、第七连杆,5024、第八连杆,5025、第一定滑杆,5026、第二定滑杆,5027、第三定滑杆,5028、第四定滑杆,5029、第一回收舱,5030、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1、第二回收舱,5032、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3、第一台板,5034、第一组合板,5035、第二台板,5036、第二组合板,5037、第五电动推杆,5038、卡块,5039、第一弹簧,504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可关于特定应用或行业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广阔的适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诸如:在上面、在下面、向上、向下等之类的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而非表示对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诸如:第一或第二之类的任何数字标号仅为例示性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服饰处理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底架1、控制屏2、摊平机构3、分切机构4和回收机构5;底架1与控制屏2相连接;底架1与摊平机构3相连接;底架1与分切机构4相连接;底架1与回收机构5相连接;摊平机构3与回收机构5相连接。

使用时先将服饰处理装置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使底架1保持平稳,接着将羽绒服放置在摊平机构3上,控制屏2控制装置运行,接着将其摊平,然后通过分切机构4将羽绒服的双侧边线切断,同时将袖子切断,然后通过分切机构4将羽绒服闭口贯通然后进行喷气将羽绒往两侧吹出,接着通过回收机构5进行回收;实现了代替人工回收羽绒,可以将羽绒服内的羽绒统一回收的效果。

其中,摊平机构3还包括有第一齿轮301、第一传动杆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二传动轮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6、第一丝杆307、第三传动轮308、第一伸缩架309、第四传动轮3010、第二丝杆3011、第二伸缩架3012、第一框架3013、第三丝杆3014、第五定滑杆3015、第六定滑杆3016、第一滑块3017、第二滑块3018、第二齿轮3019、第三齿轮3020、第一电机3021、第一侧护板3022、第一连杆3023、第二连杆3025、第二侧护板3024、第三侧护板3026、第三连杆3027、第四连杆5014和第四侧护板3028;第一齿轮301轴心与第一传动杆3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302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3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4轴心通过转轴与第一锥齿轮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305与第二锥齿轮306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306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3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07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3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307外表面与第一伸缩架309进行旋接;第三传动轮3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10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3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3011外表面与第二伸缩架3012进行旋接;第一框架3013下方一侧与第一伸缩架309相连接;第一框架3013下方另一侧与第二伸缩架3012相连接;第一伸缩架309内部一侧与第五定滑杆3015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架309内部另一侧与第六定滑杆3016进行插接;第一伸缩架309内中部与第三丝杆3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丝杆3014外表面与第二齿轮3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齿轮3019侧面下方设置有第三齿轮3020;第三齿轮3020内部轴心与第一电机3021输出轴相连接;第三丝杆3014、第五定滑杆3015和第六定滑杆3016外表面均与第一滑块3017相连接;第五定滑杆3015和第六定滑杆3016外表面均与第二滑块3018相连接;第二滑块3018通过转轴与第一侧护板302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侧护板3022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杆3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023通过转轴与第二侧护板3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侧护板3024通过转轴与第二连杆3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025通过转轴与第三侧护板302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侧护板3026通过转轴与第三连杆3027进行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027通过转轴与第四侧护板302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侧护板3028通过转轴与第一滑块3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01与回收机构5选择性啮合;第一传动杆302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杆302外表面与回收机构5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3和第二传动轮304通过转轴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丝杆307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丝杆3011外表面两侧均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电机3021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齿轮3019与第三齿轮3020选择性啮合。

先将羽绒服挂在第一侧护板3022、第二侧护板3024、第三侧护板3026和第四侧护板3028上,然后使第四齿轮504啮合第六齿轮5010啮合第一齿轮301转动,第一齿轮301转动传动第一传动杆302带动第一传动轮303传动第二传动轮304转动,第二传动轮304带动第一锥齿轮305啮合第二锥齿轮306转动,第二锥齿轮306转动带动第一丝杆307带动第三传动轮308传动第四传动轮3010带动第二丝杆3011转动;第一丝杆307和第二丝杆3011转动同时带动第一伸缩架309和第二伸缩架3012相向移动,第一伸缩架309和第二伸缩架3012相向移动时将第一框架3013下移,第一框架3013下移带动第三丝杆3014上的第二齿轮3019与第三齿轮3020啮合,第一电机3021带动第三齿轮3020转动啮合第二齿轮3019带动第三丝杆3014在第五定滑杆3015和第六定滑杆3016的配合下同时带动第一滑块3017和第二滑块3018相向移动,第三丝杆3014外表面设置为双螺纹,可以同时带动第一滑块3017和第二滑块3018相向移动,第一滑块3017和第二滑块3018相向移动时可以使第一侧护板3022、第一连杆3023、第二连杆3025、第二侧护板3024、第三侧护板3026、第三连杆3027、第四连杆5014和第四侧护板3028相互拉开摊平,使其上方的羽绒服被摊平,摊平后第一电机3021停止转动;实现了将羽绒服快速挂放配合摊平的效果。

其中,分切机构4还包括有第二框架401、滑杆架402、引气管403、喷头404、第一电动推杆405、第一夹板406、第二电动推杆407、第二夹板408、第二电机409、第五传动轮4010、第六传动轮4011、第二传动杆4012、第七传动轮4013、第八传动轮4014、第三传动杆4015、第一支撑座4016、摄像头4017、第三电动推杆4018、第一固定板4019、第一微型推杆4020、第一斜口切刀4021、第九传动轮4022、第十传动轮4023、第七传动杆4024、第二支撑座4025、第四电动推杆4026、第二固定板4027、第二微型推杆4028和第二斜口切刀4029;第二框架401内部与滑杆架402进行滑动连接;滑杆架402与引气管403进行插接;引气管403与喷头404进行旋接;滑杆架402与第一电动推杆405进行螺栓连接;滑杆架402与第二电动推杆407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405下方与第一夹板406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407下方与第二夹板408进行螺栓连接;滑杆架402上方与第二电机409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机409输出轴与第五传动轮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0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4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11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4012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4012外表面一侧与第七传动轮4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4012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九传动轮4022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1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14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4014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4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杆4015外表面与第一支撑座4016相连接;第三传动杆4015外表面与第一斜口切刀402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座4016与第三电动推杆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4018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板4019进行插接;第一微型推杆4020一侧与第一固定板401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微型推杆4020另一侧与第一支撑座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4018上方与滑杆架402进行螺栓连接;滑杆架402与摄像头4017进行螺栓连接;第九传动轮402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2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23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4024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杆4024外表面与第二支撑座4025相连接;第七传动杆4024外表面与第二斜口切刀402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撑座4025与第四电动推杆402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4026外表面与第二固定板4027进行插接;第二微型推杆4028一侧与第二支撑座402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微型推杆4028另一侧与第二固定板402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框架401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

当羽绒服被摊平后,先控制滑杆架402在第二框架401内滑动,同时摄像头4017配合检测羽绒服的位置,滑杆架402滑动的同时带动引气管403戳入羽绒服内,因为羽绒服的羽绒限位需要,在生产时往往会将羽绒服的外层分为几个长条状,并且在长条内充入羽绒,所以通过引气管403带动多个喷头404戳入羽绒服内将其缝纫的分线被贯通,同时在戳入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405和第二电动推杆407分别带动第一夹板406和第二夹板408下降将羽绒服固定,配合戳入后复位继续移动,当羽绒服摊平时,两侧的拉链在靠近第一斜口切刀4021和第二斜口切刀4029的垂直位置,然后通过摄像头4017配合定位好后,控制第二电机409运行带动第五传动轮4010传动第六传动轮4011带动第二传动杆4012转动,第二传动杆4012转动分别带动第七传动轮4013传动第八传动轮4014,同时带动第三传动杆4015带动第一支撑座4016一侧的第一斜口切刀4021转动,同时第三电动推杆4018下降使第七传动轮4013传动第八传动轮4014的皮带紧绷带动传动,对应的第二传动杆4012传动第九传动轮4022传动第十传动轮4023带动第七传动杆4024转动,第七传动杆4024转动带动第二支撑座4025一侧的第二斜口切刀4029转动,同时第四电动推杆4026下降使第九传动轮4022传动第十传动轮4023的皮带紧绷带动传动,同时对羽绒服两侧拉链进行分切;分切的过程中第一电动推杆405和第二电动推杆407分别带动第一夹板406和第二夹板408下降将羽绒服固定,且由于羽绒服较厚重,在分切时固定可以保持羽绒服不偏移;分切后通过外接管进气配合引气管403带动多个喷头404喷出强气流将羽绒往两侧吹出,同时配合回收机构5回收;当回收完后,通过人工将羽绒服折叠,使袖子一侧垂直靠近第一斜口切刀4021或者第二斜口切刀4029,然后通过第一固定板4019上的第一微型推杆4020伸缩带动第一支撑座4016在第三电动推杆4018上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第七传动轮4013传动第八传动轮4014上的皮带稍微扭转仍可以转动,配合带动第一斜口切刀4021沿着羽绒服袖子连接位置走移动的弧线进行切割,将袖子切断通过人工将其内部的羽绒回收,同样的第二固定板4027上的第二微型推杆4028伸缩同样可以带动第二支撑座4025上的第二斜口切刀4029转动配合切割,其根据人工放置的位置进行切断;实现了将羽绒服进行羽绒分离,同时将羽绒服袖子分离的效果。

其中,回收机构5还包括有第三电机501、第十三传动轮502、第四传动杆503、第四齿轮504、第十一传动轮505、第五传动杆506、第五齿轮507、第一齿杆508、第三框架509、第六齿轮5010、第九连杆5011、第十连杆5012、第十一连杆5013、第四连杆5014、底框架5015、第十二传动轮5016、第六传动杆5017、第七齿轮5018、第二齿杆5019、第四框架5020、第五连杆5021、第六连杆5022、第七连杆5023、第八连杆5024、第一定滑杆5025、第二定滑杆5026、第三定滑杆5027、第四定滑杆5028、第一回收舱5029、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0、第二回收舱5031、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2、第一台板5033、第一组合板5034、第二台板5035、第二组合板5036、第五电动推杆5037,卡块5038,第一弹簧5039和第二弹簧5040;底框架5015与第四传动杆503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5015与第五传动杆506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5015与第六传动杆5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杆503外表面依次与第三电机501、第十三传动轮502和第四齿轮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506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一传动轮505和第五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50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底框架5015内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定滑杆5025和第二定滑杆5026;底框架5015内部另一侧设置有第三定滑杆5027和第四定滑杆5028;第一定滑杆5025和第二定滑杆5026外表面与第三框架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三框架509与第一齿杆508相连接;第一齿杆508与第五齿轮507进行啮合;第三框架509通过转轴与第六齿轮5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框架509一侧与第九连杆5011和第十连杆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框架509一侧与第十一连杆5013和第四连杆5014进行转动连接;第三框架509上方一侧设置有第一回收舱5029;第三框架509上方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回收舱5031;第一回收舱5029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0;第二回收舱5031内部设置有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2;第六传动杆5017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二传动轮5016和第七齿轮501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5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定滑杆5027和第四定滑杆5028外表面与第四框架5020进行滑动连接;第四框架5020与第二齿杆5019相连接;第二齿杆5019与第七齿轮5018进行啮合;第四框架5020一侧与第五连杆5021和第六连杆502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框架5020另一侧与第七连杆5023和第八连杆5024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5015上方一侧与第一台板5033相连接;底框架5015上方另一侧与第二台板5035相连接;第九连杆5011、第十连杆5012、第十一连杆5013和第四连杆5014远离第三框架509一侧均与第一组合板503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连杆5021、第六连杆5022、第七连杆5023和第八连杆5024远离第四框架5020一侧均与第二组合板5036进行转动连接;底框架5015与底架1相连接;底框架5015与第一传动杆302相连接;底框架5015与第五电动推杆5037进行螺栓连接;第五电动推杆5037与卡块5038进行焊接;第一弹簧5039一侧与底框架5015相连接;第一弹簧5039另一侧与第一齿杆508相连接;第二弹簧5040一侧与底框架5015相连接;第二弹簧5040另一侧与第二齿杆5019相连接。

回收羽绒时通过第一回收舱5029和第二回收舱5031内的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0和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2将两侧的羽绒同时回收,回收时由于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0和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2造型呈螺旋状,在第一回收舱5029和第二回收舱5031吸附时,可以使第一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0和第二螺旋风向导流扇叶5032在内部形成气流,防止羽绒回收时扎堆卡住;当在进行摊平时,先控制第三电机501带动第四传动杆503传动第十三传动轮502传动第十一传动轮505,第十一传动轮505带动第五传动杆506上的第五齿轮507啮合第一齿杆508带动第三框架509在第四框架5020内的第一定滑杆5025和第二定滑杆5026上滑动,第三框架509带动第九连杆5011,第十连杆5012,第十一连杆5013和第四连杆5014在扭力弹簧的配合下使第二组合板5036在第二台板5035下脱离后弹出,同样的第十一传动轮505传动第十二传动轮5016带动第六传动杆5017带动第七齿轮5018转动,第七齿轮5018转动啮合第二齿杆5019带动底框架5015在第四框架5020内的第三定滑杆5027和第四定滑杆5028上滑动,第四框架5020带动第五连杆5021,第六连杆5022,第七连杆5023和第八连杆5024在扭力弹簧的配合下使第一组合板5034在第一台板5033下脱离后弹出,第一组合板5034和第二组合板5036可以同时对第一框架3013形成一定的支撑效果;使第一框架3013在配合切断时更加的稳定;在此过程前,可以通第四齿轮504转动啮合第六齿轮5010带动第一齿轮301转动;第一齿轮301转动时,第五电动推杆5037带动卡块5038卡住第一齿杆508,同时第一弹簧5039配合后期复位,当第一齿杆508内啮合到光面位置,第五齿轮507的转动不会影响第一齿杆508;同样的第二齿杆5019也会在移动时拉动第二弹簧5040配合其在光面位置,不会影响自身的移动暂停;实现了联动摊平机构3运行,同时配合进行支撑,使摊平机构3在使用时更加的稳定;同时配合羽绒的快速回收。

其中,第一伸缩架309和第二伸缩架3012在与第一框架3013连接时,有一侧均可以在第一框架3013下方滑动,即第一框架3013与第一伸缩架309和第二伸缩架3012连接的一侧均设置有滑轨。

滑轨可以使第一伸缩架309和第二伸缩架3012在第一框架3013上移动时不会卡住。

其中,第一回收舱5029和第二回收舱5031相对方向设置有一个“一”字型贯通槽,并且第一回收舱5029和第二回收舱5031两侧尾端均转接有一个连接管。

可以配合引入羽绒;可以便于两侧同时接入连接管。

其中,引气管403外环面两侧等距设置有多个喷头404,并且引气管403一侧尾部设置有一个圆台状连接头。

可以配合戳入衣服内进行多条状分割线的贯通,和配合进行羽绒的分离吹出。

其中,第一支撑座4016与第一斜口切刀4021接触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刀头;第二支撑座4025与第二斜口切刀4029接触的上方设置有一个固定刀头;并且第一斜口切刀4021和第二斜口切刀4029均设置为四叶片式斜口刀头。

可以配合快速切断,防止缠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