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24011发布日期:2021-03-02 12: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加药絮凝进水渠、混合池、絮凝池和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加药絮凝进水渠连接,所述加药絮凝进水渠与所述混合池连接,所述混合池通过过水孔与所述絮凝池连接,所述混合池内和所述絮凝池内设置机械搅拌器,所述絮凝池与所述沉淀进水渠连接,所述沉淀进水渠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连接;所述管道入口端设置有手动进水闸门,管道进入沉淀区后设置整流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为多个单元池逐级连接混合,絮凝池为多个单元池逐级连接絮凝;单元池之间用隔墙分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包括两个以上的混合池,包括四个以上的絮凝池,搅拌强度随絮凝体长大而逐格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三角出水堰连接,所述三角出水堰与出水总渠连接,所述出水总渠与出水管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与所述三角出水堰之间设置有浮渣收集装置,所述浮渣收集装置通过浮渣管连接到池外浮渣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底部具有倾斜角度,所述刮泥机的一端连接泥斗,泥斗通过排泥管连接到排泥渠,排泥管上设置有套筒阀,排泥渠连接到泥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格沉淀池的泥斗底部设置放空管,放空管安装于进水渠及排泥渠底部空间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是平流式沉淀池;给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集水坑。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絮凝池中的絮凝时间为20~30min,絮凝池流速由大到小渐变设计,起端流速为0.5~0.6m/s,末端流速为0.2~0.3m/s;在平流式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为1.5~3.0h。10.一种基于加药絮凝沉淀的给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水通过加药絮凝进水渠进入加药絮凝工段的混合池,混合池内设置机械搅拌器,原水与混合池内与混凝剂混合、与悬浮物接触形成细小的矾花后进入絮凝池,絮凝池内设置机械搅拌器,使矾花形成大的密实絮凝体;混合池为多个单元池逐级混合,絮凝池为多个单元池逐级絮凝,搅拌强度随絮凝体长大而逐格减小;絮凝池中的出水通过沉淀进水渠进入平流式沉淀池,通过进水渠分别向每格沉淀池配水,管道前段设置手动进水闸门,用于控制单格的进水量,管道进入沉淀区后设置整流栅板以保证沉淀区内水流的均匀性;沉淀池通过链条式刮泥机将池底部污泥刮至沉淀池前端泥斗内,每个泥斗内的污泥利用静压方式通过排泥管排入排泥渠内,排泥管上安装套筒阀,用于调节排泥量的大小;排泥渠内的污泥排至排泥井内,然后通过潜污泵将污泥送至厂区内污泥处理设施进行后续处理;沉淀池的水通过浮渣收集装置后,依次经过三角出水堰和出水总渠,最后经出水管道
排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