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加热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403发布日期:2020-10-30 21: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加热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加热两用机。



背景技术:

很多家庭都开始使用净水设备,如纯净水机和超滤水机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净水器是采用不同膜体及活性炭滤芯,对水质进行的处理,将自来水过滤成可直接饮用的净化水。但是输入到净水器中水的都是温度较低的自来水,所以净水器输出的纯净水也是温度较低的凉水。

如果要喝到热的纯净水,一般需要用户用电水壶加热,或者在净水器后端配置净水加热系统。但是,在使用电水壶加热过程中,容易使纯净水再次被污染,而且十分不方便。而净水器后端配置净水加热系统不能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当用户使用热水进行如洗手、洗菜和洗碗等行为时,没有必要使用纯净水。由于纯净水需要通过增压泵进行增压,进行ro膜滤芯和活性炭滤芯等多个滤芯,而增压泵需要电力提供动力,消耗能量,而洗手、洗菜和洗碗等行为对水质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会造成电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净水加热两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加热两用机,包括入水口、纯净水口、生活水口、复合滤芯、增压泵、压力开关、ro膜滤芯、后置碳棒滤芯、储水桶、加热组件、热罐和混水阀;

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复合滤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复合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与所述ro膜滤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ro膜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后置碳棒滤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后置碳棒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储水桶的出水端与所述加热组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纯净水口连接;所述压力开关设置在ro膜滤芯与后置碳棒滤芯之间,并与所述增压泵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增压泵的开启或关闭;

还包括生活水支路与自来水支路,所述生活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复合滤芯与增压泵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热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混水阀具有第一进水端与第二进水端,所述热罐的出水端与所述混水阀的第一进水端连接,所述混水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生活水口连接;所述自来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入水口与所述复合滤芯的出水口之间,另一端与所述混水阀的第二进水端连接。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稀土厚膜组件。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ro膜滤芯与压力开关之间设有逆止阀。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还包括排水口,所述ro膜滤芯上还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所述排污口与排水口之间设有冲洗阀。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生活水支路的一端和增压泵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与压力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用于控制进水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还包括排气水龙头,所述排气水龙头与纯净水口相连,用于排走纯净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排气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和水汽分离器,所述水龙头本体的进水端与纯净水口连接,所述水汽分离器连接在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水汽分离器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隔板、排气管和若干个排气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另一端的下端面,且所述进水口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接;

所述隔板设置在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内,用于阻挡水流和排出气体;

若干个所述排气口以所述进水口的轴心为中心,围绕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所述排气管和排气口连接,形成排气通道。

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以纯净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部;

所述第一隔板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底面连接,用于分流;

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顶面连接,而其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朝向左侧倾,所述右侧板朝向右侧倾斜,所述第二隔板的截面呈“u”型;

所述第三隔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顶面连接,用于阻挡水流。

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纯净水与生活用水分开储存和分开加热,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纯净水或生活用水,以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2)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预先储存纯净水与生活用水,避免供水不足的问题。其中,热罐能够加热生活用水,加热后的生活用水通过与自来水混合调节温度;而纯净水通过稀土厚膜组件加热,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纯净水或生活用水的温度。

(3)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采用稀土厚膜组件加热,水路上不易积垢,更加安全可靠;而且水流经过稀土厚膜组件后,可瞬间沸腾烧开,所以可以做到即开即煮,更加省电,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气水龙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汽分离器头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汽分离器的等轴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汽分离器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入水口a、纯净水口b、生活水口c、排水口d、复合滤芯1、生活水支路13、自来水支路14、增压泵2、压力开关3、进水阀31、ro膜滤芯4、排污口41、后置碳棒滤芯5、储水桶6、加热组件7、逆止阀8、冲洗阀9、热罐10、混水阀011、第一进水端111、第二进水端112、排气水龙头012、水龙头本体121、水汽分离器122、进水口201、出水口202、隔板203、第一隔板203a、第二隔板203b、排气管204、排气口2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加热两用机,包括入水口a、纯净水口b、生活水口c、复合滤芯1、增压泵2、压力开关3、ro膜滤芯4、后置碳棒滤芯5、储水桶6、加热组件7、热罐10和混水阀011;

所述入水口a与所述复合滤芯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复合滤芯1的出水端与所述增压泵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增压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ro膜滤芯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所述后置碳棒滤芯5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后置碳棒滤芯5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桶6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储水桶6的出水端与所述加热组件7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加热组件7的出水端与所述纯净水口b连接;所述压力开关3设置在ro膜滤芯4与后置碳棒滤芯5之间,并与所述增压泵2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3用于控制所述增压泵2的开启或关闭;

还包括生活水支路13与自来水支路14,所述生活水支路1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复合滤芯1的出水端与增压泵2的进水端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热罐10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混水阀011具有第一进水端111与第二进水端112,所述热罐10的出水端与所述混水阀011的第一进水端111连接,所述混水阀011的出水端与所述生活水口c连接;所述自来水支路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入水口a与所述复合滤芯1的进水端之间,另一端与所述混水阀011的第二进水端112连接。

具体地,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可以产生纯净水和生活用水;纯净水经过复合滤芯1、ro膜滤芯4和后置碳棒滤芯5,进行了三重过滤,可直接饮用;生活用水只经过复合滤芯1过滤,属于纯净水三重过滤中的初级滤水。

由于纯净水需要通过增压泵2进行增压过滤,而增压泵2需要电力提供动力,消耗能量,当用户进行如洗手、洗菜和洗碗等场景时,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可使用生活用水,并减少使用经过三重过滤用的纯净水,避免浪费电量,消耗能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纯净水与生活用水分开储存和分开加热,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纯净水或生活用水,以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入水口a与自来水源连接,为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提供自来水;而纯净水口b用于排放纯净水,生活水口c用于排放生活用水,排水口d用于排放清洗废水。

所述生活用水的生产过程为:自来水先从入水口a进入净水加热两用机;随后通过复合滤芯1的进水端入复合滤芯1,复合滤芯1将自来水过滤成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从复合滤芯1的出水端流出,通过热罐10的进水端进入热罐10;热罐10将生活用水加热,并储存加热后的生活用水。

当用户需要使用生活用水时,可打开生活水口c的开关,由于水压降低,加热后的生活用水通过热罐10的出水端进入混水阀011;同时,部分自来水经自来水支路14,进入混水阀011中;自来水与生活用水在混水阀011中混合,从而调节生活用水的温度;经混合后的生活用水并从混水阀011中流出,进入生活水口c,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通过生活水口c将生活用水提供给用户。

所述纯净水的过滤过程为:首先,自来水从入水口a进入净水加热两用机;自来水通过复合滤芯1的进水端进入复合滤芯1,复合滤芯1将自来水过滤成初级滤水;

随后,初级滤水从复合滤芯1的出水端流出,通过增压泵2的进水端进入增压泵2,增压泵2将初级滤水从增压泵2的出水端泵出;由于增压泵2产生的压力,初级滤水通过ro膜滤芯4的进水端进入ro膜滤芯4;ro膜滤芯4通过反渗透原理,将初级滤水过滤成二级滤水;

最后,二级滤水从ro膜滤芯4的出水端流出,并通过碳棒滤芯5的进水端进入后置碳棒滤芯5;后置碳棒滤芯5将二级滤水过滤成纯净水,纯净水从碳棒滤芯5的出水端流出,通过储水桶6的进水端流到储水桶6中储存;当用户需要使用纯净水时,可打开纯净水的开关,使储水桶6的内部压力产生变化,将纯净水从储水桶6的出水端,通过加热组件7的进水端提供到加热组件7中;加热组件7将纯净水加热,加热后的纯净水从加热组件7的出水端流到纯净水口b;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通过纯净水口b将加热过后的纯净水提供给用户。

后置碳棒滤芯5中的后置碳棒可以吸附二级滤水中的杂质和异味,使水的口感更加甘甜。

当生活用水和纯净水的开关同时被打开时,复合滤芯1无法提供同时足够的初级滤水,以满足生活用水和纯净水所需求,因此,生活用水需要预先过滤;经过复合滤芯1过滤的生活用水由热罐10储存,避免供水不足的问题。并且,热罐10能够加热生活用水;加热后的生活用水通过与自来水混合调节温度,以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压力开关3具有压力阈值,可根据水压的大小自动控制增压泵2的开启或关闭;当纯净水口b关闭时,由于增压泵2会继续工作,ro膜滤芯4与后置碳棒滤芯5之间的水压逐渐变大,当压力大于压力开关3的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关闭,使增压泵2停止工作,避免ro膜滤芯4与后置碳棒滤芯5之间的水路、后置碳棒滤芯5与储水桶6之间的水路、储水桶6或储水桶6与纯净水口b之间的水路因压力过大而破裂;

当纯净水口b开启后,水路压力变小,当ro膜滤芯4与后置碳棒滤芯5之间的水压低于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打开,启动增压泵2。当增压泵2工作时,增压泵2使初级滤水依次经过ro膜滤芯4和后置碳棒滤芯5进行过滤,以补充纯净水,使纯净水能够稳定从纯净水口b流出。

由于ro膜滤芯4的过滤过程缓慢,纯净水需要预先制造和储存在储水桶6中,避免供水不足,导致加热组件7干烧的问题。储水桶6可暂时存储净水加热两用机产生的纯净水,当使用纯净水时,储水桶6将中储存纯净水,方便快捷,可水供应问题。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7包括稀土厚膜组件。所述稀土厚膜组件作为加热纯净水的加热设备,稀土厚膜组件为现有技术,利用柔性纳米稀土远红外电热薄膜加热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流过导体的焦耳效应,将电能高效转化为热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稀土厚膜组件加热的温度,从而控制纯净水的温度。稀土厚膜组件中导流水管是密封的,不与电热导体直接接触,做到水电分离,且加热水路上不易积垢,更加安全可靠;而且水流经过稀土厚膜组件后,可瞬间沸腾烧开,所以可以做到即开即煮,更加省电,环保。

具体地,所述ro膜滤芯4与压力开关3之间设有逆止阀8。逆止阀8使二级滤水只能够单向流动到后置碳棒滤芯5,避免二级滤水重新回流到所述ro膜滤芯4内。

优选地,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还包括排水口d,所述ro膜滤芯4上还设有排污口41,所述排污口41与所述排水口d连接,所述排污口41与排水口d之间设有冲洗阀9。净水加热两用机还会产生清洗废水,而清洗废水是在清洗ro膜滤芯4(反渗透膜滤芯)时产生的;在ro膜滤芯4完成过滤后,ro膜滤芯4中的ro膜表面包含了大量的盐分,甚至还有有机物、胶体、微生物和细菌、病毒等。这些污染物容易沉积在ro膜的表面,对ro膜元件造成污染,使ro膜滤芯4性能下降,如减少产水流量,降低脱盐率,进水和浓水间压差增加。因此,需要利用对ro膜元件表面进行停运冲洗,以防止这些污染物的沉积。

而且,当净水加热两用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时,增压泵22也停止工作,ro膜滤芯44中存储有大量的二级滤水和经过ro膜反渗透的纯净水;由于跨膜浓度扩散,会引起俗称“头杯水”的问题。该问题具体表现为:净水加热两用机停止产水待机一段时间后,总溶解固体值高于机器正常稳定运行时产水时的总溶解固体值。当“头杯水”中的溶质浓度高于一定值时会带来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如口感变差、烧水后易结垢等,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给饮水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需要定时排出停留在ro膜滤芯4中的水;冲洗阀9定时开启,使ro膜滤芯4中的水从排污口41流出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从而避免总溶解固体值升高和ro膜滤芯44中的微生物含量升高的问题。

当对ro膜滤芯4进行清洁时,由二级滤水对ro膜滤芯4内部的ro膜进行冲洗,冲洗ro膜产生的清洗废水从排污口41流出,通过排水口d从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排出。

具体地,所述生活水支路13的一端和增压泵2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进水阀31,所述进水阀31与压力开关3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3用于控制进水阀31的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水阀31配合增压泵2使用,避免水路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漏水,甚至水路破裂的问题。

当纯净水口b关闭时,由于增压泵2继续工作,会使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后置碳棒滤芯5的进水端之间的水路压力变大;当压力大于压力开关3的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关闭,使增压泵2停止工作,同时进水阀31关闭,阻止初级滤水进入增压泵2;当纯净水口b开启时,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后置碳棒滤芯5的进水端之间的水路压力减少;当压力小于压力开关3的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打开,启动增压泵2,同时压力开关3也使进水阀31打开,从而使初次滤水进入增压泵2,并依次经过ro膜滤芯4和后置碳棒滤芯5进行过滤。

请参照图2,优选地,所述净水加热两用机还包括排气水龙头012,所述排气水龙头012与纯净水口b相连,用于排走纯净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加热组件7在加热纯净水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和水蒸汽,而净水加热两用机的水路是密封的,气泡和水蒸汽只能与加热后的纯净水一同经过纯净水口b,使纯净水从水龙头排出时形成飞溅的水滴。用户在使用较高温的纯净水时,容易出现被飞溅的水滴烫伤,或被排出的气体和水蒸汽烫伤的问题。所述排气水龙头012中设有水汽分离器122,所述水汽分离器122中设有隔板203;加热后的纯净水通过撞击隔板203,使气泡和水蒸汽从纯净水中赶出。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水龙头012包括水龙头本体121和水汽分离器122,所述水龙头本体121的进水端与纯净水口b连接,所述水汽分离器122连接在所述水龙头本体121的出水端。水汽分离器122用于分离纯净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汽,避免纯净水中的气体直接从水龙头排出,解决因水中的气体而导致纯净水出现飞溅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至5,所述水汽分离器122上设有进水口201、出水口202、隔板203、排气管204和若干个排气口205;所述进水口201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122的一端,所述出水口202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122另一端的下端面,且所述进水口201与水龙头本体121的出水端连接;

所述隔板203设置在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122内,用于阻挡水流和排出气体;

若干个所述排气口205以所述进水口201的轴心为中心,围绕所述进水口201的外侧设置;所述排气管204和排气口205连接,形成排气通道。纯净水在分离器内与隔板203相遇,由于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和惯性,纯净水会撞击隔板203,并改变流动方向,使气体从纯净水中分离出来;气体通过排气管204,从排气口205排出,而纯净水则从出水口202流出。

具体地,所述隔板203包括第一隔板203a、第二隔板203b和第三隔板203c;所述第一隔板203a、第二隔板203b和第三隔板203c以纯净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122的内部;

所述第一隔板203a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203a的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122的内侧底面连接,用于分流;

所述第二隔板203b的上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122的内侧顶面连接,而其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122的内侧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隔板203b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朝向左侧倾,所述右侧板朝向右侧倾斜,所述第二隔板203b的截面呈“u”型;

所述第三隔板203c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122的内侧顶面连接,用于阻挡水流。

当加热后的纯净水通过进水口201进入水汽分离器122;加热后的纯净水与第一隔板203a相遇,由于第一隔板203a的格挡,纯净水与第一隔板203a发生第一次碰撞,导致纯净水分成两股水流;两股纯净水水流分别向前流动,遇到第二隔板203b;而第二隔板203b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阻挡两股水流,发生第二次碰撞,使两股水流分别反向流动,并与水汽分离器122中设置进水口201一侧的内侧壁发生第三次碰撞,将水汽从加热后的纯净水中分离;纯净水从左侧板、右侧板与内侧壁的缝隙通过;纯净水从出水口202流出。

第三隔板203c的高度大于排气管205与水汽分离器122内部顶面之间的距离。第三隔板用于阻挡水流,避免纯净水过于湍急,使碰撞产生的水花进入排气管204,从排气口205排出。

而从纯净水中分离的气体,通过排气管204和排气口205连通形成排气通道排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