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5410发布日期:2020-10-30 21:3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



背景技术:

很多家庭都开始使用净水设备,如纯净水机和超滤水机等,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净水器是采用不同膜体及活性炭滤芯,对水质进行的处理,将自来水过滤成可直接饮用的净化水。但是输入到净水器中水的都是温度较低的自来水,所以净水器输出的纯净水也是温度较低的凉水。

如果要喝到热的纯净水,一般在净水器后端配置净水加热系统。但是,当用户使用热水进行如洗手、洗菜和洗碗等行为时,没有必要使用纯净水。由于纯净水需要通过增压泵进行增压,而增压泵需要电力提供动力,消耗能量,而洗手、洗菜和洗碗等行为对水质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会造成电量的浪费。因此,现有的净水机不能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而且净水机使用了多个不同的滤芯,再加上储水桶和后端配置净水加热系统,导致净水机的体积很大,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对用户的厨房空间有一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包括复合滤芯、增压泵、压力开关、ro膜滤芯、加热组件、热罐和混水阀;

所述复合滤芯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外部水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与所述ro膜滤芯的进水端连接,所述ro膜滤芯的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相连,所述第二出水端与加热组件相连;

所述压力开关设置在ro膜滤芯的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之间,并与所述增压泵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增压泵的开启或关闭;

还包括生活水支路,所述生活水支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复合滤芯与增压泵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热罐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混水阀具有第三进水端与第四进水端,所述热罐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进水端连接,所述第四进水端与外部水路连接。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前置滤芯水路和后置滤芯水路,所述前置滤芯水路和后置滤芯水路独立设置;所述前置滤芯水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端、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后置滤芯水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水端、第二出水端连接。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稀土厚膜组件。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ro膜滤芯的出水端与压力开关之间设有逆止阀。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还包括排水口,所述ro膜滤芯上还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生活水支路的一端和增压泵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与压力开关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用于控制进水阀的开启或关闭。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还包括排气水龙头和纯净水口,所述纯净水口的进水端与加热组件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纯净水口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气水龙头相连,所述排气水龙头用于排走纯净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排气水龙头包括水龙头本体和水汽分离器,所述水龙头本体的进水端与纯净水口连接,所述水汽分离器连接在所述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水汽分离器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隔板、排气管和若干个排气口;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另一端的下端面,且所述进水口与水龙头本体的出水端连接;

所述隔板设置在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内,用于阻挡水流和排出气体;

若干个所述排气口以所述进水口的轴心为中心,围绕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设置;所述排气管和排气口连接,形成排气通道。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中,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以纯净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部;

所述第一隔板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底面连接,用于分流;

所述第二隔板的上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顶面连接,而其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朝向左侧倾,所述右侧板朝向右侧倾斜,所述第二隔板的截面呈“u”型;

所述第三隔板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的内侧顶面连接,用于阻挡水流。

有益效果:

(1)本申请设置有由多种独立功能的滤芯组合而成的复合滤芯,配合ro膜滤芯,只需两个滤芯,即可完成四级过滤,可减少滤芯数量,使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的结构更加小巧紧凑,从而节省空间,使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安装更加方便。

(2)复合滤芯中的各个滤芯的体积通过调整配比,使各个滤芯的消耗程度相同,多种独立功能的滤芯同时更换,以达到减少更换滤芯的次数的效果,避免用户需要频繁地更换各种滤芯的情况,更换一个复合滤芯就相当于更换传统的三个滤芯,更换的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3)本申请设置有热罐,热罐可将生活用水暂时储存在,避免因复合滤芯过滤速度慢而导致供水不足的问题。并且,热罐能够加热生活用水;加热后的生活用水通过与自来水混合调节温度,以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复合滤芯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排气水龙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汽分离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汽分离器的等轴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水汽分离器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纯净水口a、生活水口b、排水口c、复合滤芯1、第一进水端011、第二进水端012、第一出水端013、第二出水端014、生活水支路015、增压泵2、压力开关3、进水阀31、ro膜滤芯4、排污口41、逆止阀5、加热组件6、热罐7、混水阀8、第三进水端81、第四进水端82、排气水龙头9、水龙头本体91、水汽分离器92、进水口201、出水口202、隔板203、第一隔板203a、第二隔板203b和第三隔板203c、排气管204、排气口20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包括复合滤芯1、增压泵2、压力开关3、ro膜滤芯4、加热组件6、热罐7和混水阀8;

所述复合滤芯1具有第一进水端011、第二进水端012、第一出水端013和第二出水端014,所述第一进水端011与外部水路连接,所述第一出水端013与所述增压泵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增压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ro膜滤芯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012相连,所述第二出水端014与加热组件6相连;

所述压力开关3设置在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012之间,并与所述增压泵2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3用于控制所述增压泵2的开启或关闭;

还包括生活水支路015,所述生活水支路01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复合滤芯1与增压泵2之间,另一端与所述热罐7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混水阀8具有第三进水端81与第四进水端82,所述热罐7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进水端81连接,所述第四进水端82与外部水路连接。

传统的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和后置碳棒滤芯由于是独立设置,而各个滤芯之间消耗程度不同,滤芯更换的时间也不相同,用户需要根据滤芯的消耗,更换已失效的滤芯,增加次数。

而复合滤芯1将多种独立功能的滤芯组合在一个滤芯上,将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和后置碳棒滤芯复合在同一滤芯上,配合ro膜滤芯4,只需两个滤芯,即可完成四级过滤,可减少滤芯数量,使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的结构更加小巧紧凑,从而节省空间,使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安装更加方便。

而且,多个滤芯的体积通过调整配比,使各个滤芯的消耗程度相同,多种独立功能的滤芯同时更换,以达到减少更换滤芯的次数的效果,避免用户需要频繁地更换各种滤芯的情况,更换一个复合滤芯就相当于更换传统的三个滤芯,更换的操作更加快捷方便。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可以产生纯净水和生活用水;纯净水经过复合滤芯1和ro膜滤芯4,进行了多重过滤,可直接饮用;生活用水只经过复合滤芯1过滤,属于纯净水多重过滤中的初级滤水。

由于纯净水需要通过增压泵2进行增压过滤,而增压泵2需要电力提供动力,消耗能量,当用户进行如洗手、洗菜和洗碗等场景时,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可使用生活用水,并减少使用经过纯净水,避免浪费电量,消耗能源。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纯净水与生活用水分开加热,因此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纯净水或生活用水,以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还设有纯净水口a和生活水口b。第一进水端011与外部水路连接,为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提供自来水;而纯净水口a与加热组件6的出水端连接,用于排放纯净水;生活水口b与混水阀8的出水端连接,用于排放生活用水。

所述生活用水的生产过程为:自来水先从第一进水端011进入复合滤芯1,复合滤芯1将自来水过滤成生活用水;生活用水从复合滤芯1的出水端流出,通过热罐7的进水端进入热罐7;热罐7将生活用水加热,并储存加热后的生活用水。

当用户需要使用生活用水时,可打开生活水口b,加热后的生活用水通过热罐7的出水端进入混水阀8;同时,部分自来水从第四进水端82进入混水阀8;自来水与生活用水在混水阀8中混合,从而调节生活用水的温度;经混合后的生活用水并从混水阀8的出水端流出,进入生活水口b,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通过生活水口b将生活用水提供给用户。

所述纯净水的过滤过程为:首先,自来水先从第一进水端011进入复合滤芯1,复合滤芯1将自来水过滤成初级滤水;随后,初级滤水从复合滤芯1的第一出水端013流出,通过增压泵2的入水端进入增压泵2,增压泵2将初级滤水从增压泵2的出水端泵出;由于增压泵2产生的压力,初级滤水通过ro膜滤芯4的出水端进入ro膜滤芯4;ro膜滤芯4通过反渗透原理,将初级滤水过滤成二级滤水;

最后,二级滤水从ro膜滤芯4的出水端流出,并通过复合滤芯1的第二进水端012再次进入复合滤芯1;复合滤芯1将二级滤水过滤成纯净水,纯净水从复合滤芯1的第二出水端014流入加热组件6中;当用户需要使用纯净水时,可打开纯净水口a,加热组件6开始加热纯净水;加热后的纯净水从加热组件6的出水端流出;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通过纯净水口a将加热过后的纯净水提供给用户。

复合滤芯1中第一进水端011至第一出水端013的水路,与第二进水端012至第二出水端014的水路不连通,避免经过ro膜滤芯4过滤的二级滤水与初级滤水混合。

当生活用水和纯净水的开关同时被打开时,复合滤芯1无法提供同时足够的初级滤水,以满足生活用水和纯净水所需求,因此,生活用水需要预先过滤;经过复合滤芯1过滤的生活用水由热罐7储存,避免供水不足的问题。并且,热罐7能够加热生活用水;加热后的生活用水通过与自来水混合调节温度,以适应用户不同的场合的需要。

压力开关3具有压力阈值,可根据水路的水压的大小自动控制增压泵2的开启或关闭;当纯净水口a关闭时,由于增压泵2会继续工作,当ro膜滤芯4与复合滤芯1之间水路的水压逐渐变大,当水路的压力大于压力开关3的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关闭,使增压泵2停止工作,避免水路因压力过大而破裂;

当纯净水口a打开时,纯净水从纯净水口a流出,水路的压力变小,当ro膜滤芯4与复合滤芯1之间水路的水压低于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打开,启动增压泵2。当增压泵2工作时,增压泵2使初级滤水进入ro膜滤芯4,并二次进入复合滤芯1进行过滤,以补充纯净水,使纯净水能够稳定从纯净水口a流出。

请参照图2,具体地,所述复合滤芯1包括前置滤芯水路和后置滤芯水路,所述前置滤芯水路和后置滤芯水路独立设置;所述前置滤芯水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水端011、第一出水端013连接,所述后置滤芯水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水端012、第二出水端014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滤芯1实际为三合一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1由pp棉滤芯、前置碳棒滤芯和后置碳棒滤芯组合而成;pp棉滤芯和前置碳棒滤芯设置在前置滤芯水路中,后置碳棒滤芯设置在后置滤芯水路中。前置滤芯水路与后置滤芯水路不连通,避免经过ro膜滤芯4过滤的二级滤水与初级滤水混合。

自来水进入所述复合滤芯1后,经过前置滤芯水路中的pp棉滤芯和前置碳棒滤芯过滤。经过前置滤芯水路后,初级滤水分别进入增压泵2和生活水支路015。

一部分初级滤水通过热罐7的进水端进入热罐7;而另一部分初级滤水经过增压泵2增压进入ro膜滤芯4,过滤成二级滤水,然后通过复合滤芯1的第二进水端012进入后置滤芯水路,经过后置碳棒滤芯进行三级过滤。

pp棉滤芯可对自来水进行初次过滤,而前置碳棒滤芯具有吸咐作用,可以吸附初级滤水中的杂质,减少进入ro膜滤芯4的杂质,从而减轻ro膜滤芯4的过滤负担,同时也可以延长ro膜的使用时间。后置碳棒滤芯可以吸附异味,使纯净水的口感更加甘甜。

具体地,所述加热组件6包括稀土厚膜组件。所述稀土厚膜组件作为加热纯净水的加热设备,稀土厚膜组件为现有技术,利用柔性纳米稀土远红外电热薄膜加热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流过导体的焦耳效应,将电能高效转化为热能。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稀土厚膜组件加热的温度,从而控制纯净水的温度。稀土厚膜组件中导流水管是密封的,不与电热导体直接接触,做到水电分离,且加热水路上不易积垢,更加安全可靠;而且水流经过稀土厚膜组件后,可瞬间沸腾烧开,所以可以做到即开即煮,更加省电,环保。

具体地,所述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压力开关3之间设有逆止阀5。逆止阀5使二级滤水只能够单向流动到后置碳棒滤芯,避免二级滤水重新回流到ro膜滤芯4内。

在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还包括排水口c,所述ro膜滤芯4上还设有排污口41,所述排污口41与所述排水口c连接。

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还会产生清洗废水,而清洗废水是在清洗ro膜滤芯4(反渗透膜滤芯)时产生的;在ro膜滤芯4完成过滤后,ro膜滤芯4中的ro膜表面包含了大量的盐分,甚至还有有机物、胶体、微生物和细菌、病毒等。这些污染物容易沉积在ro膜的表面,对ro膜元件造成污染,使ro膜滤芯4性能下降,如减少产水流量,降低脱盐率,进水和浓水间压差增加。因此,需要利用对ro膜元件表面进行停运冲洗,以防止这些污染物的沉积。

而且,当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长期处于待机状态时,增压泵2也停止工作,ro膜滤芯4中存储有大量的二级滤水和经过ro膜反渗透的纯净水;由于跨膜浓度扩散,会引起俗称“头杯水”的问题。该问题具体表现为: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停止产水待机一段时间后,总溶解固体值高于机器正常稳定运行时产水时的总溶解固体值。当“头杯水”中的溶质浓度高于一定值时会带来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如口感变差、烧水后易结垢等,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给饮水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因此,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需要定时排出停留在ro膜滤芯4中的水,使ro膜滤芯4中的水从排污口41流出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从而避免总溶解固体值升高和ro膜滤芯4中的微生物含量升高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生活水支路015的一端和增压泵2的进水端之间设有进水阀31,所述进水阀31与压力开关3电性连接,所述压力开关3用于控制进水阀31的开启或关闭。所述进水阀31配合增压泵2使用,避免水路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漏水,甚至水路破裂的问题。

当纯净水口a开启时,纯净水从当纯净水口a流出,使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012之间的水路压力变小;当压力低于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打开,启动增压泵2,同时压力开关3也使进水阀31打开,从而使初次滤水进入增压泵2,并依次经过ro膜滤芯4进行过滤;当纯净水口a关闭时,增压泵2仍会将初级滤水泵入ro膜滤芯4中,使ro膜滤芯4的出水端与第二进水端012之间的水路压力变大;当压力大于压力开关3的压力阈值时,压力开关3关闭,使增压泵2停止工作,同时进水阀31关闭,阻止初级滤水进入增压泵2。

请参照图3,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还包括排气水龙头9和纯净水口a,所述纯净水口a的进水端与加热组件6的出水端相连;所述纯净水口a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气水龙头9相连,所述排气水龙头9用于排走纯净水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

加热组件6在加热纯净水的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和水蒸汽,而所述结构紧凑的净水热水两用机的水路是密封的,气泡和水蒸汽只能与加热后的纯净水一同经过纯净水口a,使纯净水从水龙头排出时形成飞溅的水滴。用户在使用较高温的纯净水时,容易出现被飞溅的水滴烫伤,或被排出的气体和水蒸汽烫伤的问题。所述排气水龙头9中设有水汽分离器92,所述水汽分离器92中设有隔板203;加热后的纯净水通过撞击隔板203,使气泡和水蒸汽从纯净水中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水龙头9包括水龙头本体91和水汽分离器92,所述水龙头本体91的进水端与纯净水口a连接,所述水汽分离器92连接在所述水龙头本体91的出水端。水汽分离器92用于分离纯净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汽,避免纯净水中的气体直接从水龙头排出,解决因水中的气体而导致纯净水出现飞溅的问题。

请参照图4至图6,更进一步地,所述水汽分离器92上设有进水口201、出水口202、隔板203、排气管204和若干个排气口205;所述进水口201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92的一端,所述出水口202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92另一端的下端面,且所述进水口201与水龙头本体91的出水端连接;

所述隔板203设置在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92内,用于阻挡水流和排出气体;

若干个所述排气口205以所述进水口201的轴心为中心,围绕所述进水口201的外侧设置;所述排气管204和排气口205连接,形成排气通道。

纯净水在分离器内与隔板203相遇,由于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和惯性,纯净水会撞击隔板203,并改变流动方向,使气体从纯净水中分离出来;气体通过排气管204,从排气口205排出,而纯净水则从出水口202流出。

请参照图5,具体地,所述隔板203包括第一隔板203a、第二隔板203b和第三隔板203c;所述第一隔板203a、第二隔板203b和第三隔板203c以纯净水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水汽分离器92的内部;

所述第一隔板203a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隔板203a的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92的内侧底面连接,用于分流;

所述第二隔板203b的上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92的内侧顶面连接,而其下端与所述水汽分离器92的内侧底面连接;所述第二隔板203b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朝向左侧倾,所述右侧板朝向右侧倾斜,所述第二隔板203b的截面呈“u”型;

所述第三隔板203c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汽分离器92的内侧顶面连接,用于阻挡水流。

当加热后的纯净水通过进水口201进入水汽分离器92;加热后的纯净水与第一隔板203a相遇,由于第一隔板203a的格挡,纯净水与第一隔板203a发生第一次碰撞,导致纯净水分成两股水流;两股纯净水水流分别向前流动,遇到第二隔板203b;而第二隔板203b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阻挡两股水流,发生第二次碰撞,使两股水流分别反向流动,并与水汽分离器92中设置进水口201一侧的内侧壁发生第三次碰撞,将水汽从加热后的纯净水中分离;纯净水从左侧板、右侧板与内侧壁的缝隙通过;纯净水从出水口202流出。

第三隔板203c的高度大于排气管204与水汽分离器92内部顶面之间的距离。第三隔板203用于阻挡水流,避免纯净水过于湍急,使碰撞产生的水花进入排气管204,从排气口205排出。

而从纯净水中分离的气体,通过排气管204和排气口205连通形成排气通道排出。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