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7317发布日期:2021-01-23 11:0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施工渣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罐。


背景技术:

[0002]
盾构机因其安全、施工效率高、成本低和适用地层广泛等因素,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建设中。同时,由于地层含水和掘进过程中加入膨润土等原因,盾构施工过程中运出的渣土中含有大量水分,甚至处于半流动状态。目前对于盾构渣土的处理方式为直接外运进行堆场处理,由于盾构渣土的高含水特性该方式运输效率低,运输过程中易遗洒污染道路,所以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对渣土的排放进行严格的限制,渣土排放问题是限制盾构施工的正常进行的一大因素;大量地铁施工的高含水渣土堆放将会浪费大量的国土资源,占用大规模的耕地,含水渣土堆积不稳定,易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也是沙尘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渣土的液体浸出也会对堆场附件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与此同时盾构渣土中含有大量的可利用的无机原料,目前处理方式既是对环境的污染和国土资源的伤害和浪费,也是对这些无机原料的浪费,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
[0003]
因此,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对盾构施工渣土进行分级处理,以实现盾构渣土减量化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环保化处理。在现有的盾构施工渣土的分级处理中,各种废液均需要泵送到絮凝罐中进行絮凝处理,由于进水结构一般为u型结构,在停泵时,絮凝罐中的部分液体会被进水管倒吸回去,出现虹吸现象,降低废液处理的效率。当废液被泵送入絮凝罐时,由于废液中含有盾构施工时添加的泡沫剂,水流冲击水面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而且由于水流冲击,罐底的沉淀物会再次翻涌,影响絮凝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絮凝罐中出现虹吸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罐,其目的在于:消除絮凝罐中的虹吸现象,提高废液处理的效率。
[0005]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位于罐体的上部,所述出水口位于罐体的内部,所述进水管中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罐体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口。
[0007]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废液由进水管进入絮凝罐中,由于单向阀只能让液体单向通过的特性,当泵停止工作时,能够避免虹吸现象的发生,防止罐体内的水倒流,絮凝好的上清液通过位于上部的清水出水口排出,能够进行重复利用。
[0008]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为鸭嘴出水口。
[0009]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鸭嘴出水口能够使通过的液体呈发散状而不是束状,增加出水口面积,发散状出水能够起到泄压作用,液体的冲击力大大降低,能够减小对水面的冲击作用,减少泡沫的产生,同时能够减小出水压力防止罐体底部的沉淀物再次翻涌,提高絮凝
效果,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0010]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形状为斜面,所述斜面与进水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0011]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出水口的面积增加,通过出水口的液体呈发散状而不是束状,起到泄压作用,降低液体的冲击力,减小对水面的冲击作用,减少泡沫的产生,同时能够减小出水压力防止罐体底部的沉淀物再次翻涌,提高絮凝效果,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0012]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下部为漏斗形,在罐体的最低处设置有卸浆口。
[0013]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罐体的下部设置为漏斗形便于罐体底部的沉淀物通过卸浆口被排出,便于对沉淀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0014]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侧面设置有液位观察装置。
[0015]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方便现场施工人员很好的观察到絮凝罐中的液位情况,进而防止絮凝罐中的水溢出或者絮凝罐中没水导致泵空吸的情况发生。
[0016]
优选的,所述液位观察装置包括透明管,所述透明管内部设置有浮球,所述透明管与罐体连通。
[0017]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通过浮球的位置可以很好的显示絮凝罐中水位的情况,便于对液位的观察,并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0018]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进水管中设置有单向阀,由于单向阀只能让液体单向通过的特性,当泵停止工作时,能够避免虹吸现象的发生,防止罐体内的水倒流,絮凝好的上清液通过位于上部的清水出水口排出,能够进行重复利用。
[0020]
2.所述出水口为鸭嘴出水口,能够使通过的液体呈发散状而不是束状,增加出水口面积,发散状出水能够起到泄压作用,液体的冲击力大大降低,能够减小对水面的冲击作用,减少泡沫的产生,同时能够减小出水压力防止罐体底部的沉淀物再次翻涌,提高絮凝效果,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0021]
3.出水口的形状为斜面,所述斜面与进水管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通过出水口的液体呈发散状而不是束状,起到泄压作用,降低液体的冲击力,减小对水面的冲击作用,减少泡沫的产生,同时能够减小出水压力防止罐体底部的沉淀物再次翻涌,提高絮凝效果,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0022]
4.罐体的下部为漏斗形,在罐体的最低处设置有卸浆口,便于罐体底部的沉淀物通过卸浆口被排出,便于对沉淀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0023]
5.罐体的侧面设置有液位观察装置,方便现场施工人员很好的观察到絮凝罐中的液位情况,进而防止絮凝罐中的水溢出或者絮凝罐中没水导致泵空吸的情况发生。
[0024]
6.通过浮球的位置可以很好的显示絮凝罐中水位的情况,便于对液位的观察,并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0025]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26]
图1是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其中,1-罐体,2-进水口,3-进水管,4-单向阀,5-出水口,6-清水出水口,7-卸浆
口,8-透明管,9-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0]
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31]
实施例一
[0032]
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连接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5,所述进水口2位于罐体1的顶部,所述出水口位于罐体1的内部,在进水口2与出水口5之间设置有单向阀4,该单向阀4只允许液体从进水口2向出水口5流动,能够防止停泵时罐体1内的水从进水管3回流,防止虹吸现象的发生。所述罐体1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清水出水口6,用于排出絮凝罐中的上清液。
[0033]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5为鸭嘴出水口。所述鸭嘴出水口的形状类似于喇叭形,使通过该鸭嘴出水口的液体呈发散状,发散状出水能够起到泄压作用,液体的冲击力大大降低,能够减小液体对水面的冲击作用,减少泡沫的产生,同时减小出水压力能够防止罐体1底部的沉淀物再次翻涌,提高絮凝效果,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0034]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上部的形状为圆筒形,下部的形状为漏斗形,在漏斗形的最低处设置有卸浆口7。沉淀物通过卸浆口7排出,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0035]
所述罐体1的侧面设置有液位观察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液位观察装置包括透明管8,所述透明管8的两端与罐体1连通,透明管8的内部设置有浮球9。浮球9的位置可以很好的显示絮凝罐中的水位情况,方便现场施工人员观察,进而防止絮凝罐中的水溢出,或者絮凝罐中没水导致泵空吸的情况发生。
[0036]
实施例二
[003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所述出水口5的形状为斜面,所述斜面与进水管3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这样设置可以增大出水口的面积,从而减小出水口的压力,起到泄压作用,能够减小液体对水面的冲击作用,减少泡沫的产生,同时减小出水压力能够防止罐体1底部的沉淀物再次翻涌,提高絮凝效果,提高废液的处理效率。
[003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