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72312发布日期:2021-02-05 17:48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入河排污口一般分为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和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其中工业废水入河排污口为接纳企业生产废水的入河排污口,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即为接纳生活污水的入河排污口,而混合废污水入河排污口则为接纳市政排水系统废污水或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入河排污口。
[0003]
一条河流是否健康,入河废污水排放量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好入河排污口也就是抓住了解决江河湖库水污染的关键。虽然,目前对工业污水的监管与控制较为严格,且各种工业废水污水的处理设施也较为丰富完善,比如某些工业园的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工程入河排污口会采用多种综合类的措施如粗格栅与污水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及改良型 a2/o 生物池、二沉池、中间提升泵站、絮凝沉淀池及滤布滤池、生态氧化池及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等,在正常排放情况下,可削减大量水污染物,改善了水环境水质,在排污口下游的水质仍然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域要求,对下游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影响较小,不会对其它用水户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能够改善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
[0004]
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不配套和不完善等问题,某些地方从排污口排放的污水难以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排放,还有部分污水或者未净化达标的废水污水直接通过这些排污口排入河道内,特别是农村乡镇等地区的河流污染问题尤其突出,而农村河流一般为农村排水沟或较大河流的支流,其通常串联数十个村庄,是连接农村和较大河流之间的重要通道,其对村民的生活灌溉等的影响不言而喻。近年来,随着养殖行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养殖厂的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产生的大量粪便被直接汇入附近的河流,给河流水质带来严重污染。此外,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污水管网系统覆盖率较低,大量农村生活污水也均直接汇入附近的河流中,带来较多的污染物。农村养殖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汇入,导致河流污染物严重超标,水体黑臭、富营养化等情况经常发生,因此亟需通过对河道入河排污口做进一步的改进从而保证农村河流的排放达标,从而改善农村河流的水质。
[0005]
基于整条河流排污口数量太多,且排污入河口两侧经常是农田或私人用地使得地面化的改造空间有限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以尽可能降低污水治理成本以及对沿岸居民的影响,我们提出一种特别适用于农村乡镇的河道入河排污口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不在河岸上设置污水处理装置,而采用在河床上修建基台进行安装净化装置,且采用模
块化设计,可灵活配置净化手段,且就地取材以降低成本。
[0007]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
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包括混凝土基台,所述混凝土基台设置在河边的河床上,混凝土基台上安装有框体,框体内为模块化设计且通过网状板进行分区,框体一侧的进水口连接着进水管,进水管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排污口,框体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框体内部设置有提拉抽屉式污水处理模块,从进水口到出水口依次设置有粗砾石过滤模块、细砾石过滤模块、循环吸附模块、碳素纤维生态水草净化模块、微生物附着基模块,各个抽屉式模块的顶盖通过第一螺钉紧固连接,且各个模块均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框体内。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一圈安装平台供各个抽屉式模块进行放置安装,其中各个抽屉式模块的顶盖的面积大于抽屉顶端开口的面积以便顶盖贴合安装于安装平台上,顶盖与安装平台的安装面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且顶盖与抽屉顶部的贴合安装面处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上设置有把手。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整体为梯形结构且进水口处的宽度大于出水口一端的宽度;所述混凝土基台上设置有框体的安装孔,且安装孔外部四周设置有安装挡圈将框体进行限位固定。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着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为软管,且第一连接管内设置有过滤网以过滤较大的杂物,同时第一连接管方便拆卸以便进行清理杂物。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粗砾石过滤模块和细砾石过滤模块内分别填充有较粗的砾石和较细的砾石。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吸附模块内设置有中间隔板将其分隔为两半空间,各个空间内设置有循环隔板使水流进行往复式流动,且循环隔板中间设置有多个旋转吸附净化装置。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吸附净化装置包括煤质板状活性炭,煤质板状活性炭连接在转轴上,转轴上下两端活动设置在轴承底座内,上下的轴承底座分别设置在顶盖底部和抽屉式模块的底板上。
[0016]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水草净化模块内设置有碳素纤维生态水草,且该碳素纤维生态水草安装在生态水草安装底座上,生态水草安装底座连接在抽屉式模块的底板上。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微生物附着基模块内设置有多条编织带型微生物附着基,且编织带型微生物附着基的顶端连接在顶盖底部。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
1.通过将净化处理装置设置在河流边的河床上,避免了对河岸边的农田或私人土地的占用,同时具有合适的空间大小建设处理能力足够大的强化处理系统,从而保证彻底的净化处理效果。
[0020]
2.通过模块化的设计,采用提拉式抽屉将各个类型的净化手段进行整合,依次设置在框体内,且各个抽屉方便取出进行更换或者维护,不仅实现功能上的灵活选择针对性设置与完善,且操作上简单直接,使用成本低,基本无需过多教学,农民朋友即可自行使用
操作,十分方便。
[0021]
3.通过采用市场化净化产品以及就地取材,大大的降低了整体的成本,适合推广使用。其中,微生物生态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生态载体,通过编织成织带结构,将其制成高比表面积、高负荷的微生物附着织带,用在本装置上不仅安装方便,且针对n、p等的吸收效果显著。
[0022]
4.本装置基本采用十分生态的方法,基本做到安全无污染;且效果持久,在提升改善水体水质的同时,增强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同时技术实施简单,管理要求低,完全不占用河岸农田土地,是一种节约型、安全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新模式。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两块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28]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1、混凝土基台;2、安装挡圈;3、框体;4、进水管;5、第一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7、第一螺钉;8、第二螺钉;9、粗砾石过滤模块;10、细砾石过滤模块;11、循环吸附模块;12、碳素纤维生态水草净化模块;13、微生物附着基模块;14、出水口;15、编织带型微生物附着基;16、碳素纤维生态水草;17、循环隔板;18、煤质板状活性炭;19、转轴;20、网状板;21、进水口;22、生态水草安装底座;23、中间隔板;24、法兰盘;25、过滤网;26、顶盖;27、安装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30]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
一种河道入河排污口污水强化处理系统,包括混凝土基台1,所述混凝土基台1设置在河边的河床上,混凝土基台1上安装有框体3,框体3内为模块化设计且通过网状板20进行分区,框体3一侧的进水口21连接着进水管4,进水管4通过第二连接管6连通排污口,框体3另一侧开设有出水口14;所述框体3内部设置有提拉抽屉式污水处理模块,从进水口21到出水口14依次设置有粗砾石过滤模块9、细砾石过滤模块10、循环吸附模块11、碳素纤维生态水草净化模块12、微生物附着基模块13,各个抽屉式模块的顶盖26通过第一螺钉7紧固连接,且各个模块均通过第二螺钉8固定在框体3内。
[0032]
优选的,请参照图1和图5所示,所述框体3的侧壁顶部设置有一圈安装平台27供各个抽屉式模块进行放置安装,其中各个抽屉式模块的顶盖26的面积大于抽屉顶端开口的面积以便顶盖26贴合安装于安装平台27上,顶盖26与安装平台27的安装面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且顶盖26与抽屉顶部的贴合安装面处均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33]
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顶盖26上设置有把手。
[0034]
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框体3整体为梯形结构且进水口21处的宽度大于出水口14一端的宽度;所述混凝土基台1上设置有框体3的安装孔,且安装孔外部四周设置有安装挡圈2将框体3进行限位固定。
[0035]
优选的,请参照图1和图4所示,所述进水管4通过第一连接管5连接着第二连接管6,第二连接管6为软管,且第一连接管5内设置有过滤网25以过滤较大的杂物,同时第一连接管5方便拆卸以便进行清理杂物。
[0036]
优选的,请参照图1所示,所述粗砾石过滤模块9和细砾石过滤模块10内分别填充有较粗的砾石和较细的砾石。
[0037]
优选的,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循环吸附模块11内设置有中间隔板23将其分隔为两半空间,各个空间内设置有循环隔板17使水流进行往复式流动,且循环隔板17中间设置有多个旋转吸附净化装置。
[0038]
优选的,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旋转吸附净化装置包括煤质板状活性炭18,煤质板状活性炭18连接在转轴19上,转轴19上下两端活动设置在轴承底座内,上下的轴承底座分别设置在顶盖26底部和抽屉式模块的底板上。
[0039]
优选的,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生态水草净化模块12内设置有碳素纤维生态水草,且该碳素纤维生态水草安装在生态水草安装底座22上,生态水草安装底座22连接在抽屉式模块的底板上。
[0040]
优选的,请参照图2和图5所示,所述微生物附着基模块13内设置有多条编织带型微生物附着基15,且编织带型微生物附着基15的顶端连接在顶盖26底部。
[004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在河道入河排污口处的河床上修建混凝土基台1,可视污水水量大小及处理能力的需求建造规格大小不同的基台,然后将框体3进行安装,随后依次放置各个净化处理模块,并进行螺钉拧紧密封,然后将第二连接管6与排污口进行连通。其中框体3及各个抽屉式净化处理模块的材质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以提高耐久性,框体3两侧可焊接吊钩或把手以方便安装。
[004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43]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