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疫专用风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7947发布日期:2021-08-13 16:1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疫专用风淋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淋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用于杀菌、灭毒、净化的防疫专用风淋室。



背景技术:

在传染病疫情期间,最终都是由医院作为病毒感染者的最终救助医治单位,对患者采取严格隔离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毒肆意传播及交叉传染;同时,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也需要执行更加严格的个人防护穿戴,并保障传染病房以外的公共区域的安全性。

对于sars病毒、sars-cov-2病毒及covid-2019肺炎的感染者而言,体温检测是发病的主要诊断检测手段。风淋室作为医院等建筑物室内外的初级隔离设备,目前都不具备体温检测、消毒、灭菌的功能,只是通过其出风效果在吹淋室内形成风帘,将人身或设备上的灰尘吹扫掉,不能对进出的人员及设备进行消毒、灭菌,更无法及时发现隔离发病人员,难以满足医院在疫情特殊时期的紧急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疫专用风淋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疫专用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本体及其吹淋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淋室本体内壁与吹淋室之间的空腔分为送风室和回风室,送风室位于回风室上部且两者之间通过循环通风口相互连通,循环通风口一侧设有与其连接的循环通风机;

所述吹淋室与送风室之间通过若干喷嘴相互连通,且所述送风室内部自循环通风口至喷嘴之间分别设有至少一组过滤器和至少一组灭菌装置,过滤器位于灭菌装置的进风侧;

所述吹淋室和回风室之间通过回风口连接,且所述回风室内部自回风口至循环送风口之间设有过滤器和加热器;

所述吹淋室内部还设有若干组喷药机,所述喷药机安装固定在吹淋室内壁上。

所述过滤器的输出侧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为溶菌酶过滤网或光触媒过滤网。

所述灭菌装置为紫外线灯管组件或/和电子空气净化器。

所述喷药机为感应型自动消毒杀菌机。

所述送风室内部还设有导流片,所述导流片为弧形面板,导流片一端与循环通风口对应设置,导流片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的进风侧对应设置。

所述吹淋室的底面具有一开口且开口内嵌入有与其连接的格栅支架,格栅支架底部还设有一活动设置的积尘盒,积尘盒两侧与回风室之间设有与回风室内壁连接的底部过滤器。

所述格栅支架上部还设有一静电除尘垫,静电除尘垫铺放在所述格栅支架表面。

所述吹淋室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有安装在风淋室本体上的门体,所述门体为电动门,电动门包括与所述风淋室本体的控制器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为非接触式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位于外部的两组以及位于吹淋室内部的两组,位于外部的两组控制开关分别安装固定在对应的门体外侧的侧壁上,位于内侧的两组控制开关分别安装固定在风淋室的侧壁上,控制开关分别用于控制与之靠近设置的门体开闭。

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开关或/和人脸识别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风淋室整体可以集监测、杀毒、灭菌、隔离、净化等功能于一体,适用于洁净、舒适、传染等污染区域的空气处理及隔离,控制灵活,可实现疫情报警、喷药、灭菌、净化、隔离等多工况运行,一机多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吹淋室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中:1、送风室;2、导流片;3、送风过滤器;4、紫外线灯管组件;5、电子空气净化器;6、门体驱动控制器;7、密封条;8、吹淋室;9、门体;10、人体红外感应开关;11、喷药机;12、喷嘴;13、回风口;14、风淋室本体;15、电动轮;16、导轨;17、静电除尘垫;18、格栅支架;19、积尘盒;20、底部过滤器;21、回风过滤器;22、加热器;23、循环通风机;24、控制器;25、人脸识别装置;26、过滤网;27、回风室、28、声光报警器;29、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疫专用风淋室,包括风淋室本体14,风淋室本体14整体包括吹淋室8、送风室1和回风室27三个工作空间,吹淋室8内部用于工作人员通过使用,送风室1和回风室27则用于对经过吹淋室8的空气进行循环处理,使其在保障空气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吹淋要求。

在风淋室本体14的整体结构中,所述风淋室本体14内壁与吹淋室8之间的空腔分为送风室1和回风室27,送风室1覆盖了吹淋室8两侧的中部、上部的大部分面积以及吹淋室8的顶部空间,回风室27则覆盖了吹淋室8两侧的底端及吹淋室8底部的空间,送风室1位于回风室27上部且两者之间通过隔板隔开设置,隔板水平分布并位于风淋室本体14的中下部,在隔板上开设通风口并通过循环通风口使送风室1和回风室27相互连通,循环通风口的下部一侧设有与隔板连接的循环通风机23,该结构中,保持回风室27的必要空间,但是回风室27的空间不易过大,而送风室1则占用了较大空间,用于覆盖整个吹淋室8的两侧侧壁,可以满足吹淋效果;

所述吹淋室8的底面具有一开口且开口内嵌入有与其连接的格栅支架18,格栅支架18底部还设有一活动设置的积尘盒19,积尘盒19两侧与回风室27之间设有底部过滤器20,底部过滤器20与回风室27内壁连接固定,底部过滤器20采用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可以有效吸附过滤250nm粒径以内的covid-2019等其他病毒、病菌有害微生物,格栅表面具有一定间隙,可以将工作人员身上及鞋上所携带灰尘落入格栅支架18下部,并落入集尘盒内,便于统一清洁处理;同时,在所述格栅支架18上部还设有一静电除尘垫17,其采用抗菌微孔橡胶垫或采用吸水海绵块,可以将鞋底沥干,保证行人在无水渍、灰尘情况下进入洁净室或未传染区域,提高除尘效果,静电除尘垫17铺放在所述格栅支架18表面,静电除尘垫17采用抗菌微孔橡胶垫或采用吸水海绵块将鞋底沥干,保证行人在无水渍、灰尘情况下进入洁净室或未传染区域,提高除尘效果;

所述吹淋室8与送风室1之间通过若干喷嘴12相互连通,喷嘴12采用球形喷口,球形喷口内部装配风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各喷嘴12的风量,喷嘴12均匀嵌入安装在吹淋室8的侧壁上,其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吹淋室8和送风室1,用于将送风室1的空气输送至吹淋室8内部,实现吹淋效果;同时,在所述送风室1内部自循环通风口至喷嘴12之间分别设有多组导流片2、一组送风过滤器3和两组灭菌装置,送风过滤器3位于灭菌装置的进风侧,导流片2位于送风过滤器3进风侧与循环通风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片2为弧形面板,导流片2一端与循环通风口对应设置,导流片2另一端与所述送风过滤器3的进风侧对应设置,当通风机工作时,将空气送入导流片2一端,通过导流片2之间的通道可以将空气均匀分散并输送至送风过滤器3的迎风面处表面,使得空气均匀经过送风过滤器3进入风淋室;所述送风过滤器3采用高效吸附过滤器,可以有效吸附过滤250nm粒径以内的covid-2019等其他病毒、病菌有害微生物,送风过滤器3的输出侧还设有与其连接固定的过滤网26,所述过滤网26为溶菌酶过滤网或光触媒过滤网,所述灭菌装置采用一组紫外线灯管组件4和一组电子空气净化器5,电子空气净化器5位于送风过滤器3和紫外线灯管组件4之间,送风过滤器3、紫外线灯管组件4和电子空气净化器5分别与送风室1内壁装配固定,电子空气净化器5用以较大颗粒的灰尘,通过高压电离,过滤掉空气中部分灰尘、致病菌、病毒等污染物;紫外线灯管组件4以uva波段为主,主要用于微生物的消毒灭菌处理,对于不同环境可选择设置uvb、uvc等不同波段的紫光灯且可提高tio2的活性,进一步提高杀毒、灭菌效果,在空气经过送风室1的过程中,分别由送风过滤器3和灭菌装置对空气进行消杀处理,可以作用于各种病毒、病菌、voc气体及其他气溶胶等状态的有害物质,保障空气质量;

所述吹淋室8和回风室27之间通过回风口13连接,回风口13位于吹淋室8的两侧底部,且所述回风室27内部自回风口13至循环送风口之间设有回风过滤器21和加热器22,回风过滤器21和加热器22分别与回风室27内壁装配固定,回风过滤器21采用初效过滤器或中效过滤器或活性炭过滤器,可以有效吸附过滤250nm粒径以内的covid-2019等其他病毒、病菌有害微生物;加热器22可以采用ptc热敏电阻加热器或翅片式表冷器,用于实现空气温度的调整,使得吹淋效果更加舒适,同时在寒冷地区或环境温度较低时,防疫专用风淋室在使用过程中为避免结露或结冰,需开启加热器22,高压微雾状气态的药剂吸收高温气流热量后二次蒸发形成饱和蒸汽状态药剂,以增加药剂对病毒、致病菌、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吸附、消毒、杀菌性能;

所述吹淋室8内部还设有若干组喷药机11,喷药机11为感应型自动消毒杀菌机,所述喷药机11安装固定在吹淋室8内壁上并靠近出口位置设置,当工作人员经过喷药机11之间时,喷药机11将适用的药剂稀释后以雾状形式喷向工作人员的衣物实现杀毒灭菌;

所述吹淋室8的进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设有安装在风淋室本体14上的门体9,所述门体9为电动门,门体9底部可以通过电动轮15与导轨16进行左右方向的滑动,以保持吹淋室8进口侧和出口侧的开启及关闭,同时在进口侧和出口侧的边缘设有与其连接的密封条7,用于保持与门体9密闭时的密封效果,避免出现漏风现象;所述电动门包括与所述风淋室本体14的控制器24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设置高度为1.5~1.8m,以便对人体头部进行脸谱识别及体温测量,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人体红外感应开关10或/和人脸识别装置25,通过防疫专用风淋室的控制器24将控制开关与门体驱动控制器6、循环通风机23、紫外线灯管组件4和电子空气净化器5等均电动连锁控制,满足整个防疫专用风淋室的控制需求,其中:

控制开关包括位于外部的两组以及位于吹淋室8内部的两组,位于外部的两组控制开关分别安装固定在对应的门体9外侧的侧壁上,该控制开关采用人体红外感应开关10和人脸识别装置25,用于身份识别、温度检测;位于内侧的两组控制开关分别安装固定在风淋室的侧壁上,并靠近对应的门体9设置,即靠近前侧控制开关用于控制位于前侧的门体9,位于后侧的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后侧的门体9,该控制开关采用人体红外感应开关10,只局限于在不接触的状态下用于控制器24获取工作人员发出的信号,以便于工作人员在风淋室内部控制门体9的开闭;

位于外部的两组控制开关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控制开关的人体红外感应开关10和人脸识别装置25同时识别成功时才会开启对应的门体9,其中人体红外感应开关10主要是感应工作人员的体温情况,通过实际感应获取的体温与控制器24内设的体温标准值进行对比获得输出信号,当工作人员体温正常时则可以打开门体9,否则则保持门体9关闭;人脸识别装置25则与是通过人脸识别与控制器24内记录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成功匹配后则则可以打开门体9,否则则保持门体9关闭;以上控制开关都属于非接触式开关,其目的是为了满足污染区域的特殊需要,避免工作人员直接的交叉接触,从而在物理接触上尽量切断细菌、病毒的传播途径;同时,在工作人员为成功开启门体9时,还可以通过防疫专用风淋室的声光报警器28、蜂鸣器29等进行警告,并采集工作人员的头像、温度信息,通过控制器24将信息传送给防疫监控中心。

所述控制器24包括体温监测、报警、吹淋、消毒、灭菌、加热、制冷等运行工况转换开关,可实现单工况或组合工况运行,具体为:

所述防疫专用风淋室在吹淋工况运行时,用于室内外或相邻防护区域的气流隔离,防止气流交叉传染,位于前侧和后侧的门体9关闭,循环通风机23运行;

所述防疫专用风淋室在灭菌工况运行时,位于前侧和后侧的门体9关闭,紫外线灯管组件4、电子空气净化器5、循环通风机23运行;

所述防疫专用风淋室在消毒工况运行时,喷药机11、循环通风机23运行;

所述防疫专用风淋室在加热、制冷工况运行时,换热器22、循环通风机23运行;

所述防疫专用风淋室在加热工况运行时,加热器22、循环通风机23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