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4448发布日期:2021-06-01 23:4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中,常用到厌氧反应器来处理污水,其主要是利用具有有机微生物污泥颗粒混合反应,来实现污水净化处理。但是现有厌氧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存在部分沉积底部、部分随布水器向上流动的情况,这使得污泥颗粒利用率不高;也有在混合区通过设置电机带动的搅拌装置来增大混合度,但是一来增加耗能,另一方面影响其内其他结构布设,使得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以至少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包括:

本体,本体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混合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对应混合区的本体上设有进液口;

设于混合区内的布水组件,包括与进液口连接的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连通一分水室,所述分水室的上部均匀外接多个第一分水部,每个第一分水部的出水口倾斜向上设置,多个第一分水部的出水方向能够形成第一旋流方向,所述分水室的下部均匀外接多个第二分水部,每个第二分水部的出水口倾斜向下设置,多个第二分水部的出水方向能够形成第二旋流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流方向和第二旋流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旋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水部和第二分水部分别包括一直管段,所述直管段与所述分水室连通;与直管段连通的弯管段,所述弯管段与所述直管段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厌氧区与混合区之间还设有回流单元,所述回流单元与进液口相连;

所述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的顶部分别设有三相分离器;

所述本体的顶部设有与气液分离区连通的脱气罐,所述脱气罐外接沼气管;

所述气液分离区通过第一进气管与第一厌氧区的三相分离器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区通过第二进气管与第二厌氧区的三相分离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区设有出水堰,出水堰下部设有出水管,气液分离区对应的本体外侧设有盘梯。

进一步的,所述脱气罐的顶部设有避雷针。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下部侧面设有人孔,所述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的本体内壁上设有内爬梯。

进一步的,厌氧反应器还包括设于本体内的落水管,所述落水管连通沉淀区和混合区,所述落水管的下端贯穿分水室后抵接于本体内底部,分水室与本体之间的分水管上均匀分布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该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通过第二分水部的设置,可以将本体底部的污泥颗粒吹散,使污水与污泥颗粒充分混合,提高污泥颗粒的利用率;通过第一分水部的设置,可以对下方的水流形成一个向上的提升力,使得污泥颗粒不易沉淀,进一步保证污泥颗粒与污水较大混合程度,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第一旋流方向和第二旋流方向更加有利于增大污泥颗粒与污水混合程度,实现高效混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布水组件与落水管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布水组件在本体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混合区,3、第一厌氧区,4、第二厌氧区,5、沉淀区,6、气液分离区,7、进液口,8、进液管,9、分水室,10、第二分水部,11、第一分水部,12、三相分离器,13、第一进气管,14、第二进气管,15、脱气罐,16、出水堰,17、落水管,18、回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hl-ic高效混合厌氧反应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由下到上依次设有混合区2、第一厌氧区3、第二厌氧区4、沉淀区5和气液分离区6,对应混合区2的本体1上设有进液口7,所述混合区2内设有布水组件,包括与进液口7连接的进液管8,所述进液管8连通一分水室9,所述分水室9的下部均匀外接多个第二分水部10,每个第二分水部10的出水口倾斜向下设置,多个第二分水部10的出水方向能够形成第二旋流方向,可以将本体1底部的污泥颗粒吹散,使污水与污泥颗粒充分混合,提高污泥颗粒的利用率;所述分水室9的上部均匀外接多个第一分水部11,每个第一分水部11的出水口倾斜向上设置,多个第一分水部11的出水方向能够形成第一旋流方向,其对下方的水流形成一个向上的提升力,使得污泥颗粒不易沉降,进一步保证两者较大混合程度,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之后在第二分水部10的作用下,进入第一厌氧区3反应,产生沼气提升至第一厌氧区3的三相分离器12,沼气通过第一进气管13提升至气液分离区6,污泥颗粒被截留,污水进入第二厌氧区4反应,与第二厌氧区4反应的污泥颗粒进一步混合反应,产生少量沼气,提升至第二厌氧区的三相分离器,沼气通过第二进气管14进入气液分离区6,污泥颗粒被截留,污水进入沉淀区5沉降,以将携带的污泥颗粒沉降,经气液分离区6分离后的沼气进入脱气罐15中收集,清水通过出水堰16经出水管排出。沉淀区5的沉降物经过落水管17降至本体底部。

第二厌氧区4与混合区2之间还设有回流单元18,所述回流单元与进液口相连,实现污水循环处理,以彻底净化污水。

可理解的,所述第一旋流方向和第二旋流方向相反,可以较大程度实现污泥颗粒与污水混合。具体的,所述第一旋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为45度。

可理解的,所述第一分水部11和第二分水部10分别包括一直管段111,所述直管段111与所述分水室9连通;与直管段111连通的弯管段112,所述弯管段与所述直管段可拆卸连接,弯管段更容易受损,方便更换。

可理解的,气液分离区6对应的本体外侧设有盘梯,便于检修。

可理解的,所述脱气罐15的顶部设有避雷针。

可理解的,所述本体1的下部侧面设有人孔,所述第一厌氧区和第二厌氧区的本体内壁上设有内爬梯,便于检修。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