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3810发布日期:2021-03-09 19:33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生态化处理是指有效地利用生物链来处理自然界的污染物或者污染源,既达到生态平衡作用,又达到净化环保作用,通过利用自然界的生物链,实现污染源在不同物种之间的吸附、截留、存贮、转化等功能,来处理自然界的污染物或者污染源,既达到生态平衡,又达到净化环保作用,比如污水生态化处理、垃圾生态化处理技术等。
3.而对于污水的生态化处理常常通过人工湿地、种植高吸附主要污染因子的水生植物、利用天然池塘、天然矿物滤料净化等措施对污水进行有害物质分离,从而达到洁净水体的目的。
4.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尚未出现能够对种植水生植物进行自动调节,保证水生植物有效生长及高效净化处理,并且在采用天然滤料等进行污水处理时,由于其定期更换麻烦复杂,长期使用后不及时替换会造成处理效果逐渐减弱,因而,现需要一种新型的污水生态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从而推动污水的生态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包括:
7.容载污水的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呈圆柱形且内部中空,装置主体外侧面下部设有用于排放污水的出水管;
8.搭载填料的填料网槽,所述填料网槽呈扇形且设有多组,其拼接构成圆形结构设置在装置主体内,填料网槽与装置主体内壁配设的滑动板滑动连接,
9.位于填料网槽正上方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底部设有多组用于放置植物的承载板,环形气囊的承载板底部通过伸缩杆与填料网槽内底面连接;
10.用于布置污水的进水环,所述进水环底部周向设有多个用于控制升降高度的导杆,所述装置主体外侧面与各个导杆位置对应处分别设有多个导块;
11.用于控制填料网槽升降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有多组且分别设置于装置主体外侧面与各个填料网槽的位置对应处,控制组件包括卷线轮、导线,所述卷线轮与装置主体外侧面连接,所述导线一端与填料网槽上端中部的对接块连接,其另一端缠绕在卷线轮上。
12.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网槽与滑动板对应一侧分别设有多组竖向滑块、竖向滑槽进行滑动导向。通过设置多组竖向滑块、竖向滑槽可以确保填料网槽升降的平稳性以及避免出现偏离,阻碍与其相邻的填料网槽正常升降。
13.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网槽前端设有用于相邻两组填料网槽吸合对接的磁块。通过设置磁块可以确保各个填料网槽构成了圆形的填料网层,优化操作,通过磁块吸合的反馈
即可知晓各个填料网槽是否位于同一水平面。
14.进一步地,所述装置主体外侧面周向设有多组用于放置备用填料的储料仓。通过储料仓的设计,可以将备用的填料放置其中,然后方便对填料网槽内填料进行更换操作。
15.进一步地,所述填料网槽根据使用需求可竖向加装多组,填料网槽两侧内壁上部分别对称设有多组卡块,填料网槽底面与各个卡块位置对应处分别设有一个用于与卡块对接的卡头,所述卡块包括基板、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下端通过扭力弹簧轴与基板转动连接。通过卡块、卡头的设计,可以使填料网槽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组装拼接,从而应对更多情况下的填料安装或在不同填料层上放置不同填料的需求。
16.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环由进水端环、多组布水环构成,多组所述布水环径长由大到小依次等间距分布在进水端环内侧且依次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水端环上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环的结构设计,利用其将污水均匀布置,避免长期使用下填料出现明显的使用不均匀的问题。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填料网槽以及环形气囊等组件的设计,利用液面下的填料网槽以及液面处的环形气囊构成的净水植物的组合处理,有效对污水进行环保生态化处理。
19.(2)本实用新型利用环形气囊的浮力,并利用与填料网槽之间连接的多组伸缩杆,动态补偿液位高度,使净水植物始终处于液面处,确保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20.(3)本实用新型利用填料网槽的多组拼接设计,可以根据填料装填需求等,对其在不同的填料层区间放置不同种类的填料,增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21.(4)本实用新型利用控制组件与填料网槽的可升降结构设计,可以定期将填料网槽上升对其内载填料进行替换,并且可根据污水进水量对填料网槽内高度进行调节,以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进水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进水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填料网槽及环形气囊连接关系图。
27.图6是本实用新型进水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实用新型卡块及卡头连接关系图。
29.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相邻填料网槽卡接示意图。
30.其中,1-装置主体、11-出水管、12-滑动板、13-导块、14-储料仓、2-填料网槽、21-对接块、22-磁块、23-卡块、231-基板、232-转动块、233-扭力弹簧轴、24-卡头、3-环形气囊、31-承载板、32-伸缩杆、4-进水环、41-进水端环、42-布水环、43-连通管、44-进水口、45-导杆、5-控制组件、51-卷线轮、52-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31.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包括:容载污水的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呈圆柱形且内部中空,装置主体1外侧面下部设有用于排放污水的出水管11;装置主体1外侧面周向设有6组用于放置备用填料的储料仓14;通过储料仓14的设计,可以将备用的填料放置其中,然后方便对填料网槽2内填料进行更换操作。
32.如图4、5所示,搭载填料的填料网槽2,填料网槽2呈扇形且设有6组,其拼接构成圆形结构设置在装置主体1内,填料网槽2与装置主体1内壁配设的滑动板12滑动连接,填料网槽2与滑动板12对应一侧分别设有5组竖向滑块、竖向滑槽进行滑动导向。通过设置多组竖向滑块、竖向滑槽可以确保填料网槽2升降的平稳性以及避免出现偏离,阻碍与其相邻的填料网槽2正常升降。填料网槽2前端设有用于相邻两组填料网槽2吸合对接的磁块22。通过设置磁块22可以确保各个填料网槽2构成了圆形的填料网层,优化操作,通过磁块22吸合的反馈即可知晓各个填料网槽2是否位于同一水平面。
33.其中,如图7、8所示,填料网槽2根据使用需求可竖向加装多组,填料网槽2两侧内壁上部分别对称设有多组卡块23,填料网槽2底面与各个卡块23位置对应处分别设有一个用于与卡块23对接的卡头24,卡块23包括基板231、转动块232,转动块232下端通过扭力弹簧轴233与基板231转动连接。通过卡块23、卡头24的设计,可以使填料网槽2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组装拼接,从而应对更多情况下的填料安装或在不同填料层上放置不同填料的需求。
34.如图2-5所示,位于填料网槽2正上方的环形气囊3,环形气囊3底部设有5组用于放置植物的承载板31,环形气囊3的承载板31底部通过伸缩杆32与填料网槽2内底面连接;
35.如图1、6所示,用于布置污水的进水环4,进水环4底部周向设有6个用于控制升降高度的导杆45,装置主体1外侧面与各个导杆45位置对应处分别设有6组12个导块13;进水环4由进水端环41、多组布水环42构成,4组布水环42径长由大到小依次等间距分布在进水端环41内侧且依次通过连通管43连通,进水端环41上设有进水口44。通过进水环4的结构设计,利用其将污水均匀布置,避免长期使用下填料出现明显的使用不均匀的问题。
36.如图1或2所示,用于控制填料网槽2升降的控制组件5,控制组件5设有6组且分别设置于装置主体1外侧面与各个填料网槽2的位置对应处,控制组件5包括卷线轮51、导线52,卷线轮51与装置主体1外侧面连接,导线52一端与填料网槽2上端中部的对接块21连接,其另一端缠绕在卷线轮51上。
37.采用上述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38.天然滤料具体为石英砂、锰砂、蛇纹石等;水生植物(净水植物)具体为青萍;
39.将青萍种植在各个环形气囊3的承载板31处,并将石英砂与锰砂按照质量比1:1混合后的混合填料平铺至各个填料网槽2中,然后通过控制组件5的卷线轮51下方各个填料网槽2至对应装置主体1内深度,将污水通过导管注入进水环4的进水口处,然后通过进水端环41、各个布水环42的作用使污水均匀分洒至装置主体1内,随后通过污水注入不断液位上升带动环形气囊3上升,通过伸缩杆补偿环形气囊3与填料网槽2之间间距,通过填料网槽2内填装混合填料以及环形气囊3处的青萍对污水进行处理,随后通过出水管11排出处理后污水;
40.填料替换:通过操作需要替换的填料网槽2的控制组件5,通过转动卷线轮51收卷
导线52,通过导线52的拉动使对应的填料网槽2沿着滑动板12上升至装置主体上端,随后打开对应处的储料仓14将内载的混合填料装填至填料网槽2中,随后反转卷线轮51放开导线52使填料网槽2沿着滑动板12下降,听到或感到磁块22吸合的声音或触感后停止转动,并锁紧卷线轮51,即完成填料的替换;
41.注水期间,可以通过进水环4的导杆45沿着各个导块13对其纵向高度进行升降调节;
42.当需要多种填料分别装载使用等情况时,选取备用的填料网槽2,将其通过卡块23及卡头24的作用对接至填料网槽2正下方,当卡头24伸入时外推卡块23的转动块232,当卡头24继续下移时,通过扭力弹簧轴233的回复力使转动块232复原对卡头24进行锁紧,从而实现填料网槽2的快速对接,可对不同层的填料网槽2进行不同填料的填装,以满足不同污水处理的使用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