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模具的吸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4167发布日期:2021-03-30 20:10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模具的吸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吸液器。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冲压模具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其电镀处理,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大型冲压模具在电镀液中在阴阳极的作用下表面析出金属铬层。从电镀液中取出后由于没有排气孔,型腔内的电镀液无法排出,直接从电镀槽拿出清洗,浪费很多电镀液。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用于模具的吸液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避免电镀液浪费,节约成本的用于模具的吸液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吸液器包括:筒体;吸液机构,所述吸液机构安装于筒体上,所述吸液机构包括吸液头、吸液管、活塞、拉杆、把手和支管,所述吸液头安装于筒体的一端上,且吸液管固定安装于吸液头远离筒体的一端上并与其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支管固定安装于吸液管远离吸液头的一端上并与其连通设置,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筒体中,且拉杆固定安装于活塞远离吸液头的一侧侧壁上,所述拉杆远离活塞的一端贯穿筒体并与把手固定连接;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开设于筒体靠近吸液头的一端外侧壁上;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安装于筒体远离吸液头的一端上;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固定安装于活塞靠近拉杆的一侧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环形螺纹槽和第一环形密封垫,所述第一环形螺纹槽开设于筒体靠近吸液头的一端外侧壁上,且吸液头螺纹连接于第一环形螺纹槽中,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垫套设于第一环形螺纹槽上。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盖、第二环形螺纹槽和第二环形密封垫,所述第二环形螺纹槽开设于筒体远离吸液头的一端外侧壁上,且密封盖螺纹连接于第二环形螺纹槽中,所述第二环形密封垫套设于第二环形螺纹槽中,所述拉杆贯穿密封盖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块、插槽和连接螺栓,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于活塞靠近拉杆的一侧侧壁上,且插槽开设于固定块中,所述拉杆的端部插设于插槽中,且拉杆的端部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于插槽中。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环形橡胶套,且环形橡胶套靠近把手设置。

优选的,所述吸液头和密封盖的侧壁边缘处均弧形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吸液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持筒体,将筒体就有吸液头的一端伸进模具型腔中,将支管伸进型腔中残留的电镀液中,通过把手拉动拉杆,使活塞在筒体中滑动,使筒体内部产生负压,从而通过支管和吸液管对残留于模具型腔中的电镀液进行吸取,避免了直接清洗模具而使残留的电镀液造成浪费,节约成本,其中通过设置多个支管,可提高对电镀液的吸取速率,支管的孔径较小,可避免在从型腔中取出装置时,电镀液从吸液管中流出;

2、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可知吸液头与筒体使螺纹连接的,安装拆卸较为简单,且安装稳定性高,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密封垫,提高了吸液头与筒体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电镀液的渗漏,在筒体内部电镀液较多时,可直接取下吸液头,使筒体内部的电镀液从筒体与吸液头的连接口处流出;

3、通过设置密封机构,密封盖与筒体的上端螺纹连接,对筒体的上端开口进行遮挡,防止灰尘的进入,同时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密封垫,对其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电镀液吸取过多而从连接口处渗漏;

4、通过设置安装机构,拉杆的端部插进插槽中并通过连接螺栓与固定块固定连接,使拉杆与活塞可拆卸,便于对活塞进行清洗更换,通过在筒体靠近把手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环形橡胶套,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过程中,手部一般会握在筒体靠近把手的端部上,通过环形橡胶套增大其摩擦力,防止手滑,通过将吸液头和密封盖的侧壁边缘处钝化,防止吸液头和密封盖的侧壁边较为尖锐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吸液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上端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下端部分剖视图。

图中标号:1、筒体,2、吸液机构,21、吸液头,22、吸液管,23、活塞,24、拉杆,25、把手,3、连接机构,31、第一环形螺纹槽,32、第一环形密封垫,4、密封机构,41、密封盖,42、第二环形螺纹槽,43、第二环形密封垫,5、安装机构,51、固定块,52、插槽,53、连接螺栓,6、支管,7、环形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模具的吸液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上端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下端部分剖视图。用于模具的吸液器包括:筒体1、吸液机构2、连接机构3、密封机构4、安装机构5、支管6和环形橡胶套7。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图2和图3示,吸液机构2安装于筒体1上,吸液机构2包括吸液头21、吸液管22、活塞23、拉杆24、把手25和支管6,吸液头21安装于筒体1的一端上,且吸液管22固定安装于吸液头21远离筒体1的一端上并与其连通设置,多个支管6固定安装于吸液管22远离吸液头21的一端上并与其连通设置,活塞23滑动连接于筒体1中,且拉杆24固定安装于活塞23远离吸液头21的一侧侧壁上,拉杆24远离活塞23的一端贯穿筒体1并与把手25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手持筒体1,将筒体1就有吸液头21的一端伸进模具型腔中,将支管6伸进型腔中残留的电镀液中,通过把手25拉动拉杆24,使活塞23在筒体1中滑动,使筒体1内部产生负压,从而通过支管6和吸液管22对残留于模具型腔中的电镀液进行吸取,避免了直接清洗模具而使残留的电镀液造成浪费,节约成本,其中通过设置多个支管6,可提高对电镀液的吸取速率,支管6的孔径较小,可避免在从型腔中取出装置时,电镀液从吸液管22中流出。

参考图1和图3示,连接机构3开设于筒体1靠近吸液头21的一端外侧壁上,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环形螺纹槽31和第一环形密封垫32,第一环形螺纹槽31开设于筒体1靠近吸液头21的一端外侧壁上,且吸液头21螺纹连接于第一环形螺纹槽31中,第一环形密封垫32套设于第一环形螺纹槽31上;

需要说明的是:可知吸液头21与筒体1使螺纹连接的,安装拆卸较为简单,且安装稳定性高,通过设置第一环形密封垫32,提高了吸液头21与筒体1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防止电镀液的渗漏,在筒体1内部电镀液较多时,可直接取下吸液头21,使筒体1内部的电镀液从筒体1与吸液头21的连接口处流出。

参考图1和图2示,密封机构4安装于筒体1远离吸液头21的一端上,密封机构4包括密封盖41、第二环形螺纹槽42和第二环形密封垫43,第二环形螺纹槽42开设于筒体1远离吸液头21的一端外侧壁上,且密封盖41螺纹连接于第二环形螺纹槽42中,第二环形密封垫43套设于第二环形螺纹槽42中,拉杆24贯穿密封盖41并与其滑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盖41与筒体1的上端螺纹连接,对筒体1的上端开口进行遮挡,防止灰尘的进入,同时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密封垫43,对其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电镀液吸取过多而从连接口处渗漏。

参考图3示,安装机构5固定安装于活塞23靠近拉杆24的一侧侧壁上,安装机构5包括固定块51、插槽52和连接螺栓53,固定块51固定安装于活塞23靠近拉杆24的一侧侧壁上,且插槽52开设于固定块51中,拉杆24的端部插设于插槽52中,且拉杆24的端部通过连接螺栓53固定安装于插槽52中;

需要说明的是:拉杆24的端部插进插槽52中并通过连接螺栓53与固定块51固定连接,使拉杆24与活塞23可拆卸,便于对活塞23进行清洗更换。

参考图1示,筒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环形橡胶套7,且环形橡胶套7靠近把手25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筒体1靠近把手25的一端外侧固定套设环形橡胶套7,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过程中,手部一般会握在筒体1靠近把手25的端部上,通过环形橡胶套7增大其摩擦力,防止手滑。

参考图1、图2和图3示,吸液头21和密封盖41的侧壁边缘处均弧形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吸液头21和密封盖41的侧壁边缘处钝化,防止吸液头21和密封盖41的侧壁边较为尖锐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