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75658发布日期:2021-03-23 11:0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作用来除去水中固态悬浮杂质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手段,在印染废水处理中同样被广泛应用。沉淀处理通常是在沉淀池中完成,沉淀生成的淤泥汇集于沉淀池底,需要定期清理。现有的沉淀污泥清理方式主要有两种:1、借助排泥管,定期排出沉淀淤泥;2、借助污泥抽取装置,将污泥从池底抽离后另行处理。其中,前者虽然使用广泛,但是为了保证沉淀池正常运转,一般排泥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后者,则不受限于排泥周期,对沉淀池正常运行影响小,具有使用灵活的优势。

如,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2669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抽取装置,包括高压水泵、延长管、进水管、抽泥管和喷头,所述高压水泵通过延长管与进水管连接,用于为进水管提供冲压水源;进水管末端连接顶尖;喷头位于顶尖上方,并与进水管连通;抽泥管下端深入到与喷头对应的位置处,其通过真空泵与出泥管连接,以实现打散污泥的抽出。该种污泥抽取装置可以利用喷头喷射水流打散污泥,适合于粘度较大的淤泥抽取。

但是在印染领域,一方面废水排放量大,因而用于处理废水的沉淀池的面积较大或数量较多;另一方面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沉淀物是染料助剂等,粒径较小,沉淀污泥的流动性相对较好。对于处理印染污水沉淀污泥,一方面不需要上述污泥抽取装置的“打散”功能;另一方面上述污泥抽取装置是固定设置的,为了对较大面积或者较多数量废水沉淀处理池区域进行抽泥处理,相应地需要增加配备的污泥抽取装置数量,或者需要定期更改污泥抽取装置的位置,成本投入大且使用不够方便。因而,有必要针对印染废水处理设计一种低沉本且使用方便的污泥抽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其适用于印染废水沉淀污泥处理,具有成本投入低且使用方便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包括污泥泵、连通于污泥泵的抽泥管和连通于污泥泵的出泥管,还包括滑移设置于沉淀池顶部的安装座,所述污泥泵设置于安装座,所述抽泥管贯穿安装座插入至沉淀池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滑移设置的安装座可以实时改变污泥泵的位置,对沉淀池不同位置的污泥进行抽取,可以适用于大面积沉淀池的污泥抽取,无需投入多台污泥抽取装置,具有成本投入低、使用方便的优势。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滚轮和用于驱使滚轮转动的动力源,沉淀池顶部设有供滚轮滚动的导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动力源驱使滚轮转动,即可使得安装座沿导轨滑移,进而改变抽取污泥位置,移动平稳、使用方便。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缓存桶,所述出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连通于缓存桶;所述缓存桶上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上安装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污泥泵抽取的污泥先暂存于缓存桶,然后开启阀门,暂存的污泥可经由出泥管导出至盛放容器中,不易溅落至安装座,需要更换盛放容器时关闭阀门即可,极大增加了污泥抽取操作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所述排泥管设置有至少两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排泥管同时使用可以提升缓存桶中污泥的排放效率;两根排泥管交替使用可以方便更换盛放容器,期间无需间断“排泥”操作,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排泥管末端设有缓冲格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格栅的设置使得污泥以较缓慢的速度从排泥管端部排出,不易造成污泥飞溅。

进一步地,所述排泥管远离缓存桶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套管,所述缓冲格栅设置于套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方便地对缓冲格栅进行拆除,清理更换缓冲格栅的操作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远离排泥管出口一端设置有斜切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导流作用,关闭阀门后,排泥管内的泥水能够汇集后流入盛放容器,减少泥水滴落、飞溅对周围操作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与排泥管之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套管即可实现套管的安装或拆除,拆除缓冲格栅的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顶部设有活动板和用于驱使活动板沿竖直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污泥泵设置于活动板顶部,且安装座上开有供抽泥管穿过的安装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驱动机构可以驱使活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改变污泥泵和抽泥管的位置,使得抽泥管底端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污泥层,利于将沉淀的污泥清理干净。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驱动端连接于活动板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油缸的行程可控、容易控制,可以借助液压油缸轻松改变活动板的位置,对抽泥管插入污泥层的深度进行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方案容易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借助滑移设置的安装座可以实时改变污泥泵的位置,对沉淀池不同位置的污泥进行抽取,可以适用于大面积沉淀池的污泥抽取,无需投入多台污泥抽取装置,具有成本投入低、使用方便的优势;

2、优选方案中设置带至少两根排泥管的缓存桶,可以方便更换用于承接污泥的盛放容器;

3、优选方案中,在排泥管的末端设置可拆卸的缓冲格栅,可以减缓污泥排出速度,不易造成泥水飞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实施例中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实施例中缓存桶、排泥管及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沉淀池;2、导轨;3、安装座;31、滚轮;32、驱动电机;4、污泥泵;41、抽泥管;42、出泥管;5、支撑架;51、液压油缸;6、缓存桶;61、排泥管;62、阀门;63、套管;64、缓冲格栅;7、活动板;71、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包括设置于沉淀池1上方的导轨2和沿导轨2滑移设置的安装座3。本实施例中,导轨2设置有两根,分别沿矩形的沉淀池1的两长边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支架等将导轨2架设于沉淀池1上空,只要能够支撑安装座3滑移即可。

参照图2,安装座3的底面四角均设有滚轮31,并配备有用于为滚轮31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32。驱动电机32通电后带动滚轮31转动,使得安装座3沿导轨2长度方向滑移。

参照图2,安装座3的顶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架5,支撑架5包括顶板和用于支撑顶板的支脚。其中一个支撑架5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板7,活动板7的四角分别设置有贯穿支撑架5顶板的导向杆71。支撑架5上设有液压油缸51。液压油缸51设置于支撑架5的顶板下方,且液压油缸51的驱动端贯穿顶板后连接于活动板7底面。液压油缸51产生推拉动力,驱使活动板7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

参照图2,活动板7顶面设有污泥泵4,污泥泵4的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分别设置有抽泥管41、出泥管42。安装座3上开有直径大于抽泥管41直径的安装通孔,抽泥管41贯穿安装通孔后插入至沉淀池1内。

参照图2,另一支撑架5上设置有缓存桶6,出泥管42远离污泥泵4一端插入至缓存桶6内。污泥泵4通电工作时,将沉淀池1池底污泥抽取至缓存桶6内暂存。

参照图3和图4,缓存桶6的侧面设置有两根排泥管61,每根排泥管61上均安装有阀门62。借助排泥管61可以方便地将污泥导出至存放容器,两根排泥管61可以同时工作或者交替工作,增加了排泥操作的便利性。

参照图3和图4,排泥管61呈l型,且末端出口朝下。排泥管61末端螺纹连接有套管63,套管63末端设置为斜切口。套管63内设置有缓冲格栅64,缓冲格栅64覆盖于排泥管61末端出口。污泥从排泥管61排出时,在缓冲格栅64的阻挡下,污泥流速减缓,不易造成污泥飞溅。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为沉淀池1配备一套移动式印染污泥抽取装置即可,抽取污泥时,借助滑移设置的安装座3可以方便地改变位置,对不同位置的污泥进行抽取,操作方便、成本投入低。而且,必要时可以借助液压油缸51调节活动板7的高度,从而调整抽泥管41底端插入沉淀池1污泥层的深度,利于将沉淀池1底沉淀污泥抽取干净。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上述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