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渠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170发布日期:2021-05-07 20:0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沟渠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沟渠式生态浮床,属于污水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水污染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造成水资源短缺、水体恶化等。污水处理工艺和净化方法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处于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生态浮床净化污水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生态浮床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具有水质净化,创造生物栖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抑制藻类暴发和水体富营养化,以及改善景观和保护堤岸等综合性功能。生态浮床主要通过基质吸附去除、水生植物生长吸收、微生物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碳等污染物质,能高效净化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质,无任何二次污染、无任何环境风险,可产生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

现有的生态浮床功能单一、不够节能环保,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沟渠式生态浮床,提高污水净化效率、增强污水净化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沟渠式生态浮床,包括浮体、布置在浮体上的基质床体;

所述基质床体包括防水基质层、分别布置在防水基质层上的防渗水基质坝和导流基质坝、及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和导流基质坝上的水生植物;

所述防渗水基质坝呈环状,所述导流基质坝设有若干,各导流基质坝相互交错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的内部,所述防渗水基质坝的一端接有进水管,另一端接有出水管,污水经进水管流入防渗水基质坝,呈之字形流经导流基质坝后经出水管排出。

作为改进,所述沟渠式生态浮床呈六面体状。

作为改进,所述防水基质层包括防渗水材料及布置在防渗水材料上的细沙粒。

作为改进,所述防渗水基质坝、导流基质坝分别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细砂粒层、沸石层和生物陶粒层。

作为改进,所述防渗水基质坝与导流基质坝的宽度相同。

作为改进,每个导流基质坝的一端楔入防渗水基质坝的一端侧壁内固定,导流基质坝的另一端距防渗水基质坝的另一端侧壁一定距离。

作为改进,所述水生植物采用美人蕉、香蒲、黄菖蒲、再力花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改进,所述水生植物在防渗水基质坝和导流基质坝上的栽种规格为3-5株/m。

作为改进,所述进水管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的上侧,出水管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沟渠式生态浮床,克服了常规浮床过多水生植物吸收净化作用,有效解决了浮床污水净化过程中do不足的缺点,通过植物根系泌氧作用,增加污水水体中do含量,发挥好氧处理的作用,提高好氧硝化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沟渠式生态浮床,在发挥生态浮床功能的同时发挥生态沟渠功能,提升了基质吸附与微生物处理污水功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系统稳定、高效复氧、强效净化且应用广泛的水体净化技术,能很好地实现好氧处理与生态处理的有机统一,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4、本实用新型的沟渠式生态浮床,自动运行、无需专人管理,能高效处理污水、水质稳定达标,无能耗、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水管,2、防渗水基质坝,3、导流基质坝,4、浮体,5、出水管,6、水生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沟渠式生态浮床,包括浮体4、布置在浮体4上的基质床体,由浮体4为整个沟渠式生态浮床的稳定提供水面浮力和结构支撑;

所述基质床体包括防水基质层、分别布置在防水基质层上的防渗水基质坝2和导流基质坝3、及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2和导流基质坝3上的水生植物6;其中,根据生态浮床的尺寸设计导流基质坝3的数量,防渗水基质坝2和导流基质坝3均使用网状物(如网子)把基质进行固定,使得基质更换便利、结构固定;

所述防渗水基质坝2呈环状,所述导流基质坝3设有若干,各导流基质坝3相互交错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2的内部,使防渗水基质坝2内部形成之字形沟渠流道;所述防渗水基质坝2的一端接有进水管1,另一端接有出水管5,污水经进水管1流入防渗水基质坝2,呈之字形流经导流基质坝3后经出水管5排出。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沟渠式生态浮床呈六面体状。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防水基质层包括防渗水材料(如复合土工膜,采用优质聚乙烯原料和长丝土工布或短纤土工布、编织布与pe土工膜经热复合而成,具有防渗漏、封闭性好、耐腐蚀、耐酸碱、抗老化性能)及布置在防渗水材料上的细沙粒,细沙粒的铺设厚度约为10cm。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防渗水基质坝2、导流基质坝3分别包括由下至上布置的细砂粒层、沸石层和生物陶粒层。细砂层厚度为10cm,主要作用为阻隔颗粒物,并于表面形成生物膜,对污水进行生物处理作用;沸石层厚度为10cm,主要对污水中的磷进行吸附处理;生物陶粒层厚度为10cm,为生物附着场,生物陶粒表面多微孔,比表面积大,适合各类微生物的生长,在其表面能形成稳定的、高活性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好氧处理。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防渗水基质坝2与导流基质坝3的宽度相同,加工更方便。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每个导流基质坝3的一端楔入防渗水基质坝2的一端侧壁内固定,导流基质坝3的另一端距防渗水基质坝2的另一端侧壁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为导流基质坝3的宽度,便于污水的流通。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水生植物6采用美人蕉、香蒲、黄菖蒲、再力花中的至少一种,有效解决了浮床污水净化过程中do不足的缺点,通过植物根系泌氧作用,增加污水水体中do含量,发挥好氧处理的作用,提高好氧硝化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6在防渗水基质坝2和导流基质坝3上的栽种规格3-5株/m。该沟渠式生态浮床中水生植物根系发达,波动性水位起伏对水生植物根系的泌氧具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作为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进水管1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2的上侧,进水口与生态浮床的顶部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出水管5布置在防渗水基质坝2的下侧,出水口与生态浮床的底部保持同一水平线,且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为圆形。将进水管1与出水管5相对布置在生态浮床的两端,确保污水在基质床体内充分流动。

污水在经过前期的预处理后,水体的氮磷与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降低到一定的标准,然后通过进水管1进入沟渠式生态浮床,水体在由防渗水基质坝2和导流基质坝3配合形成的之字型沟渠流道内呈之字型流动;期间,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基质高效吸附,并被基质孔隙大量的微生物降解。浮床内种植的水生植物6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对污水进一步净化。污水体在沟渠中流动时,防渗水基质坝2和导流基质坝3上种植的水生植物6,高效的生物吸收污水中的氮磷与有机物,同时根系泌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的含量。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净化深处理后,经出水管5排入生态塘中。

实施例1

在徐州市邳州市瑞丰木业有限公司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应用中,采用本发明沟渠式生态浮床对污水进行处理:

进水cod均值为58.34mg/l,经处理后的出水cod均值为19.81mg/l,平均去除率为66.04%;

进水nh4+-n均值为8.96mg/l,经处理后的出水nh4+-n均值3.08mg/l,平均去除率为65.63%;

进水tp均值为1.08mg/l,经处理后的出水tp均值为0.62mg/l,平均去除率为42.5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