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3820发布日期:2021-02-20 21:1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的安全也越来越重视,自来水厂提供的水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人选择在家中安装净水机,以便饮用到杂质更加少的经过过滤的水。
[0003]
现有技术下,净水机中通常安设有3支或更多具有不同过滤功能的滤芯,如ro滤芯,碳芯,pac滤芯等,其中,ro滤芯是反渗透滤芯,可以过滤水中无机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其它有害物质;pac滤芯作为前置过滤,可以过滤水中泥沙等大颗粒物体,碳芯可以有效过滤水中异味,提升口感。通过不同滤芯的设置并通过水路联通,实现水源的有效过滤。
[0004]
但是,多支滤芯的设置不但占用净水机内较大空间,还存在多条连接管路,提高了损坏风险,容易造成漏水等问题,给安装和维护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净水机内多支滤芯的设置占用空间大,损坏风险高,曾加维护难度,从而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机。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包括:
[0007]
外壳体,内置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0008]
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与所述外壳体间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一滤芯组件,适于分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内壳体上第二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内侧,并沿所述第一滤芯组件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间设置有第一开关结构,适于控制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开闭;
[0009]
内管,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内部设置有空腔,其上设置有第二滤芯组件,所述内管与所述内壳体间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内管上第三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内侧,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端间成型有第二进水口,并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适于控制第二进水口的开闭,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设置,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三开口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三开口端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开关结构,所诉第三开关结构适于控制第二出水口的开闭。
[0010]
第一滤芯组件包括:第一滤芯件,围设在所述内壳体周侧,并与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间隔设置,适于过滤来自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液体,并导流至所述第一出水口;
[0011]
第一端盖,包括第一前置端盖和第一后置端盖,分设在所述第一滤芯件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滤芯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前置端盖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邻设置。
[0012]
内壳体的周侧面上设置有限位轴肩,所述限位轴肩与所述第一后置端盖密封固
定。
[0013]
沿所述内壳体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出部。
[0014]
第一滤芯件设置有内缘骨架,所述内缘骨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内壳体一侧突出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交错间隔设置。
[0015]
内壳体一体成型设置。
[0016]
内管包括:中心管,包括第三开口端,并与所述内壳体间隔设置并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0017]
所述第二滤芯组件,适于沿所述中心管轴向延伸设置,一端与所述中心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壳体背向所述开口端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滤芯组件适于过滤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液体,并输送至所述空腔。
[0018]
第二滤芯组件包括:
[0019]
第二滤芯件,设置在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之间,并与所述内壳体间隔设置,适于过滤来自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液体,并导流至第二出水口;
[0020]
第二端盖,包括第二前置端盖和第二后置端盖,分设在第二滤芯件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滤芯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前置端盖与所述中心管抵接,第二后置端盖与所述外壳体背向所述开口端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21]
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外侧沿周向设有若干放射状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抵接。
[0022]
第一开关结构呈管状设置,其内径呈阶梯状设置,内置有弹性件,与所述第一滤芯组件密封连接,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背向所述第一开口端方向运动,并打开所述第一进水口的通水状态,以及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壁抵接,并关闭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止水状态。
[0023]
第二开关结构呈管状套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结构内侧,内置有弹性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三开口端的外侧,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背向所述第一开口端方向运动,并打开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的通水状态,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结构的内壁和所述内管的外壁抵接,并关闭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进水口的止水状态。
[0024]
第三开关结构包括阀芯,所述阀芯的外端套设有压盖,所述压盖固定在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外端,适于限位所述阀芯,所述阀芯另一端套设有弹性件,并伸置于所述第二出水口内,与第二出水口内设置的轴肩结构抵接。
[0025]
第一滤芯件为pac滤芯,所述第二滤芯件为碳棒滤芯。
[0026]
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内管同轴设置。
[0027]
外壳体包括滤瓶体和滤瓶盖,所述滤瓶体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滤瓶盖固定设置在所述滤瓶体背向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另一端,所述滤瓶盖上连接设置有滤芯把手。
[0028]
滤瓶体与所述滤瓶盖,以及所述压盖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外端通过超声固定连接。
[002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结构。
[0030]
净水机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与所述复合滤芯结构配合设置,其上设置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开关结构和所述第二开关结构,以及所述第三开关结构抵接并隔离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一出水口以及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水路转换接头。
[0031]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2]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外壳体,内置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内壳体,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部,与所述外壳体间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一滤芯组件,适于分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内壳体上第二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内侧,并沿所述第一滤芯组件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间设置有第一开关结构,适于控制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的开闭;内管,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内部,内部设置有空腔,其上设置有第二滤芯组件,所述内管与所述内壳体间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内管上第三开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内侧,并与所述第二开口端间成型有第二进水口,并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适于控制第二进水口的开闭,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设置,所述空腔与所述第三开口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三开口端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开关结构,所诉第三开关结构适于控制第二出水口的开闭。
[0033]
复合滤芯结构设置外壳体、内壳体和内管三层结构,通过将第一滤芯组件设置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将第一容纳空间分隔开,并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使得外界水源可以自第一进水口至第一滤芯组件过滤,再从第一出水口流出,形成了第一个完整的过滤水路,同时,内壳体和内管间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并连接有第二进水口,而内管上设置有第二滤芯组件,内部设置有连接第二出水口的空腔,所以这样可以使得外界水源自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容纳空间,并穿过第二滤芯组件,从第二出水口流出,形成第二个完整的过滤水路。
[0034]
将两组滤芯组件设置在一个复合滤芯结构内,并形成两个过滤水路,可以一个滤芯内实现两个不同功能的过滤,实现可多滤芯的集成化设置,这样设置,减少了管路的连接,减少了出现管路漏水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安装和维修均只需要安装或更换一根滤芯就好,不需要再拆卸多个滤芯之后再安装,便于维修人员的安装和维护,同时降低了滤芯的体积,便于滤芯的输送和净水机的使用。
[0035]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内壳体的周侧面上设置有限位轴肩,所述限位轴肩与所述第一后置端盖密封固定。
[0036]
一方面设置限位轴肩,可以通过外壳体的第一开口端内侧面与内壳体的限位轴肩配合实现对第一滤芯组件的限位或固定,同时这样设置,便于复合滤芯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滤芯组件安装在外壳体内后,再装配内壳体,便于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限位轴肩与第一后置端盖密封固定,同时,外壳体的第一开口端内侧面与第一前置端盖抵接,这样设置有效实现了第一密封组件两侧支路水道间的隔离,避免支路水道间的串水现象的出现。
[0037]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沿所述内壳体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出部。
[0038]
由于内壳体两侧分别具有容纳不同水流的腔体,需要承受水压差带来的结构形变,通过在内壳体上设置第一突出部,有效加强内壳体的强度,增加了对形变的抗性,提高了内壳体工作的稳定性,增加滤芯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支路水道间的串水。
[0039]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第一滤芯件设置有内缘骨架,所述内缘骨架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内壳体一侧突出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交错间隔设置。
[0040]
内缘骨架上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交错设置,一方面同时增大第一滤芯件和内壳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压力差而发生形变,同时提高了内壳体和第一滤芯件工作的稳定性,增加滤芯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交错设置的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在保证容水空间内的水流可以自由流动的同时,阻止水流贯流而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避免滤芯零件局部的迎水侧面承受过量的水压压力,交错设置的横筋有利于将水流引导到不同方向,将水压分摊至更多的受力结构,提高滤芯的承载能力。
[004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第一端盖和所述第二端盖的外侧沿周向设有若干放射状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抵接。
[0042]
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有效支撑,保第一滤芯组件分别与内壳体和外壳体间距,以及第二滤芯组件与内壳体间距的稳定,另一方面,相邻凸起间的间隙可以使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内的水路通畅,保证水流可以按照预设方向发生流动。
[0043]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滤瓶体与所述滤瓶盖,以及所述压盖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外端通过超声固定连接。
[0044]
由于滤芯作为处理人体饮用水源的处理,材料多为塑性件,可以通过超声波通过振动和压力实现材料软化和焊接,同时,超声固定具有用时少,节能高效,自动化程度高,密封防水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且比打胶稳定,不容易出现溢胶现象。
附图说明
[004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复合滤芯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7]
图2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a部放大图;
[0048]
图3为图2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a部放大图的结构简图;
[0049]
图4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0050]
图5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内部水路流通示意图;
[0051]
图6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局域结构的内部水路流通示意图;
[0052]
图7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另一局域结构的内部水路流通示意图;
[0053]
图8为图4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外壳体结构爆炸图;
[0054]
图9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第一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0为图9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第一滤芯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0056]
图11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中心管及第三开关结构的结构爆炸图;
[0057]
图12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第二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图13为图12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第二滤芯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0059]
图14为图1所示的复合滤芯结构的第二开关结构和第三开关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60]
附图标记说明:
[0061]
1-外壳体;2-内壳体;3-内管;4-第一容纳空间;5-第一滤芯组件;6-第二容纳空间;7-空腔;8-第一开关结构;9-第二开关结构;10-第三开关结构;12-第一开口端;13-第一进水口;14-第一出水口;15-滤瓶体;16-滤瓶盖;17-滤芯把手;21-第二开口端;22-第二进水口;23-限位轴肩;24-第一凸出部;31-第三开口端;32-第二出水口;33-中心管;34-第二滤芯组件;341-第二滤芯件;342-第二前置端盖;343-第二后置端盖;51-第一滤芯件;511-内缘骨架;512-第二凸出部;52-第一前置端盖;53-第一后置端盖;101-阀芯;102-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6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5]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66]
如图1-图14所示,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包括:外壳体1、内壳体2和内管3。
[0067]
外壳体1内置有容纳腔,外壳体1包括第一开口端12,第一开口端12与容纳腔连通;
[0068]
内壳体2设置在容纳腔内部,与外壳体1间设置有第一容纳空间4,第一容纳空间4内设置有第一滤芯组件5,可以分隔第一容纳空间4,内壳体2上第二开口端21设置在第一开口端12内侧,并沿第一滤芯组件5两侧分别成型有第一进水口13和第一出水口14,第一开口端12与第二开口端21间设置有第一开关结构8,可以控制第一进水口13和第一出水口14的开闭。
[0069]
内管3,设置在内壳体2内部,内部设置有空腔7,其上设置有第二滤芯组件34,内管3与内壳体2间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6,内管3上第三开口端31设置在第二开口端21内侧,并与第二开口端21间成型有第二进水口22,并设置有第二开关结构9,可以控制第二进水口22的开闭,第二进水口22与第二容纳空间6连通设置,空腔7与第三开口端31连通设置,第三开口端31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32和第三开关结构10,所诉第三开关结构10可以控制第二出水口32的开闭。
[0070]
如图1-图6所示,复合滤芯结构设置外壳体1、内壳体2和内管3三层结构,通过将
第一滤芯组件5设置在外壳体1和内壳体2之间,将第一容纳空间4分隔开,并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3和第一出水口14,使得外界水源可以自第一进水口13至第一滤芯组件5过滤,再从第一出水口14流出,形成了第一个完整的过滤水路,同时,内壳体2和内管3间设置有第二容纳空间6,并连接有第二进水口22,而内管3上设置有第二滤芯组件34,内部设置有连接第二出水口32的空腔7,所以这样可以使得外界水源自第二进水口22进入第二容纳空间6,并穿过第二滤芯组件34,从第二出水口32流出,形成第二个完整的过滤水路。
[0071]
将两组滤芯组件设置在一个复合滤芯结构内,并形成两个过滤水路,可以一个滤芯内实现两个不同功能的过滤,实现可多滤芯的集成化设置,这样设置,减少了管路的连接,减少了出现管路漏水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安装和维修均只需要安装或更换一根滤芯就好,不需要再拆卸多个滤芯之后再安装,便于维修人员的安装和维护,同时降低了滤芯的体积,便于滤芯的输送和净水机的使用。
[0072]
一方面设置限位轴肩23,可以通过外壳体1的第一开口端12内侧面与内壳体2的限位轴肩23配合实现对第一滤芯组件5的限位或固定,同时这样设置,便于复合滤芯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滤芯组件5安装在外壳体1内后,再装配内壳体2,便于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限位轴肩23与第一后置端盖53密封固定,同时,外壳体1的第一开口端12内侧面与第一前置端盖52抵接,这样设置有效实现了第一密封组件两侧支路水道间的隔离,避免支路水道间的串水现象的出现。
[0073]
第一滤芯组件5包括第一滤芯件51和第一端盖。
[0074]
第一滤芯件51,围设在内壳体2周侧,并与内壳体2和外壳体1间隔设置,可以过滤来自第一进水口13的液体,并导流至第一出水口14;第一端盖,包括第一前置端盖52和第一后置端盖53,分设在第一滤芯件51两端,并与第一滤芯件51密封连接,第一前置端盖52与第一开口端12相邻设置。
[0075]
内壳体2的周侧面上设置有限位轴肩23,限位轴肩23与第一后置端盖53密封固定。一方面设置限位轴肩23,可以通过外壳体1的第一开口端12内侧面与内壳体2的限位轴肩23配合实现对第一滤芯组件5的限位或固定,同时这样设置,便于复合滤芯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第一滤芯组件5安装在外壳体1内后,再装配内壳体2,便于装配过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限位轴肩23与第一后置端盖53密封固定,同时,外壳体1的第一开口端12内侧面与第一前置端盖52抵接,这样设置有效实现了第一密封组件两侧支路水道间的隔离,避免支路水道间的串水现象的出现。
[0076]
沿内壳体2周侧设置有若干第一凸出部24。由于内壳体2两侧分别具有容纳不同水流的腔体,需要承受水压差带来的结构形变,通过在内壳体2上设置第一突出部,有效加强内壳体2的强度,增加了对形变的抗性,提高了内壳体2工作的稳定性,增加滤芯的使用寿命,避免出现支路水道间的串水。
[0077]
第一滤芯件51设置有内缘骨架511,内缘骨架5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以及朝向内壳体2一侧突出的第二凸出部512,第二凸出部512与第一凸出部24交错间隔设置。内缘骨架511上第二凸出部512与第一凸出部24交错设置,一方面同时增大第一滤芯件51和内壳体2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压力差而发生形变,同时提高了内壳体2和第一滤芯件51工作的稳定性,增加滤芯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交错设置的第二凸出部512与第一凸出部24在保证容水空间内的水流可以自由流动的同时,阻止水流贯流而入,降低水流的冲击力,避免滤芯
零件局部的迎水侧面承受过量的水压压力,交错设置的横筋有利于将水流引导到不同方向,将水压分摊至更多的受力结构,提高滤芯的承载能力。
[0078]
内壳体2一体成型设置。这样集成设置,有效降低了零件的使用,减少了零件的模具成本以及物料成本,还提高了复合滤芯的装配效率。
[0079]
内管3包括:中心管33,包括第三开口端31,并与内壳体2间隔设置并构成第二容纳空间6;第二滤芯组件34,可以沿中心管33轴向延伸设置,一端与中心管33连接,另一端与内壳体2背向开口端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滤芯组件34可以过滤第二容纳空间6内的液体,并输送至空腔7。
[0080]
第二滤芯组件34包括:第二滤芯件341,设置在空腔7与第二容纳空间6之间,并与内壳体2间隔设置,可以过滤来自第二容纳空间6内的液体,并导流至第二出水口32。第二端盖,包括第二前置端盖342和第二后置端盖3433,分设在第二滤芯件341两端,并与第二滤芯件341密封连接,第二前置端盖342与中心管33抵接,第二后置端盖3433与外壳体背向开口端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81]
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外侧沿周向设有若干放射状凸起,凸起与外壳体1的内壁抵接。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第一容纳空间4和第二容纳空间6的有效支撑,保第一滤芯组件5分别与内壳体2和外壳体1间距,以及第二滤芯组件34与内壳体2间距的稳定,另一方面,相邻凸起间的间隙可以使第一容纳空间4和第二容纳空间6内的水路通畅,保证水流可以按照预设方向发生流动。
[0082]
第一开关结构8呈管状设置,其内径呈阶梯状设置,内置有弹性件,与第一滤芯组件5密封连接,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背向第一开口端12方向运动,并打开第一进水口13的通水状态,以及与第一开口端12的内壁抵接,并关闭第一进水口13的止水状态。
[0083]
第二开关结构9呈管状套合设置在第一开关结构8内侧,内置有弹性件,密封连接在第三开口端31的外侧,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背向第一开口端12方向运动,并打开第一出水口14与第二进水口22的通水状态,以及分别与第一开关结构8的内壁和内管3的外壁抵接,并关闭第一出水口14与第二进水口22的止水状态。
[0084]
第三开关结构10包括阀芯101,阀芯101的外端套设有压盖102,压盖102固定在第二出水口32的外端,可以限位阀芯101,阀芯101另一端套设有弹性件,并伸置于第二出水口32内,与第二出水口32内设置的轴肩结构抵接。
[008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滤芯件51为pac滤芯,第二滤芯件341为碳棒滤芯。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滤芯件51为碳棒滤芯,第二滤芯件341为pac滤芯;或,第一滤芯件51和第二滤芯件341其中之一为ro滤芯。
[0086]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内壳体2与内管3同轴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外壳体1、内壳体2与内管3也可以非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簧。
[0087]
外壳体1包括滤瓶体15和滤瓶盖16,滤瓶体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端12,滤瓶盖16固定设置在滤瓶体15背向第一开口端12的另一端,滤瓶盖16上连接设置有滤芯把手17。
[0088]
滤瓶体15与滤瓶盖16,以及压盖102与第二出水口32的外端通过超声固定连接。由于滤芯作为处理人体饮用水源的处理,材料多为塑性件,可以通过超声波通过振动和压力实现材料软化和焊接,同时,超声固定具有用时少,节能高效,自动化程度高,密封防水效果好等一系列优点,且比打胶稳定,不容易出现溢胶现象。
[0089]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结构。净水机还包括水路板,水路板与复合滤芯结构配合设置,其上设置有适于与第一开关结构8和第二开关结构9,以及第三开关结构10抵接并隔离第一进水口13和第一出水口14以及第二进水口22的水路转换接头。
[0090]
工作过程:
[0091]
将复合滤芯结构安装至净水机上的滤芯管中,带有第一开口端12的一侧与水路板上的水路转换接头抵接,挤压各个开关结构上的弹性件,使得第一开关结构8和第二开关结构9以及第三开关结构10上的滤芯同时沿背向第一开口端12的一侧运动,使得第一进水口13和第一出水口14以及第二进水口22和第二出水口32由止水状态变为通水状态。
[0092]
如图4-图6,外界水源自第一进水口13流入至第一滤芯组件5与外壳体1间的水路以及第一滤芯组件5在背向第一开口端12方向上外壳体1和内壳体2间的水路中,再经过第一滤芯件51的过滤,进入第一滤芯组件5与内壳体2间的水路中,并经过第一开关结构8和第二开关结构9间的第一出水口14排出,完成第一重过滤,且第一滤芯件51为pac滤芯,作为前置过滤,可以过滤水中泥沙等大颗粒物体。
[0093]
经过第一重过滤的水在净水机内部通过ro滤芯过滤,完成第二重过滤,作为反渗透滤芯,ro滤芯可以过滤水中无机盐、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细菌、农药、三氯甲烷废物等其它有害物质。
[0094]
经过第二重过滤的水自第二开关结构9与中心管33间的第二进水口22重新进入复合滤芯结构中,并沿内壳体2与中心管33间的水路流至第二滤芯组件34与内壳体2间,通过第二滤芯件341的过滤进入内管3内的空腔中,并经过第二出水口32排出,完成第三重过滤,且第二滤芯组件34为碳棒滤芯,可以有效过滤水中的异味,保证水的口感。
[009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