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2882发布日期:2021-06-11 19:3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



背景技术:

纺织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包括织布与印染等。在织布工艺中,首先需使纺丝形成经线和纬线,再将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坯布。上述纺丝的材质可以为棉、毛等。对于形成纺丝的棉絮而言,其在采摘后,通常被放置于包装袋中进行存放。各个包装袋之间往往被堆放在一起,因此,下面的包装袋由于挤压的作用,其内部的棉絮会粘结在一起,形成块状。因此,在将棉絮制成纺丝之前,需对其进行分棉处理,即将块状的棉絮分散开来,同时去除棉絮中混杂的杂质,但是经处理后的棉絮会残留在机器上,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分棉处理后及时对机器进行清理,将残留的棉絮去除,保证机器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号为cn201620144969.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易于清理的棉絮处理装置,该现有专利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作出了解决方案,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却仍然无法彻底清理设备内部的棉絮,原因是吸风机产生的气流方向单一,难以吸收藏在死角处的棉絮,并且部分棉絮会缠绕在分料辊上,方向单一的气流难以带动该部分棉絮,最终会导致仍然有不少的棉絮残留在设备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现有专利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公开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能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壳体的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壳体的内腔设有分料辊,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吸风机,所述吸风机的底端连接有吸风管,所述吸风管延伸至壳体的内腔,所述吸风管上均匀开有吸风孔,所述壳体的左侧开有开槽,所述开槽的相对应位置开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壳体的右侧,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活动连接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位于静电吸附棒的一端,所述静电吸附棒的另一端连接静电发生装置,所述静电吸附棒的相对两侧均匀开有和吸风孔相匹配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设有静电吸附网,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横向延伸至壳体的内腔,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排列的磁铁,所述活动杆的外端铰接有吹风机,吹风机的后端连接有铁杆,所述吹风机的出风口向上对应所述分料辊,所述铁杆向下对应所述磁铁。

当需要清理残余的棉絮时,启动所述吹风机,让吹风机对上方的分料辊进行吹风,把残余的棉絮吹向静电吸附棒,同时启动所述电动伸缩杆,让活动杆在壳体的内腔横向地来回伸缩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吹风机在分料辊的底部来回移动,增大吹风的范围,同时由于吹风机铰接在活动杆的外端,因此吹风机和后端的铁杆可以在活动杆上转动,在吹风机和铁杆随活动杆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当铁杆靠近下方的磁铁时,铁杆会被磁铁吸引,使得铁杆发生偏转,从而吹风机也会随铁杆产生偏转,也就是说,活动杆带动吹风机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每逢靠近底部的磁铁,吹风机便会产生偏转,因此便可以进一步增大吹风机的吹风范围,也可以让壳体内腔产生不同方向的气流,气流便可以充分流动到内腔的各个死角,让藏在死角的棉絮可以随气流移动,并且经过不同方向气流的交替作用下,缠绕在分料辊上的棉絮也更容易被气流带出,最终可以让棉絮更加容易地被静电吸附棒吸附,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能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外壳固定在所述安装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静电吸附棒为圆柱中空立体状。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管为t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吸风孔和通孔依次线性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当需要清理残余的棉絮时,启动所述吹风机,让吹风机对上方的分料辊进行吹风,把残余的棉絮吹向静电吸附棒,同时启动所述电动伸缩杆,让活动杆在壳体的内腔横向地来回伸缩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吹风机在分料辊的底部来回移动,增大吹风的范围,同时由于吹风机铰接在活动杆的外端,因此吹风机和后端的铁杆可以在活动杆上转动,在吹风机和铁杆随活动杆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当铁杆靠近下方的磁铁时,铁杆会被磁铁吸引,使得铁杆发生偏转,从而吹风机也会随铁杆产生偏转,也就是说,活动杆带动吹风机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每逢靠近底部的磁铁,吹风机便会产生偏转,因此便可以进一步增大吹风机的吹风范围,也可以让壳体内腔产生不同方向的气流,气流便可以充分流动到内腔的各个死角,让藏在死角的棉絮可以随气流移动,并且经过不同方向气流的交替作用下,缠绕在分料辊上的棉絮也更容易被气流带出,最终可以让棉絮更加容易地被静电吸附棒吸附,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能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和吹风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和吹风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和吹风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和吹风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和吹风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伸缩杆和吹风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或简单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种易于清理的棉絮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左侧设有进料口2,壳体1的右侧设有出料口3,壳体1的内腔设有分料辊4,壳体1的顶端设有吸风机5,吸风机5的底端连接有吸风管51,吸风管51为t字形,吸风管51延伸位于壳体1的内腔,吸风管51上均匀开有吸风孔52,壳体1的左侧开有开槽6,开槽6的相对应位置开有凹槽7,凹槽7位于壳体1的右侧,凹槽7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71,内螺纹71活动连接外螺纹72,外螺纹72位于静电吸附棒8的一端,静电吸附棒8为圆柱中空立体状,静电吸附棒8的另一端连接静电发生装置9,静电吸附棒8的相对两侧均匀开有和吸风孔52相匹配的通孔81,吸风孔52和通孔81依次线性排列,通孔81的内腔设有静电吸附网82。在处理装置对棉絮处理完后,从开槽6处插入静电吸附棒8,静电吸附棒8的一端通过内螺纹71和外螺纹72配合连接进凹槽7,静电吸附棒8上的通孔81和吸风管51上的吸风孔52重合,此时启动静电发生装置9和吸风机5,吸风机5产生的吸力通过吸风孔52和通孔81配合对壳体1内部的棉絮进行吸附,同时通孔81上设有静电吸附网82防止棉絮吸入风机5内,同时静电吸附棒8配合吸附棉絮,棉絮在静电吸附棒8和吸风机5的双重作用下对棉絮进行吸附,使壳体1内部清理干净,在棉絮吸附完成后,旋转静电吸附棒8,在内螺纹71和外螺纹72配合下静电吸附棒8退出凹槽7,将静电吸附棒8移出壳体1内腔,关闭静电装置9,清理棉絮。

另外,本实施例还作出了改进,如图1所示,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的活动杆11横向延伸至壳体1的内腔,壳体1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横向排列的磁铁14,活动杆11的外端铰接有吹风机12,吹风机12的后端连接有铁杆13,吹风机12的出风口向上对应分料辊4,铁杆13向下对应磁铁14。

结合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当需要清理残余的棉絮时,启动所述吹风机12,让吹风机12对上方的分料辊4进行吹风,把残余的棉絮吹向静电吸附棒8,同时启动所述电动伸缩杆10,让活动杆11在壳体1的内腔横向地来回伸缩运动,从而可以带动吹风机12在分料辊4的底部来回移动,增大吹风的范围,另一方面,同时由于吹风机12铰接在活动杆11的外端,因此吹风机12和后端的铁杆13可以在活动杆11上转动,在吹风机12和铁杆13随活动杆11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当铁杆13靠近下方的磁铁14时,铁杆13会被磁铁14吸引,使得铁杆13发生偏转,从而吹风机12也会随铁杆13产生偏转,也就是说,活动杆11带动吹风机12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每逢靠近底部的磁铁14,吹风机12便会产生偏转,因此便可以进一步增大吹风机12的吹风范围,也可以让壳体1内腔产生不同方向的气流,气流便可以充分流动到内腔的各个死角,让藏在死角的棉絮可以随气流移动,并且经过不同方向气流的交替作用下,缠绕在分料辊4上的棉絮也更容易被气流带出,最终可以让棉絮更加容易地被静电吸附棒8吸附,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

因此本实用新型一种能高效清理的棉絮处理机能对残余棉絮的清理更为高效。

进一步地,壳体1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安装座15,电动伸缩杆10的外壳固定在安装座15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