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装置及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8580发布日期:2021-08-06 13:0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吸尘装置及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尘装置及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型焊接车间中由于大工件的焊接与切割,将产生大量的焊接烟尘,如吊车制作车间、船舶大构件制作车间等,若不对焊接烟尘进行及时处理,在焊接车间中长期工作作业员的身体健康将受到极大影响。现有的焊接烟尘处理方式通常有两种,采用多台小除尘器分散于车间内的方式,通过多台小除尘器共同除尘,但通常由于工件大焊点分布较广,多台小除尘器无法整个覆盖烟尘散发区域,导致除尘效率低以及除尘效果差;或者采用整体式车间除尘的方式,但整体式车间除尘设备通常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吸尘装置及除尘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除尘设备除尘效率低和运行成本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固定架;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吸尘组件,包括第一旋转臂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架的引风机,所述第一旋转臂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第一旋转臂的出风口与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旋转臂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臂相对所述固定架旋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臂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一旋转臂。

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臂沿横向延伸,且所述第一旋转臂包括安装段、吸尘段和柔性连接段;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吸尘段连接,且所述吸尘段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吸尘段的出风口与所述柔性连接段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柔性连接段的出风口与所述安装段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安装段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且所述引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安装段的出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一限位轴,安装于所述安装段;第二限位轴,安装于所述吸尘段;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横向延伸,且所述限位板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轴和所述第二限位轴外。

优选地,所述吸尘组件还包括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所述第二旋转臂的出风口通过旋转关节与所述吸尘段的进风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吸尘装置还包括防滑组件,所述防滑组件包括: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吸尘段或所述第二旋转臂;柔性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并抵紧所述旋转关节。

优选地,所述吸尘组件还包括多个吸尘管,所述第二旋转臂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一端通过所述旋转关节与所述吸尘段连通;竖直段,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竖直段的出风口连通,所述竖直段的进风口与多个所述吸尘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转轴,固定于所述固定架;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转轴外并与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拉杆,所述支撑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筒,所述支撑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旋转臂。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拉环、第二拉环以及限位拉绳,所述限位拉绳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拉环铰接于所述套筒,所述限位拉绳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拉环铰接于所述第一旋转臂。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固定架;主动轮,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和所述主动轮啮合,并与所述第一旋转臂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带动所述从动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除尘设备,所述除尘设备包括空气过滤器和如上所述吸尘装置,所述引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进风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吸尘装置装配时,可先通过支撑组件将第一旋转臂支撑于固定高度,然后将第一旋转臂的进风口朝向需要除尘的位置,同时将第一旋转臂的出风口于引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并将第一旋转臂和驱动组件连接。在指定位置需要除尘时,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旋转臂相对固定架旋转,使第一旋转臂旋转至指定位置,使得第一旋转臂在引风机的引风作用下对指定位置的焊接烟尘进行吸尘。当由于焊接工位发生改变而需要改变吸尘位置时,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旋转臂旋转至需要被吸尘的位置,在第一旋转臂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组件始终支撑第一旋转臂,防止第一旋转臂由于重力作用在运行的过程中断裂,以提高吸尘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小吸尘装置的维修以及运行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吸尘装置通过驱动组件、第一旋转臂、引风机以及支撑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第一旋转臂旋转至焊接车间内任意位置,使得第一旋转臂能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快速吸尘,加快吸尘速度的同时,第一旋转臂的吸尘范围能完全覆盖整个焊接车间,还能仅对需要吸尘的位置进行定点吸尘,提高了吸尘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约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吸尘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吸尘装置的支撑组件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吸尘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中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装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0包括固定架1、驱动组件2、吸尘组件3以及支撑组件6;驱动组件2安装于固定架1;吸尘组件3包括第一旋转臂31和安装于固定架1的引风机32,第一旋转臂31的进气口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一旋转臂31的出风口与引风机32的进风口连通,第一旋转臂与驱动组件2连接,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第一旋转臂31相对固定架1旋转;支撑组件6安装于固定架1,并与第一旋转臂31连接,以支撑第一旋转臂31。本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0主要应用于焊接车间,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架1呈竖直设置,驱动组件2安装于固定架1上,第一旋转臂31通过驱动组件2连接于固定架1,并对应焊接烟尘悬浮层的高度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吸尘装置100装配时,可先通过支撑组件6将第一旋转臂31支撑于固定高度,然后将第一旋转臂31的进风口朝向需要除尘的位置,同时将第一旋转臂31的出风口与引风机32的进风口连通,并将第一旋转臂31和驱动组件2连接。在指定位置需要除尘时,驱动组件2可驱动第一旋转臂31相对固定架1旋转,使第一旋转臂31旋转至指定位置,使得第一旋转臂31在引风机32的引风作用下对指定位置的焊接烟尘进行吸尘。当由于焊接工位发生改变而需要改变吸尘位置时,驱动组件2可驱动第一旋转臂31旋转至需要被吸尘的位置,在第一旋转臂31旋转的过程中,支撑组件6始终支撑第一旋转臂31,防止第一旋转臂31由于重力作用在运行的过程中断裂,以提高吸尘装置100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小吸尘装置100的维修以及运行成本。

本实施例的吸尘装置100通过驱动组件2、第一旋转臂31、引风机32以及支撑组件6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将第一旋转臂31旋转至焊接车间内任意位置,使得第一旋转臂31能在引风机32的作用下快速吸尘,加快吸尘速度的同时,第一旋转臂31的吸尘范围能完全覆盖整个焊接车间,还能仅对需要吸尘的位置进行定点吸尘,提高了吸尘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约运行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31沿横向延伸,且第一旋转臂31包括安装段311、吸尘段312和柔性连接段313;支撑组件6与吸尘段312连接,且吸尘段312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吸尘段312的出风口与柔性连接段313的进风口连通,柔性连接段313的出风口与安装段311的进风口连通,安装段311与驱动组件2连接,且引风机32的进风口与安装段311的出风口连通。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柔性连接段31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橡胶制件,支撑组件6位于第一旋转臂31的上方且通过悬挂的方式对第一旋转臂31进行支撑,为避免由于支撑组件6的支撑作用使第一旋转臂31和驱动组件2的水平高度相差较远,而影响驱动组件2正常工作的情况,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旋转臂31采用三段式分段结构,通过柔性连接段313的弹性连接,从而避免吸尘段312由于支撑组件6的支撑作用产生的高度差传至安装段311,使安装段311和驱动组件2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从而保证驱动组件2能长期正常运作,更能避免由于安装段311和驱动组件2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而对驱动组件2造成损坏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吸尘装置100还包括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包括第一限位轴41、第二限位轴42以及限位板43;第一限位轴41安装于安装段311;第二限位轴42安装于吸尘段312;限位板43沿横向延伸,且限位板4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限位轴41和第二限位轴42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组件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组件4分别连接于第一旋转臂31的前后侧,且为防止限位板43从第一限位轴41和第二限位轴42上脱落,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轴41和第二限位轴42上均设置有用于抵接限位板43的螺母。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板43可对安装段311和吸尘段312进行左右方向的限位,使得安装段311和吸尘段312之间的长度始终保持一致,从而防止吸尘段312和安装段311之间发生脱落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吸尘组件3还包括第二旋转臂33,第二旋转臂33的进风口与外界空气连通,第二旋转臂33的出风口通过旋转关节7与吸尘段312的进风口连通。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臂31和第二旋转臂33沿左右方向依次连接。当驱动组件2驱动第一旋转臂31旋转至指定位置后,且吸尘位置发生较小改变时,可通过人工手段旋转第二旋转臂33,使第二旋转臂33相对吸尘段312旋转,以对吸尘装置100的吸尘位置进行精确调整。本实施例中的吸尘装置100能采用人工旋转的方式对吸尘装置100的吸尘位置进行调整,可保证吸尘装置100在运行过程的吸尘位置更加精确,从而进一步提高吸尘装置100的吸尘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吸尘装置100还包括多个防滑组件5,多个防滑组件5绕旋转关节7的周向间隔设置,防滑组件5包括安装支架51和柔性限位件52,安装支架51固定于吸尘段312或第二旋转臂33;柔性限位件52安装于安装支架51并抵紧旋转关节7。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限位件52可通过防退件53抵紧第二旋转臂33和吸尘段312之间的旋转关节7,本实施例中的柔性限位件5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制件,本实施例中的防退件53可采用螺栓和螺母配合而成,从而防止防退件53与旋转关节7脱离配合。当驱动组件2驱动第一旋转臂31旋转时,第二旋转臂33由于惯性而出现相对第一旋转臂31旋转的趋势时,柔性限位件52由于抵紧作用可对旋转关键产生摩擦,从而消除第二旋转臂33的由于惯性而出现的旋转趋势,使第二旋转臂33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能与吸尘段312之间保持静止。

本实施例吸尘装置100中,吸尘组件3还包括多个吸尘管34,第二旋转臂33包括水平段331和竖直段332;水平段331的一端通过旋转关节7与吸尘段312连通;水平段331的另一端与竖直段332的出风口连通,竖直段332的进风口与多个吸尘管34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竖直段332沿上下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竖直段332的进风口连接多个吸尘管34从而加快吸尘装置100的吸尘速度。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包括驱动件21、主动轮22以及从动轮23;驱动件21安装于固定架1;主动轮22与驱动件21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轮23和主动轮22啮合,并与第一旋转臂31连接,驱动件21用于主动轮22旋转,带动从动轮23转动。本实施例中的主动轮22和从动轮23均沿横向设置,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件21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机,驱动件21驱动主动轮22转动,使得从动轮23随主动轮22转动,使从动轮23带动第一旋转臂31旋转。本实施例中通过仅通过驱动件21、主动轮22以及从动轮23之间的配合就能驱动第一旋转臂31旋转至指定吸尘位置,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

如图1至图4所示,支撑组件6还包括转轴61、套筒62以及支撑拉杆64,转轴61固定于固定架1;套筒62套设于转轴61外并与转轴61通过轴承63转动连接;支撑拉杆64的一端铰接于套筒62,支撑拉杆64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旋转臂31。支撑组件6还包括第一拉环65、第二拉环66以及限位拉绳67,限位拉绳67的一端通过第一拉环65铰接于套筒62,限位拉绳67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环66铰接于第一旋转臂31。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拉绳67可采用钢丝绳,在驱动件21驱动第一旋转臂31旋转时,支撑拉杆64和限位拉绳67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对第一旋转臂31进行支撑,且支撑拉杆64和限位拉绳67在第一旋转臂31旋转时,可随第一旋转臂31相对套筒62旋转,可避免由于支撑拉杆64和限位拉绳67限制而出现第一旋转臂31不能旋转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除尘设备,除尘设备包括空气过滤器(图未示)和如上所述的吸尘装置100,引风机32的出风口与空气过滤器的进风口连通,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器用于净化空气,该吸尘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除尘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