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3489发布日期:2021-09-25 12:09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传统的混凝土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直接排出的废水及冲刷场地产生的废水,通常需经过专业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才能排放,生产设备直接排出的废水及冲刷场地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就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目前处理这类废水的设备一次处理的量较少,效率不高,而且废水中掺杂的较大石块沉淀后回收较为麻烦,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所以急需一种简单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回收利用。
3.目前,例如公告号为cn211847415u公开的一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设备,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内腔底端中心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插接安装有外框,所述外框内部安装有活性炭板,所述外框顶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将处理池分隔为处理区和蓄水区,所述处理区顶端内壁开设有矩形凹槽,所述连接板侧面开设有和矩形凹槽配合的连接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和连接凹槽底端均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板顶端中心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侧面中心开设有第一吊孔,所述矩形凹槽和连接凹槽内部安装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底端开设有和连接柱配合的连接槽,所述处理箱底端安装有滤板,所述处理箱顶端四角中心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中心开设有第二吊孔,所述蓄水区顶端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中心贯穿有连接管,通过设置安装槽、外框和连接板,将处理池分隔为处理区和蓄水区,在处理区中进行处理,在蓄水区中进行存储,方便使用;通过设置矩形凹槽、连接凹槽、连接槽和连接柱,便于处理箱的安装和拆卸,从而便于对过滤出来的固体物进行回收;该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设备通过设置活性炭板,对混凝土生产废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便于其回收利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回收利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处理区容易堆积较多沉淀物而导致处理区底部逐渐升高,降低处理区容量的同时影响活性炭板的处理面积,后续处理时,需要人工下到处理区内去清理,费时费力,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较为方便地对处理区内沉积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内安装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将所述池体分为处理区和蓄水区,所述处理区内安装有第一承载条和第二承载条,所述第
一承载条和所述第二承载条上承载有过滤板,所述处理区的底部滑移连接有清理辊,所述清理辊表面设置有刷毛,所述第一承载条内转动承载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卷绕有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清理辊,所述转轴和所述第一承载条之间设置有卷簧,所述清理辊上还连接有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一端连接于第二承载条,所述处理区一侧壁安装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顶部用于与外界的抽泥泵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处理区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时,将过滤板取出,然后拉动与第二承载条连接的第二牵引绳,从而驱动清理辊在处理区底部向一侧滑移,此时转轴转动,卷簧收卷,松开第二牵引绳,转轴在卷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回转,第一牵引绳带动清理辊在处理区底部向另一侧滑移,从而实现清理辊在处理区底部往复滑移,清理辊上的刷毛对处理区底部进行清理,然后通过外界抽泥泵连通于排污管,将处理区内携带有沉淀物的废水抽出,从而实现较为方便地对处理区内沉积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
9.可选的,所述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与所述清理辊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与清理辊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在操作人员拉动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时清理辊中部受力,使得清理辊的运动较为平衡。
11.可选的,所述第二牵引绳与所述第二承载条之间通过挂钩和挂环勾连。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牵引绳和第二承载条之间通过挂钩和挂环勾连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在拉动第二牵引绳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拉绳高度。
13.可选的,所述处理区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清理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移在两个所述滑槽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辊两端通过两个滑块分别滑移在两个所述滑槽内,从而对滑块的位移起到导向作用。
15.可选的,所述处理区底部设置有两根导杆,两根所述导杆分设于所述滑槽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牵引绳绕过其中一根所述导杆底部后与所述清理辊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绳绕过另一根所述导杆底部后与所述清理辊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均绕过一根所述导杆底部后与所述清理辊连接,在操作人员拉动第二牵引绳或是在卷簧的作用下第一牵引绳运动时,能够增大清理辊的位移距离。
17.可选的,所述处理区底部自靠近所述活性炭板朝向远离所述活性炭板向下倾斜。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处理区底部能够减少沉淀物堆积在处理区底部靠近活性炭板一侧。
19.可选的,所述处理区底部远离所述活性炭板的一侧呈水平设置以形成蓄污槽,所述排污管底部连通于所述蓄污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处理区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后,将排污管顶部连通于外界的抽泥泵,通过排污管将蓄污槽内携带有沉淀物的浊水抽出,即实现对处理区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排出。
21.可选的,所述排污管通过多个卡箍和螺栓固定安装于所述处理区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管通过卡箍和螺栓和处理区侧壁可拆卸连接,在后期排污管破损时,可较为快捷地对排污管进行更换。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需要对处理区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时,将过滤板取出,然后拉动与第二承载条连接的第二牵引绳,从而驱动清理辊在处理区底部向一侧滑移,此时转轴转动,卷簧收卷,松开第二牵引绳,转轴在卷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回转,第一牵引绳带动清理辊在处理区底部向另一侧滑移,从而实现清理辊在处理区底部往复滑移,清理辊上的刷毛对处理区底部进行清理,然后通过外界抽泥泵连通于排污管,将处理区内携带有沉淀物的废水抽出,从而实现较为方便地对处理区内沉积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
25.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与清理辊长度方向的中部连接,在操作人员拉动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时清理辊中部受力,使得清理辊的运动较为平衡;
26.第二牵引绳和第二承载条之间通过挂钩和挂环勾连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因此操作人员在拉动第二牵引绳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拉绳高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池体的部分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条的部分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池体;101、处理区;102、蓄水区;2、活性炭板;3、插槽;4、第一承载条;5、第二承载条;6、过滤板;7、框体;8、吊环;9、蓄污槽;10、排污管;11、卡箍;12、清理辊;13、滑槽;14、滑块;15、刷毛;16、转轴;17、第一牵引绳;18、卷簧;19、第二牵引绳;20、挂钩;21、挂环;22、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参照图1,包括池体1,池体1整体呈长方体状,池体1顶部开口,池体1内安装有将池体1分为处理区101和蓄水区102的活性炭板2,活性炭板2呈矩形板状,池体1的相对两长边侧壁均沿竖向开设有插槽3,活性炭板2的相对两侧分别插接于两个插槽3内,当活性炭板2插接于两个插槽3,活性炭板2位于池体1中部,活性炭板2和池体1的短边侧壁相平行。
33.参照图1和图2,处理区101内安装有第一承载条4和第二承载条5,第一承载条4和第二承载条5上承载有过滤板6,具体的,第一承载条4和第二承载条5的两端分别和处理区101内两长边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承载条4和第二承载条5分别位于处理区101内部靠近活性炭板2的一侧和远离活性炭板2的一侧。过滤板6呈矩形板状,过滤板6固定安装于一框体7底部,框体7和处理区101相适配,过滤板6和框体7形成一顶部开口的长方体盒状,框体7四个侧壁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吊环8,安装过滤板6时,通过外界的吊装设备将框体7吊起放置于处理区101内的第一承载条4和第二承载条5上,即实现框体7的安装。将混凝土生产产生的废水倒入处理区101内时,先经过过滤板6对废水内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固体杂质留存在框体7内,过滤后的水流入处理区101内,经过活性炭板2过滤后再流入蓄水区102内蓄积以便
后续抽取使用。
34.处理区101底部自靠近活性炭板2朝向远离活性炭板2向下倾斜,倾斜角度为5
°
,处理区101底部远离活性炭板2的一侧呈水平设置以形成蓄污槽9,该种设置使得沉淀物等更容易堆积于处理区101远离活性炭板2的一侧,处理区101侧壁安装有排污管10,排污管10位于处理区101远离活性炭板2的一侧,排污管10通过多个卡箍11和螺栓固定安装于处理区101侧壁,排污管10的顶部用于与外界的抽泥泵连接,排污管10底部连通于蓄污槽9,将排污管10的顶部与外界的抽泥泵连接,启动外界的抽泥泵,即可将蓄污槽9内的废水抽出。
35.参照2和图3,在处理区101的底部滑移连接有清理辊12,具体的,处理区101的相对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长度方向和处理区101底部的倾斜方向一致,清理辊1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开设有滑槽13的处理区101侧壁,清理辊1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14,两个滑块14分别滑移在两个滑槽13内。清理辊12表面固定安装有刷毛15,刷毛15采用尼龙材质,刷毛15设置有多组,一组刷毛15沿清理辊12的长度方向均匀密布,多组刷毛15沿清理辊1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设置,刷毛15底部用于与处理区101底部抵接。第一承载条4内通过轴承转动承载有转轴16,转轴16的长度方向和第一承载条4的长度方向一致,转轴16上卷绕有第一牵引绳17,第一牵引绳17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16长度方向的中部,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清理辊12长度方向的中部,转轴16和第一承载条4之间设置有卷簧18,卷簧18套设在转轴16上,卷簧1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轴16,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承载条4,清理辊12上还连接有第二牵引绳19,第二牵引绳19一端固定连接于清理辊12长度方向的中部,第二牵引绳19另一端与第二承载条5长度方向的中部之间通过挂钩20和挂环21勾连,具体的,挂环21安装在第二承载条5上,挂钩20安装在第一承载条4上。
36.第一牵引绳17和第二牵引绳19分别位于清理辊12长度方向的两侧,处理区101底部设置有两根导杆22,两根导杆22分设于滑槽13长度方向的两端,导杆22的两端分别和处理区101的相对两侧壁固定连接,导杆22的长度方向和清理辊1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牵引绳17绕过其中一根导杆22底部后与清理辊12连接,第二牵引绳19绕过另一根导杆22底部后与清理辊12连接,在操作人员拉动第二牵引绳19或是在卷簧18的作用下第一牵引绳17运动时,两根导杆22能够增大清理辊12的位移距离。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废水的回收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将混凝土生产产生的废水倒入处理区101内时,先经过过滤板6对废水内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固体杂质留存在框体7内,过滤后的水流入处理区101内,经过活性炭板2过滤后再流入蓄水区102内蓄积以便后续抽取使用;废水内存在部分杂质,会堆积在处理区101底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处理区101底部的沉淀物进行清理时,将框体7吊起取出过滤板6,然后拉动与第二承载条5连接的第二牵引绳19,从而驱动清理辊12在处理区101底部向一侧滑移,此时转轴16转动,卷簧18收卷,松开第二牵引绳19,转轴16在卷簧18的回复力作用下回转,第一牵引绳17带动清理辊12在处理区101底部向另一侧滑移,从而实现清理辊12在处理区101底部往复滑移,清理辊12上的刷毛15对处理区101底部进行清理,处理区101底部的沉淀物弥漫在废水内时,然后通过外界抽泥泵连通于排污管10,将处理区101内携带有沉淀物的废水抽出,从而实现较为方便地对处理区101内沉积的沉淀物进行清理,省时省力。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