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6672发布日期:2022-02-11 20:24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清扫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清扫工具。


背景技术:

2.在光连接器的连接时,若在插芯的端面附着有污垢,则有时成为插芯的端面破损的原因、连接损耗增大的原因。因此,在光连接器的连接之前,使用清扫工具清扫插芯的端面。
3.作为这样的清扫工具的清扫对象,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插芯的前侧端面形成有凹部,并在该凹部的底面配置有透镜的所谓透镜耦合型的插芯。另外,作为对透镜耦合型的插芯进行清扫的清扫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具有卷挂有带粘着力的带的头部的清扫工具将带向透镜按压来进行清扫。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1843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4-521996号公报
6.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6498814号公报
7.透镜耦合型的插芯为在凹部的底面配置有透镜的构造,因此若欲将带按压于透镜,则首先往往带会与凹部的边缘接触。此时,由于在带与凹部的内侧之间封入有空气,因此往往无法将带按压于凹部的内表面的整个区域。其结果,存在由于带而实际清扫的范围变窄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在透镜耦合型的插芯中被清扫的范围变窄。
9.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是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卷挂有清扫体的头部,上述头部具备头部主体、和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后退。
10.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而得以明确。
11.根据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在透镜耦合型的插芯中被清扫的范围变窄。
附图说明
12.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及插芯60的整体说明图。
13.图2a及图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的头部12的立体图。
14.图3a是放大了头部12的突出部22附近的立体图。图3b是放大了头部12的突出部22附近的俯视图。
15.图4a是插芯60的立体图。图4b是插芯60的透镜板62的剖视图。图4c是插芯60的透镜板62的主视图。
16.图5a~图5c是表示使用由带状的粘着体形成的清扫体1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
说明图。
17.图6a~图6d是表示使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说明图。
18.图7a~图7d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说明图。
19.图8a~图8c是表示头部12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20.图9a及图9b是表示在参考例的清扫工具10中运送清扫体1的情形的说明图。
21.图10a~图10c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前半部分的说明图。
22.图11a~图11c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后半部分的说明图。
23.图12a~图1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突出机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得以明确。
25.明确一种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卷挂有清扫体的头部,上述头部具备头部主体、和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突出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后退。根据这样的清扫工具,能够抑制在透镜耦合型的插芯中被清扫的范围变窄。
26.优选上述头部具备使上述突出部与上述头部主体的位置关系复原的弹性部件。由此,突出部相对于头部主体后退之后,能够容易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27.优选在将上述头部按压于光连接器之前,从上述突出部的端面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的端面处于规定位置的第一状态,变为上述突出部的端面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的端面比上述第一状态突出的第二状态,在将上述头部按压于上述光连接器之后,上述突出部相对于上述头部主体后退,由此从上述第二状态变为上述第一状态。由此,能够抑制因运送清扫体而导致突出部破损的情况。
28.优选具有向上述头部运送上述清扫体的进给机构,在上述第一状态时,上述进给机构将上述清扫体向上述头部运送。由此,能够抑制因运送清扫体而导致突出部破损的情况。
29.优选还具有筒体,该筒体能够相对于上述头部移动,并将上述头部收容于内部,上述光连接器具备插芯和将上述插芯收容于内部的壳体,利用上述框体与上述壳体接触,从上述壳体受到按压力,相对于上述头部后退的动作,从上述第一状态变为上述二第状态。由此,能够以简单的动作使突出部的端面从头部主体的端面突出。
30.优选将上述清扫体按压于插芯的上述头部的按压面由设置于上述头部主体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和设置于上述突出部的突出部侧按压面构成,上述突出部侧按压面的区域是上述头部的按压面整体的区域中的运送上述清扫体的方向上的一部分。由此,能够抑制在将清扫体按压于插芯时,在清扫体与插芯之间封入有空气的情况。
31.优选上述突出部侧按压面的区域是上述头部的按压面整体的区域中的与运送上述清扫体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部分。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将清扫体按压于插芯时,在清扫体与插芯之间封入有空气的情况。
32.优选上述插芯是在形成于上述插芯的凹部的底面配置有透镜的透镜耦合型插芯。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利。
33.优选上述清扫体由带状的粘着体构成。由此,能够使清扫体与透镜那样的具有凸部的整个面接触。
34.优选上述突出部的突出侧的端部形成为锥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将清扫体按压于插芯时,在清扫体与插芯之间封入有空气的情况。
35.===第一实施方式===
36.<清扫工具及插芯的结构>
37.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及插芯60的整体说明图。
38.以下,在对清扫工具10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时,往往按照图示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将清扫工具10中头部12延出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头部12的末端的一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将卷绕卷轴32的旋转轴(卷绕卷轴支承轴32a)的轴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从后侧观察前侧时的右手侧设为“右”,将相反侧(左手侧)设为“左”。另外,将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根据清扫体1的运送方向,使用“上游”和“下游”这样的用语。
39.另外,在对插芯60的结构进行说明时,往往按照图示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将清扫工具10的头部12被按压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插芯60中设置有透镜64的一侧(光连接器的连接端面的一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另外,如后述的图4a~图4c所示,将插芯60的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插芯60的厚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40.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对作为清扫对象的插芯60进行清扫的情况下,将卷挂于头部12的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对象的插芯60是透镜耦合型的插芯。如图1所示,在透镜耦合型的插芯中,在形成于插芯60的凹部63的底面67配置有透镜64。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通过将清扫体1的接触面2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来清扫插芯60。
41.·
清扫工具10
42.图2a及图2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的头部12的立体图。图3a是放大了头部12的突出部22附近的立体图。图3b是放大了头部12的突出部22附近的俯视图。此外,在图2a中,透过清扫体1,并用虚线表示外形。图2b~图3b表示在头部12中,切下了头部主体21的上半部分的状态。以下,也参照上述的图1,对清扫工具10的结构进行说明。
43.清扫工具10是用于对插芯60进行清扫的工具。如图1所示,清扫工具10具有筒体11、头部12、进给机构13以及头部用弹簧26。
44.筒体11是收容头部12的部件。在使用清扫工具10清扫插芯60时,作业人员将筒体11推压于收容插芯60的未图示的壳体来对插芯60进行清扫。
45.头部12是将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的部件。头部12的一部分(前侧部分)从设置于筒体11的前侧的开口延出,并露出于筒体11的外部。头部12的其他部分(后侧部分)收容于筒体11的内部。如图2a所示,清扫体1从上侧向下侧卷挂于头部12。此外,该清扫体1通过进给机构13,从上侧向下侧(沿运送方向)被运送。头部12具有头部主体21、突出部22以及突出部用弹簧27。
46.头部主体21是将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的部件,并且是收容突出部22及突出部用弹簧27的部件。在头部主体21的前侧的端面设置有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头部主体侧按压
面36是在头部主体21的部分中,将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的部分。在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突出部22突出。另外,在头部主体21的内部收容有突出部22的一部分和突出部用弹簧27。此外,头部主体21将突出部22收容为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47.突出部22是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的部件。如图2a~图3b所示,突出部22的前侧部分从头部主体21的前侧的端面(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突出部22的其他部分收容于头部主体21的内部。但是,也可以是突出部22的前侧部分不突出,而在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向前侧移动时突出部22的前侧部分才开始突出的结构。
48.在突出部22的前侧的端面设置有突出部侧按压面37。突出部侧按压面37是在突出部22的部分中,将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的部分。如图2a所示,突出部侧按压面37配置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中央部分。即,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整体的区域中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的区域占据上下方向(运送清扫体1的方向)上的一部分。同时,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整体的区域中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的区域占据左右方向(与运送清扫体1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一部分。但是,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整体的区域中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的区域不限于此,如后述的头部12的变形例(参照图8a~图8c)所示,能够形成为各种形状。
49.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2的突出侧的端部形成为锥状。即,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锥面38。但是,突出部22的突出侧的端部也可以不形成为锥状。即,也可以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的左右两侧不设置锥面38,而突出部22的突出侧的端部仅由突出部侧按压面37构成。
50.突出部用弹簧27是用于使突出部22与头部主体21的位置关系复原的弹性部件。突出部用弹簧27配置在突出部22与头部主体21的后侧的内壁面之间。具体而言,突出部用弹簧27的前端部保持于在突出部22设置的凸缘部分,突出部用弹簧27的后端部保持于在头部主体21内部的后侧的内壁面设置的弹簧接收部分。在插芯60的清扫时,若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向后侧移动,则突出部用弹簧27压缩变形。若压缩变形了的突出部用弹簧27复原,则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向前侧移动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通过头部12具有突出部用弹簧27,能够使突出部22在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后,容易地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51.另外,突出部用弹簧27也是用于将突出部22向前侧按压的弹性部件。在插芯60的清扫时突出部用弹簧27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以规定的按压力将卷挂于突出部22的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
52.但是,头部12也可以不具有突出部用弹簧27。
53.进给机构13是从头部12的上游侧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并将使用过的清扫体1向头部12的下游侧送出的机构。如图1所示,进给机构13具有供给卷轴31和卷绕卷轴32。供给卷轴31是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的卷轴。未使用的清扫体1卷绕于供给卷轴31。供给卷轴31可旋转地支承于供给卷轴支承轴31a。卷绕卷轴32是将使用过的清扫体1卷绕并回收的卷轴。使用过的清扫体1卷绕于卷绕卷轴32。卷绕卷轴32可旋转地支承于卷绕卷轴支承轴32a。
54.头部用弹簧26也是用于将头部12向前侧按压的弹性部件。在插芯60的清扫时头部用弹簧26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以规定的按压力将卷挂于头部12的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用弹簧26的弹力比突出部用弹簧27的弹力强。
55.·
插芯60
56.图4a是插芯60的立体图。图4b是插芯60的透镜板62的剖视图。图4c是插芯60的透
镜板62的主视图。此外,图4b表示将透镜板62的形成有凹部63的部分用与左右方向垂直的面切开后而得到的截面。
57.插芯60是保持光纤的端部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插芯60是透镜耦合型的插芯。透镜耦合型的插芯是通过使用对光纤的端部射入射出光的透镜,从而能够使光纤的端部彼此不物理接触地进行光连接的插芯。但是,插芯60也可以不是透镜耦合型的插芯。
58.插芯60具有插芯主体61和透镜板62。
59.插芯主体61是在插芯60中保持光纤的端部的部件。插芯主体61配置于透镜板62的后侧。
60.透镜板62是配置透镜64的部件。透镜板62由供光信号透过的透明树脂成型。如图4a所示,透镜板62以使其后端面与插芯主体61的前端面接触的状态配置于插芯主体61的前侧。此外,插芯主体61所保持的光纤的端部与透镜板62的后端面抵接。透镜板62具有透镜64和前侧端面65a。
61.透镜64是与插芯主体61所保持的光纤的端部对应配置的透镜。经由透镜64对光纤的端部射入射出光信号。透镜64形成为凸透镜。如图4b及图4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64在上下方向配置有多列(这里为3列),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这里为12个)的透镜64的列。但是,透镜64的数量、配置方法不限于此。各个透镜64与插芯主体61所保持的多个光纤的端部对应配置。
62.透镜64例如形成为作为准直透镜发挥功能。通过射入射出由透镜64扩大了直径的光信号,光信号作为准直光进行传播,因此即使灰尘侵入插芯60彼此之间也能够稳定地连接,从而能够抑制光信号的传输损耗。另外,通过射入射出由透镜64扩大了直径的光信号,光信号作为准直光进行传播,因此即使在插芯60彼此之间产生光信号的光路的位置偏移,也能够抑制光信号的传输损耗。
63.透镜64形成于透镜板62(插芯60)的前侧。为了在使插芯60彼此相对地对接时,凸状的透镜64彼此不接触,透镜64配置于在透镜板62形成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凹部63是比透镜板62(插芯60)的前侧端面65a靠后侧凹陷的部位。
64.凹部63的内表面65由侧面66、底面67以及透镜面68构成。侧面66是凹部63的内表面65中的位于侧面的面。底面67是凹部63的内表面65中的位于底面的面。在底面67配置有透镜64。透镜面68是透镜64的表面。
65.若灰尘那样的异物侵入插芯60彼此之间,则往往附着于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若在凹部63的内表面65附着有异物,则成为连接损耗增大的原因。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能够将附着于这样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异物除去。在以下的说明中,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清扫插芯60”是指“对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进行清扫”。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也可以对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以外的例如前侧端面65a进行清扫。
66.前侧端面65a是在使插芯60彼此相对地对接时,抵接的面。有时将前侧端面65a称为抵接面65a。在前侧端面65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凹部63。在前侧端面65a与凹部63的边界部分设置有边缘65b。
67.<清扫体>
68.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使用的清扫体1是用于清扫插芯60的部件。清扫体1由
用于吸附插芯60的异物的粘着体构成。此外,构成清扫体1的粘着体具有自粘性。这里,自粘性是指清扫体1相对于其他部件的粘着强度比清扫体1的切断强度小,即使将粘着于其他部件的清扫体1剥离,也不会产生构成清扫体1的粘着体向对象侧的部件的转移。
6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按压于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侧面66、底面67以及透镜面68)的清扫体1的面是接触面2。通过使该接触面2与内表面65接触,使内表面65上的异物吸附于粘着面,将内表面65上的异物除去。另外,清扫体1在与内表面65接触并剥离时,不会产生清扫体1的一部分向内表面65转移。
70.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并非仅由平面形成。特别是,在配置有透镜64的底面67形成有凸部(透镜面68)。在这样的具有凸部的内表面65的情况下,与利用清扫布、清扫线进行擦拭的情况相比,按压粘着体能够更适当地清扫整个内表面65。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使用由带状的粘着体形成的清扫体1,因此能够使清扫体1与包括透镜面68在内的整个内表面65接触。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也可以不使用由带状的粘着体形成的清扫体1,也可以使用清扫布、清扫线。
71.构成清扫体1的粘着体为了使异物附着,而由由硅酮系粘着剂构成的具有粘着性的部件构成。该粘着体例如也可以对主剂混入粘着剂而构成,作为主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或者包含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混入主剂的粘着剂,例如能够使用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丙烯酸橡胶等合成橡胶、聚氯乙烯与增塑剂的混合物等。
72.图5a~图5c是表示使用由带状的粘着体形成的清扫体1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说明图。
73.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使用的清扫体1形成为带状。形成为带状的清扫体1卷挂于头部12。而且,能够通过上述的进给机构13,对头部12从上游侧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并将使用过的清扫体1向下游侧送出。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进行了一次以上清扫体1与内表面65的接触、和清扫体1从内表面65的剥离的清扫体1称为“使用过”的清扫体1。另外,有时将一次也未进行清扫体1与内表面65的接触、和清扫体1从内表面65的剥离的清扫体1称为“未使用”的清扫体1。在利用未使用的清扫体1进行清扫,而成为使用过的清扫体1的情况下,有时由于异物向清扫体1的吸附,而清扫体1的粘着力降低。在该情况下,需要从上游侧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并将使用过的清扫体1向下游侧送出。另外,有时将从上游侧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或者将使用过的清扫体1向下游侧送出一并称为清扫体1的“运送”。另外,有时将清扫体1的运送的方向称为“运送方向”。
74.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使用的清扫体1的一个面由利用具有自粘性的粘着体形成的粘着面形成,另一个面由不具有粘着性的非粘着面形成。如图5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使用的清扫体1的外侧(与内表面65接触的一侧)的面由粘着面形成,内侧(与头部12接触的一侧)的面由非粘着面形成。通过与头部12接触的一侧的面由非粘着面形成,清扫体1不粘着于头部12,能够沿着头部12移动。图5a表示对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进行清扫前的情形。如图5a所示,在内表面65附着有灰尘5。在以下的说明中,灰尘5是纤维屑、尘埃以及皮脂等污垢的统称。
75.图5b表示使接触面2与透镜板62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接触时的情形。内表面65上的异物由于清扫体1的自粘性,而被吸附于清扫体1侧。
76.而且,图5c表示从内表面65剥离了接触面2后的情形。利用清扫体1的自粘性,能够
抑制形成清扫体1的粘着体向内表面65转移。而且,内表面65上的灰尘5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如图5c所示,在清扫体1的接触面2吸附有灰尘5。即,成为使用过的清扫体1。因此,若保持原样地使接触面2与其他内表面65接触,则存在利用粘着力降低了的接触面2与其他内表面65接触,因此无法适当地进行灰尘5的吸附的担忧。另外,若保持原状地使接触面2与其他内表面65接触,则存在吸附于接触面2上的灰尘5会再次附着于其他内表面65的担忧。因此,通过进给机构13从上游侧供给未使用的清扫体1,并将使用过的清扫体1向下游侧送出。
77.<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情形>
78.图6a~图6d是表示使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来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说明图。此外,在图6a和图6d的右侧图示了各个时刻的插芯60的透镜板62的正面的状态。
79.如图6a所示,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清扫体1卷挂于头部12。但是,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在头部12没有设置突出部22,没有从头部12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的部件。因此,卷挂于头部12的清扫体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相比,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变大。
80.另外,如图6a所示,在透镜板62(插芯60)的凹部63的内表面65附着有灰尘5。若这样在内表面65附着有灰尘5,则有时成为连接损耗增大的原因。因此,需要利用清扫工具10将灰尘5除去。
81.当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透镜板62侧移动时,如图6b所示,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与透镜板62接触。此时,如上所述,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相比,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变大,因此有时清扫体1在与内表面65接触之前,与边缘65b接触。于是,如图6b所示,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即使从该状态开始,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透镜板62侧进一步移动,也如图6c所示,由于空气6的存在,而无法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
82.如图6d所示,当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与透镜板62相反的一侧移动时,清扫体1从凹部63的内表面65被剥离。然后,在凹部63的内表面65上附着的灰尘5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但是,在清扫体1未被按压到的内表面65的区域,灰尘5未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而残留在凹部63的内表面65上。如图6d所示,附着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上下方向中央的灰尘5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但是,附着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上端附近、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下端附近的灰尘5未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灰尘5残留在凹部63的内表面65上。即,如图6d的右侧的图所示,在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中,清扫范围3有时会变窄。
83.<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情形>
84.图7a~图7d是表示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说明图。此外,在图7a和图7d的右侧图示了各个时刻的插芯60的透镜板62的正面的状态。
85.如图7a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清扫体1卷挂于头部12。而且,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头部12具有头部主体21和相对于头部主体21突出的突出部22。卷挂于头部12的清扫体1仅从头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的突出部22的高度部分,与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相比,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变小。
86.当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透镜板62侧移动时,如图7b所示,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与透镜板62接触。此时,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与比
较例的清扫工具10相比,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变小,因此清扫体1先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接触,而不与边缘65b接触。于是,如图7b所示,能够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即,能够在清扫体1与边缘65b之间形成供空气6逸出的间隙。此外,在图7b的状态下,通过突出部22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在图7b的状态下,清扫体1仅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接触,清扫体1尚未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上端附近、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下端附近接触。
87.当从图7b的状态开始,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透镜板62侧进一步移动时,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接触的突出部22从凹部63的内表面65受到后方向的按压力。如上所述,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因此借助从凹部63的内表面65侧受到的按压力,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后退(向与突出部22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移动)。此时,突出部22克服突出部用弹簧27的弹力而后退。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用弹簧26的弹力比突出部用弹簧27的弹力强,因此突出部用弹簧27比图1所示的头部用弹簧26先压缩。
88.于是,如图7c所示,清扫体1被相对于突出部22前进的头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按压于内表面65。此时,清扫体1通过突出部侧按压面37已经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分接触,从该处开始向上方向及下方向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依次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因此如图7c所示,能够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
89.此外,在图7c的状态下,弹力比突出部用弹簧27强的头部用弹簧26开始压缩。即,头部12整体成为能够后退。由此,能够以规定的按压力将卷挂于头部12的清扫体1按压于插芯60。
90.如图7d所示,当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与透镜板62相反的一侧移动时,清扫体1从凹部63的内表面65被剥离。然后,在凹部63的内表面65上附着的灰尘5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因此如图6d所示,附着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的灰尘5被吸附于接触面2侧。即,如图6d的右侧的图所示,与比较例的清扫工具10相比,能够抑制清扫范围3变窄。
91.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突出部侧按压面37配置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中央部分。而且,在清扫时,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由此,能够使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小,使清扫体1在与边缘65b接触之前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接触。即,能够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因此,能够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清扫范围3变窄。
92.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突出部22的突出侧的端部形成为锥状。由此,在清扫体1与边缘65b之间能够进一步形成供空气6逸出的间隙,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
93.<变形例>
94.图8a~图8c是表示头部12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只要能够使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小,使清扫体1在与边缘65b接触之前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接触即可,不限于上述的头部12的结构。通过具有图8a~图8c所示的变形例的头部12的清扫工具10,也能够
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因此,能够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清扫范围3变窄。
95.在图8a中,突出部侧按压面37配置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并位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下端。此外,也可以配置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并位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上端。
96.在图8b中,突出部侧按压面37配置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上下方向的中央,并位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左端至右端。由此,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时,能够使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小,使清扫体1在与边缘65b接触之前与内表面65接触。
97.在图8c中,突出部侧按压面37位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左端至右端,并且位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下端。由此,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时,能够使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小,使清扫体1在与边缘65b接触之前与内表面65接触。
98.===第二实施方式===
99.<参考例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情形>
100.图9a及图9b是表示在参考例的清扫工具10中运送清扫体1的情形的说明图。
101.在图9a所示的参考例的清扫工具10中,是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大幅突出的状态。即,在图9a所示的参考例的清扫工具10中,是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大幅突出的状态。图9a表示在该状态下,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的情形。当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时,清扫体1向图9a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是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的状态,因此清扫体1与突出部侧按压面37产生摩擦的同时进行移动。
102.此时,突出部22的末端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清扫体1的运送方向,是与突出部22的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由于这样的摩擦力,如图9b所示,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大幅突出的状态下运送清扫体1,由此有时会使突出部22的末端破损。
103.<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情形>
104.图10a~图10c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前半部分的说明图。
105.图10a表示插芯60的清扫前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同样,头部12具有头部主体21、突出部22以及突出部用弹簧27。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同样,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但是,在图10a所示的插芯60的清扫前的时刻,突出部22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没有从头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处于后退的状态)。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突出部用弹簧27的后端部保持于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这里,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不同,与头部主体21分开设置。即,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突出部用弹簧27以及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一体地移动。
106.当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透镜板62侧移动时,如图10b所示,突出部用
弹簧接收部14向透镜板62侧移动。由此,经由突出部用弹簧27,突出部22也向透镜板62侧移动。由于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因此随着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透镜板62侧移动,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向透镜板62侧移动。即,突出部22向相对于头部主体21突出的一侧移动。于是,如图10c所示,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
107.此外,图10c所示的状态以后的插芯60的清扫的情形与图7a~图7d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清扫的情形相同。即,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突出部侧按压面37也配置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的中央部分。而且,在清扫时,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由此,能够使头部12的末端部分处的清扫体1的曲率小,使清扫体1在与边缘65b接触之前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接触。即,能够抑制在清扫体1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间封入有空气6。因此,能够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的整个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清扫范围3变窄。
108.图11a~图11c是表示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清扫透镜板62的情形的后半部分的说明图。
109.图11a表示刚刚将清扫体1按压于凹部63的内表面65之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情形。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突出部22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当从图11a所示的状态开始,作业人员使头部12(清扫工具10)向与透镜板62侧相反的一侧移动时,如图11b所示,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与透镜板62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经由突出部用弹簧27,突出部22也向与透镜板62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由于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因此随着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与透镜板62侧相反的一侧移动,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向与透镜板62侧相反的一侧移动。即,突出部22向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后退的一侧移动。于是,如图11c所示,突出部侧按压面37比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后退。此外,在图11c所示的状态下,突出部22和头部主体21的位置关系与图10a所示的状态相同。即,在图11c所示的状态下,返回到图10a所示的状态。即,图11c所示的状态为突出部22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没有从头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后退的状态)。
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比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后退之后,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当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时,清扫体1向图11c的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是突出部侧按压面37比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后退的状态,因此清扫体1在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上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突出部22的末端破损。
111.此外,在上述中,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后退之后,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但也可以在插芯60的清扫前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之前,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例如,也可以在图11a所示的状态时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由此,也能够抑制突出部22的末端破损。
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的时刻,也可以不是突出部22的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21的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后退的状态。可以是在突出部侧按压面37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之间没有台阶的平坦的状态,也可以是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稍微突出的状态。也可以在自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大幅突出的状态开始,突出部侧按压面37后退时,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换言之,也可以在将头部12按压于插芯60之前,从突出部侧按压面37相对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处于
规定位置的状态(以下,有时称为“第一状态”),变为突出部侧按压面37相对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比第一状态突出的第二状态。而且,进给机构13也可以在第一状态时,将清扫体1向头部12运送。由此,也能够抑制突出部22的末端破损。
113.图12a~图12c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的突出机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11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突出部用弹簧27以及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一体地移动。在图12a~图12c中,示出了使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突出部用弹簧27以及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突出(及后退)的突出机构的例子。
115.如图12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还具有筒体11。筒体11是将头部12收容于内部的部件。筒体11具有内侧框体部16和外侧框体部17。
116.内侧框体部16是将头部12收容于内部的部件。另外,内侧框体部16能够相对于外侧框体部17移动。内侧框体部16在前侧的端面设置有内侧端面16a。内侧端面16a是与后述的光连接器70的壳体69接触的部分。此外,内侧端面16a位于比后述的外侧框体部17的外侧端面17a靠前的位置。
117.在内侧框体部16与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之间设置有旋转部18。旋转部18是将内侧框体部16的移动(直线运动)转换为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的相反方向的移动(直线运动)的部件。旋转部18固定于后述的外侧框体部17。在内侧框体部16相对于外侧框体部17向后方向移动时,经由旋转部18,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前方向移动。另外,在内侧框体部16相对于外侧框体部17向前方向移动时,经由旋转部18,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后方向移动。
118.外侧框体部17是将内侧框体部16收容于内部的部件。另外,外侧框体部17将内侧框体部16收容为能够移动。外侧框体部17在前侧的端面设置有外侧端面17a。外侧端面17a是与后述的光连接器70的壳体69接触的部分。此外,外侧端面17a位于比内侧框体部16的内侧端面16a靠后的位置。
119.如图12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插芯60中,还设置有壳体69。光连接器70由插芯60和壳体69构成。壳体69是将插芯60收容于内部的部件。内侧框体部16的内侧端面16a和外侧框体部17的外侧端面17a与壳体69接触。
120.在图12a中,示出了光连接器70的清扫前的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当作业人员使清扫工具10向光连接器70侧移动时,如图12b所示,位于比外侧框体部17的外侧端面17a靠前的位置的内侧框体部16的内侧端面16a与光连接器70的壳体69接触。当使清扫工具10向光连接器70侧进一步移动时,与壳体69接触的内侧框体部16从壳体69受到后方向的按压力。如上所述,由于内侧框体部16能够相对于外侧框体部17移动,因此借助从壳体69侧受到的按压力,内侧框体部16相对于外侧框体部17后退。于是,如图12b所示,在内侧框体部16向后方向移动时,经由旋转部18,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前方向移动。由此,经由突出部用弹簧27,突出部22也向光连接器70侧移动。由于突出部22能够相对于头部主体21移动,因此随着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向光连接器70侧移动,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向光连接器70侧移动。即,突出部22向相对于头部主体21突出的一侧移动。于是,如图12c所示,突出部侧按压面37从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6突出。
121.当作业人员使清扫工具10向光连接器70侧移动时,如图12c所示,外侧框体部17的
外侧端面17a与光连接器70的壳体69接触。此外,内侧框体部16的内侧端面16a也保持与光连接器70的壳体69接触的状态。当使清扫工具10向光连接器70侧进一步移动时,与壳体69接触的外侧框体部17及内侧框体部16从壳体69受到后方向的按压力。借助从壳体69侧受到的按压力,外侧框体部17及内侧框体部16相对于头部12后退。于是,头部12相对于外侧框体部17及内侧框体部16前进。此外,此时,由于外侧框体部17与内侧框体部16一体地移动,因此旋转部18不进行动作。由此,能够将相对于头部主体21突出的突出部22推压于光连接器70。
122.在本实施方式的清扫工具10中,也可以不具有图12a~图12c所示的突出机构。例如,也可以通过手动使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4、突出部用弹簧27以及突出部22相对于头部主体21一体地突出。
123.===其他===
124.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非是为了限定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也包括其等效物。
125.附图标记说明
[0126]1…
清扫体;2

接触面;3

清扫范围;5

灰尘;6

空气;10

清扫工具;11

筒体;12

头部;13

进给机构;14

突出部用弹簧接收部;16

内侧框体部;16a

内侧端面;17

外侧框体部;17a

外侧端面;18

旋转部;21

头部主体;22

突出部;26

头部用弹簧;27

突出部用弹簧;31

供给卷轴;31a

供给卷轴支承轴;32

卷绕卷轴;32a

卷绕卷轴支承轴;36

头部主体侧按压面;37

突出部侧按压面;38

锥面;60

插芯;61

插芯主体;62

透镜板;63

凹部;64

透镜;65

内表面;65a

前侧端面(抵接面);65b

边缘;66

侧面;67

底面;68

透镜面;69

壳体;70

光连接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