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25543570发布日期:2021-06-18 20:4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其中有机废水中的各类有机污染物种类繁多,成分结构复杂多变,难以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可持久存在并会通过生物的食物链进行富集,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有机废水在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来除掉有机污染物,有机废水处理是水环境污染处理中最棘手的问题。

高级氧化技术基于活性自由基的强氧化性可对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和co2、h2o。由于其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其活性自由基氧化性强,因此反应降解过程反应速率快、氧化降解效率高、能够彻底破坏污染物的结构、适用范围广,既可单独作为前处理技术来处理有机废水,又可以与其它有效处理技术相联合,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深度处理有机废水的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包括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和基于羟基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其中,硫酸根自由基具有一个孤对电子,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e0=2.5–3.1v),氧化性要强于常见的一些氧化物,甚至优于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还原电位(e0=1.9–2.7v)。硫酸根自由基比羟基自由基的半衰期长,稳定时间更长,在反应过程中传输距离更远,更加有利于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因此,在高级氧化技术中,硫酸根自由基的稳定性和氧化性要强于羟基自由基,其ph值适用范围更广,活化方式更多,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具有更大的潜力。例如在过渡金属催化氧化剂、电催化、紫外光辐射等过程中可以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活性硫酸根自由基,而硫酸根自由基可以通过电子转移、自由基传递反应作用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其氧化降解成小分子无机化合物质,最终转化生成co2和h2o。

过硫酸盐的活化方式是整个技术的关键部分。采用电催化、紫外光辐射、微波照射等辅助手段活化过硫酸盐,使得其设备复杂、能耗高、运行成本高、经济性差,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过程简单、条件温和、能耗较低、不需外加热源和光源,是现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均相亚铁、非均相的零价铁、铁化合物等来活化过硫酸盐。在采用均相硫酸亚铁活化催化过硫酸盐的过程中,发现fe2+容易被水中氧化物质氧化导致活化效率降低,并且,由于铁离子的生成,最终导致在碱性环境下产生的氢氧化铁,其沉淀截留在反应装置中,给工艺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进行后续处理才能继续运行。因此,研究如何提高过渡金属亚铁离子在活化反应过程中的有效性,对过硫酸盐技术应用到有机物废水中的处理至关重要。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硫酸盐技术领域最为头疼的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尝试利用非均相的含铁矿物、零价铁等来活化催化过硫酸盐,但是这些方式具有反应活性较低、界面反应速率慢等不足,此外,零价铁极易因表面腐蚀而降低后续对过硫酸盐的活化能力,而且非均相活化剂在实际的废水处理过程中还存在难以有效分散等问题而不具备较好的实用性。例如,公布号为cn10263334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非均相硫酸自由基氧化处理水中微量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将零价铁投入到水中活化过硫酸盐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公布号为cn10389633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双催化剂非均相活化过硫酸盐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将纳米氧化铜和零价铁威力作为组合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此类方法直接将零价铁投入到废水中,容易产生催化剂板结、多余催化剂难以回收利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利用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实现了低成本且高效地处理有机废水,解决了过硫酸盐活化中催化剂失活以及氧化剂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高、投入低、运行和维护成本低。

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主槽体,所述主槽体包括前段的集水区、后段的处理区和末端的出水区,其中,所述集水区和处理区采用第一分隔壁隔断,在所述第一分隔壁上设有贯通管,所述贯通管连通所述集水区和处理区,所述贯通管用于将有机废水从所述集水区引流至所述处理区;所述处理区和出水区采用第二分隔壁隔断,所述出水区内填充有第二催化剂,所述第二催化剂为包含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混合物;所述出水区的槽壁上设有出水口,与出水管连接;

在所述处理区内,沿着所述主槽体的轴向自所述集水区至所述处理区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处理单元,其中,第一处理单元位于所述贯通管出口的下方,最后一个处理单元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分隔壁的位置;且,沿着所述主槽体的轴向自所述集水区至所述处理区的方向,各所述处理单元的重心逐渐降低,使得每个所述处理单元侧翻时能够将水倒入相邻的下一个处理单元中;

每个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翻转槽体和翻转轴结构,所述翻转槽体能够绕所述翻转轴结构侧翻;

所述翻转槽体包括下部长方槽体和上部结构;

所述长方槽体的底面为所述翻转槽体的底面,在所述长方槽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部空腔、第二筛板、第一催化剂和第一筛板,所述第一催化剂为包含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混合物;

所述上部结构由四个等高的倒梯形平面围成,其中,第一倒梯形平面和第二倒梯形平面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主槽体的轴向方向上靠近所述贯通管的一侧和远离所述贯通管的一侧;第三倒梯形平面和第四倒梯形平面相对设置,分别位于所述主槽体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四个所述倒梯形平面的下底分别与所述长方槽体的顶部四条边重合,且每个所述倒梯形平面的下底长度均小于相对应的上底的长度;

所述翻转轴结构设置在所述上部结构内且靠近所述长方槽体与上部结构的联接处的位置,所述翻转轴结构包括管道、轴承和支撑杆,所述管道沿着所述主槽体的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翻转槽体内,所述管道的第一端位于第三倒梯形平面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上,所述管道的第二端位于第四倒梯形平面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上,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管道的两端,所述支撑杆通过所述轴承套接在所述管道内,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延伸至所述翻转槽体以外且分别固定在所述主槽体的左右两侧槽壁上;

在所述第二倒梯形平面上设置有向外的空心的凸起,所述凸起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支撑杆所在的位置;在所述第二倒梯形平面的顶部向着所述上部结构的内部设置有空仓,所述空仓的顶部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若干小孔,所述空仓的底部设有若干喇叭口,每个所述喇叭口的开口均对着所述上部结构的内部,且所述喇叭口与所述小孔在位置上形成交错排布,所述空仓内装填有过硫酸钠晶体块。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处理单元中的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为每个所述支撑杆与所在上部结构的顶部的距离的0.5~1倍。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催化剂与所述第二催化剂相同,是由质量比为2:(2~5)的锰砂和赤铁矿颗粒组成,所述锰砂颗粒的粒径为1~3cm,所述赤铁矿颗粒的粒径为1~3cm。其中,锰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空仓可以设置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圆柱体等其他形状。

将空仓设置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第二倒梯形平面的顶部,第二倒梯形平面的上边沿内卷形成空心的三棱柱结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将空心的三棱柱结构空仓挂扣在第二倒梯形平面的顶部且位于上部结构内侧。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凸起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例如,三棱锥形状或者弧形。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倒梯形平面的中上部。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若干个所述小孔等距开设在所述上盖上。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长方槽体的高度和所述倒梯形平面的高度之比为1:(2~3),其中,所述倒梯形平面为所述四个等高的倒梯形平面中任意一个。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所述长方槽体的体积与由四个所述倒梯形平面围成的空间体积之比为1:(6~10)。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在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或过滤板。

本发明中,所述主槽体的轴向方向,也称为所述主槽体的前后方向;所述主槽体的横向方向,也称为所述主槽体的左右方向。

本发明中,若干个所述处理单元中,各个所述处理单元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沿着所述主槽体的轴向自所述集水区至所述处理区的方向,各所述处理单元的重心逐渐降低,这就意味着:沿着所述主槽体的轴向自所述集水区至所述处理区的方向,各所述处理单元所在的位置逐渐降低,例如,各所述单元的支撑杆所在的位置逐渐降低,或者,各所述单元的翻转槽体的顶部所在的位置逐渐减低,或者,各所述单元的翻转槽体的底部所在的位置逐渐减低,等等。

使用上述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过程如下:

向各处理单元的空仓内加满过硫酸钠晶体块,待处理的有机废水首先进入集水区,储存到足够多时通过贯通管缓慢流入第一处理单元,进入其长方槽体的底部空腔,当第一处理单元内流入的废水越来越多并积聚到与其凸起所在位置等高处时,第一处理单元的重心上移至其支撑杆的上方且偏向主槽体远离贯通管的一侧,第一处理单元的翻转槽体侧翻,废水被倒入第二处理单元;同时,在废水从第一处理单元的翻转槽体内倒出时,一部分废水通过其喇叭口进入空仓内,过硫酸钠晶体缓慢溶解,溶解的过硫酸钠形成的溶液中一部分通过小孔流出并进入第二处理单元,在第二处理单元的翻转槽体内,含有过硫酸钠溶液的废水流经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之间的第一催化剂,并在底部空腔发生有机物催化降解反应;当第一处理单元的翻转槽体内的废水流出到一定程度,第一处理单元的重心逐渐偏移回来,第一处理单元回复到初始位置时,第一处理单元中空仓内溶解有过硫酸钠的水中另一部分又通过喇叭口流回第一处理单元的翻转槽体内,过硫酸钠溶液流经第一处理单元中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之间的第一催化剂,并在第一催化剂作用下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当第二处理单元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同样也会发生重心上移而使得翻转槽体侧翻,将废水倾倒入第三处理单元内。同样地,第二处理单元的空仓内的过硫酸钠晶体部分溶解得到过硫酸钠溶液,部分过硫酸钠溶液通过上盖的小孔流入第三处理单元,并进入第三处理单元的长方槽体内和第一催化剂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当第二处理单元恢复原位后,部分过硫酸钠溶液通过喇叭口回到第二处理单元的长方槽体内和第一催化剂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个处理单元翻倒,处理后的废水被倒入末端的出水区,并在第二催化剂作用下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后,经由出水口排出。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无需外加动力或额外的能量,使得各处理单元自动完成倾倒和恢复的动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过硫酸钠溶液与催化剂(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组合)的接触,使得过硫酸钠活化生成硫酸根自由基,并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废水从集水区进入第一处理单元直到从出水区排出的过程中,要经历若干个处理单元的多次硫酸根自由基氧化作用,由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氧化有机物速度非常快,利用率高,所以,在该装置中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比较好。同时,多次倾倒和恢复过程,无需机械搅动或混合,也能有利于曝气充氧,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此外,多次倾倒和恢复过程中,催化剂的锰砂和赤铁矿颗粒相互碰撞,使得催化剂的表面能够保持新鲜界面,避免出现催化剂中毒或者失效的情况,从而充分活化过硫酸钠生成硫酸根自由基,提高了硫酸根自由基的利用率和氧化效果。除此之外,采用在空仓内放置过硫酸钠晶体并通过倾倒和恢复中的喇叭口和小孔流进流出,能够自动实现对过硫酸钠的浓度的定量控制,无需预先配置溶液再采用计量泵投加,也避免了一次性大量的过硫酸钠与催化剂接触,能够充分提高过硫酸钠的利用效率。通过定时打开空仓顶部的上盖观察过硫酸钠晶体的溶解情况,可以对过硫酸钠晶体进行及时补充,从而使得装置中对废水的降解处理可以持续进行。该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效果好、成本低、维护方便。本发明装置运行时,基本无需人工参与,只需要定期观察和补充过硫酸钠晶体即可。还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设置相应的处理单元的数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无需外加动力或额外的能量,仅通过特定的结构设计,实现过硫酸钠溶液与催化剂在各处理单元自动完成倾倒和恢复的过程中接触反应,使得过硫酸钠活化生成硫酸根自由基,并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2)废水处理全程经历若干个处理单元的多次硫酸根自由基氧化作用,由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氧化有机物速度非常快,利用率高,因此,该装置废水处理效果好。

3)多次倾倒和恢复过程,无需机械搅动或混合,也能有利于曝气充氧,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同时,避免出现催化剂中毒或者失效的情况,从而充分活化过硫酸钠生成硫酸根自由基,提高了硫酸根自由基的利用率和氧化效果。

4)采取特别设计的空仓向废水中加入过硫酸钠,能够实现对过硫酸钠的浓度的定量控制,避免一次性大量的过硫酸钠与催化剂接触,能够充分提高过硫酸钠的利用效率。

5)该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效果好、成本低、维护方便。本发明装置运行时,无需人工参与,只需要定期观察和补充过硫酸钠晶体即可。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单个处理单元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单个处理单元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

1主槽体2贯通管

3翻转槽体31翻转轴结构

4长方槽体5上部结构

51第一倒梯形平面52第二倒梯形平面

53第三倒梯形平面54第四倒梯形平面

6管道7轴承

8支撑杆9第一筛板

9'第二筛板10第一催化剂

11凸起12空仓

13上盖14过硫酸钠晶体块

15小孔16喇叭口

61第一分隔壁62第二分隔壁

71出水口72第二催化剂

a集水区b处理区

o出水区l主槽体1的轴向

c1第一处理单元c2第二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例中,一种有机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主槽体1。

主槽体1包括前段的集水区a、后段的处理区b和末端的出水区o,其中,前段的集水区a和后段的处理区b采用第一分隔壁61隔断,在第一分隔壁61上设有贯通管2,贯通管2连通前段的集水区a和后段的处理区b,贯通管2用于将有机废水从前段的集水区a引流至后段的处理区b;后段的处理区b和末端的出水区o采用第二分隔壁62隔断,末端的出水区o内填充有第二催化剂72,末端的出水区o的槽壁上设有出水口71,与出水管连接。

在后段的处理区b内,沿着主槽体1的轴向l自集水区a至处理区b的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处理单元c1~cn,其中,第一处理单元c1位于贯通管2出口的下方,依次为第二处理单元c2,……,第n处理单元cn(图中未示出)设置在靠近第二分隔壁62的位置;且,沿着主槽体1的轴向l自集水区a至处理区b的方向,处理单元c1~cn的重心逐渐降低,使得每个处理单元侧翻时能够将水倒入相邻的下一个处理单元中。

由于各处理单元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沿着主槽体1的轴向l自集水区a至处理区b的方向,处理单元c1~cn的重心逐渐降低,是由于处理单元c1~cn所在的位置逐渐降低造成的,可以表现为,例如:处理单元c1~cn的支撑杆所在的位置逐渐降低,或者,处理单元c1~cn的翻转槽体的顶部所在的位置逐渐减低,或者,各所述单元的翻转槽体的底部所在的位置逐渐减低,等等。

每个处理单元包括翻转槽体3和翻转轴结构31,翻转槽体3可绕翻转轴结构31转动并实现侧翻。

翻转槽体3包括下部长方槽体4和上部结构5。

长方槽体4的底面为翻转槽体3的底面,在长方槽体4内,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底部空腔、第二筛板9'、第一催化剂10和第一筛板9。

上部结构5由四个等高的倒梯形平面51~54围成,其中,第一倒梯形平面51和第二倒梯形平面52相对设置,分别位于主槽体1的轴向方向l(也可称为前后方向)上靠近贯通管2的一侧和远离贯通管2的一侧;第三倒梯形平面53和第四倒梯形平面54相对设置,分别位于主槽体1的横向方向(也可称为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四个倒梯形平面51~54的下底分别与长方槽体4的顶部四条边重合,且每个倒梯形平面的下底长度均小于上底的长度,这里的下底和上底分别指位置处在下方和上方的边。

翻转轴结构31设置在上部结构5内且靠近长方槽体4与上部结构5的联接处的位置。翻转轴结构31包括管道6、轴承7和支撑杆8,管道6沿着主槽体1的横向方向(也可称为左右方向)设置在翻转槽体3内(具体为上部结构5内),管道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第三倒梯形平面53和第四倒梯形平面54上,管道6的第一端位于第三倒梯形平面53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上,管道6的第二端位于第四倒梯形平面54的上底和下底的中点的连线上,轴承7设置在管道6的两端(管道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杆8通过轴承7套接在管道6内,支撑杆8的两端延伸至翻转槽体3以外且分别固定在主槽体1的左、右两侧槽壁上。

在第二倒梯形平面52上设置有向外的空心的凸起11(即,向着远离贯通管2的方向凸起),凸起11所在的位置高于支撑杆8所在的位置;在第二倒梯形平面52的顶部向内设置有空仓12(即空仓12设置在上部结构5内部),空仓12的顶部设有上盖13,上盖13上开设有若干小孔15,空仓12的底部设有若干喇叭口16,每个喇叭口16的开口均对着上部结构5的内部(也是翻转槽体3内部),且喇叭口16与小孔15在位置上形成交错排布(如图3所示),空仓12内装填有过硫酸钠晶体块14;过硫酸钠晶体块14通过打开上盖13添加,上盖13使用时扣紧,添加过硫酸钠晶体块14时打开。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可以将贯通管2设置在第一分隔壁61上中部偏上的位置,这样可以待集水区a内储存一定的水量后再流入到处理区b。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每个处理单元侧翻时能够将水倒入相邻的下一个处理单元中,通常还会对相邻的两个处理单元的距离进行进一步设置,例如:设置相邻两个支撑杆8之间的距离为每个支撑杆8与所在上部结构5顶部的距离的0.5~1倍。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第一催化剂10与第二催化剂72相同,均为包含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混合物,例如,可以是由质量比为2:(2~5)的锰砂和赤铁矿颗粒组成,锰砂颗粒的粒径为1~3cm,赤铁矿颗粒的粒径为1~3cm。其中,锰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空仓12可以设置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如图2所示。图2中,空仓12的第一侧面(将三棱柱的平行四边形面称作为侧面)紧贴着第二倒梯形平面52,空仓12的第二侧面(也是顶部的面)与第二倒梯形平面52的顶部齐平,空仓12的第三侧面(也是底部的面)正对着翻转槽体3内部。

空仓12设置为空心的三棱柱结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第二倒梯形平面52的顶部,第二倒梯形平面52的上边沿内卷形成空心的三棱柱结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将具有空心的三棱柱结构的空仓12挂扣在第二倒梯形平面52的顶部且位于上部结构5内侧。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空仓12也可以设置为圆柱体等其他形状。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凸起11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例如,三棱锥形状或者弧形。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凸起11位于第二倒梯形平面52的中上部。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若干个小孔15等距开设在上盖13上,有利于引导在空仓12内溶解的过硫酸钠溶液顺畅流出。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长方槽体4的高度和倒梯形平面的高度之比为1:(2~3),其中,倒梯形平面为上述四个等高的倒梯形平面51~54中任意一个。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长方槽体4的体积与上部结构5的体积(上部结构5的体积指由四个倒梯形平面围成的空间体积)之比为1:(6~10)。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还可以在出水口71处设置过滤网或过滤板。

使用上述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过程如下:

向各处理单元的空仓内加满过硫酸钠晶体块,待处理的有机废水首先进入集水区a,储存到足够多时通过贯通管2缓慢流入第一处理单元c1,进入长方槽体4的底部空腔,当第一处理单元c1内流入的废水越来越多并积聚到与凸起11所在位置等高处时,第一处理单元c1的重心上移至支撑杆8的上方且偏向翻转槽体3远离贯通管2的一侧,第一处理单元c1的翻转槽体3侧翻,废水被倒入第二处理单元c2;同时,在废水从第一处理单元c1的翻转槽体3内倒出时,一部分废水通过喇叭口16进入空仓12内,过硫酸钠晶体14缓慢溶解,溶解的过硫酸钠形成的溶液中一部分通过小孔15流出并进入第二处理单元c2,在第二处理单元c2的槽体内,含有过硫酸钠溶液的废水流经第一筛板9和第二筛板9'之间的第一催化剂10,并在底部空腔发生有机物催化降解反应;当第一处理单元c1的翻转槽体3内的废水流出到一定程度,重心逐渐偏移回来,第一处理单元c1回复到初始位置时,空仓12内溶解有过硫酸钠14的水中另一部分又通过喇叭口16流回第一处理单元c1的翻转槽体3内,过硫酸钠溶液流经第一筛板9和第二筛板9'之间的第一催化剂10,并在第一催化剂10作用下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当第二处理单元c2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同样也会发生重心上移而使得翻转槽体侧翻,将废水倾倒入第三处理单元内。同样地,第二处理单元c2的空仓内的过硫酸钠晶体部分溶解得到过硫酸钠溶液,部分过硫酸钠溶液通过上盖的小孔流入第三处理单元,并进入第三处理单元的长方槽体内和第一催化剂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当第二处理单元c2恢复原位后,部分过硫酸钠溶液通过喇叭口回到第二处理单元c2的长方槽体内和第一催化剂反应,降解有机污染物。依次进行,直至最后一个处理单元翻倒,处理后的废水被倒入末端的出水区o,并在第二催化剂72作用下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后,经由出水口71排出。

可以根据水质情况设置相应的处理单元的数量。

上述有机废水处理装置中,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无需外加动力或额外的能量,使得各处理单元自动完成倾倒和恢复的动作,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过硫酸钠溶液与催化剂(二氧化锰与氧化铁的组合)的接触,使得过硫酸钠活化生成硫酸根自由基,并对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废水从集水区进入第一处理单元直到从末端的出水区排出的过程中,要经历若干个处理单元的多次硫酸根自由基氧化作用,由于硫酸根自由基的氧化有机物速度非常快,利用率高,所以,在该装置中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比较好。同时,多次倾倒和恢复过程,无需机械搅动或混合,也能有利于曝气充氧,能够大大提高催化反应的催化效果。此外,多次倾倒和恢复过程中,催化剂的锰砂和赤铁矿颗粒相互碰撞,使得催化剂的表面能够保持新鲜界面,避免出现催化剂中毒或者失效的情况,从而充分活化过硫酸钠生成硫酸根自由基,提高了硫酸根自由基的利用率和氧化效果。除此之外,采用在空仓内放置过硫酸钠晶体并通过倾倒和恢复中的喇叭口和小孔流进流出,能够自动实现对过硫酸钠的浓度的定量控制,无需预先配置溶液再采用计量泵投加,避免一次性大量的过硫酸钠与催化剂接触,能够充分提高过硫酸钠的利用效率。通过定时打开空仓顶部的上盖观察过硫酸钠晶体的溶解情况,可以对过硫酸钠晶体进行及时补充,从而使得装置中对废水的降解处理可以持续进行。该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效果好、成本低、维护方便。本发明装置运行时,基本无需人工参与,只需要定期观察和补充过硫酸钠晶体即可。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原理的情况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发明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