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55931发布日期:2021-07-20 17:1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及其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含碱淤泥是一种对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是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表面处理后产生的水泥混合泥浆,因此,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要求公司必须进行处理,不得将该种泥浆排入管网,必须经过处理将水泥分离,并使排放的水达到环保排放标准,不达标准不得恢复生产。

按常规处理方法,需将表面处理的泥浆收集到泥浆池,安装大功率离心泵进行搅拌,加入pac及pam进行絮凝沉淀处理,将淤泥和水分离,然后分别处理。

存在的缺陷是:1、因该种泥浆的特性,离心泵很可能失去功效,维护成本极高而且会影响生产进度。2、因该种泥浆的特性,絮凝沉淀装置尺寸要(φ2×4)x2-3。造成很高的运营成本,

该种泥浆的的特性:1、主要成分为高沙和棕刚玉;2、泥浆具有很高的粘性,流速0.005立方米/秒;3、淤泥含量占60%和40%

进水水质:ph=10-12、codcr:≧8000mg/l、ss≤200mg/l、石油类≤80mg/l、纳管标准的出水水质、ph=6-9、codcr≤500mg/l、ss≤400mg/l、石油类≤15mg/l。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及其装置,成本低,且除淤泥效果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废水处理: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表面处理后产生的水泥混合泥浆转入废水集水池前对淤泥进行前端收集,剩下的泥浆进入废水集水池时对淤泥二次收集,在废水集水池中加硫酸亚铁净水剂调节溶液的ph

s2、在所述废水集水池内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能够将所述废水集水池中的液体抽入絮凝反应桶中;

s3、所述絮凝反应桶中,搅拌机以1440r/min的速度加以搅拌;

s4、经过反应后的淤泥与水快速分离,淤泥下沉清水从所述絮凝反应桶上部出水口排到清水池进行回收或排入排放口;淤泥从所述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排入废水集水池中的格栅框中;

s5、污泥处理:将所述格栅框中的淤泥一部分自然风干,一部分用压滤机压榨处理,接着按国家要求找有处置资格的危废水处理单位外运外理。

进一步,所述s4中的所述絮凝反应桶中分别加入pac药剂和pam药剂。

进一步,所述pac药剂的浓度为56g/l;所述pam药剂的浓度为2g/l。

进一步,包括格栅框,所述格栅框为铝合金材质的敞口格栅框,所述格栅框的大小分别为0.5x0.5x0.5立方米、1x1x0.5立方米、1x1x1立方米。

进一步,所述格栅框内放置有塑料编织的敞口吨袋,所述塑料编织的敞口吨袋的大小分别为0.5x0.5x0.5立方米、1x1x0.5立方米、1x1x1立方米。

进一步,所述格栅框安装在表面处理设备的排泥口、废水集水池的进水口、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方法和设备能够将废水中的淤泥充分絮凝过滤,效果好,极大的降低废水中的淤泥含量从而降低设备及运行的成本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且设备本身造价低,易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含碱淤泥的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废水处理: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表面处理后产生的水泥混合泥浆转入废水集水池前对淤泥进行前端收集,剩下的泥浆进入废水集水池时对淤泥二次收集,在废水集水池中加入硫酸亚铁净水剂调节溶液的ph;

s2、在所述废水集水池内设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能够将所述废水集水池中的液体抽入絮凝反应桶中;

s3、所述絮凝反应桶中,搅拌机以1440r/min的速度加以搅拌;

s4、经过反应后的淤泥与水快速分离,淤泥下沉清水从所述絮凝反应桶上部出水口排到清水池进行回收或排入排放口;淤泥从所述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排入废水收集池中的格栅框中;

s5、污泥处理:将所述格栅框中的淤泥一部分自然风干,一部分用压滤机压榨处理,接着按国家要求找有处置资格的危废水处理单位外运外理。

所述s4中的所述絮凝反应桶中分别加入pac(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药剂和pam(聚丙烯酰胺)药剂。

所述pac药剂的浓度为56g/l;所述pam药剂的浓度为2g/l。

包括格栅框,所述格栅框为铝合金材质的敞口格栅框,所述格栅框的大小分别为0.5x0.5x0.5立方米、1x1x0.5立方米、1x1x1立方米。

所述格栅框内放置有塑料编织的敞口吨袋,所述塑料编织的敞口吨袋的大小分别为0.5x0.5x0.5立方米、1x1x0.5立方米、1x1x1立方米。

所述格栅框安装在表面处理设备的排泥口、废水集水池的进水口、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

其中,在表面处理设备的排泥口和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安装格栅框在淤泥产生的源头收集掉80%-90%的淤泥,此道收集是利用泥浆中水分子与淤泥粒径大小的差异以及泥浆的流速,将泥水通过吨袋的结构对泥浆进行分离收集。大幅减少后续泥浆中淤泥的含量,大幅降低了处理难度。

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安装格栅框有利于收集絮凝反应桶中的淤泥,

絮凝反应桶的作业原理(装置市面上现有的):将56g/lpac以110次/min70p/i和2g/lpam160次/min100p/i的同时加入絮凝反应桶中,同时配有1440r/min的搅拌机加以搅拌。经过反应后淤泥与水快速分离,淤泥下沉清水从反应桶上部出水口排到清水收集池进行回用或排入排放口,淤泥从反应桶底部排放口排入清水池中的放置有吨袋的格栅框中。

吨袋价格分别是:21元/只、28元/只和41元/只。一月0.5*0.5*0.5立方米的大概用6-10个,1*1*0.5立方米的大概2个,1*1*1立方米的大概2个,药剂使用量降低80%。月设备维护费用(除老化外)接近3000元,总设备造价16万元,设备造价降低72%。废水处理效率提高60%。

在表面处理设备的排泥口、废水集水池的进水口、絮凝反应桶底部排放口、清水池中安装格栅框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污水中的淤泥,从而降低后期pac药剂和pam药剂的使用量,并且能够降低设备的损害率。

由上表可知,使用四块格栅框后,废水中的特征黏度最低,且含水率最高,使用的药剂量最少。

充分表明格栅框的使用能够减少水中的淤泥,有利于水质的净化。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