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

文档序号:32379013发布日期:2022-11-30 01: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人工湿地入水一侧的水体收集区(1)和设置在人工湿地出水一侧的水体生态景观区(3),在水体收集区(1)的出口一侧与水体生态景观区(3)入口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并行的水体处理区(2),所述水体收集区(1)通过水体处理区(2)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所述水体收集区(1)包括水体分配池(10)和水体存储池(11),在人工湿地入水一侧的堤岸高处设置所述水体分配池(10),在水体分配池(10)的池口边缘设置有多个水体流出分配口(12),在水体流出分配口(12)的出口前下方设置所述水体存储池(11),在水体存储池(11)的出口与水体生态景观区(3)的入口之间设置所述水体处理区(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处理区(2)包括设置在水体存储池(11)内的支撑台(5),在支撑台(5)上固定有多个并行的水体处装置(4),在水体处装置(4)的入口一侧通过入水管(6)与所述水体存储池(11)连通,在水体处装置(4)的出口一侧通过第一排水管(7)入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处装置(4)包括污泥过滤池体(41)和多个并行设置的水处理池体(40),所述水处理池体(40)包括相互隔离的污水体处理池(401)、种养池(402)和排水池(403),在污水体处理池(401)的顶端开口部设置有盖体(4010),在所述水体存储池(11)内设置有污水提升泵(14),在所述污水提升泵(14)的周围设置有第一溶解氧探测头(15)和第一曝气器(16),所述入水管(6)的一端与污水提升泵(14)连通,所述入水管(6)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口部和盖体(4010)向下竖直延伸至接近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底部,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出水口与所述种养池(402)入水口连通,该种养池(402)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池(403)连通,该排水池(403)的侧壁的出水口通过第一排水管(7)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在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底部和种养池(402)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一排污管(401a)与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连通,所述种养池(402)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二排污管(401b)与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的出口端设置有污水收集池(42),所述污水收集池(42)的出口端通过第二排水管(8)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在第二排水管(8)的出口端上设置有排水控制阀(80),在第二排水管(8)与每个污水体处理池(401)之间设置有回流管(81),该回流管(8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水管(8)的侧壁连通,该回流管(8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水处理池体(40)的污水体处理池(401)连通,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的出口端依次通过第二排水管(8)和回流管(81)与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连通,在回流管(81)上且靠近第二排水管(8)一侧分别设置有回流控制阀(82)和回流泵(83),在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内设置有第二溶解氧探测头(8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养池(402)内且由后端至前端通过多块横向隔水板(4020)分隔成多个依次相互连通的种养区域(4021),所述种养池(402)后端的种养区域(4021)通过第一过水口(4022)与所述污水体处理池(401)的侧壁后端连通,所述种养池(402)前端的种养区域(4021)通过第二过水管(4023)与所述排水池(403)的侧壁前端连通,在位于第一过水管(4022)一侧的排水池(403)的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排水管(7)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3)连通,在所述污水
体处理池(401)的底部且沿入水管(6)向下延伸方向设置有沉淀沟堰(43),该沉淀沟堰(43)的口部边缘与污水体处理池(401)的第一过水管(4022)一侧的下方侧壁之间呈倾斜坡面(44),所述沉淀沟堰(43)的前端底部通过第一排污管(401a)与所述污泥过滤池体(41)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种养池(402)内壁且在横向隔水板(4020)下端与第一过水管(4022)的上方之间设置有格栅板组件(4024),该格栅板(4024)将种养池(402)上下分隔成种养区域(4021)和种养净化区域(4021a)。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组件(4024)包括转动支撑轴(4024a)和多段可拆卸的格栅板(4024b)组成,所述格栅板(4024b)沿所述种养池(402)的前端向后端两依次横向水平分布在左右侧壁之间,每块格栅板(4024)的一端通过转动支撑轴(4024a)转动连接在种养池(402)的右侧侧壁上,每一块格栅板(4024)的另一端可拆卸固定在所述种养池402的左侧侧壁上,使所述格栅板(402)以转动支撑轴(4024a)为中心向下沿种养池(402)底部方向转动。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沉淀沟堰(43)的口部边缘设置有水下推进器(45),所述种养池(402)的第一过水管(4022)下方侧壁与相对侧侧壁底部之间呈逐渐下降的凹弧形坡面(46),沿凹弧形坡面的下端且位于第二排污管(401b)的上方设有第二曝气器(47)。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池(403)内设置有由前端至后端依次间隔的棱台状的角石层(4030),在角石层(4030)的顶部由下至上厚度逐渐减小依次设置有沸石层(4031)和矿物粘土层(4032),在相邻的矿物粘土层(406)之间顶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支撑架(4033),在固定支撑架(4033)内设置有贯穿设置有栽培孔(4034)。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水体流出分配口(12)的入口一侧前方设置有隔离吸附网板(13),该隔离吸附网板(13)的上端位于水体流出分配口(12)的上方,所述隔离吸附网板(13)的下端向下延伸接近于水体分配池(10)的底部,所述隔离吸附网板(13)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在水体分配池(10)的前后两端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处理系统,包括设置于人工湿地入水一侧的水体收集区和设置在人工湿地出水一侧的水体生态景观区,在水体收集区的出口一侧与水体生态景观区入口一侧之间设置有多个并行的水体处理区,所述水体收集区通过水体处理区与所述水体生态景观区连通,所述水体收集区包括水体分配池和水体存储池,在人工湿地入水一侧的堤岸高处设置所述水体分配池,在水体分配池的池口边缘设置有多个水体流出分配口,在水体流出分配口的出口前下方设置所述水体存储池,在水体存储池的出口与水体生态景观区的入口之间设置所述水体处理区。本发明提高了修复和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能力,实现了高效净化水体的目的。的。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梦佳 李伟东 江霜 杨华云 刘奇 曹勇 王磊 孙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5.27
技术公布日:2022/11/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