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及具有该缓释装置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03128发布日期:2021-09-18 03:0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及具有该缓释装置的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净水设备配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及具有该缓释装置的滤芯。


背景技术: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目前一般通过净水设备对饮用水进行过滤以达到直饮水的标准,能够即时提供饮用水,方便快捷。
3.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日常饮用水中所包含的微量元素和少量矿物质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进一步要求,基于此,工业上开始在净水设备内部的滤芯内添加一些水溶性的天然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来增加饮用水中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如锶、钾、镁、硅素等微量元素。
4.由于净水设备内的滤芯是持续保持有水状态,因此添加的水溶性物质会一直溶解至饱和状态,难以控制水溶性物质的溶解量,导致出水时水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浓度很高,超出了人体所能吸收的量,对人体无益,同时大量水溶性物质被浪费,滤芯内的水溶性物质会在较短时间内使用完,需要频繁更换滤芯或者补充水溶性物质,使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目前难以控制滤芯中水溶性物质溶解量而导致水溶性物质消耗快、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及具有该缓释装置的滤芯。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可溶性物质的缓释筒和从所述缓释筒内穿过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贯穿于所述缓释筒的一端,所述缓释筒靠近所述进水管出水端的一端设有两个缓释孔,所述缓释筒设有所述缓释孔的一端活动设置有可对所述进水管出水端以及所述缓释孔进行封堵的封堵组件,所述封堵组件与所述缓释筒之间形成有流动腔道,所述封堵组件上存在水压平衡缝隙,封堵状态时所述水压平衡缝隙连通于所述进水管及所述流动腔道,所述封堵组件上设置有可使所述封堵组件自动复位至封堵状态的复位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缓释装置可放置在出水容器内,水从进水管进入,在给水水压下,封堵组件会被水压推开,从而解除对进水管出水端以及缓释孔的封堵,此时进水管以及缓释筒的内部均与流动腔道连通,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不断流经流动腔道,在此过程中,当水经过导流腔道内的缓释孔时,部分水会通过缓释孔进入缓释筒内部并填充满整个缓释腔体,同时对缓释筒内部填充的可溶性物质进行溶解,形成饱和的高浓度溶液,由于两个缓释孔的设置以及水流动产生的压差,水在两个缓释孔、缓释筒内部以及流动腔道之间会形成导流,高浓度溶液会在导流过程中从缓释孔流出并与缓释筒外的水流进行稀释混合,从而实现了对缓释筒内高浓度溶液的有效稀释,控制出水时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
避免可溶性物质浪费,工业生产时可通过控制缓释孔的大小来控制出水过程中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浓度的可控稀释释放。
8.当给水停止或出水容器出水端停止出水时,由于水压平衡缝隙的存在,流动腔道与出水容器内的水压会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复位组件能够将封堵组件复位至对进水管以及缓释孔进行封堵的状态,此时缓释孔被密封,缓释筒内的高浓度溶液不会再从缓释孔内流出,进而防止了缓释筒内的高浓度溶液与流动腔道内的水混合而造成大量的可溶性物质被溶解,避免出现下次使用时出水的浓度过高而造成可溶性物质的浪费,对缓释筒进行密封后,当缓释筒内的高浓度溶液中溶解的可溶性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后,可溶性物质不会继续溶解,从而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溶解量的控制,在保证人体需求的情况下,单次填充的可溶性物质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解决了矿化释放类材料在初始时释放速度快、浓度高,但在使用寿命终点释放量小甚至没有释放的现象,实现了矿化释放类材料由始至终平稳释放。
9.可选的,所述封堵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缓释筒一端且与所述进水管出水端连通的固定套、滑动穿设于所述固定套内的活动塞、设置于所述活动塞底部的活动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活动板上且与所述缓释孔相对设置的密封塞,所述固定套的内壁上设有贯穿于所述固定套远离所述进水管一端的透水槽,当所述密封塞将所述缓释孔封堵时,所述活动塞将所述透水槽遮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水时,活动塞在水压的作用下沿固定套向远离进水管的方向滑动并解除对透水槽的遮蔽,此时透水槽与进水管以及流动腔道保持连通,活动板随活动塞的滑动同步移动使密封塞解除对缓释孔的密封,水在双缓释孔、缓释筒内部以及流动腔道之间形成的导流将部分缓释筒内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形成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会在导流过程中会与水流混合形成低浓度的水溶液完成稀释释放,停止给水时,活动板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带动活动塞和密封塞复位对进水管的出水端以及缓释孔进行封堵。
11.可选的,所述缓释筒设有所述缓释孔一端的外壁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缓释孔连通,所述密封槽沿远离所述缓释筒内部的方向逐渐扩大设置,所述密封塞与所述密封槽形状适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槽的设置增大了密封塞与缓释筒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对缓释孔的密封效果。
13.可选的,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片,所述缓释孔贯穿于所述密封片,所述密封塞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密封片相配合的密封平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片和密封平面相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对缓释孔的密封效果。
15.可选的,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密封塞远离所述缓释孔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塞,所述固定塞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固定塞远离所述密封塞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抵接于所述活动板的一面,所述密封塞抵接于所述活动板的另一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塞和固定孔相配合对密封塞的位置进行定位,降低了密封塞偏移的可能性,限位片用于对密封塞进行限位,防止密封塞从活动板上脱落。
17.可选的,所述缓释筒设有所述缓释孔一端的外壁设置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塞的外侧套设有密封环,当所述密封塞将所述缓释孔封堵时,所述密封环抵接于所述密封套的内
壁。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和密封环相配合能够提高对缓释孔的密封效果,降低了高浓度溶液渗漏的可能性。
19.可选的,所述密封套沿远离所述密封孔的方向逐渐扩大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套的扩大设置能够对密封塞的塞入起到引导作用,使密封塞更容易塞入密封套内。
21.可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缓释筒的固定销和套设于所述固定销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销与所述封堵组件之间,所述固定销穿设于所述封堵组件且与所述封堵组件滑动配合,当所述封堵组件将所述缓释孔封堵时,所述弹簧为非压缩状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封堵组件将缓释孔封堵时,此时弹簧为非压缩状态,因此当给水水压将封堵组件下压时,弹簧被压缩,在给水停止时,由于水压的作用力消失,弹簧会恢复形变,封堵组件受弹簧的弹力被复位,进而对缓释孔和进水管的出水端进行封堵。
23.可选的,两个所述缓释孔的大小不同。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两个缓释孔设为不同大小,水流经两个缓释孔时压差不一致,水在两个缓释孔、缓释筒内部以及流动腔道之间形成的导流会倾向于从较大的缓释孔中进入缓释筒内,然后从较小的缓释孔中流出缓释筒,有利于导流的形成,进而使水更容易进入缓释筒内并带出缓释筒内的高浓度液体。
25.可选的,所述缓释筒设有所述缓释孔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所述封堵组件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板,所述第一环形挡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挡板上下交错设置且之间存在流动间隙,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第一环形挡板及所述第二环形挡板的内侧,所述第一环形挡板以及所述第二环形挡板靠近同一个所述缓释孔的侧部均设有导流口,靠近所述导流口的所述缓释孔位于所述导流口对应区域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的设置能够对水流起到引导作用,使水流更倾向于流向导流口所在方向,使水流流经两个缓释孔时产生不同的压差,且靠近导流口的缓释孔处产生的水压更大,因此水流更容易流入导流口对应区域的缓释孔内,有利于在两个缓释孔、缓释筒内部以及流动腔道之间形成的导流,从而使水更容易进入缓释筒内并带出缓释筒内的高浓度液体。
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滤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内设置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滤芯中可溶性物质溶解量的控制,在保证人体需求的情况下,滤芯内单次填充的可溶性物质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滤芯的使用成本。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缓释装置通过封堵组件与复位组件相配合,给水时水压将封堵组件推开使进水管以及缓释筒的内部与流动腔道连通,由于两个缓释孔的设置以及水流动产生的压差,水在两个缓释孔、缓释筒内部以及流动腔道之间会形成导流,部分水会进入缓释筒内并稀释缓释筒内部分预填充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形成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会在导流过程中与水流混合形成低浓度的水溶液并从出水容器内流出,从而实现了对缓释筒内高浓度溶液
的有效稀释,控制出水时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避免可溶性物质浪费,工业生产时可通过控制缓释孔的大小来控制出水过程中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浓度的可控稀释释放,当给水停止或出水容器出水端停止出水时,封堵组件在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复位至将缓释孔密封,进而防止了缓释筒内的高浓度溶液与流动腔道内的水混合而造成大量的可溶性物质被溶解,避免出现下次使用时出水的浓度过高而造成可溶性物质的浪费,对缓释筒进行密封后,当缓释筒内残留的高浓度溶液中溶解的可溶性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后,可溶性物质不会继续溶解,从而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溶解量的控制,在保证人体需求的情况下,单次填充的可溶性物质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使用成本大大降低;2.本技术的滤芯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溶解量的控制,在保证人体需求的情况下,滤芯内单次填充的可溶性物质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滤芯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外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封堵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未封堵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复位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图6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水流流向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第一环形挡板和第二环形挡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封堵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2未封堵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3封堵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3未封堵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缓释筒;11、缓释孔;12、第一环形挡板;13、安装套;131、安装槽;14、密封圈;15、密封槽;151、密封片;16、密封套;2、进水管;31、固定套;311、透水槽;32、活动塞;33、活动板;331、第二环形挡板;332、固定孔;34、密封塞;341、密封平面;342、固定塞;343、限位片;344、密封环;345、卡槽;41、固定销;42、弹簧;5、水压平衡缝隙;6、流动腔道;7、导流口;8、导流挡板;9、外筒;91、出水口;10、定位架;101、基座;102、定位杆;103、透水区;104、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以改善目前难以控制滤芯中水溶性物质溶解量而导致水溶性物质消耗快、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34.实施例1参照图1,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可溶性物质的缓释筒1和从缓释筒1内穿过的进水管2,进水管2的进水端贯穿于缓释筒1的一端,进水管2的出水端贯穿于缓释筒1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缓释筒1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缓释筒1也可以是三棱柱形、四棱柱形、五棱柱形、六棱柱形等底面边长数大于2的多棱柱形。
35.参照图2和图3,缓释筒1靠近进水管2出水端的一端绕缓释筒1轴向对称设有两个圆形的缓释孔11,缓释筒1设有缓释孔11的一端设置有可对进水管2出水端以及缓释孔11进行封堵的封堵组件。
36.封堵组件包括安装于缓释筒1一端且与进水管2出水端连通的固定套31、滑动穿设于固定套31内的活动塞32、固定连接于活动塞32底端的活动板33、以及两个安装于活动板33上且与缓释孔11一一相对设置的密封塞34。本实施例中,密封塞34采用橡胶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塞34也可以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
37.参照图4和图5,固定套31的内壁上绕其轴线均匀设有贯穿于固定套31远离进水管2一端的透水槽311,封堵组件与缓释筒1之间形成有与进水管2连通的流动腔道6。当密封塞34将缓释孔11封堵时,活动塞32将透水槽311遮蔽。活动塞32与固定套31之间还存在水压平衡缝隙5。
38.参照图6和图7,封堵组件上设置有可使封堵组件自动复位至将缓释孔11及进水管2出水端封堵住的复位组件,复位组件设有两组,两组复位组件绕缓释筒1的轴向对称设置且与两密封塞34依次间隔分布。每组复位组件均包括一个螺纹连接于缓释筒1的固定销41和套设于固定销41上的弹簧42,弹簧42位于固定销41与活动板33之间,固定销41穿设于活动板33且与活动板33滑动配合,当密封塞34将缓释孔11堵住时,弹簧42为非压缩状态。
39.参照图9,使用时可将缓释装置放置于如水桶、水箱、水池等可容纳水且具有出水口的容器内,水从进水管2进入,在给水水压的作用下,活动塞32会沿固定套31远离进水管2的方向滑动并解除对透水槽311的遮蔽,活动板33随活动塞32的滑动同步移动使密封塞34解除对缓释孔11的密封,弹簧42被压缩,此时透水槽311、进水管2、缓释筒1的内部均与流动腔道6连通,水在水压的作用下不断流经流动腔道6。在水流动的过程中,由于两个缓释孔11的设置以及水流动产生的压差,水在两个缓释孔11、缓释筒1内部以及流动腔道6之间会形成导流,部分水会进入缓释筒1内并稀释缓释筒1内部分预填充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形成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会在导流过程中与水流混合形成低浓度的水溶液并从出水容器内流出。
40.当给水停止或出水容器出水端停止出水时,由于水压平衡缝隙5的存在,流动腔道6与出水容器内的水压会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弹簧42会恢复形变,封堵组件受弹簧42的弹力被复位,进而将缓释孔11密封。通过控制进水管2的给水或控制出水容器的出水实现缓释筒1内高浓度溶液的可控释放,从而实现可溶性物质的有效利用。
41.为了使水在两个缓释孔11、缓释筒1内部以及流动腔道6之间更容易形成具有一定流向的导流,两个缓释孔11的的直径设置为不同大小,因此水流经两个缓释孔11时产生的压差不一致,形成的导流会倾向于从较大的缓释孔11中进入缓释筒1内,然后从较小的缓释
孔11中流出缓释筒1,进而使水更容易进入缓释筒1内并带出缓释筒1内的高浓度液体。
42.参照图3和图10,为了进一步增强水在两个缓释孔11、缓释筒1内部以及流动腔道6之间的流向性,缓释筒1设有缓释孔11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12,第一环形挡板12与缓释筒1为一体,活动板33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挡板331,第二环形挡板331与活动板33为一体。第一环形挡板12与第二环形挡板331上下交错设置且之间存在流动间隙,第一环形挡板12位于第二环形挡板331内侧区域,进水管2的出水端位于第一环形挡板12的内侧。第一环形挡板12以及第二环形挡板331靠近直径较大的缓释孔11的侧部均设有导流口7,直径较大的缓释孔11位于导流口7对应区域内。
43.水在流经流动腔道6时,第一环形挡板12和第二环形挡板331会对水流起到引导作用,使水流更倾向于流向导流口7所在方向,进而使水流经两个缓释孔11时产生不同的压差,且靠近导流口7的缓释孔11处产生的水压更大,进一步提高了较大的缓释孔11孔口处的水压,因此水流更容易流入较大的缓释孔11内,从而使水更容易进入缓释筒1内并带出缓释筒1内的高浓度液体。
44.参照图10,两个导流口7的两侧均连接有导流挡板8,导流挡板8沿远离直径较小的缓释孔11的方向延伸至活动板33的边缘处,进一步提高了对水流的引导作用。
45.参照图8,为了便于缓释装置在生产过程中的装配,缓释筒1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套13,固定套31和进水管2均采用插入式的安装方式过盈配合安装于安装套13内。进水管2与安装套13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套设于进水管2上,安装套13内壁上设有用于对密封圈14进行定位安装槽131,密封圈14位于安装槽131内且密封圈14与安装槽131的内壁以及进水管2的内壁紧密抵接,密封圈14对进水管2与安装套13之间的连接进行密封以防止停止给水时缓释筒1内的高浓度液体与流动腔道6内水相互渗漏,避免缓释筒1内的可溶性物质持续溶解而造成浪费。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4采用橡胶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圈14也可以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
46.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封堵组件与复位组件相配合,给水时水压将封堵组件推开使进水管2以及缓释筒1的内部与流动腔道6连通,水在两个缓释孔11、缓释筒1内部以及流动腔道6之间会形成导流,部分水会进入缓释筒1内并稀释缓释筒1内部分预填充的可溶性物质溶解形成高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会在导流过程中与水流混合形成低浓度的水溶液并从出水容器内流出,从而实现了对缓释筒1内高浓度溶液的有效稀释,控制出水时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避免可溶性物质浪费。工业生产时可通过控制缓释孔11的大小来控制出水过程中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缓释孔11越大,出水时水中可溶性物质的浓度越高,进而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浓度的可控稀释释放。当给水停止或出水容器出水端停止出水时,复位组件将封堵组件复位至对进水管2以及缓释孔11进行封堵的状态,缓释孔11被密封后缓释筒1内残留的高浓度溶液不会再从缓释孔11内流出,进而防止了缓释筒1内的高浓度溶液与流动腔道6内的水混合而造成大量的可溶性物质被溶解,避免出现下次使用时出水的浓度过高而造成可溶性物质的浪费。并且密封后当缓释筒1内残留的高浓度溶液中溶解的可溶性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后,可溶性物质不会继续溶解,从而实现了可溶性物质溶解量的控制,在保证人体需求的情况下,单次填充的可溶性物质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在使用时,缓释筒1内可根据实际需求预填充固体物质、液体物质或者气体物质。
47.实施例2
参照图11、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释筒1设有缓释孔11一端的外壁设有与缓释孔11一一对应的密封槽15,密封槽15与缓释孔11连通,密封槽15沿远离缓释筒1内部的方向逐渐扩大设置,密封塞34与密封槽15形状适配。当密封塞34对缓释孔11密封时,密封塞34嵌入密封槽15内并与密封槽15的内壁紧密贴合,增大了密封塞34与缓释筒1底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对缓释孔11的密封效果。
48.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对缓释孔11的密封效果,密封槽15内设有密封片151,缓释孔11贯穿于密封片151,密封塞34的顶部设有与密封片151相配合的密封平面341,当密封塞34嵌入密封槽15内对缓释孔11进行密封时,密封片151和密封平面341相贴合从而增大了对缓释孔11的密封面积,提高了密封的紧密性。
49.活动板33上设有与密封塞34一一对应的固定孔332,密封塞34远离缓释孔1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塞342,固定塞342远离密封塞34的一端设有限位片343,密封塞34、固定塞342以及限位片343为一体且均为橡胶材质,固定塞342穿设于固定孔332内且与固定孔332可拆卸配合。限位片343抵接于活动板33背对缓释孔11的一面,密封塞34抵接于活动板33的另一面,限位片343与密封塞34将活动板33夹住以对密封塞34的位置进行定位,降低了密封塞34偏移的可能性,也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密封塞34从活动板33上脱落。
50.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密封槽15提高对缓释孔11的密封效果,并且将密封塞34的可拆卸安装于活动板33上以方便在密封塞34出现渗漏时及时对密封塞34进行更换,保证缓释装置的密封效果。
51.实施例3参照图14、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缓释筒1设有缓释孔11一端的外壁设有与缓释孔11一一对应的密封套16,密封套16与缓释筒1为一体,密封塞34的外侧套设有橡胶材质的密封环344,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环344也可以采用硅胶等弹性材料。当密封塞34将缓释孔11封堵时,密封环344会与密封套16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了对缓释孔11的密封效果,降低了高浓度溶液渗漏的可能性。
52.为了降低密封环344在塞入密封套16时出现沿密封塞34外壁滑动的可能性,密封塞34的侧壁上设有一个环形的卡槽345,密封环344嵌设于卡槽345内且与卡槽345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在密封环344塞入密封套16时对密封环344进行限位,防止密封环344与密封塞34发生相对滑动而影响密封效果。
53.为了使密封塞34更容易塞入密封套16内,密封套16沿远离密封孔的方向逐渐扩大设置,以便于对密封塞34的塞入起到引导作用。
54.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密封套16以及密封环344提高对缓释孔11的密封效果,降低了停止出水时缓释筒1内高浓度溶液渗漏的可能性。
5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滤芯,参照图17,包括外筒9,外筒9内固定安装有上述任意方案中的水溶性物质缓释装置,进水管2的进水端贯穿于外筒9的一端,外筒9的一端设有出水口91。
56.参照图18,外筒9内部的底部设有定位架10,定位架10由一个圆环形的基座101和多个连接于基座101外壁的定位杆102。多个定位杆102绕基座101的外壁均匀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定位杆102之间形成与流动腔道6连通的透水区103,流动腔道6与外筒9内腔通过透水区103连通。
57.定位杆102远离基座101一端的顶部设有定位块104,缓释筒1底部的边缘处抵接于定位杆102且封堵组件与定位杆102之间存在空隙以用于给封堵组件提供活动空间。缓释筒1的外壁抵接于定位块104从而使缓释筒1的外壁与外筒9的内壁之间存在空隙以供水流动。
58.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缓释筒1与外筒9之间存在可供水从出水口91流出的前提下,缓释筒1也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螺栓固定等固定方式安装于外筒9内。
5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滤芯的实施原理为:流动腔道6与外筒9的内腔通过透水区103连通,从而保证水流能够顺利从滤芯的出水口91流出,实现水流通道,定位杆102与定位块104相配合对缓释筒1的底部进行固定,缓释筒1的顶部通过进水管2与外筒9的连接进行固定。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