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

文档序号:26894370发布日期:2021-10-09 12:3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水污染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2.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现代虽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巨大污染,特别是对水体的污染尤为突出,而其中河道中的水体的污染是很大一项,生活中的垃圾以及工业生产中的污染水的排放是导致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对河道很难去进行净化,这种方法比较困难,而针对排污口进行净化相对简单,所以需要新的一种河流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
3.现有的用于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对于一些小区和工厂使用起来不够方便,不利于推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污水池,所述污水池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排放管,所述污水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焊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贯穿污水池并延伸至内腔与污水池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所述转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底板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净水器,所述净水器的正面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净水器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的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抽水端依次贯穿凹形板和污水池并延伸至污水池内腔的下方,所述水泵的排水端贯穿过滤箱并延伸至过滤箱的内腔,所述过滤箱的内腔且位于水泵排水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内腔且位于第一过滤网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底部连通有竖管,所述竖管的底部与净水器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的一侧均开设有排污口,所述过滤箱内腔的一侧且位于排污口的对应处固定安装有滤框。
6.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一侧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与滤框为对应设置。
7.优选的,所述过滤箱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脚,所述支脚的底部与净水器的顶部固定安装。
8.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水泵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板,所述斜板的底部与过滤箱的另一侧固定安装。
9.优选的,所述凹形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罩壳,所述电机位于罩壳的内腔。
10.优选的,所述污水池的正面铰接有清理门,所述清理门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垫。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通过搅拌杆的转动将絮凝剂与污水混合,通过絮凝剂将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在一起,水泵将絮凝净化后的污水输送至过滤箱的内腔,并落在第一过滤网上,通过第一过滤网将较大的絮凝杂质进行第一次过滤筛留,通过第二过滤网将较小的絮凝杂质进行过滤,二次过滤后的污水落入过滤箱内腔的底部,并顺着竖管进入净水器,通过净水器将过滤后的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顺着排水管排出,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对于一些小区和工厂使用起来不够方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理门后视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局部右视图。
16.图中:1、底板;2、污水池;3、污水排放管;4、凹形板;5、电机;6、转杆;7、搅拌杆;8、净水器;9、排水管;10、过滤箱;11、水泵;12、第一过滤网;13、第二过滤网;14、竖管;15、排污口;16、滤框;17、箱门;18、支脚;19、支撑板;20、斜板;21、罩壳;22、清理门;23、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流水污染防治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污水池2,污水池2上方的一侧设置有污水排放管3,污水池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板4,凹形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焊接有转杆6,转杆6的底部贯穿污水池2并延伸至内腔与污水池2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转杆6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杆7,底板1顶部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净水器8,净水器8的正面连通有排水管9,净水器8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箱10,过滤箱10的一侧设置有水泵11,水泵11的抽水端依次贯穿凹形板4和污水池2并延伸至污水池2内腔的下方,水泵11的排水端贯穿过滤箱10并延伸至过滤箱10的内腔,过滤箱10的内腔且位于水泵11排水端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一过滤网12,过滤箱10的内腔且位于第一过滤网1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第二过滤网13,过滤箱10的底部连通有竖管14,竖管14的底部与净水器8的顶部连通,第一过滤网12和第二过滤网13的一侧均开设有排污口15,过滤箱10内腔的一侧且位于排污口15的对应处固定安装有滤框16。
19.其中,过滤箱10的一侧铰接有箱门17,箱门17与滤框16为对应设置,箱门17能够打开过滤箱10,从而将滤框16内腔的絮凝杂质清理干净。
20.其中,过滤箱10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脚18,支脚18的底部与净水器8的顶部固定安装,通过支脚18对过滤箱10进行支撑,增加其稳定性。
21.其中,过滤箱10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9,水泵11的底部与支撑板19的顶部固定安装,支撑板19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斜板20,斜板20的底部与过滤箱10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支撑板19能够对水泵11进行支撑,增加其稳定性,斜板20能够对支撑板19进行支撑,从而使其更加稳固。
22.其中,凹形板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罩壳21,电机5位于罩壳21的内腔,罩壳21能够对电机5进行保护,防止其被污水打湿而损坏。
23.其中,污水池2的正面铰接有清理门22,清理门2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密封垫23,清理门22能够打开污水池2,从而将其内腔的沉淀物清理干净,密封垫23增加污水池2的密封性,防止污水泄露。
24.具体的,当污水池2内腔的污水较多时,先向其内腔添加絮凝剂,然后通过外控制器打开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转杆6转动,转杆6带动搅拌杆7转动,通过搅拌杆7的转动将絮凝剂与污水混合,通过絮凝剂将污水中的杂质絮凝在一起,絮凝反应完成后,关闭电机5,并通过外控制器打开水泵11,水泵11将絮凝净化后的污水输送至过滤箱10的内腔,并落在第一过滤网12上,通过第一过滤网12将较大的絮凝杂质进行第一次过滤筛留,经过第一次过滤的污水落在第二过滤网13上,通过第二过滤网13将较小的絮凝杂质进行过滤,二次过滤后的污水落入过滤箱10内腔的底部,并顺着竖管14进入净水器8,通过净水器8将过滤后的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顺着排水管9排出,自此完成整个污水处理过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