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3243发布日期:2021-12-22 15:31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水环境修复的主要生态措施是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及修复,其核心则为水体生物群落的构建;目前常用生态浮床使部分水生植物得到自然恢复;生态浮床通过浮床上栽种的水生植物对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进行吸收利用,减少水环境的营养负荷,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体中为浮游动植物及微生物提供附着生存的载体,对于水环境生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修复系统忽视底栖生物对水环境的改善作用;目前生态浮床主要利用的是水生植物对水体的改善作用;然而生态系统不仅仅只需要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还需要消费者及分解者,才可以完成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成为完整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可以良好的运行;否则生产者积累过多能量及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身兼消费者及分解者角色的底栖动物则可以对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对水质净化也具有良好效果。
3.目前市场上通过吸附网吸附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供浮岛上的水生植物生长,从而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使水体得以净化,但是这种吸附网在水体中处于静止的状态,因而吸附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较为缓慢,对水体的净化效率还有有待提高。沉水植物修复床常放置在水底,底泥作为河湖的沉积物,在水体的底部进行长时间的积累,会逐渐掩盖住沉水植物修复床,并且底泥会出现板结的现象,板结的底泥抑制了沉水植物修复床内沉水植物的生长,严重影响沉水植物修复床对河湖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摆动组件驱动吸附网有规律的往复摆动,修复床借助浮力调整其在水体内的高度位置,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包括池体、设于池体上端的若干个浮岛以及种植沉水植物且位于池体水底的修复床,包括设于池体外侧的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的输出端通过气管连接至修复床,所述浮岛上设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通过缆绳与修复床连接,所述浮岛底部并排设有多个通过摆动组件转动连接浮岛的吸附网,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设于浮岛内的驱动轮、滑动连接浮岛底部的齿条和与齿条相适配的从动轮,所述浮岛的底部设有滑轨,所述齿条包括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板,设于滑板上方、朝向浮岛内部的、与驱动轮相适配的上齿带,设于滑板底部、朝向从动轮的下齿带。
7.优选的,所述驱动轮通过轴承座设于浮岛的内部,所述从动轮沿下齿带方向间隔均匀排布,所述从动轮通过轴承座连接浮岛的底部,所述从动轮穿设在转动轴上,所述转动轴的盲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吸附网与转动轴焊接。
8.优选的,所述修复床的两对称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吊耳,所述电动葫芦通过缆绳连接至吊耳。
9.优选的,所述修复床的底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储气腔,所述储气腔的顶板上开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
10.优选的,所述修复床的底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外部包裹有浮体,所述浮体的底部设有曝气机,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与浮体外部连通的气孔。
11.优选的,所述浮岛上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根系朝吸附网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修复床内、储气腔的上方种植沉水植物。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修复床上的沉水植物对水环境底部的环境进行修复,修复床通过电动葫芦带动缆绳进行上升或是下沉,便于了解水环境沉水支架上的植物生长情况,通过充气泵在修复床的底部输送空气及曝气机旋转增加水底含氧量来改善水环境的情况。
1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通过驱动轮、齿条和从动轮,带动吸附网在水中进行摆动,吸附网与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可以更加充分的接触,吸附网可以更加快速的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的摆动组件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的浮体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的修复床示意图。
19.图中:1、池体;2、充气泵;3、气管;4、浮岛;5、电动葫芦;6、缆绳;7、修复床;8、吊耳;9、浮体;10、吸附网;11、驱动轮;12、转动轴;13、上齿带;14、滑板;15、滑轨;16、下齿带;17、从动轮;18、通孔;19、搅拌轴;20、储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结合图1,一种水环境生态修复的装置,包括池体1、设于池体1上端的若干个浮岛4以及种植沉水植物且位于池体1水底的修复床7,池体1的岸上设有充气泵2,所述浮岛4上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的根系朝吸附网10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修复床7内、储气腔的上方种植沉水植物。
23.所述浮岛4上设有电动葫芦5,所述修复床7的两对称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吊耳8,所述电动葫芦5通过缆绳6连接至吊耳8,通过电动葫芦5调节修复床7在水底的位置。
24.所述浮岛4底部并排设有多个通过摆动组件转动连接浮岛4的吸附网10,所述摆动
组件包括设于浮岛4内的驱动轮11、滑动连接浮岛4底部的齿条和与齿条相适配的从动轮17,所述浮岛4的底部设有滑轨15,所述齿条包括与滑轨15滑动连接的滑板14,设于滑板14上方、朝向浮岛4内部的、与驱动轮11相适配的上齿带13,设于滑板14底部、朝向从动轮17的下齿带16,所述驱动轮11通过轴承座设于浮岛4的内部,所述从动轮17沿下齿带16方向间隔均匀排布,所述从动轮17通过轴承座连接浮岛4的底部,所述从动轮17穿设在转动轴12上,所述转动轴12的盲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吸附网10与转动轴12焊接。
25.通过电机驱动驱动轮11转动,驱动轮11与上齿带13啮合带动滑板14沿滑轨15滑动,与下齿带26啮合的从动轮17随滑板14的滑动产生自转,穿设在从动轮17内的转动轴12带动焊接在转动轴12上的吸附网10产生有规律的摆动,多个吸附网沿浮岛4底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摆动,吸附网10采用天然或人造纤维经高温、催化等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超越于颗粒活性炭的高效吸附材料,吸附网10在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可以拨动水体,并扩大与水体的接触面,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会发生混合,从而吸附网10与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可以更加充分的接触,吸附网10可以更加快速的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图2和图3,所述充气泵2的输出端通过气管3连接至修复床7,所述修复床7的底部设有与气管3连通的储气腔20,所述储气腔20的顶板上开设有均匀排布的通孔18,充气泵2通过器官3向储气腔20内输送空气,空气从通孔18中进入到沉水植物的根部,为沉水植物提供氧气,有利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并且空气可从通孔18经由沉水植物进入到水体的底泥中,使得板结的底泥松动,减少底泥板结。
28.所述修复床7的底部设有与气管3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外部包裹有浮体9,所述浮体9的底部设有曝气机,所述输气管上设有与浮体9外部连通的气孔,浮体9为修复床7提供浮力,避免修复床7沉到池体1底板影响沉水植物根部生长,充气泵2向输气管内通入空气,空气经气孔进入到修复床7周围,可以对水底增加含氧量,来改善水底环境。
29.通过曝气机可以提高水环境下的含氧量,水泵叶轮在潜水电机带动下高速旋转,将泥水混合物推入射流器形成射流,在射流周围产生负压区,将空气通过吸气管吸入,在射流器的喉管内进行气、水、泥充分混合,气、水、泥混合物进一步混合,迫使气体继续剪切、粉碎并乳化,保证绝大部分氧充分溶解于水中。同时,在射流流体压力的作用下,射流携带氧分子和微小气泡,从散流器的喷嘴中倾斜向下喷出、扩散,形成对水体和对生化池底部污泥冲击、搅拌后,由池底缓缓上升至水面,微气泡在水中停留时间一般长达30秒以上,使空气中的氧充分被溶解和吸收,提高了氧转移效率和充氧能力。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