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4761发布日期:2021-11-16 01:0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每年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而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能力还无法满足全部污水的处理,这种情况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增加,以及各大挖掘类企业需耗费大量资金进行污水处理。
3.现有的污水处理多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由于各地小型企业较多,而污水处理需耗费大量建设及运行费用,且维护较为困难,使得传统污水处理厂较难在偏远地区运营,造成污水难以清洁得情况,所以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成为了污水处理的另一种更好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多为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但由于各地小型企业较多,而污水处理需耗费大量建设及运行费用,且维护较为困难,使得传统污水处理厂较难在偏远地区运营,造成污水难以清洁得情况,所以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成为了污水处理的另一种更好的方案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包括湿地左岸支柱,所述湿地左岸支柱内侧连接有湿地边墙,且湿地边墙内贯穿有污水进水口,所述污水进水口一侧套接有杂物滤网,所述湿地左岸支柱底端开设有湿地防水层,且湿地防水层上端铺设有污水沙石基质层,所述污水沙石基质层上侧开设有泥浆基层,所述泥浆基层上端种植有净化水草,且净化水草边种植有湿生植物,所述湿地防水层一侧连接有过水挡墙,且过水挡墙内侧下端开设有过水管柱,所述过水管柱左侧胶接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水挡墙右侧底端连接有湿地防渗层,且过水挡墙上端安装有防火监控,所述湿地防渗层上端铺设有圆石地基,且湿地防渗层右侧连接有湿地右岸支柱,所述湿地右岸支柱内侧贯穿有净水出水管。
7.优选的,所述污水进水口通过湿地边墙与湿地左岸支柱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污水进水口关于湿地边墙中轴线对称。
8.优选的,所述湿生植物通过泥浆基层与湿地左岸支柱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湿生植物与泥浆基层之间呈垂直状结构。
9.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通过过水管柱与过水挡墙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过滤格栅呈网状结构分布。
10.优选的,所述杂物滤网通过污水进水口与湿地边墙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杂物滤网呈圆柱状结构。
11.优选的,所述泥浆基层通过污水沙石基质层与湿地防水层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泥浆基层与污水沙石基质层呈平形状结构。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考虑到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后需将污水中的各类杂质进行过滤,所以在人工湿地内设计有湿生植物,通过湿生植物可阻挡较大型杂质的流动,且为了防止小型杂质造成水浑浊,所以在泥浆基层内种植有净化水草,通过净化水草可防止泥沙的流失,造成水体浑浊。
14.2、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考虑到部分污水通过净化水草与湿生植物过滤后需进行分离,所以在人工湿地内安装有过水挡墙,且在过水挡墙内侧安装有过水管柱,在过水管柱的作用下,可使过滤后的水体流入人工湿地右侧水塘内。
15.3、本实用新型中,本产品考虑到通过过滤后的污水需排放至河流内,所以在人工湿地右侧设计有净水出水管,通过净水出水管可将净化好的水体排出,防止人工湿地内水位过高造成污水渗出现象。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左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湿地左岸支柱;2、污水进水口;3、泥浆基层;4、污水沙石基质层;5、湿地防水层;6、过滤格栅;7、过水管柱;8、过水挡墙;9、湿地右岸支柱;10、净水出水管;11、净化水草;12、圆石地基;13、湿地防渗层;14、湿生植物;15、杂物滤网;16、湿地边墙;17、防火监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参照图1

3,一种可净化水质的人工潜流湿地,包括湿地左岸支柱1、污水进水口2、泥浆基层3、污水沙石基质层4、湿地防水层5、过滤格栅6、过水管柱7、过水挡墙8、湿地右岸支柱9、净水出水管10、净化水草11、圆石地基12、湿地防渗层13、湿生植物14、杂物滤网15、湿地边墙16和防火监控17,湿地左岸支柱1内侧连接有湿地边墙16,且湿地边墙16内贯穿有污水进水口2,污水进水口2一侧套接有杂物滤网15,湿地左岸支柱1底端开设有湿地防水层5,且湿地防水层5上端铺设有污水沙石基质层4,污水沙石基质层4上侧开设有泥浆基层3,泥浆基层3上端种植有净化水草11,且净化水草11边种植有湿生植物14,湿地防水层5一侧连接有过水挡墙8,且过水挡墙8内侧下端开设有过水管柱7,过水管柱7左侧胶接有过滤格栅6,过水挡墙8右侧底端连接有湿地防渗层13,且过水挡墙8上端安装有防火监控17,湿地防渗层13上端铺设有圆石地基12,且湿地防渗层13右侧连接有湿地右岸支柱9,湿地右岸支柱9内侧贯穿有净水出水管10。
23.如图2所示,污水进水口2通过湿地边墙16与湿地左岸支柱1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污水进水口2关于湿地边墙16中轴线对称,通过污水进水口2可使外界污水进入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
24.如图1所示,湿生植物14通过泥浆基层3与湿地左岸支柱1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湿生植物14与泥浆基层3之间呈垂直状结构,通过湿生植物14可将污水中较大杂质进行阻隔,防止其跟随水体流动。
25.如图1所示,过滤格栅6通过过水管柱7与过水挡墙8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过滤格栅6呈网状结构分布,通过过滤格栅6可防止污水沙石基质层4内的大型沙石堵塞过水管柱7。
26.如图2所示,杂物滤网15通过污水进水口2与湿地边墙16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杂物滤网15呈圆柱状结构,通过杂物滤网15可有效防止垃圾等大型难溶解物体进入人工湿地。
27.如图1所示,泥浆基层3通过污水沙石基质层4与湿地防水层5连接构成固定结构,且泥浆基层3与污水沙石基质层4呈平形状结构,通过泥浆基层3和污水沙石基质层4可有效过滤污水中的杂质,使污水水体得到净化。
28.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污水可通过污水进水口2进入人工湿地,然后污水在人工湿地内通过湿生植物14与净化水草11的作用,使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然后水体通过污水沙石基质层4过滤之后,通过过滤格栅6与过水管柱7进入至人工湿地净水池,之后可通过净水出水管10排出,为了防止外界污水中存在塑料袋等物质,所以在污水进水口2一侧套接有杂物滤网15,且为了防止污水沙石基质层4在水体流动时堵塞过水管柱7,所以过水管柱7的一侧设计有过滤格栅6,且为了防止在秋季干燥天气出现火灾,所以在过水挡墙8的上端安装有防火监控17。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