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5007发布日期:2021-11-06 04:5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污水治理过程中,通常需要根据污水的情况对污水中人为的投加一定的药剂,比如碳源甲醇,或调节污水ph的氢氧化钠溶液等,而这些药剂在平时也通常都是存放在相应的储罐中,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泵和管道导出进行使用。
3.其中当储罐中的药液使用完成后,就需要再次向储罐内泵入新的药液,目前常见的结构包括加药泵以及连通在加药泵上的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管用于与运输药液的车上的管道连通,输出管连通在储罐的顶部,这样在导入药液的时候,需要首先将输入管与运输车上的管道相通,然后打开加药泵,加药泵将药液通过输出管输入到储罐的顶部,并实现药液的补加;补加完成后停止加药泵并将输入管与运输药液的车上的管道分离即可。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输入管与运输药液的管道之间分离后,输入管中通常都还会有一定的残留量,这样当两个管道分离后,这部分残留的药液就会流下到地面上,其中有些药液具有腐蚀性或颜色,这样就容易导致补加药液的地方发生破损或有害气体,使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包括,
6.加药泵以及与所述加药泵相通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7.中转罐,所述中转罐与所述输入管相通;
8.补料管,所述补料管与所述中转罐的顶部相通,且所述补料管的顶部倾斜向上;
9.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中转罐相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中转罐的相连处高于所述输入管与所述中转罐的相连处,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的底部与所述中转罐的顶部相通,且所述排气管的顶部高于所述补料管的顶部。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阻隔墙体,所述输出管穿过所述阻隔墙体,所述加药泵、所述中转罐、所述补料管以及所述排气管均位于所述阻隔墙体的同一侧。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墙体上设置有阻挡板,所述阻挡板位于所述加药泵的上方,所述中转罐位于所述阻挡板的侧部,所述阻挡板远离所述阻隔墙体的一侧的下方竖直设置有支撑架。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板呈倾斜状,且所述阻挡板的顶部与所述
阻隔墙体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药泵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底部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第一安装板,两个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等高。
1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入管呈水平状,所述中转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转罐相通的放料管,所述放料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中转罐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等高。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四控制阀与所述加药泵位于所述阻隔墙体的同一侧。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隔墙体上设置有开口向下呈罩状的防护罩,所述排气管的顶部位于所述防护罩的开口中,且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呈倒j字形,且所述排气管顶部的开口向下。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加药的时候,首先将补料管的顶部与送药车的管道相连通(比如送药车的管道是柔性的,其套接到补料管的外壁上之后通过扎带将两个管道紧密连通),之后送药车中的药液通过补料管进入到中转罐中,此时第一控制阀是关闭的,第二控制阀是打开的,因此当药液进入到中转罐中的同时,中转罐中的空气向外排出;直到药液的高度高于输入管与中转罐的连通处之后,或继续向中转罐中注入药液,之后关闭第二控制阀并打开第一控制阀,启动加药泵,中转罐中的药液在加药泵的驱动作用下,依次通过输入管和输出管输入到了药仓中,直到送药车中的药液释放完成,或药仓中接近装满时,将送药车上的管道与补料管分离,或关闭了送药车上管道的阀后将该管道与补料管分离,之后加药泵继续运行一端时间,将能够送入药仓中的药液都送入,送入完成后加药泵停止运行,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等待下次输入药液。
20.其中由于补料管的顶部是倾斜向上的,因此在与送药车的管道分离后,残留在补料管中的药液能够直接流入到中转罐中,并防止了药液的浪费,同时也防止了药液流下到地面上之后腐蚀或产生颜色等,保证了使用效果。其中中转罐是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制成的,因此在实际输入药液的时候,工人能够通过肉眼观察药液的量,并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输入药液。同时由于中转罐具有较大的容积,这样在实际输入药液的时候,如果观察到药仓中的药液接近满,则可以实现停止输入送药车中的药液,并通过加药泵的实际输入量来判断是否继续输入药液,如此可能达到的情况是,药仓中装满了或接近装满了,但是中转罐中还依然具有一定量的药液;其中虽然中转罐中存在有一定的药液,但是此时可以保证药仓中的药液是最大化或接近最大化的,但是如果直接将输入管与送药车相连通,则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很有可能是药仓中缺较多的药液才满,或过多导致药液溢出,无论哪种都没有添加了中转罐后的效果好。而且中转罐中的药液在作用到加药泵的时候,能够对加药泵产生较小的冲击效果和作用(如果输入管直接连通加药车的管道,则有可能对加药泵产生较大的冲击效果),延长了加药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5.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26.图中,1、加药泵;2、输入管;3、输出管;4、第一控制阀;5、中转罐;6、补料管;7、排气管;8、第二控制阀;9、阻隔墙体;10、阻挡板;11、支撑架;12、支撑条;13、第一安装板;14、第二安装板;15、放料管;16、第三控制阀;17、支撑腿;18、第四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一种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29.加药泵1以及与所述加药泵1相通的输入管2和输出管3,所述输入管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4;
30.中转罐5,所述中转罐5与所述输入管2相通;
31.补料管6,所述补料管6与所述中转罐5的顶部相通,且所述补料管6的顶部倾斜向上;
32.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与所述中转罐5相通,所述排气管7与所述中转罐5的相连处高于所述输入管2与所述中转罐5的相连处,所述排气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8。所述排气管7的底部与所述中转罐5的顶部相通,且所述排气管7的顶部高于所述补料管6的顶部。
33.还包括有阻隔墙体9,所述输出管3穿过所述阻隔墙体9,所述加药泵1、所述中转罐5、所述补料管6以及所述排气管7均位于所述阻隔墙体9的同一侧。其中阻隔墙体9即实际使用中的外墙,然后在阻隔墙体9内部具有药仓,其效果是药仓位于厂房内,可以避免日晒或日晒升温等,但是将中转罐5等结构设置在户外,能够很方便的与送药车之间实现连通。
34.所述阻隔墙体9上设置有阻挡板10,所述阻挡板10位于所述加药泵1的上方,所述中转罐5位于所述阻挡板10的侧部,所述阻挡板10远离所述阻隔墙体9的一侧的下方竖直设置有支撑架11。所述阻挡板呈倾斜状,且所述阻挡板的顶部与所述阻隔墙体9连接。
35.所述加药泵1的底部两侧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支撑条12,所述支撑条12的底部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第一安装板13,两个所述支撑条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13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3的底部设置有相平行的两个第二安装板14,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11的底部等高。
36.所述输入管2呈水平状,所述中转罐5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中转罐5相通的放料管15,所述放料管15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6,所述中转罐5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腿17,所述支撑腿17的底部与所述支撑架11的底部等高。所述输出管3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8,所述第四控制阀18与所述加药泵1位于所述阻隔墙体9的同一侧。
37.所述阻隔墙体9上设置有开口向下呈罩状的防护罩,所述排气管7的顶部位于所述防护罩的开口中,且与所述防护罩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38.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污水治理中传输药液的中转装置,在进行加药的时候,首先将补料管6的顶部与送药车的管道相连通(比如送药车的管道是柔性的,其套接到补料管6的外壁上之后通过扎带将两个管道紧密连通),之后送药车中的药液通过补料管6进入到中转罐5中,此时第一控制阀4是关闭的,第二控制阀8是打开的,因此当药液进入到中转罐5中的同时,中转罐5中的空气向外排出;直到药液的高度高于输入管2与中转罐5的连通处之后,或继续向中转罐5中注入药液,之后关闭第二控制阀8并打开第一控制阀4,启动加药泵1,中转罐5中的药液在加药泵1的驱动作用下,依次通过输入管2和输出管3输入到了药仓中,直到送药车中的药液释放完成,或药仓中接近装满时,将送药车上的管道与补料管6分离,或关闭了送药车上管道的阀后将该管道与补料管6分离,之后加药泵1继续运行一端时间,将能够送入药仓中的药液都送入,送入完成后加药泵1停止运行,关闭第一控制阀4和第二控制阀8,等待下次输入药液。
39.其中由于补料管6的顶部是倾斜向上的,因此在与送药车的管道分离后,残留在补料管6中的药液能够直接流入到中转罐5中,并防止了药液的浪费,同时也防止了药液流下到地面上之后腐蚀或产生颜色等,保证了使用效果。其中中转罐5是半透明或透明材料制成的,因此在实际输入药液的时候,工人能够通过肉眼观察药液的量,并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输入药液。同时由于中转罐5具有较大的容积,这样在实际输入药液的时候,如果观察到药仓中的药液接近满,则可以实现停止输入送药车中的药液,并通过加药泵1的实际输入量来判断是否继续输入药液,如此可能达到的情况是,药仓中装满了或接近装满了,但是中转罐5中还依然具有一定量的药液;其中虽然中转罐5中存在有一定的药液,但是此时可以保证药仓中的药液是最大化或接近最大化的,但是如果直接将输入管2与送药车相连通,则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很有可能是药仓中缺较多的药液才满,或过多导致药液溢出,无论哪种都没有添加了中转罐5后的效果好。而且中转罐5中的药液在作用到加药泵1的时候,能够对加药泵1产生较小的冲击效果和作用(如果输入管2直接连通加药车的管道,则有可能对加药泵1产生较大的冲击效果),延长了加药泵1的使用寿命。
40.其中,由于排气管7的底部是与中转罐5的顶部相通的,这样当药液进入到中转罐5中之后,能够最大程度的将中转罐5中的空气排出,所以中转罐5的内壁都可以对药液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后续药液流动过程中稳定性更高。排气管7的顶部不仅高于补料管6的顶部,同时还高于送料车的顶部,这样即使由于工人操作失误忘记了关闭第二控制阀8,由于连通器远离可知,送药车中的药液在重力作用下是无法通过排气管7向外排出的,实用性更高。
41.由于加药泵1等机构是设置在厂房外部的,因此通过阻挡板10能够对加药泵1,以及加药泵1连接的电线等起到一个防护作用,既能够防止太阳直射这些结构,同时也可以防止雨水等的浇淋作用。同时由于阻挡板10是倾斜的,因此可以更好的对雨水等起到导向的
作用,保护效果更佳。
42.其中输入管2是连通在中转罐5靠近下侧的地方或底部,这样当药仓中的药液补加到合适之后,关闭第三控制阀16并打开第一控制阀4和第四控制阀18,这样中转罐5、加药泵1、输入管2和输出管3在第三控制阀16下方的部分中残余的药液都能够通过放料管15放出到外部,进行收集进行下次使用或后续处理,这样能够防止有挥发性的液体污染工作环境,损害人体,同时也可防止浪费。不仅如此,由于此时药仓中药液的压力是通过第三控制阀16进行承受的,因此可以较好的减小加药泵1受到的压力大小,对其起到了防护作用。而且此时各个结构都能够部浸泡在药液中,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防止中转罐5发生颜色变化等(其是半透明或透明材料的玻璃或塑料等材料)。
43.加药泵1的底部通过从上之下依次的支撑条12、第一安装板13和第二安装板14连接在地面上,如此首先加高了加药泵1的高度,防止了在下雨天等水渍沾染到加药泵1上的量或概率,对加药泵1的防护效果更佳,同时支撑加药泵1的结构都是框架式的,因此能够较好的进行散热,防止热量过于集中。而且由于支撑条12、第一安装板13和第二安装板14是“横纵横”的方式实现连接的,所以也保证了加药泵1的位置和使用稳定性。
44.阻隔墙体9上的防护罩(图中未示出)能够防止雨天的时候,雨水通过排气管7的顶部进入到中转罐5中,同时由于排气管7的顶部与防护罩的内壁之间是有间隙的,这样排气管7中气体能够正常的排出,而不受到防护罩的影响。
45.在还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管7的顶部呈倒j字形,且所述排气管7顶部的开口向下。如此排气管7也是可以正常排气,但是同时可以很好的防止雨雪水进入到中转罐5中。
46.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7.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