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高浓度含磷废水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15647发布日期:2022-03-19 21:38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高浓度含磷废水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高浓度含磷废水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城市污水处理通过改变污水性质,使其对环境水域不产生危害。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分为三级:一级处理,系应用物理处理法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污染物和寄生虫卵;二级处理,系应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三级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等,去除污水中的磷、氮、难降解的有机物、无机盐等。目前,传统工艺主要是以a2/o生物法进行脱氮除磷。对于除磷过程,主要是由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摄取正磷酸盐合称为聚磷酸盐贮存在体内,多余的正磷酸盐则需要加混凝剂进行沉淀去除。在实际运行中,尤其是工业污水中的磷很大比例以非正磷酸盐形式存在,而聚磷菌或者混凝法仅能较好的去除正磷酸盐,因此要采用化学方法将非正磷酸盐转化为正磷酸盐再进一步去除。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生活废水中的含磷量往往不高,但工业废水中的含磷量往往较高,当废水中的含磷量超过7.5mg/l时,这时高浓度含磷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时会对系统中的微生物群造成冲击,导致系统对磷的处理效果变差,为此需要投加大量化学药剂进行除磷,而这又导致化学除磷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高浓度含磷废水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高浓度含磷废水会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造成冲击、导致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高浓度含磷废水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滤渣处理:废水进入滤渣池,通过滤渣池中的格栅除去废水中的渣滓,再经过沉砂池沉砂处理后进入前置处理池;(2)前置处理:废水进入前置处理池后,对废水进行检测,根据废水中总磷的含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前置处理;当总磷含量低于7.5 mg/l时,废水直接进入生物池进行处理;当总磷含量高于7.5mg/l时,调节废水的ph值大于7.5,向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次氯酸钠、絮凝剂、助凝剂进行前置处理,使废水中总磷含量值低于7.5mg/l时,废水进入生物池进行处理;(3)微生物处理:前置处理池内的废水进入a2/o生物池进行生物处理,然后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4)二次沉淀:生物池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泥水分离后,将分离的污泥进行浓缩后回流到生物池内;
(5)二次滤渣:二次沉淀后的废水先通过精细格栅后,进入滤布滤池进行过滤;(6)消毒杀菌:经过滤后的废水进入消毒池进行杀菌消毒,对其进行检测,水质合格后排放或用作冲洗和绿化用水。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生物池之前设立前置处理,对进入生物池的污水中磷含量进行检测,当入水中总磷含量过高时,对废水进行前置处理,将废水中的绝大部分非正磷转换成正磷酸盐再混凝去除后进入生物池,避免总磷含量过高对生物池中的微生物造成冲击,为后续的处理系统降低处理负荷。
具体实施方式
6.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7.一、一种防止高浓度含磷废水冲击污水处理系统的方法(1)滤渣处理:废水进入滤渣池,通过滤渣池中的格栅除去废水中的渣滓,再经过沉砂池沉砂处理后进入前置处理池。
8.(2)前置处理:废水进入前置处理池后,对废水进行检测,根据废水中总磷的含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前置处理;其中,高浓度含磷废水中总磷含量达到20~50 mg/l,所述高浓度含磷废水中正磷含量低于0.6-1.5mg/l,这表明高浓度含磷废水中的磷元素主要以次磷酸的形式存在,而这种以次磷酸为主的高浓度含磷废水主要为电镀企业产生的废水。
9.当总磷含量低于7.5mg/l时,废水直接进入生物池进行处理。
10.当总磷含量高于7.5mg/l时,调节废水的ph值大于7.5,向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次氯酸钠、絮凝剂、助凝剂进行前置处理,使废水中总磷含量值低于7.5mg/l时,废水进入生物池进行处理。
11.其中,废水中非正磷酸盐含量每20mg/l,投加质量分数为5.5%的次氯酸钠溶液2~10ml。同时,每升废水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5%和质量分数为0.1%的混凝剂和助凝剂各0.2-0.5 ml。所述混凝剂为硫酸铝、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二甲基二丙烯基氯化铵、淀粉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2.(3)生物池:前置处理池内的废水进入a2/o生物池进行生物处理,生物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即利用生物池内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微生物絮体(以细菌、原生动物等为主)处理有机污水的一类好氧处理方法,活性污泥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不断生长,通过排泥维持正常浓度,确保生物处理有效运行,然后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4)二次沉淀:生物池处理后的废水进入二沉池进行二次沉淀,泥水分离后,将分离的污泥进行浓缩后回流到生物池内;(5)二次滤渣:二次沉淀后的废水先通过精细格栅后,进入滤布滤池进行过滤;(6)消毒杀菌:过滤后的废水进入消毒池进行杀菌消毒,对其进行检测,水质合格后排放或用作冲洗和绿化用水。
13.污水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高浓度含磷废水对微生物的影响很大,高浓度含磷废水进入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之后,并不能使其含磷浓度降低,整个系统出水中含磷浓度依然很高,对于这一问题,现有技术通常在污水处理系统的后端,通过在二次沉淀池投放除磷剂使废水中的磷含量降低至排放标准。但这样处理会使得除磷剂的用量增加,并且,虽然可
以降低出水中磷的浓度,但仍然会对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造成影响,导致微生物营养失衡、除磷剂过量投加抑制微生物活性,从而致使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大幅度下降。这不仅仅增加了运行成本,也使得对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处理难度增加。本发明在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中发现,高浓度含磷废水中次磷酸的浓度对微生物的影响非常大,一旦含磷废水中大部分磷以次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废水在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中磷元素的含量仍然较高。在污水进入生物池之前,设置前置处理池,在废水进入前置处理池后,对废水进行检测,对总磷含量过高的废水进行前置处理,向废水中投加次氯酸钠,次氯酸钠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具有很强氧化性,从而对含磷废水中的次磷酸进行氧化,生成正磷酸,且+1价的氯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也能对次磷酸进行氧化,从而将废水中次磷酸氧化成正磷酸,避免废水中次磷酸对微生物的冲击和危害。
[0014]
二、实施验证采用次磷酸钠配置成磷含量为20 mg/l的模拟废水1l,通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对模拟废水进行处理,同时,设置对比例,对比例1不对模拟废水进行前置处理,模拟废水直接进入生物池进行后续处理。
[0015]
表1对比例1不对模拟废水进行前置处理,模拟废水直接进入生物池进行后续处理后,模拟废水中仍然具有较高浓度的非正磷酸盐,在进入生物池中后微生物及化学除磷仅能对废水中的正磷酸盐进行较好降解,难以降解废水中的非正磷酸盐,导致最终出水中总磷的含量仍然较高。从表1可以看出,配制的模拟废水中磷元素以次磷酸的形式存在,在进行前置处理时,当前置处理次氯酸钠投加量较低时,如实施例1~3,此时前置处理后的废水中被转换成正磷的次磷仍然较少,最终出水中的中磷含量仍然较高;而当前置处理次氯酸钠投加量增加时,如实施例4~5,前置处理后废水中正磷含量增加,这表明前置处理将废水中的次磷转换为正磷,残余的次磷浓度较低,而最终经过添加混凝剂和絮凝剂之后出水中总磷含量也出现了下降,这表明对总磷含量过高的废水进行前置处理,向废水中投加次氯酸钠,次氯酸钠通过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具有很强氧化性,从而对含磷废水中的次磷酸进行氧化,生成正磷酸,正磷酸根与混凝剂结合得到沉淀,从而总磷降低,避免废水中次磷酸对微生物的冲击和危害。
[0016]
本发明在生物池之前设立前置处理,对进入生物池的污水中磷含量进行检测,当入水中总磷含量过高时,对废水进行前置处理,将废水中的绝大部分非正磷转换成正磷酸
盐再混凝去除后进入生物池,避免总磷含量过高对生物池中的微生物造成冲击,为后续的处理系统降低处理负荷。
[0017]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