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微藻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6682发布日期:2022-08-20 04:3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微藻资源化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将畜禽养殖废水转化成适合藻类生长的培养液并培育微藻的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畜禽养殖废水来源及成分复杂,含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等,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如果不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进入城市下水管道或环境水体,往往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是:畜禽养殖废水受到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二是畜禽养殖废水中富含有机物、氮磷等养分、固体悬浮物和动植物油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三是:畜禽养殖废水中可能含有微量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洗涤剂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环境有长远影响。畜禽养殖废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其bod5/cod值约为0.6,可生化性能好,适合于采用生物降解处理工艺。
3.微藻是一类具有高营养和保健价值的生物制品,当前微藻培养生产,大多使用化肥等化学物质人工调配培养基,成本高,工序繁琐,且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畜禽养殖废水中富含营养物质,为利用其培养生产微藻提供了可能,但研究发现直接使用厌氧后的养殖废水培育藻类,则藻类生长缓慢,甚至无法生长。因此需对厌氧后的养殖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使其转化成适合藻类生长的营养液,将畜禽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微藻产品,实现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畜禽养殖废水在进行干湿(固液)分离并经过厌氧发酵后,无法直接成为藻类生长培养液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利用菌藻共生生态体系,将厌氧过后无法直接培育的养殖废水深度处理转化成有利于藻类生长的天然培养液,之后结合微藻养殖系统实现深度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微藻产品,将原来需消耗资源解决的废弃物(养殖废水)转换成优质的微藻培养液,实现变废为宝,最后利用微藻养殖系统使用培养液培育微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
5.本发明所述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微藻资源化利用系统,它包括蒸发屏组、水槽池、泵送装置、负压分馏器和微藻养殖系统,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喷淋泵和与喷淋泵相连的喷淋管;所述蒸发屏组下端固定在水槽池上,水槽池上端腔室内设置有滤料层,所述滤料层下方的腔室用墙体分成彼此相通的曝气池、中沉池和转换池,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与曝气泵相连的曝气管,曝气管上间隔设置有曝气头;所述中沉池内添加有旱獭埃希氏菌包和魏德曼尼芽孢杆菌包,曝气池通过补水管和补水泵与养殖废水池相连,所述喷淋管一端与转换池下端相连通,喷淋管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喷淋头并伸入到蒸发屏组上端内,微藻养殖系统包括养藻跑道和设置在养藻跑道两端的光合反应器;转换池下端通过输液管与微藻养殖系统的
养藻跑道相连,转换池上端与负压分馏器相连,喷淋头将养殖废水循环喷洒在蒸发屏组内的风屏上,经引入与驯化在风屏上形成了菌藻生物膜,养殖废水流经生物膜时被菌藻共生体系生化深度处理,深度处理后的养殖废水滴落在风屏下方的滤料后进入水槽池,经过循环处理后获得的深度处理养殖废水转换成能用于微藻生长的培养液。
6.本发明所述养殖废水经过蒸发屏组内菌藻共生体系多次生化处理,在生化处理完后养殖废水可转换成为藻类生长的培养液,其培养液中的氮以硝态氮形态为主,有机物分子更小,氧化还原点位低,水体通透,无明显悬浮物,更有利于藻类吸收水中所需物质。
7.所述旱獭埃希氏菌包(202010497750x)和魏德曼尼芽孢杆菌包(2020104989117)是申请人之前的获得的装菌发明专利的名称,就跟买的调料包一样,只是在初次使用时往中沉池里投入菌包,投入里面的菌包一旦释放进腔体池子里,污水会带着菌循环经过各个位置,到时候曝气池,滤料层,风屏上,转换池等都会有菌的存在,他不会只存在特殊的池子里。
8.本发明所述供藻类生长培养液中含有充分的c、n、p元素供藻类吸收生长,所述藻类生长培养液中c、n、p元素及金属元素的含量指标是:总氮(tn)≥1500mg/l、总磷(tp)≥300mg/l、bod≤1320mg/l、钾≥275mg/l、钠≥900mg/l、镁≥200mg/l、钙含量≥50mg/l、铁含量600-1000mg/l、锌含量≥8mg/l、ph6-8。
9.所述tn中主要包括no
3-、no
2-、nh
4+
。其中以no
3-形式存在的氮素成为硝态氮,利用其中的碳源、氮源和磷。碳源包括风屏系统转化而来的低分子有机物和碳酸根、碳酸氢根等无机碳源,氮源包括氨氮和硝态氮(风屏系统转化),磷就是磷酸根。整个过程主要是将大分子等稳定化学物质转化分解成更易被藻类吸收的小分子,无明显悬浮物为tss2.28g/l。
10.本发明所述养殖废水经过厌氧池充分厌氧反应过后进入风屏系统内置的曝气池,经过曝气过程的好氧反应后进入中沉池,中沉池内的养殖废水进入转换池后,一路通过泵送装置将养殖废水均匀喷洒在风屏上,菌藻在风屏上形成了生物膜,养殖废水流经生物膜时被菌藻共生体系生化处理,然后滴落在风屏下方滤料层上;同时转换池内的养殖废水另一路通过输液管进入养藻跑道内,将转换好的培养液送入养殖跑道和光合反应器进行藻类培育。
11.本发明在风屏系统中的水池内投入旱獭埃希氏菌包和魏德曼尼芽孢杆菌包,并使风屏系统中的蒸发屏组在20-45℃,100-105kpa,ph为6-8的范围内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循环后在风屏上会逐渐生长出菌藻共生的生物膜,养殖废水经过处理即转换成藻类生长培养液。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13.在图中,1、蒸发屏组2、风屏3、喷淋头4、喷淋管5、喷淋泵6、控制柜7、吸湿管8、负压分馏器9、光合反应器10、养藻跑道11、补水管12、补水泵13、曝气泵14、曝气池15、输液管16、中沉池17、魏德曼尼芽孢杆菌包18、养殖废水19、旱獭埃希氏菌包20、墙体21、曝气头22、曝气管23、废水进口管24、水槽池25、滤料层26、外排管27、转换池。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在图1和图2中,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微藻资源化利用系统,它包括控制柜6、蒸发屏组1、水槽池24、泵送装置和负压分馏器8,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喷淋泵5和与喷淋泵相连的喷淋管4,负压分馏器包括吸湿管7、除湿机和外排管26,负压分馏器是用于将腔室内的水汽排出,所述蒸发屏组下端固定与水槽池上,水槽池上端腔室内固定设置有滤料层25,所述过滤层下方的腔室用墙体20分成彼此相通的曝气池14、中沉池16和转换池27(总共是三个池子,从左往右曝气池、中沉池、转换池),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与曝气泵13相连的曝气管22,曝气管上间隔设置有曝气头21,所述中沉池内设置有旱獭埃希氏菌包19和魏德曼尼芽孢杆菌包17,废水进水管23和补水管11一端与养殖废水池相连,废水进水管另一端与曝气池相连,补水管11另一端通过补水泵12与曝气池相连,所述喷淋管4一端与转换池下端相连通,喷淋管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喷淋头3并伸入到蒸发屏组上端内,转换池下端通过输液管15与养藻跑道10相连,养藻跑道两端设有光合反应器9,转换池上端与吸湿管7相连,吸湿管与除湿机相连将腔内水汽通过外排管排出,喷淋头将养殖废水循环喷洒在蒸发屏组内的风屏2上,菌藻在风屏上形成了生物膜,养殖废水流经过生物膜时被菌藻共生体系生化处理,养殖废水18滴落在风屏下方滤料层25过滤后进入水箱,养殖废水经过风屏组生化处理后转换成藻类生长培养液。所述蒸发屏组在20-30℃,102kpa,ph为7-8的范围内运行,开始养殖废水通过废水进水管23进入曝气池内,养殖废水经曝气处理后流入中沉池内沉淀,沉淀后的养殖废水进入转换池内,转换池内一部份养殖废水通过喷淋泵和喷淋管及喷淋头喷洒在蒸发屏组内的风屏上,菌藻在风屏上形成了生物膜,养殖废水流经过生物膜时被菌藻共生体系生化处理,然后养殖废水滴落在风屏下方滤料层过滤后进入水槽池,经过一天循环处理后获得的深度处理养殖废水已转换成可用于微藻生长的培养液。转换池内一部份已处理的养殖废水通过输液管进入养藻跑道池内,培养液与藻种混合液在养藻跑道与光合反应器组成的微藻养殖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藻类在微藻养殖系统中不断扩繁生长。
15.本实施例1所制得的藻类生长培养液,经检测:总氮(tn)1763mg/l 、总磷(tp)347.29mg/l、bod:1028.2mg/l、钾300.8mg/l、钠957mg/l、镁207.12mg/l、钙含量58.5mg/l、铁含量631.06mg/l、锌含量8.20mg/l,ph:6-7。
16.实施例2,在图1和图2中,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微藻资源化利用系统,它包括控制柜6、蒸发屏组1、水槽池24、泵送装置和负压分馏器8,所述泵送装置包括喷淋泵5和与喷淋泵相连的喷淋管4,负压分馏器包括吸湿管7、除湿机和外排管26,负压分馏器是用于将腔室内的水汽排出,所述蒸发屏组下端固定与水槽池上,水槽池上端腔室内设置有过滤层25,所述过滤层下方的腔室用墙体20分成彼此相通的曝气池14和中沉池16,所述曝气池内设置有与曝气泵13相连的曝气管22,曝气管上间隔设置有曝气头21,所述中沉池内设置有旱獭埃希氏菌包19和魏德曼尼芽孢杆菌包17,废水进水管1和补水管11一端与养殖废水池相连,废水进水管另一端与曝气池相连,补水管11另一端通过补水泵12与曝气池相连,所述喷淋管4一端与转换池下端相连通,喷淋管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喷淋头3并伸入到蒸发屏组上端内,转换池下端通过输液管15与养藻跑道10相连,养藻跑道两端设有光合反应器9,转换池上端与吸湿管相连,吸湿管与除湿机相连并将腔内水汽通过外排管排出,喷淋头将养殖废水循环喷洒在蒸发屏组内的风屏2上,菌藻在风屏上形成了生物膜,养殖废水流经过生物膜时被菌藻共生体系生化处理,养殖废水滴落在风屏下方滤料层25过滤后进入水槽池,养殖废水进入
养藻跑道经光合反应后转换成藻类生长培养液。曝气头与曝气管22相连,所述蒸发屏组在30-45℃,104.5kpa,ph为6-7的范围内运行,开始养殖废水通过废水进水管23进入曝气池内,养殖废水经曝气处理后流入中沉池内沉淀,沉淀后的养殖废水进入转换池内,转换池的养殖废水通过喷淋泵和喷淋管及喷淋头喷洒在蒸发屏组内的风屏上,菌藻在风屏上形成了生物膜,养殖废水流经过生物膜时被菌藻共生体系生化处理,然后养殖废水滴落在风屏下方滤料层过滤后进入水槽池,在此循环过程中,养殖废水逐渐转变成适合藻类生长的营养液,转换池内一部份培养液通过输液管进入养藻跑道内,培养液与藻种混合液在养藻跑道与光合反应器组成的微藻养殖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藻类在微藻养殖系统中不断扩繁生长。
17.本实施例2所制得的藻类生长培养液,经检测:总氮(tn)1683mg/l 、总磷(tp)329.56mg/l、 bod:1128.25 mg/l、钾306.75 mg/l、钠1008.72 mg/l、钙含量56.74 mg/l、铁含量620.26 mg/l、锌含量9.54 mg/l、ph:6-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