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96890发布日期:2022-10-14 17: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水泵房、与所述输水泵房出水口连通的反应池(1)、设置于所述反应池(1)下游的沉淀池(2)、设置于所述沉淀池(2)下游的移动床生物膜池(3)、设置于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下游的出水渠(4),所述反应池(1)内设有混凝剂,所述沉淀池(2)内设有刮泥机(7),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内设有用于吸附生物膜的填料(301),所述填料(301)填充率为40%,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内底部设有曝气装置(302),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与所述出水渠(4)通过集水槽(30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底部设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斜坡(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与所述沉淀池(2)通过配水花墙(5)隔开,所述配水花墙(5)设置于所述斜坡(6)上方,所述配水花墙(5)底部与所述斜坡(6)之间设有用于污泥通过的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泥机(7)包括设置于所述沉淀池(2)内部的主动轮(701)、从动轮(702)、用于连接所述主动轮(701)与所述从动轮(702)的第一传送带(703)、设置于所述沉淀池(2)上方的步进电机(704),所述步进电机(704)动力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701)通过第二传送带(705)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703)上设有用于刮去污泥的挂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与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通过挡墙(9)隔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301)为聚乙烯悬浮填料、聚丙烯悬浮填料中的至少一种,悬浮填料比表面积为800m2/m3,表面硝化负荷为0.62gnh
3-n/(m2˙
d)。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内设有拦网(8)。9.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微污染河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微污染河水通过所述前端泵房输送至所述反应池(1)进行絮凝反应,经过絮凝反应后的河水进入所述沉淀池(2)内进行沉淀处理,沉淀后的河水进入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内除去氨氮等污染物后,最后通过所述出水渠(4)排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河水在所述反应池(1)中的停留时间为16-17min;河水在所述沉淀池(2)中的停留时间为64-65min、水平流速为18-19mm/s、表面负荷3.39m3/(m2.h);河水在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3)中的停留时间为36-40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河水处理构筑物及方法,该构筑物包括输水泵房、与所述输水泵房出水口连通的反应池、设置于所述反应池下游的沉淀池、设置于所述沉淀池下游的移动床生物膜池、设置于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下游的出水渠,所述反应池内设有混凝剂,所述沉淀池内设有刮泥机,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内设有用于吸附生物膜的填料,所述填料填充率为40%,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内底部设有曝气装置,所述移动床生物膜池与所述出水渠通过集水槽连通。本发明提出的微污染河水处理方法,采用沉淀-移动床生物膜组合处理法,对河水中的氨氮、总磷、SS进行去除,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占地大、管线长、水头损失大、能耗高等问题。能耗高等问题。能耗高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贺珊珊 万年红 雷培树 贾旭超 余军 简思凤 胡新立 张明 韩佩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30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