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88863发布日期:2023-04-19 05:1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污染治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转移背景下的水体污染问题引起广大关注,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环境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开发生产过程中过量的化肥、农药施用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有研究表明,氮、磷肥的过量施用,使氮磷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并随着降雨径流汇入水体,进而影响水体水质。

2、目前,流域水体水质改善措施多种多样,如政策管控措施有退耕还林、优化种植模式等等(效果明显,但花费时间长,成本较大),如工程措施有人工湿地、生态岸坡沟渠(对流域下垫面影响较大,改变当地水文条件和规律,人工维护运营成本高)。

3、因此,如何在克服上述问题的同时改善流域水体水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用于改善流域水体水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包括:

3、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所述缓冲带的一侧与所述水体衔接;

4、所述缓冲带中设有缓冲池,每个所述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所述水体延伸,并与所述水体连通;每个所述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所述弯道的转向角度为锐角;所述缓冲池内铺设植被。

5、优选地,还包括网格石笼、木桩或者生态袋,所述网格石笼、所述木桩或者所述生态袋设于每个所述缓冲池的边坡。

6、优选地,所述预设坡度根据所述水体所在位置的降雨特征、所述水体上方的路径坡度以及初期冲刷效应得到。

7、优选地,所述缓冲池的土方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地表径流得到。

8、优选地,所述缓冲池内铺设植被的植被类型根据降雨时所述缓冲带中的积水平均深度得到。

9、优选地,

10、若所述积水平均深度小于预设深度,所述缓冲池内铺设的植物类型为挺水植物;

11、若所述积水平均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深度,所述缓冲池内铺设的植物类型包括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12、优选地,所述植被中各植株的植株间距和行间距根据所述植被对应的种植期和生长期得到。

13、优选地,所述植株间距为0.08m,所述行间距为0.2m。

14、优选地,所述缓冲带设于所述水体上方至少20m处。

15、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包括: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缓冲带的一侧与水体衔接;缓冲带中设有若干缓冲池,每个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水体延伸,并与水体连通;每个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弯道的转向角度为锐角;缓冲池内铺设植被。近自然态缓冲带是依据当地流域自然水文特征,配置一定的植被,再基于缓冲带的坡度和弯道转向角度,来改变降雨径流瞬时流量的大小,改变降雨产流氮磷迁移的临界点,增加流经植被的水力停留时间,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物的形态和浓度,便于植物截留吸收,经土壤植被消化后缓汇入水体,进而降低污染物入水体的污染浓度,达到流域水体污染消减的目的,从而改善流域水体水质;与现有面源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和政策管控措施相比,在近自然态条件下建设缓冲带,无需改变当地水文条件和规律,人工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格石笼、木桩或者生态袋,所述网格石笼、所述木桩或者所述生态袋设于每个所述缓冲池的边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坡度根据所述水体所在位置的降雨特征、所述水体上方的路径坡度以及初期冲刷效应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的土方开挖深度根据现场地表径流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内铺设植被的植被类型根据降雨时所述缓冲带中的积水平均深度得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中各植株的植株间距和行间距根据所述植被对应的种植期和生长期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株间距为0.08m,所述行间距为0.2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带设于所述水体上方至少20m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面源污染消减的缓冲装置,包括:设于水体至少一侧上方、呈预设坡度的缓冲带;缓冲带中设有若干缓冲池,每个缓冲池从坡顶呈弯道状向水体延伸,并与水体连通;每个缓冲池内至少包含一个弯道;缓冲池内铺设植被。近自然态缓冲带是依据当地流域自然水文特征,无需改变当地水文条件和规律,人工成本较低,运行维护方便;配置一定的植被,再基于缓冲带的坡度和弯道转向角度,来改变降雨径流瞬时流量的大小,增加流经植被的水力停留时间,改变污染物迁移形态,便于植物截留吸收,经土壤植被消化后缓汇入水体,降低污染物入水体的污染浓度,达到流域水体污染消减目的,改善流域水体水质。

技术研发人员:陈开放,李文,吴李军,李平,陈珀,朱长根,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