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2669发布日期:2023-02-28 20:25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化妆品器械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力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化妆品器械生产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管容器或瓶容器,管容器或瓶容器一般采用吹塑成型或玻璃浇注成型,管容器在生产成型后,需要转移至灌装车间进行灌装,其中,管容器在生产成型后,有时会因为存放时间过长、生产车间存在粉尘等原因,导致管容器的内部附着粉尘。
3.为解决上述相关问题,管容器在使用前会附加一道清洁工序,一般是直接利用吹风机向管容器的内部吹气,达到将管容器内部粉尘吹出的效果。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技术人认为,采用上述方式时,需要工作人员一手持吹风机,一手持管容器,然后将吹风机的出风口对准管容器的开口,再启动吹风机,操作较为繁琐,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为了简化清洁工序的步骤,本技术提供一种风力除尘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力除尘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风力除尘设备,包括机架、控制组件和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至少有一个且安装于机架上方,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风机和出风管,所述出风管与风机连通,所述风机和出风管配合以用于吹落管容器内部粉尘,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机架上方,所述控制组件可感应是否有物品靠近吹风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风机控制吹风组价进行作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吹风组件可将管容器内的粉尘吹落,且吹风组件固定于机架上,无需操作人员手持吹风组件操作,便于操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控制组件能够感应是否有物品靠近吹风组件,当操作人员手持管容器靠近吹风组件后,控制组件控制风机开始工作,风机产生的风通过吹风组件吹出,当操作完毕,操作人员的手从吹风组件上移开,控制组件可控制风机停止运转,通过控制组件可使得生产实现半自动化,无需操作人员手动开启或关闭风机,进一步简化了清洁工序的步骤。
9.优选的,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格栅板,所述出风管位于格栅板上方。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板为清洁工序的操作位置,格栅板可用于支撑吹风组件,也可防止管容器从工作人员手中滑落时跌落至机架内,避免其对机架造成损坏。
11.优选的,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出风管固定在安装座上且所述出风管竖直设置,所述安装座螺接于格栅板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安装座将出风管固定于格栅板上,能够使出风管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不易晃动,且出风口竖直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13.优选的,还包括仓体,所述仓体位于机架上方,所述仓体的其中三个侧面竖直设置
有防尘板,所述仓体的各个侧面组合形成用于除尘操作的除尘腔,所述吹风组件和控制组件均位于仓体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板可将清洁工序的操作区域与外界隔绝开来,可防止外部对清洁工序造成干扰。
15.优选的,还包括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分布于仓体的周侧,且所述集尘组件用于吸收仓体内的粉尘。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尘组件可将吹风组件吹落的灰尘统一收集起来,可防止从管容器上吹落的粉尘重新吸附于管容器上。
17.优选的,所述集尘组件包括上集尘罩和下集尘罩,所述上集尘罩连接在仓体的上方且与除尘腔连通,所述下集尘罩连接在仓体的下方且与除尘腔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集尘罩可将仓体上部分的粉尘收集起来,下集尘罩可将仓体下部分的粉尘收集起来,通过上集尘罩和下集尘罩相互配合能够更为彻底的将吹落的粉尘清理干净,避免二次污染管容器。
19.优选的,所述上集尘罩和下集尘罩均包括收集部和连通部,所述收集部和连通部连通,所述收集部呈漏斗状设置,所述连通部呈管状设置且连接在收集部远离除尘腔的一侧,所述连通部可通过管道与除尘布罩或粉尘过滤设备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集尘罩可将仓体上部分的粉尘收集起来,下集尘罩可将仓体下部分的粉尘收集起来,通过上集尘罩和下集尘罩相互配合能够更为彻底的将吹落的粉尘清理干净,避免二次污染管容器;各收集部将收集到的粉尘转移至各连通部,各连通部通过与之相连的管道将粉尘传输至管道;另一端的除尘布罩或粉尘过滤设备内,将粉尘统一收集处理,可避免粉尘污染环境或对管容器造成二次污染。
21.优选的,所述风机上设置有吹气管道和吸气管道,所述吹气管道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与出风管相连,所述吸气管道一端与风机相连,另一端可与吹风组件相连。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集尘罩用于进尘的开口将仓体的上端面覆盖,能够对仓体内上部分的粉尘进行清除。
23.优选的,所述机架还包括若干万向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能够使得风力除尘设备能够较为轻松省力的进行转移。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该风力除尘设备可以简化清洁工序的步骤;
27.2.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控制吹风组件的开关,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28.3.设置有集尘组件,可以防止被吹落的粉尘再次吸附至管容器上。
附图说明
29.图1是风力除尘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风力除尘设备的吹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机架;11、架体;12、侧板;13、底板;14、格栅板;141、镂空孔;15、仓体;151、防尘板;152、安装框架;2、吹风组件;21、出风口;22、安装座;23、转接器;3、控制组件;31、感应
器;32、安装角铁;4、上集尘罩;5、下集尘罩;6、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风力除尘设备。参照图1,风力除尘设备包括机架1和仓体15,仓体15连接在机架1的顶部,机架1对仓体15起到支撑作用,仓体15内形成用于对管容器进行除尘工作的除尘腔。
35.机架1上设置有吹风组件2、控制组件3和集尘组件;其中,吹风组件2设置在机架1内,且吹风组件2的出风口21穿设至仓体15内,控制组件3设置在仓体15内并与吹风组件2和集尘组件控制连接,集尘组件用于对吹落的粉尘进行收集。
36.机架1包括架体11、侧板12、底板13、门板和格栅板14,架体11用于起主要支撑作用,且架体11六面敞开设置,侧板12设置有三片,三片侧板12分别安装于架体11的两侧面和背面上,底板13安装于架体11的底面上,门板安装于架体11的正面上,格栅板14安装于架体11的顶面上;其中,格栅板14上具有若干镂空孔141,粉尘可通过格栅板14进入格栅板14的下方。控制组件3包括感应器31和安装角铁32,感应器31安装于安装角铁32的其中一端,安装角铁32的另一端螺接于架体11上端面的其中一边上,且感应器31位于吹风组件2出风口21的上部分。感应器31感应到操作人员双手伸入仓体15内接近吹风组件2出风口21后,能够控制吹风组件2和集尘组件开始工作。吹风组件2包括风机6和出风管。其中,风机6安装于架体11内,出风管位于仓体15内且靠近感应器31,风机6和出风管通过管道连通,则出风管的出风口21可对管容器进行吹风,从而除去管容器内的粉尘。
37.机架1下饭还设置有万向轮,万向轮设置有若干个,分别螺接于机架1下发的各个端角处,各万向轮上设置有锁止机构。当锁死锁止机构,万向轮则无法转动,能使风力除尘设备保持稳定;当需要转移风力除尘设备时,将锁止机构打开,则能够轻松省力的转移该设备。
38.出风管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座22,安装座22螺接于格栅板14上,则出风管在仓体15内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39.风机6的出风口21处设置有吹气管道。吹气管道远离风机6的一端与出风管连通,当风机6工作时,可通过吹气管道向出风管送风,出风管为细长状管,出风管吹出的风较为集中且风力更为强劲,能更快速的吹落管容器内部的粉尘。
40.仓体15包括防尘板151和安装框架152,防尘板151竖直设置且有三块,各防尘板151分别位于各侧板12和门板上方,各防尘板151底部均螺接于架体11上,安装框架152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竖直部设置为两对立分布的支撑柱,各支撑柱分别位于两相邻防尘板151的相交处,水平部为矩形的安装框,安装框水平设置且位于格栅板14的正上方。各防尘板151上端侧边均螺接于安装框上。防尘板151可以避免设备外的灰尘进入仓体15内,还可将吹风组件2和集尘组件的风力集中,避免外部灰尘对操作造成影响。
41.风机6上连接有两个吸气管道,两吸气管道分别与上集尘罩4和下集尘罩5通过管道相连通,吹气管道在吹气的同时,风机6运转通过上集尘罩4和下集尘罩5将被吹落的粉尘吸走。
42.上集尘罩4可将粉尘直接吸入,下集尘罩5收集的粉尘均需通过格栅板14上的镂空
孔141才可进入到下集尘罩5,进入上集尘罩4和下集尘罩5的粉尘通过吸气管道进入风机6内。风机6上还设置有排废管道,可将从吸气管道进入风机6内的吹尘排至除尘布袋或过滤设备中统一处理。通过上集尘罩4和下集尘罩5同时工作,可更为彻底全面的将仓体15内的粉尘收集起来。
43.上集尘罩4和下集尘罩5均包括收集部和连通部,收集部和连通部连通,收集部呈漏斗状设置,且收集部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安装框形状相对应,连通部位于收集部远离除尘腔的一侧,上集尘罩4和下集尘罩5分别通过管道与风机6上的吸气管道相连,且下集尘罩5位于格栅的正下方,从而将除尘腔内的粉尘吸收。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风力除尘设备的实施原理为:感应器31感应出风口21处是否有障碍物存在,当感应到操作人员将管容器伸至吹风口处时,感应器31控制风机6开始运转,风机6通过吹风组件2将管容器内部粉尘吹落,在吹风组件2运行的同时,风机6也通过集尘组件将管容器吹落的粉尘进行收集,防止灰尘在沾回管容器。操作完毕后,感应器31可控制风机6停止运转,避免风机6一直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