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0675发布日期:2022-12-10 02:3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华蓝藻分离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华蓝藻是自然水体污染的一大因素,水华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水中的通风、光照、缺氧,导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减少了鱼类的生存空间,同时使得水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进行足够的光合作用,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而死亡。现有技术中,水华蓝藻的处理一般是先经过打捞,然后进行脱水,在依据工艺,对水华蓝藻进行资源化处理。在水华蓝藻打捞后进行脱水时,因为水华蓝藻呈游离状,极难脱去其中水份,一般的是需要在水华蓝藻中加入足够的凝絮剂等进行凝絮,这样在水华蓝藻处理中,又在水中增加了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水华蓝藻的后续处理,使得水华蓝藻资源化利用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实现水华蓝藻与水快速高效分离,且不需要添加凝絮剂等,减少环境污染。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装置、分离装置和收集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过滤水华蓝藻的过滤内筒和套设在所述过滤内筒外部的过滤外筒,所述过滤外筒与所述分离装置连通;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上连接有进料管、进气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进气组件和臭氧进气组件,所述进料管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外筒连通,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内筒;所述收集装置包括套设在所述反应室外部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顶部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另一端连接有消泡箱。
5.优选地,所述进气管呈倒置的u型,一端由所述收集箱和所述分应室底部穿过并延伸至反应室的内底面上,并安装有喷气头,另一端连接空气进气组件和臭氧进气组件。
6.优选地,所述空气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泵、与进气泵的进口连接的第一空气进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空气进管上的第一闸阀以及连接在进气泵的出口的空气放大器组件;所述空气放大器组件的出口与喷气头连通;
7.所述空气放大器组件包括与进气泵的出口连通的高压喷管、与所述高压喷管连通的文丘里管以及连通文丘里管和喷气头的导气管,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与所述高压喷管连接的第一等径管、与所述第一等径管连接的扩径管和所述扩径管连接的第二等径管,所述第一等径管上设置有空气进口,所述空气进口设置在所述高压喷管的端部位置,所述第一等径管外部通过螺纹套接有调节套。
8.优选地,所述臭氧进气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上连接有臭氧导出管,所述臭氧导出管与进气泵的进口连通。
9.优选地,所述进料管呈倒置的u型,一端由所述收集箱和所述分应室底部穿过并延伸至反应室的内底面上,另一端连通过滤外筒,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泵,所述进料泵的进口上还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闸阀。
10.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与反应室连通,水泵的出口与过滤内筒连通,所述水泵的进口上还连接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闸阀;所述过滤内筒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和搅拌减速电机。
11.优选地,所述反应室包括呈圆柱状的反应室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室本体顶部的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上均布设置有分离孔;所述分离板包括倾斜导板。
12.优选地,所述收集箱包括呈圆柱状且套设在反应室外部的收集箱本体和连接在所述收集箱本体顶部且呈圆锥状的集泡箱,所述出料管呈倒置的u型且两端分别连通集泡箱的顶部和消泡箱。
13.优选地,所述消泡箱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消泡箱内设置有消泡搅拌组件,所述消泡搅拌组件包括消泡搅拌杆和驱动所述消泡搅拌杆旋转的消泡电机。
14.优选地,所述反应室上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排气管另一端与进气管连通。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进气管向反应室内通入空气,空气溶于反应室内的水和水华蓝藻混合液体中,然后上升,在气体上升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表面张力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够将水华蓝藻和水中溶解的有机物颗粒等进行吸附,随着气泡上升,携带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等上升,实现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由水中分离出来,最后进入收集装置,实现随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的收集,即实现了水华蓝藻的分离。在本技术方案的水华蓝藻的分离中,不需要添加絮凝剂或磁性物质等捕捉剂对水华蓝藻进行凝絮成团或捕捉,节能环保,避免了二次污染或二次分离。
17.2、设置空气放大器,增加向反应室内输入空气的量,增加反应室内空气溶于水中的量,增加气泡产生量,改善水华蓝藻分离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气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消泡箱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喷气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型水华蓝藻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装置1、分离装置2和收集装置6。过滤装置1包括用于过滤水华蓝藻的过滤内筒11和套设在过滤内筒11外部的过滤外筒12,过滤外筒12与分离装置2连通。分离装置2包括反应室21,反应室21上连接有进料管23、进气管22和排水管24。进气管22另一端连接有空气进气组
件和臭氧进气组件,进料管23另一端与过滤外筒12连通,排水管24另一端连通过滤内筒11。收集装置6包括套设在反应室21外部的收集箱60,收集箱60顶部连接有出料管63,出料管63另一端连接有消泡箱64。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装置1,将打捞后的水华蓝藻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大颗粒砂石等,将水华蓝藻通过进料管23输入反应室21内,同时向反应室21内加入需要的水分,使得水华蓝藻混合水体在一定浓度,便于后续向反应室内通入空气后,空气能够溶于水华蓝藻混合水体中。
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空气进气组件,通过进气管22向反应室21内通入空气,空气溶于反应室内的水和水华蓝藻混合液体中,然后空气上升,在气体上升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表面张力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够将水华蓝藻和水中溶解的有机物颗粒等进行吸附。随着气泡上升,带动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等上升,实现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由水中分离出来。最后泡面和泡沫带出的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等进入收集装置6,实现随水华蓝藻和有机物颗粒的收集,即实现了水华蓝藻的分离。在本技术方案的水华蓝藻的分离中,不需要添加絮凝剂或磁性物质等捕捉剂对水华蓝藻进行凝絮成团或捕捉,节能环保,避免了二次污染或二次分离。
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收集装置6中设置消泡箱64,实现对携带水华蓝藻的气泡进行破碎,减小携带水华蓝藻的气泡和泡沫的体积,便于收集。
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臭氧进气组件,通过进气管22将臭氧导入反应室21内,使得大量臭氧对水华蓝藻中的有机物等进行氧化。
28.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进气管22呈倒置的u型,一端由收集箱60和分应室底部穿过并延伸至反应室21的内底面上,并安装有喷气头38,另一端连接空气进气组件和臭氧进气组件。进气管22呈倒置的u型,有效的避免了反应室21内液体的回流,确保空气和臭氧能够快速的顺利的进入反应室内。如图4所示,喷气头38包括与进气管22连接的气腔381和设置在气腔381顶部的网孔板382,大量气体进入气腔381内并通过网孔板382喷出,喷出的气体面积大,气压高,有利于空气和臭氧溶于水中,增加产生泡沫的量。
29.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空气进气组件包括进气泵25、与进气泵25的进口连接的第一空气进管26、设置在第一空气进管26上的第一闸阀27以及连接在进气泵25的出口的空气放大器组件29。空气放大器组件29的出口与喷气头38连通。进气泵25工作,通过第一空气进管26和第一闸阀27吸入空气,经过呈倒置u型的进气管22和空气放大器组件29输入反应室21内,即实现了向反应室21内输入空气的目的。设置空气放大器组件29,依据伯努利原理,在进气泵25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进入反应室内空气的量,增加反应室内参与溶于水中的气体的量,使得工作时,能够产生更多的泡沫,提高水华蓝藻的分离效率和分离率。
30.臭氧进气组件包括臭氧发生器28,臭氧发生器28上连接有臭氧导出管,臭氧导出管与进气泵25的进口连通。基于本技术方案,在臭氧发生器28工作时,臭氧发生器28产生并输出臭氧,臭氧由进气泵25向反应室内输送。若进气泵25工作时臭氧发生器28不工作,则此时进气泵25仅仅输送由第一空气进管26吸入的空气。本技术方案中,臭氧发生器28按需启停,人工控制。
31.如图2所示,空气放大器组件29包括与进气泵25的出口连通的高压喷管291、与高压喷管291连通的文丘里管290以及连通文丘里管290和喷气头38的导气管295。文丘里管
290包括与高压喷管291连接的第一等径管292、与第一等径管292连接的扩径管293和扩径管293连接的第二等径管294。第一等径管292上设置有空气进口296,空气进口296设置在高压喷管291的端部位置。第一等径管292外部通过螺纹套接有调节套297,调节套297调节空气进口296的开口,调节进入的空气量。
32.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进气泵25工作,向高压喷管291输送气体(空气或臭氧或两者混合气体),气体通过高压喷管291的前部喷出,依据伯努利原理,在空气进口296位置会产生负压,这样文丘里管290外部的空气就会通过空气进口296快速且大量的进入第一等径管292内,并随着高压喷管291喷出的高压气体向前输送,至扩径管293内以及至第二等径管294内,在扩径管293和第二等径管294内进行混合。这里设置扩径管293和第二等径管294,即实现由空气进口296进入的空气和高压喷管291喷出的气体(臭氧)进行充分混合,以便于臭氧和空气进行混合并进入反应室内。空气放大器组件29的设置,增加进入反应室内的空气的量,用时实现气体混合,提高气体溶解量。
33.本技术方案中,进料管23呈倒置的u型,一端由收集箱60和分应室底部穿过并延伸至反应室21的内底面上,另一端连通过滤外筒12。进料管23上设置有进料泵30,进料泵30的进口上还连接有进水管31,进水管31上设置有第二闸阀。进料泵30工作,将过滤内筒11过滤纸过滤外筒12内的水华蓝藻和水的混合液体输送至反应室21内,在水华蓝藻和水的混合液体浓度较大需要补充水时,打开第二闸阀,进料泵30通过进水管31吸入水并输送至反应室内,确保反应室内水华蓝藻和水的混合物液体浓度符合要求。进料管23呈倒置的u型设置,避免反应室内液体回流。
34.本技术方案中,排水管24上设置有水泵32,水泵32的进口与反应室21连通,水泵32的出口与过滤内筒11连通,水泵32工作,将反应室21内分离出水华蓝藻而剩余的水分输送至过滤内筒11内,为水华蓝藻过滤提供需要的水,实现水的重复利用,节能环保。水泵32的进口上还连接有补水管33,补水管33上设置有第三闸阀34,设置补水管33,在过滤内筒内需要继续补充水分后,打开第三闸阀34,通过补水管33吸入水并通过水泵32输送至过滤内筒11内。过滤内筒1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13,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杆和搅拌减速电机。搅拌组件13的设置,加快水华蓝藻的过滤。
35.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反应室21包括呈圆柱状的反应室21本体和设置在反应室21本体顶部的分离板35,分离板35上均布设置有分离孔;分离板包括倾斜导板351。分离板35的设置,使得反应室21内产生的气泡能够通过,而在喷气头38喷出的气体冲击下浮动的水不会溢出,即分离板35实现气泡和水的分离。气泡通过分离板35后,收集箱60内堆积,堆积至最够多的量后,气泡通过出料管63进入消泡箱64内。倾斜导板351的设置,实现对通过分离板35的气泡进行引导,避免气泡堆积在分离板35上,出现气泡反向向下运动至反应室内的问题。
36.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收集箱60包括呈圆柱状且套设在反应室21外部的收集箱本体61和连接在收集箱本体61顶部且呈圆锥状的集泡箱62,出料管63呈倒置的u型且两端分别连通集泡箱的顶部和消泡箱64。集泡箱62结构的设置,便于气泡溢出和通过出料管63排出。收集箱60底部连接排污管67.
37.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消泡箱64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6,消泡箱64内设置有消泡搅拌组件65,消泡搅拌组件65包括消泡搅拌杆和驱动消泡搅拌杆旋转的消泡电机。消泡
搅拌组件65搅拌,破坏气泡表面的张力,使得气泡破裂,实现减小泡沫体积,实现蓝藻的收集。
38.本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反应室21上连接有排气管36,排气管36上设置有单向阀37,排气管36另一端与进气管22连通。排气管36实现对反应室内多余的臭氧和空气的收集,特别是对臭氧的收集,避免臭氧过量而溢出至空气中,污染环境。
3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