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3283发布日期:2023-04-29 19:2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1、水处理是指为使水质达到一定使用标准而采取的物理、生物、化学措施,其处理过程中通常会添加药剂用于调节ph、混凝、絮凝,然后进行过滤,以去除水中的杂质。

2、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水自身的净化操作,通常会设置悬浮污泥斜管分离装置处理污水,在其中添加药剂,并进行混凝、絮凝、过滤等一系列操作,以去除水中的杂质,从而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3、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从中心反应筒通往斜管分离装置的水体流通路径较短,且缺少调速区域,导致经过絮凝反应后的水体杂质沉淀不充分,影响整个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的净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经过絮凝反应后的水体杂质沉淀不充分,影响整个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的净水效果的缺陷。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适于设置在地下,包括:

3、壳体,其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进水部适于连通地下污水管路;

4、中心反应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中心反应筒内部形成有絮凝反应区,外部有高浓污泥区;

5、斜管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外侧;

6、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和所述斜管分离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挡板的上部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反应筒方向偏移,水体适于由所述中心反应筒经过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流入所述斜管分离装置。

7、可选地,还包括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三挡板的下部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反应筒方向偏移。

8、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所述第二挡板的下部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反应筒方向偏移。

9、可选地,所述斜管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10、可选地,还包括:

11、水体加速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进水部下游连通,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反应筒设置,所述水体加速装置适于增加所述进水部流入的水体的流速;

12、污泥罩,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外侧,所述污泥罩与所述中心反应筒之间形成有污泥区;

13、污泥内回流管,与所述污泥区连通,所述污泥内回流管适于导出所述污泥区中的污泥。

14、可选地,所述水体加速装置包括加速管,设置在所述进水部的下游,所述加速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内径。

15、可选地,还包括蓄泥斗,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污泥内回流管的吸入端位于所述蓄泥斗中,所述蓄泥斗上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适于排出所述蓄泥斗中的污泥。

16、可选地,所述污泥罩与所述第一挡板呈一体状设置。

17、可选地,还包括环形出水堰,设置在所述斜管分离装置的下游,所述环形出水堰上连通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出水部连通。

18、可选地,还包括:检修井,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检修井的开口端露出地面。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适于设置在地下,包括:壳体,其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中心反应筒,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中心反应筒内部形成有絮凝反应区,外部形成有高浓污泥区;斜管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外侧;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和所述斜管分离装置之间,所述第一挡板的上部朝向远离所述中心反应筒方向偏移,水体适于由所述中心反应筒经过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流入所述斜管分离装置。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挡板,水体从第一挡板内侧由下至上流动,然后流过第一挡板顶部,再从第一挡板外侧由上至下流动至后续的斜管分离装置,中心反应筒通往斜管分离装置的水体流通路径加长,使得污泥得到了更长的沉淀时间,同时,使得第一挡板的上部朝向远离中心反应筒方向偏移,使得第一挡板上部形成一个相较第一挡板下部向外延伸设置的放大区域,当水体流经第一挡板内侧时,该处形成的放大区域使得水体的流速减小,污泥由此得到了更长的混合碰撞聚集,而且在重力作用下不易上升流失,使得进入斜管分离装置的水体所携带的污泥减少,减少斜管分离装置的分离负荷,而且由于高浓污泥的吸附截滤作用提升了净水效果。同时,通过将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设置在地下,从而避免整体结构装置占用过多的地上空间,使得整体结构装置节省空间且美观,提升整体观感。

2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所述斜管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23、斜管分离装置设置在壳体和第二挡板之间,直接对第三挡板外侧由下至上流动的水体进行沉淀处理,促使更多的污泥从水中分离出来,确保水体净化操作完成后净水的清洁度。

2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还包括:水体加速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与所述进水部下游连通,所述水体加速装置的出水口朝向所述中心反应筒设置,所述水体加速装置适于增加所述进水部流入的水体的流速;污泥罩,设置在所述中心反应筒外侧,所述污泥罩与所述中心反应筒之间形成有污泥区,污泥内回流管,与所述污泥区连通,所述污泥内回流管适于导出所述污泥区中的污泥。

25、水体加速装置可以对从上游流动过来的水体进行加速,污泥罩设置在中心反应筒外侧并位于中心反应筒的下部,形成的污泥区对中心反应筒外侧的沉淀污泥进行收集,污泥内回流管适于导出污泥区中的污泥。

26、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所述水体加速装置包括加速管,设置在所述进水部的下游,所述加速管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径小于其他部分的内径。

27、通过限制加速管内部的至少一部分内径发生减小,当污水进入到加速管后,由于内径变小,将导致水流加速,此时可以实现无动力加压,无需机械搅拌,使得整体的能耗降低,同时方便后期进行维护。

28、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还包括蓄泥斗,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污泥内回流管的吸入端位于所述蓄泥斗中,所述蓄泥斗上连通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适于排出所述蓄泥斗中的污泥。

29、蓄泥斗适于收集中心反应筒外侧的全部沉淀污泥,进一步对斜管分离装置中的沉淀污泥进行收集,将所有沉淀污泥通过排泥管集中排出外界,确保水体流通顺畅,提高水处理效率。

3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所述污泥罩与所述第一挡板呈一体状设置。

31、保证水体流通的流畅性,避免水体由第一挡板和污泥罩之间的空隙流出。

3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还包括环形出水堰,设置在所述斜管分离装置的下游,所述环形出水堰上连通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出水部连通。

33、环形出水堰适于收集流过斜管分离装置的水体,此时水体为需要排出的净水,通过集水管将形出水堰多个位置的净水收集起来,连通到出水部,并由出水部集中排出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完成净水操作。

34、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还包括:检修井,与所述壳体连通,所述检修井的开口端露出地面。

35、地埋式无动力水力循环净化装置整体设置在地下,仅通过检修井对净水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避免净水装置设在地面上时占用大量地上空间并且影响美观,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