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1126发布日期:2023-04-21 14:57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能很好去除水中有机物,改善饮用水口感,提高饮用水安全性,获得高品质饮用水,属于水处理。


背景技术:

1、饮用水,事关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升的期望值也不断增加。

2、2006年,原卫生部颁布了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检测的指标增加到了106项,饮用水的净化技术与工程设施是保障人们饮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与1985年的饮用水卫生规范进行比较,有机物、微生物和消毒方面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同时标准也明显提高了出水水质的达标要求。

3、2022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5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标准号定为gb5749-2022,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行,将全部代替现行的gb5749-2006。新标准更加关注感官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味等指标,与饮用水的口感、舒适度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年来,受水污染影响,部分水源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藻类爆发等情况,造成饮用水中臭味超标,影响水质安全。研究表明,藻类爆发往往导致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物质的产生,且两种指标嗅阈值较低,当水体中浓度超过嗅阈值(10ng/l)时,导致饮用水产生令人极为敏感的臭味,影响水体感官。因此,新标准增加了上述两项感官指标(原标准附录a中的参考指标)作为扩展指标。新标准更加关注风险变化,提高了部分指标限值。

4、从我国当前水处理现状来看,我国水处理主要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常规操作工艺,该项工艺可以有效解决水质浊度、病毒和细菌等问题,但是,不能处理水中溶解性有机物、氨氮和嗅味等严重性问题,影响了水质质量。在此种情况下,必须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增加水质处理深度,开发新技术,促进臭氧活性碳单元的处理,有效去除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和嗅味物质,提高去除效率。但是,从现阶段工艺发展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随着藻类植物的不断繁殖,导致传统工艺很难解决水中存在的嗅味、藻毒素等物质。

5、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产水cod由3mg/l降至0.41mg/l,产水总有机碳(toc)<0.5mg/l,产水中土臭素<0.8nmg/l,2-甲基异莰醇由4.8ng/l降至0.9ng/l以下,产水水质满足且优于《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22),就成为该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通过对地表水进行预处理+膜处理,降低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产水cod从3mg/l降至0.41mg/l,产水总有机碳(toc)<0.5mg/l,产水中土臭素<0.8nmg/l,2-甲基异莰醇从4.8ng/l降至0.9ng/l以下,产水水质满足且优于《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22)。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的:

3、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絮凝池,加药装置,斜管沉淀池,虹吸滤池,滤池产水池,第一提升泵,第二提升泵,后臭氧接触进水池,后臭氧接触池进水泵,后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碳滤池进水泵,生物活性碳滤池,生物活性碳滤池产水箱,超滤进水泵,超滤系统,超滤产水箱,纳滤供水泵,纳滤系统,纳滤产水池,排水系统;混合物絮凝池通过管道与加药装置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前端通过管道与混合絮凝池连接;斜管沉淀池的后端产水既可以通过管道流入虹吸滤池,斜管沉淀池的后端产水又可以通过管道及第一提升泵提升至后臭氧接触进水池;虹吸滤池的产水通过管道进入滤池产水池;滤池产水池通过管道及第二提升泵提升至后臭氧接触进水池;后臭氧接触进水池通过管道及后臭氧接触池进水泵与后臭氧接触池连接;后臭氧接触池通过管道与臭氧发生器连接;后臭氧接触池通过管道及生物活性碳滤池进水泵与生物活性碳滤池连接;生物活性碳滤池通过管道与生物活性碳滤池产水箱连接;生物活性碳滤池产水箱通过管道及超滤进水泵与超滤系统连接;超滤系统的上部通过管道与超滤产水箱连接,超滤系统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水系统相连接;超滤产水箱通过管道与纳滤供水泵与纳滤系统连接;纳滤系统与纳滤产水池通过管道连接;纳滤系统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排水系统相连接;排水系统通过管道与生物活性碳滤池相连接。

4、优选地,所述加药装置加的药剂为pac药剂。

5、优选地,所述后臭氧接触池设有臭氧系统;所述臭氧系统包含臭氧发生器、空压机及尾气破坏器;空压机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臭氧发生器进气口连接,臭氧发生器通过管道与后臭氧接触池连接;后臭氧接触池尾气出气口通过管道与尾气破坏器的进气口连接。

6、优选地,所述臭氧发生器采用空气源。

7、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碳滤池含有承托层和活性碳滤料,承托层为2~4mm的粗石英砂,活性碳滤料为12~40目。

8、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碳滤池采用上进水下出水的模式运行。

9、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碳滤池的上部安装50目不锈钢丝网0.3m。

10、优选地,所述生物活性碳滤池配套反冲洗系统,生物活性碳滤池的反冲洗系统配套有反洗水泵和反洗风机,反洗用水接自后臭氧接触进水池;通过生物活性碳滤池的反洗水泵提升至生物活性碳滤池,反洗进水管设置反洗转子流量计,调整反洗进水水量,反洗进水方式下进上出;反洗风机通过反洗进气管道与生物活性碳滤池连接,进气管道设置气体转子流量计,调整进气气量。

11、优选地,所述超滤系统中的超滤膜采用pvdf中空纤维膜。

12、优选地,所述超滤系统在线记录进水压力、浓水压力及产水流量值,超滤系统的进水管和浓水管安装压力传感器,检测超滤系统的进水侧及浓水测的压力值;超滤系统的产水管安装的电磁流量计,检测产水流量。

13、优选地,所述纳滤系统的布置方式采用一级三段式,段间布置4:2:1。

14、优选地,所述纳滤系统的一段纳滤前设置一段增压泵,二段纳滤前设置二段增压泵,三段纳滤前设置三段增压泵。

15、优选地,所述纳滤系统的一段纳滤进水管设置一段进水压力变送器、一段进水电导率表及一段进水流量计,一段纳滤产水管设置一段产水电导率表、一段产水流量计,一段纳滤浓水管设置一段浓水压力变送器。

16、优选地,所述纳滤系统的二段纳滤进水管设置二段进水压力变送器,二段纳滤产水管设置二段产水电导率表及二段产水流量计,二段纳滤浓水管设置二段浓水压力变送器。

17、优选地,所述纳滤系统的三段进水管设置三段进水压力变送器,三段纳滤产水管设置三段产水压力变送器、三段产水电导率表及三段产水流量计,三段浓水设置浓水电导率表及浓水流量计。

18、优选地,所述的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电导率表为市场常见仪表。

19、优选地,所述纳滤系统设置阻垢剂投加系统为市场常规系统,所选阻垢剂为市场常见阻垢剂,如pwt、spe系列阻垢剂等。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的方法,通过预处理+超滤+纳滤处理工艺,去除水中污染物,提高产水品质,保证饮用水安全。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22、一种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3、(1)预处理阶段:原水进入混合絮凝池,通过投加pac降低水中悬浮物浓度,控制产水浊度,斜管沉淀池产水进入虹吸滤池,去除水中细小悬浮物;斜管沉淀池产水及虹吸滤池产水经过后臭氧接触池+生物活性碳滤池处理后,去除水中部分有机物;

24、(2)超滤处理:生物活性碳滤池产水进入超滤系统处理,采用外压式超滤,更好的截留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和病毒,同时控制产水浊度<0.1ntu;

25、(3)纳滤处理:超滤产水进入纳滤系统进一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超滤产水通过一段增压泵提升进入纳滤一段进行处理,一段产水进入纳滤产水箱,一段浓水通过二段增压泵提升进入二段纳滤,产水进入纳滤产水箱,二段浓水通过三段增压泵提升至三段纳滤,产水进入纳滤产水箱,浓水进入排水系统,纳滤系统整体回收率≥85%,通过以上工艺处理后,获得高品质饮用水。

26、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斜管沉淀池产水浊度≤5ntu,产水ph在7.0-8.5之间。

27、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滤系统产水浊度<0.1ntu。

28、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滤系统超滤膜组件选用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

29、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滤系统过滤方式为全流过滤,通量为30-90lmh。

30、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超滤系统反洗周期为40-120min,化学增强反洗(ceb)周期4-14天。

31、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纳滤系统进水sdi值<3。

32、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纳滤系统回收率≥85%。

33、有益效果:

34、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使饮用水水质满足且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用水。

35、某自来水厂取湖水为水厂进水,经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市政饮用水处理装置处理后,产水cod从3mg/l降至0.41mg/l,产水总有机碳(toc)<0.5mg/l,产水中土臭素<0.8nmg/l,2-甲基异莰醇从4.8ng/l降至0.9ng/l以下,产水水质满足且优于《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2022)。

36、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解释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