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7208发布日期:2023-03-17 21:1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2.常见的污水净化方式有物理沉淀法、化学沉淀法和微生物净化法,微生物净化过程因为其所具有的净化彻底、无需其他化学物质的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3.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在对污水进行过滤后,再在放置有生物填料的设备内进行生化处理,利用生物填料上负载的微生物完成水中cod的进一步降解,在降解过程中为了提高降解效率,一般会在净化筒或净化池内设置曝气盘,以用于向设备内供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提高降解效率,但是由于生物填料较厚,在自身压力及水压的影响下,生物填料层之间相互压迫,即使有曝气盘的加压,仍旧使得氧气分散不均匀,导致填料的利用率不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
5.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包括:
7.净化筒,所述净化筒内设置有隔板,其用于将所述净化筒分割为呈上下分布的处理腔和沉淀腔,所述处理腔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所述处理腔与所述沉淀腔连通有输送管,所述净化筒上设置有与所述处理腔连通的进水管和排风管,以及和所述沉淀腔连通的排水管;
8.顶部为开口的导管,转动贯穿所述净化筒的顶部,所述导管上连通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管,若干个所述支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净化筒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导管转动的驱动部;
9.鼓风机,设置在所述净化筒上,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导管的开口端连通有气管。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包括传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以及驱动电机,其中:
11.所述从动锥齿轮固设在所述导管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净化筒上,所述传动锥齿轮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并与所述从动锥齿轮齿牙啮合。
12.进一步地,所述净化筒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导管的开口端连通,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气管远离所述鼓风机的一端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支管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阵列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
14.进一步地,所述支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拨板。
15.进一步地,所述处理腔的内壁设置有覆盖所述输送管连通口的网罩。
16.进一步地,所述沉淀腔的底部呈锥形构造,所述排水管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所述沉淀腔的底部锥形端,另一个所述排水管连通在所述沉淀腔的侧壁。
17.进一步地,所述排风管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
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转动设置的导管,以及与导管连通的支管,驱动部驱动导管转动,从而使支管对生物填料层进行搅拌,鼓风机将气体通过气管输送至导管内,再通过支管均匀的供应至生物填料层内,使得从生物填料层内部进行供氧,并且生物填料层在接受供氧时处于活动的状态,使得供氧均匀,不仅使得生物填料层利用率高,同时还提高了对污水的降解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
20.图2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剖视图;
21.图3是本技术又一立体结构剖视图;
22.图4是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23.图5是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图;
24.图6是本技术图3中c处放大图;
25.附图标记:1、净化筒;2、隔板;3、输送管;4、生物填料层;5、进水管;6、排风管;7、排水管;8、导管;9、支管;10、单向阀;11、驱动部;12、鼓风机;13、气管;14、支架;15、旋转接头;16、透气孔;17、拨板;18、网罩;19、活性炭吸附板;101、处理腔;102、沉淀腔;1101、传动锥齿轮;1102、从动锥齿轮;1103、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7.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出的用于水体污染治理的高效生物净化设备,包括:净化筒1,净化筒1内设置有隔板2,其用于将净化筒1分割为呈上下分布的处理腔101和沉淀腔102,处理腔101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层4,优选地,生物填料层4为石英砂、颗粒活性炭和pp填料其中一种,处理腔101与沉淀腔102连通有输送管3,净化筒1上设置有与处理腔101连通的进水管5和排风管6,以及和沉淀腔102连通的排水管7;顶部为开口的导管8,转动贯穿净化筒1的顶部,导管8上连通有若干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支管9,若干个支管9上均设置有单向阀10,单向阀10设置在支管9靠近导管8的一端,以避免水体进入导管8,以减少气体供应至处理腔101内时的阻力,净化筒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导管8转动的驱动部11;鼓风机12,设置在净化筒1上,鼓风机12的出风口与导管8的开口端连通有气管13,优选地,输送管3、排水管7上设置有阀门,在对污水进行净化时,将污水从进水管5输送至处理腔101内,从而使得生物填料层4浸泡在污水内,利用生物填料层4上负载的微生物完成水中cod的进一步降解,鼓风机12做功,通过气管13向导管8内输送气体供氧,气体从导管8分流至若干个支管9内,再通过若干个支管9分层输送至生物填料层4内,以提高微生物的活性,进一步提高降解效果,在降解过程中,驱动部11做功,驱动导管8转动,从而使得若干个支管9对生物
填料层4搅拌,使得生物填料层4处于活动状态,更便于气体的流通,进一步提高对污水的降解效果,同时,支管9在对生物填料层4搅拌的同时,还提高了氧气的分散性,使得氧气供应均匀,提高了生物填料层4整体的微生物活性,提高了生物填料层4的利用率,在持续供氧时,被微生物利用后的氧气气体再从排风管6排出,当污水进行生物降解后,再打开输送管3上的阀门,将污水输送至沉淀腔102内,对微生物降解后的残渣进行沉淀,最后再将沉淀后的水体从排水管7排出,从而完全对水体的净化作用。
28.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11包括传动锥齿轮1101、从动锥齿轮1102以及驱动电机1103,其中:从动锥齿轮1102固设在导管8上,驱动电机1103设置在净化筒1上,传动锥齿轮1101设置在驱动电机1103的输出轴端并与从动锥齿轮1102齿牙啮合,驱动电机1103做功,其输出轴带动传动锥齿轮1101转动,在传动锥齿轮1101与从动锥齿轮1102的齿牙啮合下,从而达到带动导管8转动的作用。
29.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筒1上设置有支架14,支架14上设置有旋转接头15,旋转接头15的一端与导管8的开口端连通,旋转接头15的另一端与气管13远离鼓风机12的一端连通,通过旋转接头15的设置,使得气管13与导管8连通后密封性更好,不会出现因导管8转动,导致漏气的现象发生,从而更好的向处理腔101内供气。
30.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管9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阵列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6,通过透气孔16的开设,使得气体无需从支管9的端部排出,而是可以沿着支管9上的透气孔16均匀的排出,使得进一步提高氧气供应给生物填料层4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生物填料层4的利用率。
31.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拨板17,通过拨板17的设置,使得支管9对生物填料层4的搅拌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氧气的供应均匀性。
32.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腔101的内壁设置有覆盖输送管3连通口的网罩18,通过网罩18的设置,以用于对生物填料层4进行阻挡,避免在将污水从处理腔101排放至沉淀腔102内时,因水流的影响,导致部分生物填料层4对输送管3的连通口造成堵塞,影响水流的正常排通。
33.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沉淀腔102的底部呈锥形构造,排水管7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排水管7连通在沉淀腔102的底部锥形端,另一个排水管7连通在沉淀腔102的侧壁,通过设置的两个排水管7,在进行沉淀后,位于上层干净的水体从与侧壁连通的排水管7排出,而位于下层的沉淀物随着少量的水体从与底部连通的排水管7排出,沉淀腔102底部呈锥形的构造,便于沉淀物能完全的排出沉淀腔102。
34.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管6内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板19,由于氧气从污水内透水而出,其自身会携带少量的污染杂质,通过设置的活性炭吸附板19,对从排风管6内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吸附,从而起到对气体净化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空气环境。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