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41767发布日期:2024-02-26 16:5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处理,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天然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腐殖质、微生物代谢物、溶解的植物组织和动物的废弃物等。人工合成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及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污水、医院废水等,包括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杀线虫剂、 除草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包括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卤代烃类、酚类、苯胺类和硝基苯类等有机化工产品及副产物等。这些物质通过不同形式直接或间接进入生态环境中,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

2、高级氧化技术常被用于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臭氧催化体系、fenton 体系、类fenton 体系、光催化体系、过硫酸盐体系以及过碳酸盐体系等。fenton体系对环境的ph 条件要求严格,同时还存在运行成本高以及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特点,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活化过碳酸盐(spc)作为类fenton 试剂,适用的ph范围广泛,且易于储存、运输和处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其应用于高级氧化体系处理水体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但是现有的活化过碳酸盐处理效率和降解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操作方便、绿色环保,同时实现处理效率高、降解效果好的效果,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0.8:1:2-6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15min;

4、所述天然多酚提取物选自茶叶提取物或葡萄籽提取物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5、进一步地,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6、进一步地,所述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2-4: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

7、进一步地,所述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

8、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

9、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

10、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11、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酶选自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12、进一步地,所述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13、进一步地,所述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

14、进一步地,所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为抗生素。

15、进一步地,所述抗生素为土霉素。

16、进一步地,所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抗生素的初始浓度≤0.1mmol/l。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8、本发明通过使用茶叶和葡萄籽中提取的天然多酚提取物和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复配可以有效去除水体污染物,茶叶和葡萄籽中提取的天然多酚中含有为单宁酸、原花青素和花青素等物质,对可溶性亚铁盐可以进行有效的活化,提升降解的效率,并且本发明通过特定的提取方法得到的茶叶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加入到本发明的体系中效果更好,操作方便、绿色环保,同时实现处理效率高、降解效果好的效果,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9、实施方式

20、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1:2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3: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2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2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25、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1:4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2: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2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2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30、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31、实施例3

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1:6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4: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3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3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35、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36、实施例4

3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5:1:2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3: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3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3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40、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41、实施例5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5:1:6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4: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4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4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45、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46、实施例6

4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7:1:4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3.5: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4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4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50、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51、实施例7

5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3:1:6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4: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5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5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55、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56、对比例1

57、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1:1: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7: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5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5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60、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61、对比例2

6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2: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1:3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6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6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65、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66、对比例3

67、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5:1:0.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1:2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6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6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70、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71、对比例4

7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1.2:3: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1:3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7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7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75、复合酶为质量比2.3:1:1.6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76、对比例5

77、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0.1:2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1:4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7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7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80、复合酶为质量比1:1:1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81、对比例6

8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2: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3: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83、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84、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85、复合酶为质量比1:1:1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86、对比例7

87、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4: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3: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88、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89、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90、复合酶为质量比0.3:1:3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91、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92、对比例8

9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过碳酸盐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摩尔比0.1:10:1天然多酚提取物、可溶性亚铁盐、过碳酸钠加入到含有机污染物水体中,反应10min;天然多酚提取物为质量比8:1的茶叶提取物和葡萄籽提取物;茶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茶叶磨碎至80目,用6倍体积的60v/v%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浸提50min,压滤去茶叶渣,得到茶汁,真空浓缩,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得到茶汁进行真空浓缩,经真空干燥制得茶叶提取物。

9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釜萃取的条件为:保持萃取釜压力300bar、温度60℃,保持分离釜压力50bar、温度40℃,萃取12h。

95、葡萄籽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质量比1:19:1.3的葡萄籽、水和复合酶酶解40min,过滤、浓缩、干燥后粉碎,过10目筛,得到葡萄籽渣;2)将质量比1:13的葡萄籽渣与丙酮混合进行萃取,调节ph为3,过滤,得到萃取液,调节ph为中性;3)再向萃取液中加入1.5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二次萃取,萃取时间为50min,温度为25℃,减压浓缩,加入石油醚进行固液分离,得到葡萄籽提取物。

96、复合酶为质量比1:1:3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聚糖酶。

97、可溶性亚铁盐为硫酸亚铁。

98、性能测试

99、配制土霉素的初始浓度0.8mmol/l的土霉素水溶液,25℃分别使用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方法进行反应。反应15min后,使用5ml的注射器抽取2ml的反应溶液,取出后立即猝灭反应,用0.22微米的滤膜过滤,使用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测定,计算降解率。结果见表1。

100、表1测试结果

101、 15min后降解率% 实施例1 97.23 实施例2 96.83 实施例3 97.01 实施例4 97.25 实施例5 96.81 实施例6 96.99 实施例7 97.18 对比例1 70.54 对比例2 74.87 对比例3 72.49 对比例4 73.90 对比例5 74.65 对比例6 75.92 对比例7 76.01 对比例8 74.76

102、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