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44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本发明循环污泥法合成给排水渠道及其井的污水处理流程,尤其不用地下深井的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
现有50-150米地下深井的污水处理,由于相对地面具有高水压而高效被处理污水传氧。但是,地下深井及其深水曝气法处理量有限,建造费昂贵,仍须井外沉淀和井顶回流污泥,故难普遍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不仅在地上任意高度内能设置任意处理量相对占地最少,费用最低的管道竖井,而且能够方便地高效被处理污水传氧及其分流澄清二级处理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封闭的循环管井中,由输入污水、循环污水、井顶曝气和井底回流污泥循环水连接;并设置分流污水支道,使循环污水与分流水道一端水连接,分流水道另一端则与分流管井可混合的沉淀污泥水连接。在处理中,当循环管井曝气循环污水具有高水头时,由于水头源内阻很小,接入分流水道几乎不降低循环水道传氧水位,即循环污水保持曝气溶液,达到能够高效被处理污水传氧及分流澄清二级处理出水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处理循环传氧的同时方便地循环污水具有高水头以及在分流处理中亦采用管道竖井,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流程原理图。
图2是
图1第一个实施例的分流水道平面剖视图。
图3是
图1第二个实施例的立面正视图。
在图中c.循环管井 D.分流管井 I.进水管道 E.出水管首1.输入污水 2.井顶曝气 3.循环水泵 4.循环汅水 5.下降污水6.上升污水 7.分流水道 8.澄清出水 9.输出水阀 10.沉淀污泥11.回流污泥 12.回流泥阀 13.剩余污泥 14.剩余泥阀 15.沼气管16.沼气阀 17.消毒管 18 .消泥阀 19. 墙体 20.囱井在
图1中,输入污水(1)、循环污水(4)、井顶曝气(2)与循环水泵(3)串联,循环污水所在循环管井(C)的上升污水(6)与其分流水道(7)一端相通,分流水道另一端与分流管井(D)相通。当循环其同时混合沉淀污泥(10)和回流污泥(11)时,使其分流水道并联在输入污水、循环污水、井顶曝气和井底回流污泥的循环水道中。而当输入污水和循环污水混合于封闭的井顶曝气后,即被轴流泵压及气压混合为下降污水(5),并使曝气溶液具有高水头传氧。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有生物管井,包括循环管井(C)、分流管井(D)以及进水管道(I)和出水管道(E),均为挂在墙体(19)上或墙体内或墙面外的污水二级处理设备。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有生物管井(C、D、I、E),均为一个园形或方形或其它形状的独立囱井(20),且为一种塔式独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权利要求1.一种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在封闭的循环管井中,输入污水、循环污水、井顶曝气和井底回流污泥循环水连接,其特征是循环污水与分流水道一端水连接,分流水道另一端则与分流管井可混合的沉淀污泥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其特征是所有生物管井,包括循环管井、分流管井及输水管道,均为挂在墙体上或墙体内或墙面外的污水二级处理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其特征是所有循环管井、分流管井及输水管道,均为一个园形或方形或其它形状的独立囱井,且为一种塔式独立污水生物处理系统。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在任意空间高效被处理污水传氧生物管井的污水处理,是在封闭的循环管井中,输入污水、循环污水、顶部曝气和底部回流污泥的循环水连接;并设置分流管井,分流循环污水沉淀污泥、回流污泥和澄清二级处理出水。
文档编号C02F3/12GK2208039SQ9324814
公开日1995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4日
发明者黄斌夫 申请人:黄斌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