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压浮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67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处理压浮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的处理设备,尤指一种利用多段流程不断地循环而加入气体,使气体与污水充分混合,进而去除污水,达到净化水的水处理压浮槽。
目前污水处理的种类很多,如药物过滤净法,浮除处理法等,药物处理法成本高,费工费时,须多次循环过滤、净化,检验等工作,才能确保水质的净化和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浮除处理法,采用一处理桶,桶上设有一废水入口及一打气装置,气泡与污水在桶内混合,由气泡上升的特点,沾附和吸持污水内的污物浮升至水面,然后打捞去除水表面上的污物,此方法流程短,污水处理效果差,耗费人力物力,浪费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多段流程不断地循环而加入气体,使气体与污水充分地混合,达到净化水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工省时,污水处理效果好,节约成本的水处理压浮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处理压浮槽由槽座10泵浦20,高压桶25,减压伐26,气泡水供给装置35,刮除元件40,水位控制装置5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槽座10上设有数个处理槽11,各槽内设有矮墙111,将该槽11内区分为压浮区6和浮除区7,且相邻两槽底设有底层流道112,由前一槽的浮除区7底部通往下一槽的压浮区6的底部,互为相通;于槽座10的一侧缘上设有一废水入口12,相对侧缘设一放流口15,并于两侧缘的相邻缘面上对应各处理槽上设有衔接孔13;刮除元件40,由动力马达41,传动装置,刮除刀片46组成,刮除元件40位于槽座10的每一处理槽11上,于传动装置上横设有一组上下相对的刮除刀片46;水位控制装置50位于最后一处理槽11f上,可控制处理槽11内的水位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泵浦将水及空气推送至高压桶,使水和气体充分混合,将此含气泡的水由各衔接孔同时提供给处理槽,与废水进入处理槽内的污水混合在一起,借气泡沾附,吸持污物浮升至水面,受刮除元件持续作刮除动作,排除污水,经处理槽内的多段流程,使污水持续与每个处理槽内的气泡不断混合,不断被刮除,故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净化污水的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通过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面处理槽示意图图5、6为本实用新型相邻处理槽之间的通道及流道的部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刮除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位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参见
图1-4,一种水处理压浮槽由槽座10,泵浦20,高压桶25,减压伐26,气泡水供给装置35,刮除元件40,水位控制装置50等组成,其中槽座10为一方形体,设有六个处理槽11a,11b,11c,11d,11e,11f,于第一处理槽11内设有二个交错配置的矮墙111,依序四个槽11b,11c,11d,11e中各设一个矮墙111,将该四槽的每一槽中分隔成压浮区6及浮除区7,于一,二处理槽11a,11b近一侧的内底层设有通道112达成两槽相通,通到处理槽11b的压浮区6(如图5所示),另于二、三处理槽11b,11c的内底层设有底层流道113,该底层流道113呈L形,一端口设在第二处理槽11b的浮除区7底部,另一端口适当延长伸至第三处理槽11c底层而穿出槽11c的压浮区6(如图6所示),同理,在第三与第四处理槽,第四与第五处理槽,第五与第六处理槽内均设有底层流道113;于槽座10一侧缘上对应第一处理槽11a内设有一废水入口12,以利废水进入处理槽11内,并能适当地受槽内矮墙111的缓冲作用;另于槽座10与废水入口12侧缘的相邻缘面上对应第二至第五处理槽上穿设有衔接孔13,而于相对缘面上设有一刮物排出槽道14;如图3所示,于废水入口12缘面的相对缘面上设一放流口15。
该泵浦20位于槽座10的处理槽11下方,一端与供水部连接,并装设一侧压计211及空气阀21用以适当控制调节泵浦20所吸入的气体量,另一端与高压桶25连接,使适量的水与气体在桶内充分混合,减压阀26可缓冲高压桶25流出的水流,以缓缓地送入处理槽。
参见图2,气泡水供给装置35位于槽座10的衔接孔13的缘面上,由一主管351,一端与减压阀26连接,其上分别凸设有四个供给管352,每个供给管352与槽座10上的衔接孔13连接,并于管上设有调节钮353,以适当调节控制。
参见图7,刮除元件40位于槽座10的第二至第五处理槽11b-11e上;它有一马达41,位于槽座的第六处理槽11f上,并连接一链条42,齿接于第一杆体43端缘上的齿轮431,该第一杆体43位于刮物排出槽道14的内侧与第二杆体44位于气泡水供给装置35的内侧相对应,于每个槽上均设有齿接两杆体43、44的一组齿条45,于该齿条45上横装有一组上下相对应的刮除刀片46,可借马达41带动链条42,第一杆体43转动,再借齿条45连接第二杆体44,使刮除刀片4b借齿条45循环式持续转动,沿着每一处理槽上方在预定高度处重覆循环刮刷污物。
参见图8水位控制装置50,位于第六处理槽11f矮墙111上;它有一呈冂形固定体51,位于矮墙111上方,在其顶端凸设一具有内螺纹的螺体511,于固定体51中空内设一挡水板52,下端嵌设在矮墙111处,顶端缘连设一具外螺纹的螺杆53,螺杆53自由端螺接在螺体511内,当旋调螺杆53时即可带动挡水板52改变其高度,以控制处理槽内的水位高度。
综上所述,由泵浦20,空气阀21控制调节,由供水部抽取适量水同时吸入适量气体,向高压桶25推进,使气体和水充分混合,流经减压阀26减压,使含小气泡的水缓缓地经气泡水供给装置35的主管351传递至四个供给管352,再经槽座10上的四个衔接孔13进入四个处理槽11b,11c,11d,11e内,位于槽上的刮除元件40在马达41的带动下,使刮除刀片46不断地循环持续转动;;而刮除浮在水面上的污物,在槽座10的侧缘面上设有一刮物排出槽道14,被刮除的污物留滞在刮物排出槽道14上,便于清除,经多个处理槽的多段流程,污水与每个处理槽内的气泡水不断地浮化混合在一起,浮在水面,则刮除刀片46不断地循环清除污物,使流至最后处理槽内的水达到完全净化的目的,再由槽座10上的放流口15排放出去。
如要调节处理槽11内的水位高度,可旋转螺杆53,带动挡水板52,以控制处理槽11内的水位高度,以利刮除浮起物。
另外泵浦20由供水部抽取的适量水,可用槽座10净化后的水,见图3,在槽座10上设一回流管16,回流管16位于放流口15侧下方,一端延伸至泵浦20,可节省成本,依此方式,第一次使用时可在槽中放满清水,再开机使用,处理过的水部分由放流口15放流,部分由回流管16抽回继续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水处理压浮槽由槽座(10),泵浦(20),高压桶(25),减压伐(26),气泡水供给装置(35),刮除元件(40),水位控制装置(50)等组成,其特征在于槽座(10)上设有数个处理槽(11),各槽内设有矮墙(1110,将该槽(11)内区分为压浮区(6)和浮除区(7),且相邻两槽底设有底层流道(112),由前一槽的浮除区(7)底部通往下一槽的压浮区(6)的底部,互为相通;于槽座(10)的一侧缘上设有一废水入口(12),相对侧缘设一放流口(15),并于两侧缘的相邻缘面上对应各处理槽上设有衔接孔(13);刮除元件(40),由动力马达(41),传动装置,刮除刀片(46)组成,刮除元件(40)位于槽座(10)的每一处理槽(11)上,于传动装置上横设有一组上下相对的刮除刀片(46);水位控制装置(50)位于最后一处理槽(11f)上,可控制处理槽(11)内的水位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压浮槽,其特征在于气泡水供给装置(35)位于槽座(10)的衔接孔(13)的缘面上,由一主管(351),一端与减压阀(26)连接,其上分别凸设有四个供给管(352),每个供给管(352)与槽座(10)上的衔接孔(13)连接,并于管上设有调节钮(35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压浮槽,其特征在于刮除元件(40)位于槽座(10)的第二至第五处理槽(11b-11e)上;它有一马达(41),位于槽座的第六处理槽(11f)上,并连接一链条(42),齿接于第一杆体(43)端缘上的齿轮(431),该第一杆体(43)位于刮物排出槽道(14)的内侧与第二杆体(44)位于气泡水供给装置(35)的内侧相对应,于每个槽上均设有齿接两杆体(43)、(44)的一组齿条(45),于该齿条(45)上横装有一组上下相对应的刮除刀片(4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压浮槽,其特征在于水位控制装置(50),位于第六处理槽(11f)矮墙(111)上;它有一呈“冂”形固定体(51),位一于矮墙(111)上方,在其顶端凸设一具有内螺纹的螺体(511),于固定体(51)中空内设一挡水板(52),下端嵌设在矮墙(111)处,顶端缘连设一具外螺纹的螺杆(53),螺杆(53)自由端螺接在螺体(5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压浮槽,其特征在于在槽座(10)的侧缘面上设有一刮物排出槽道(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压浮槽,其特征在于在槽座(10)上设一回流管(16),回流管(16)位于放流口(15)侧下方,一端延伸至泵浦(20)。
专利摘要一种水处理压浮槽,由泵浦将水抽入高压桶内与气体充分混合,经减压阀减压后由气泡水供给装置进入每个处理槽内与进入处理槽内的废水经槽内矮墙的缓冲作用后与气泡水混合,同时受到位于槽上的刮除元件作用,将浮升至水面上的污物排除,并经多段流程在多个处理槽内与气泡水混合,使刮除元件不断地循环运动刮除污水,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文档编号C02F1/24GK2201389SQ9422201
公开日1995年6月21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2日
发明者吴俊彦 申请人:吴俊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