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867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絮凝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板,特别是给水常规处理系统设置在澄清池悬浮泥渣层中的强化接触絮凝装置。
在给水常规处理系统中,澄清池的作用是将加速混凝剂的原水,自下而上通过其悬浮泥渣层,使原水中由胶体杂质形成的微絮粒与具有活性并呈悬浮状的成熟絮粒发生接触吸咐作用,形成肉眼可见较大的絮凝粒,以使在后续澄清过程中达到固液分离水质澄清的目的。为加强原水微絮粒与成熟絮料接触碰撞机率,提高液面负荷,常在悬浮泥渣设置强化接触絮凝装置。常用的絮凝装置有折管式和斜板式两种,前者是塑料管由若干个支架分层固定在澄清池内,其结构复杂、安装、维修困难,且易发生堵塞现象;后者是多块与水平面成一倾角的板,通过金属件分别固定在澄清池内,为增加板的强度在每块板的两个面上分别设有多块加强板各胁板,其不足是板的斜长过大,既增加了澄清池的深度,又造成过多的池体无较面积,而且每块板的用料过多,安装、维修特别不方便。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板,它具有安装、维修方便,用料省之优点,而且可大大降低池体无效面积。
为实现上述止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一块折板和若干块撑板和支承板构成,折板的每一折转处呈>或<形,撑板和支承板与折板和水面相垂直,撑板分别焊接在折板每一折转处的内凹面上,以提高折板的刚度,支承板分别焊接在折板底部的斜面上,以支承折板直立不倒塌。使用中,将上折板,撑板和支承板构成絮凝板,逐块排列在澄清池的悬浮泥渣层中,当处理原水由澄清池底部进入池体内形成的上升水流通过絮凝板时,根据浅池原理,折板斜面可以增稠悬浮泥渣浓度。在折板之间的上升水流与不断沉于折板斜面并沿斜面向下滑移的泥渣发生相向运动,在折板每一折转处的上升水流又与斜面不断滑下的泥渣发生交叉接触,大增加了原水微絮粒与成熟絮粒的接触碰撞机率,使原水微絮粒与成熟料发生良好的接触絮凝效果。
为进一步增强原水微絮粒与成熟絮粒的接触絮凝作用,在折板的每一折转处增加一段与水平相垂直的过渡段。即可增加上升水流与下滑泥渣相互交叉接触的机率,以提高絮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故与常用的折管式和斜板式构成的絮凝装置机比具有以下优点1.每块絮凝板能自身稳定直立,安装时只需要逐块顺序排列即可完成,故安装、维修特别方便;2.每块絮凝板直立于澄清池内,大大减少了池体无效面积;3.折板、撑板和支承板焊成一体,其刚性较好,可减少板材的厚度,节省用料;4.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下面绘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附图,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列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排列组合图。

图1,图2所示,折板(1)各有一个呈>和<形的折转处,并形成四块折转斜面,在每一折转处各有5块撑板(2)分别焊接在其内凹面上,以提高折板(1)的刚度。在折板(1)底部的折转斜面(10)上焊有三块支承板(3),以支承整块絮凝板能自身直立。
见图4.图5所示,在折板(1)的每地折转处增加一段与水平面相垂直的过渡段(11),在每一折转处各有5块撑板(2)分别焊接在其内凹面上,在折转斜面(10)上焊接有三块支承板(3)。
见图3、图6所示,各有多块絮凝板排列组合而成,每块絮凝板之间的间距视具体情况,可由撑板(2)的尺寸来控制。当安装时,只需将首末两块絮凝板固定在澄清池池体上即可。
在使用中,可根据原水水质和澄清池的液面负荷以及池体尺寸等因素选择下列参数折板(1)的折转斜面为3~5块;每块折转斜面的长度L=1200~5000毫米;宽度B=300~500毫米;过渡段的高度B’=0~300毫米;相邻两折转斜面之间的夹角θ=110~130°;每一折转处的撑板(2)的数量为3-7块;支承板(3)的数量为2-3块。
上述折板(1)、撑板(2)和支承板(3)由硬聚乙烯和高抗冲聚苯烯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1.一种絮凝板,其特征在于由一块折板(1)和若干撑板(2)和支承板(3)构成,折板(1)相邻两个折转处各呈>和<形,撑板(2)和支承板(3)与折板(1)和水平相垂直,撑板(2)分别接在折板(1)每一折转处的内凹面上,支承板(3)分别焊接在折板(1)底部的斜面上。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板,其特征在于折板(1)的折转斜面为3-5块;相邻两块折转斜面之间的夹角θ为=110°~130°。
3.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絮凝板,其特征是折板(11)的每一折转处有一与水平面相垂直的过渡段(11)。
专利摘要一种絮凝板,属给水常规处理系统中设置在澄清池悬浮泥渣层中的强化接触絮凝装置,它由一块折板和若干块撑板和支承板构成,撑板焊接在折板每一折转处的内凹面上,支承板焊接在折板底部的斜面上。使用时,将絮凝板逐块排列在澄清池的悬浮泥渣层中,并固定首末两块絮凝板于池体上即可。该絮凝板的优点是:安装、维修特别方便,用料省,可大大减少池体无效面积,且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文档编号C02F1/52GK2286178SQ96230418
公开日1998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5日
发明者周桐生 申请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