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3180阅读:来源:国知局
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连接有一路纳米气泡排气管,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沿岸边的边岸水平设置,位于边岸内,其上设有数个竖直出气管,竖直出气管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的分支管,分支管刚好伸出边岸,两分支管间设有一位于边岸外,沿边岸面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数个排气孔,分支管伸出边岸的位置设有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纳米气泡排气管内设有增压器,所述增压器采用风光互补供电或国家电网供电。
[0024]作为优选:所述水域为河流、湖泊或港口。
[0025]作为优选:所述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还连接有一路位于水域地下水入口处的纳米气泡排气管,且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上也设有增压器和无线的岸边溶解氧传感器,岸边还设有获取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的岸边上位机。
[0026]作为优选:水域两岸设有伪装土建,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位于伪装土建内。
[0027]作为优选:所述尾部入水软管为五条,中间最短,两边最长,且均不与船舶的螺旋桨接触。
[0028]作为优选: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和斜出气管一体成型,斜出气管的倾斜角度为45度。
[0029]作为优选:所述船载溶解氧传感器和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自带GPS,还包括一国家水域污染智能监测器,与船载上位机和岸边上位机相连,获取船载溶解氧传感器和岸边溶解氧传感器的数据和GPS信息。
[0030]作为优选:所述甲板后方设有复氧舱,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和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设置在复氧舱。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船舶上设有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和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用来产生纳米气泡,纳米气泡通过纳米气泡排气管、侧面入水软管和尾部入水软管进入湖泊的水体,在船舶移动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在水体内释放纳米气泡,扩大了气液界面的交换面积;同时,在船航行时产生的波浪推动下,又进一步扩大了纳米气泡与水接触界面,产生了更好的溶氧效果。由于纳米气泡非常小,一个立方厘米的体积中就有纳米气泡一亿个。由于纳米气泡比表面积又非常大,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非常慢,能长时间在水中停留与扩散,因此具有超强的溶解氧的能力;气泡的表面能和内能也得以增强,例如0.1cm的大气泡分散成10nm微气泡,表面积增大10000倍,气泡的表面能也从0.1卡增强到5-10卡。表面能及气泡内能量的增强可以加强气泡表面的氧化反应,提高氧的利用率;同时纳米气泡还带负电位,这又使其具有杀菌功能。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比较成本”也较低,由此选用纳米汽泡是湖泊“持续复氧”的最大保障。
[0032]增压器,用以增强纳米气泡的排气压力,同时也增强了将船向前推行的力量,为此增压器的控制器设置在驾驶舱内,通过驾驶舱来进行控制。
[0033]所述斜出气管、侧面入水软管和尾部入水软管的尾部设有锥形口,使纳米气泡的出水压力再次增强,除进一步强化了船周污染物的治理外,还使增压的纳米气泡能在离船较远的距离和更大面积范围内与湖水混合。斜出气管斜向船尾设置,在排出纳米气泡的同时,还可以为船舶的前进提供动力。
[0034]船舷尾部设有数根长度不同的尾部入水软管,当船舶停驶时,有一定重量的锥形口因重力沉入湖水,三个不同长度的锥形口在不同的水深处排出加压的纳米气泡,可以对水域水体进行上中下三层的立体曝气;同时,锥形出口排出的加压纳米气泡,在压力的作用下,更易用对湖底缺氧或无氧的水体进行强化复氧,进一步增强了水域整体的复氧效果。
[0035]船舶在复氧过程中行驶会对水体进行经常性的搅动,促使水域产生了一定的动感,同时,也增加了纳米气泡与水的接确界面,实际增强了溶解氧的能力。另外,在水域两岸设有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和多路纳米气泡排气管,能够对岸边的水体增加纳米气泡,和船舶配合,达到提升水域整体富氧能力的作用。
[0036]水域两岸设置的纳米气泡排气管中,一路纳米气泡排气管沿岸边的边岸水平设置,位于边岸内,其上设有数个竖直出气管,竖直出气管上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水平的分支管,分支管刚好伸出边岸,两分支管间设有一位于边岸外、沿边岸面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数个排气孔,另一路位于水域地下水入口处。
[0037]首先,位于水域地下水入口处的纳米气泡排气管能够对岸边的地下渗水缝进行加压充氧,将其作为减少湖岸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入湖水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另一路纳米气泡排气管沿岸边的边岸水平设置,可以对沿岸的水体进行充氧,分支管位于竖直管的上部和底部,可以对水域的上层、底层进行充氧,加上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排气孔,可以对两分支管之间的水域进行充氧,达到立体充氧的效果,使更多的氧气溶解于水中。
[0038]当然本发明不仅可以设置在水域两岸,同时也可以用于所有的江河湖海岸线、包括不能通航的污染水域,是能长久持续防止岸线污染的根本保障设施。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与环境价值。
[0039]另,本发明所述船舷,是指船体两侧印刷舷号的部位。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图1中船舶复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图;
[0043]图4为图2的右视图;
[0044]图5为图1中伪装土建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6为图1中湖泊两岸复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7为船舶入港“定点复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8、沿港口岸线排列的复氧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中:1、国家水域污染智能监测器;2、风力发电机;3、驾驶舱;4、船载上位机;5、甲板;6、船舷;7、水位线;8、船载溶解氧传感器;9、纳米气泡排气管;10、斜出气管;11、锥形口 ;12、船底;13、增压器;14、纳米气管;15、固定支架;16、固定撑杆;17、侧面入水软管;18、溶解氧不足警示灯;19、支杆;20、复氧舱工作灯;21、复氧舱;22、船载底座;23、第一纳米气泡发生器组;24、电源控制柜;25、船舶主舱盖;26、船舱;27、通讯天线;28、第二纳米气泡发生器组;29、尾部入水软管;30、太阳能电池板;31、边岸;32、分支管;33、竖直出气管;34、岸边底座;35、电网接口 ;36、路灯杆;37、岸边纳米气泡发生器组;38、伪装土建;39、岸边溶解氧传感器;40、排气孔;41、连接管;42、地下水入口 ;43、游道;44、岸边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50]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一种提高水域整体复氧能力的富营养化治理系统,包括船舶,所述船舶包括船舷6、甲板5、驾驶舱3和船舱26,还包括船底12,驾驶舱3和船舱26顶部设有船舶主舱盖25 ;所述船舷6两侧分别水平设置一纳米气泡排气管9,纳米气泡排气管9下表面设有数个斜出气管10,所述纳米气泡排气管9靠近船体的吃水线,斜出气管10位于吃水线以下,与纳米气泡排气管9 一体成型,且向船尾倾斜45度设置,纳米气泡排气管9靠近船尾的一端连接有侧面入水软管17,所述船舷6尾部设有数根长度不同的尾部入水软管29,所述斜出气管10、侧面入水软管17和尾部入水软管29的尾部设有锥形口 11 ;所述尾部入水软管29为五条,中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