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32448阅读:来源:国知局
端。
[0022]10、本发明的结构科学合理且简单巧妙、制作省工省料而成本低、使用简约方便而效果稳定可靠且寿命长。
[0023]11、本发明的研制成功,将增氧机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可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在箱体内的主齿轮、从齿轮、带轴齿轮、传动齿轮、过度齿轮、执行齿轮、平面凸轮连接状况示意图。从该图可体现传动状况。
[0026]图中的标号:1、主齿轮,2、从齿轮,3、带轴齿轮,4、传动齿轮,5、输出轴,6、过度齿轮,7、执行齿轮,8、平面凸轮,9、升降杆,10、弹簧,11、重锤,12、电机,13、箱体,14、叶轮,15、升降杆套,16、电机罩,17、支撑杆,18、浮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具体实施方式】一
[002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正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
[0029]—种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由主齿轮1、从齿轮2、带轴齿轮3、传动齿轮4、输出轴5、过度齿轮6、执行齿轮7、平面凸轮8、升降杆9、弹簧10、重锤11、电机12、箱体13、叶轮14、升降杆套15、电机罩16、支撑杆17、浮体18构成;
[0030]所述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主齿轮I与从齿轮2咬合连接,其从齿轮2与带轴齿轮3的轴固定连接,其带轴齿轮3与传动齿轮4咬合连接,其过度齿轮6及传动齿轮4依次与输出轴5的上端段、穿出箱体13的输出轴5下端与叶轮14均固定连接,其过度齿轮6与执行齿轮7咬合连接,其执行齿轮7的上端面与平面凸轮8固定连接,其执行齿轮7的轴与箱体13的内底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其平面凸轮8的上斜面与升降杆9下端凸毂底端的锥形体滑动活连接,其升降杆9下端的凸毂上面与弹簧10的下端、弹簧10的上端与升降杆套15下端段的梯形管均顶压连接,其升降杆9与升降杆套15上下滑动活连接,其箱体13的上外壁与升降杆套15的法兰、升降杆9的上端与重锤11、箱体13的侧壁与支撑杆17的内端、支撑杆17的外端与浮体18的上端、电机12的上端与电机罩16、电机12的下端与箱体13的上外壁、电机12的输出轴与主齿轮I均固定连接。
[0031]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所述主齿轮1、从齿轮2、传动齿轮4、过度齿轮6、执行齿轮7均为齿轮状结构,所述带轴齿轮3为设置有连接轴的齿轮,所述输出轴5为连接叶轮的输出轴,所述平面凸轮8为主视面及后视面均具有弧度且顶面呈倾斜角度平面的斜向凸轮,所述升降杆9为圆柱体下端设置有凸毂且该所述凸毂的底端设置有锥形体的结构,所述弹簧10为压力弹簧,所述重锤11为球状结构,所述电机12为无极变速电机,所述箱体13为齿轮箱,所述叶轮14为锥形体上设置有拨水板的叶轮,所述升降杆套15为下端设置有法兰的梯形管状结构,所述电机罩16为锥形罩体状结构,所述支撑杆17为管状结构,所述浮体18为空腔且密闭的浮体。
[0032]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所述主齿轮1、从齿轮2、带轴齿轮3、传动齿轮4、过度齿轮6、执行齿轮7、平面凸轮8、均设置在箱体13内。
[0033]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所述平面凸轮8为1-3个。
[0034]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所述支撑杆17、浮体18均各为2-9个。
[0035]在上述的实施过程中:对所述平面凸轮8分别以1、2、3个进行了实施;对所述支撑杆17、浮体18均分别各以2、3、4、5、6、7、8、9个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0036]【具体实施方式】二
[0037]在【具体实施方式】一实施基础上进行实施,只是:①、通过调整过度齿轮6和执行齿轮7的齿数,来节执行齿轮7的转速,以此来调节增氧机浮沉快慢的节奏,根据实验表明,控制执行齿轮7的转速为15-60转/分,这样,可使增氧机每分钟浮沉15-60次为最佳。②、通过调节平面凸轮8最高最低点的距离,来调节增氧机上下浮沉的幅度,根据实验表明,增氧机上下浮沉的幅度在20-100mm为最佳。③、通过设定弹簧10的张力及重锤11的重量,来调节增氧机浮沉的幅度。根据实验表明,弹簧10的张力以0.3-3KG为最佳、重锤11为2-10KG为最佳。
[0038]在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所述执行齿轮7的转速分别以15、20、25、30、35、40、
45、50、55、60转/分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增氧机每分钟浮沉次数分别以15、20、25、30、35、40、45、50、55、60次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平面凸轮8最高最低点的距离进行了调节,以此控制增氧机上下浮沉的幅度分别以20、30、40、50、60、70、80、90、10mm进行了实施;对所述弹簧10的张力分别以0.3,0.5,0.8、1、1.5、1.8、2、2.3,2.5,2.8、3KG进行了实施;对所述重锤11分别以2、3、4、5、6、7、8、9、10KG进行了实施;均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0039]以上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但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而作出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由主齿轮(I)、从齿轮(2)、带轴齿轮(3)、传动齿轮(4)、输出轴(5)、过度齿轮(6)、执行齿轮(7)、平面凸轮(8)、升降杆(9)、弹簧(10)、重锤(11)、电机(12)、箱体(13)、叶轮(14)、升降杆套(15)、电机罩(16)、支撑杆(17)、浮体(18)构成; 所述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主齿轮(I)与从齿轮(2)咬合连接,其从齿轮(2)与带轴齿轮(3)的轴固定连接,其带轴齿轮(3)与传动齿轮(4)咬合连接,其过度齿轮(6)及传动齿轮(4)依次与输出轴(5)的上端段、穿出箱体(13)的输出轴(5)下端与叶轮(14)均固定连接,其过度齿轮(6)与执行齿轮(7)咬合连接,其执行齿轮(7)的上端面与平面凸轮(8)固定连接,其执行齿轮(7)的轴与箱体(13)的内底壁通过轴承固定连接,其平面凸轮(8)的上斜面与升降杆(9)下端凸毂底端的锥形体滑动活连接,其升降杆(9)下端的凸毂上面与弹簧(10)的下端、弹簧(10)的上端与升降杆套(15)下端段的梯形管均顶压连接,其升降杆(9)与升降杆套(15)上下滑动活连接,其箱体(13)的上外壁与升降杆套(15)的法兰、升降杆(9)的上端与重锤(11)、箱体(13)的侧壁与支撑杆(17)的内端、支撑杆(17)的外端与浮体(18)的上端、电机(12)的上端与电机罩(16)、电机(12)的下端与箱体(13)的上外壁、电机(12)的输出轴与主齿轮⑴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I)、从齿轮(2)、传动齿轮(4)、过度齿轮¢)、执行齿轮(7)均为齿轮状结构,所述带轴齿轮(3)为设置有连接轴的齿轮,所述输出轴(5)为连接叶轮的输出轴,所述平面凸轮(8)为主视面及后视面均具有弧度且顶面呈倾斜角度平面的斜向凸轮,所述升降杆(9)为圆柱体下端设置有凸毂且该所述凸毂的底端设置有锥形体的结构,所述弹簧(10)为压力弹簧,所述重锤(11)为球状结构,所述电机(12)为无极变速电机,所述箱体(13)为齿轮箱,所述叶轮(14)为锥形体上设置有拨水板的叶轮,所述升降杆套(15)为下端设置有法兰的梯形管状结构,所述电机罩(16)为锥形罩体状结构,所述支撑杆(17)为管状结构,所述浮体(18)为空腔且密闭的浮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I)、从齿轮(2)、带轴齿轮(3)、传动齿轮(4)、过度齿轮(6)、执行齿轮(7)、平面凸轮(8)、均设置在箱体(1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凸轮(8)为1-3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7)、浮体(18)均各为2-9个。
【专利摘要】本发明可升降浮沉式增氧机为机械领域。以缓升急降技术,其主齿轮与从齿轮、带轴齿轮与传动齿轮、过度齿轮与执行齿轮咬合,从齿轮与带轴齿轮的轴固定,过度齿轮及传动齿轮与输出轴上端段、穿出箱体的输出轴下端与叶轮、执行齿轮上端面与平面凸轮、执行齿轮的轴与箱体内底壁通过轴承固定,平面凸轮上斜面与升降杆下端凸毂底端的锥形体滑动活连接,升降杆下端的凸毂上面与弹簧下端、弹簧上端与升降杆套的梯形管顶压,升降杆与升降杆套滑动活连接,箱体上外壁与升降杆套法兰、升降杆上端与重锤、箱体侧壁与支撑杆内端、支撑杆外端与浮体上端、电机上端与电机罩、电机下端与箱体上外壁、电机输出轴与主齿轮固定。用于鱼池增氧。结构简效果好。
【IPC分类】C02F7/00, A01K63/04
【公开号】CN104909479
【申请号】CN201510329214
【发明人】梁家明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金合诚农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