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996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滤芯,并且这些滤芯通常都分开设置。在换芯时,每个滤芯的更换时间均不相同,并且每个滤芯均单独进行换芯操作,不仅更换极不方便而且还会存在较大的漏水风险。
[0045]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00含有多个滤芯层21,并且多个滤芯层21集成在一起,当需要换芯时,多个滤芯可以一起从壳体10的滤芯取出口 11移出,更换方便且接头数目少,有效减小了漏水风险。同时,多个滤芯层21的寿命可以匹配为一致,例如,预处理滤芯层21与精细过滤层的寿命匹配一致,由此,多个滤芯层21可以一起进行更换,更换更加方便,并且有效避免了某些滤芯没有到寿命即被丢弃的损失,有效降低了成本。
[0046]可选地,多个滤芯层21可以嵌套设置。也就是说,多个滤芯层21呈内外套设的布置方式。由此,复合滤芯100可以呈卷绕式或类似年轮式的结构,结构更为紧凑,体积更小,并且滤芯层21越往外表面积越大,过滤效果好。其中,多个滤芯层21可以同轴设置,也可以不同轴设置,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00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滤芯层21还包括折叠PP层(未示出),在水流方向上折叠PP层设在预处理滤芯之前。折叠PP层纳污能力较强,可以截留水中的杂质和污物,对预处理滤芯和精细过滤层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0048]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折叠PP层可以为单独选配和更换的零件,以作为备用件使用,并且可以根据水质有选择性的安装,其中折叠PP层的折高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进行规定。例如,可以在水质较差时选择可以安装具有较大折高的折叠PP层以对预处理滤芯和精细过滤层起到较好的保护。
[0049]优选地,预处理滤芯套设在精细过滤层的外周,折叠PP套设在预处理滤芯的外周。也就是说,折叠PP层、预处理滤芯和精细过滤层由外向内嵌套设置,折叠PP层位于外侧,精细过滤层位于内侧,水流方向由外向内流动。由此,多个滤芯层21的过滤精度由外向内逐层精细,外侧的滤芯层21,例如折叠PP层可以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纳污能力,有效防止预处理滤芯发生堵塞且过滤效果提高。
[0050]可选地,预处理滤芯可以包括两层:PP无纺布卷绕层和活性炭纤维卷绕层。其中,PP无纺布卷绕层可以绕设在活性炭纤维卷绕层的外侧。精细过滤层可以为RO膜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PP无纺布卷绕层的过滤精度可以设置为5 μπι,折叠PP层的过滤精度可以设置为大于PP无纺布卷绕层的过滤精度,以保证过滤效果。另外,不同地域可以根据不同的水质设置多个滤芯层21的厚度。
[0051]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盖30朝向复合滤芯本体20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压紧凸起31。
[0052]具体地,顶盖30上设有多个沿顶盖3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压紧凸起31,当顶盖30设在复合滤芯本体20的顶部时,每个压紧凸起31止抵在复合滤芯本体20的顶部以使复合滤芯本体20固定在壳体10内,而压紧凸起31分别沿周向间隔开布置,可以保证复合滤芯本体20的顶部在周向受力均匀,从而保证复合滤芯本体20安装的可靠性,避免复合滤芯本体20在壳体10内活动造成破损。
[0053]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压紧凸起31的朝向复合滤芯本体20的端面处在同一平面内。
[0054]也就是说,顶盖30朝向复合滤芯本体20的下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的压紧凸起31,每个压紧凸起31凸出于顶盖30的下表面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当顶盖30止抵在复合滤芯本体20的顶部时,每个压紧凸起31可以均匀地在复合滤芯本体20上施加压紧力,保证了复合滤芯本体20受力均衡,避免复合滤芯本体20因在壳体10内倾斜布置引起漏水的问题。
[00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顶盖30与复合滤芯本体20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结构35。例如,该定位结构35可以为卡扣定位,也可以通过定位孔与定位柱之间的配合实现定位,从而保证顶盖30可以准确、快速地安装在复合滤芯本体20上,提尚了复合滤芯100的装配、换芯效率。
[0056]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定位结构35包括设置在顶盖30上的中空的顶盖定位柱351以及设置在复合滤芯本体20上且能够插接定位在顶盖定位柱351内的复合滤芯本体定位柱352。
[0057]换言之,定位结构35主要由顶盖定位柱351和复合滤芯本体定位柱352组成,其中顶盖定位柱351设在顶盖30朝向复合滤芯本体20的侧面上,顶盖定位柱351的中部具有定位孔,而复合滤芯本体定位柱352设在复合滤芯本体20的顶部,其中顶盖定位柱351与复合滤芯本体定位柱352的位置相互对应,当顶盖30设在复合滤芯本体20的顶部上时,顶盖定位柱351套设在复合滤芯本体定位柱352上,即复合滤芯本体定位柱352插接在中空的顶盖定位柱351内,从而在顶盖30的安装过程中起到定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该复合滤芯100的装配效率,从而使换芯效率得到提高。
[0058]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盖定位柱351位于定位的中央位置,多个压紧凸起31环绕顶盖定位柱351布置且每个压紧凸起31与顶盖定位柱351之间设置有连接臂32,多个连接臂32以顶盖定位柱351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
[0059]如图5所示,顶盖30的下表面设有多个沿顶盖3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压紧凸起31,而顶盖30的中央位置上设有一个中空的顶盖定位柱351,每个压紧凸起31与处于顶盖30中央位置的顶盖定位柱351通过连接臂32相连,从而提高了该顶盖30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可选地,相邻的两个压紧凸起31之间也可以设有连接凸筋37,大大提高了该顶盖30的结构强度。
[0060]其中,顶盖30的背离复合滤芯本体20的一侧设置有相对顶盖30可翻转的顶盖提手33。具体地,如图7所示,顶盖30的上表面设有顶盖提手33,该顶盖提手33可以相对顶盖30翻转,当顶盖提手33处于折叠位置时,顶盖提手33与顶盖30的上表面平齐以保证其它部件的稳定设置(例如压盖40),而当翻起顶盖提手33时,人手可以通过提起顶盖提手33将顶盖30从壳体10的滤芯取出口 11取出,方便操作、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复合滤芯100的换芯效率。
[0061]可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盖提手33相对顶盖30可在折叠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枢转;顶盖提手33上设置有杠杆结构34,在顶盖提手33从折叠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期间、杠杆结构34适于推压壳体10以使顶盖提手33以及顶盖30向壳体10外移动。
[0062]也就是说,顶盖提手33与顶盖30可枢转地相连,顶盖提手33与顶盖30相连的位置处设有杠杆结构34,当顶盖提手33相对于顶盖30在折叠位置与打开位置枢转时,顶盖提手33上的杠杆结构34可以推压壳体10的上表面,即杠杆结构34与顶盖30的上表面接触点为支点,而人手的施力点位于顶盖提手33的中部,这样可以很省力地将顶盖30从壳体10内取出,提高了复合滤芯100的换芯效率。
[0063]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盖30的外周面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36。如图5所示,该密封结构36形成为环形,环形的密封结构36套设在顶盖30的外周壁上,当顶盖30设在壳体10内时,顶盖30的压紧凸起31止抵在复合滤芯本体20的上表面,而密封结构36嵌设在顶盖30的外周壁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从而避免该复合滤芯100在径向发生漏水,保证该复合滤芯100的密封性。
[0064]当然,由于密封结构36嵌设在顶盖30的外周面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在换芯过程中,人手要从壳体10内取出顶盖30不仅要克服顶盖30的自重,还需要克服密封结构36与壳体10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因此,人手要将顶盖30从壳体10内取出需要较大的力,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30上设有顶盖提手33,并在顶盖提手33上设置杠杆结构34,可以很省力地将顶盖30以及密封结构36 —起从壳体10内取出,换芯过程中省时省力、操作方便。
[0065]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压盖40包括环形的压紧部41以及侧壁部42,侧壁部42设置在压紧部41的外周沿,侧壁部42与壳体10连接,压紧部41压紧在顶盖30的顶部。
[0066]换言之,压盖40主要由环形压紧部41和环形侧壁部42组成,其中侧壁部42的上端与压紧部41的外周沿相连,压紧部41的内径尺寸小于顶盖30的外径尺寸,当压盖40与壳体10相连时,压盖40的压紧部41将顶盖30以及复合滤芯本体20压紧在壳体10内,从而起到了固定复合滤芯本体20的作用,该压盖40的压紧部41可以防止顶盖30和密封结构36在轴向发生窜动,保证复合滤芯100的密封性以及复合滤芯本体20的安装可靠性。
[0067]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侧壁部42与壳体10螺纹连接。通过将压盖40与壳体10螺纹连接,使得复合滤芯100的装配和拆卸方便,当复合滤芯100需要换芯时,首先将压盖40从壳体10上旋开,然后依次从滤芯取出口 11取出顶盖30和复合滤芯本体20,并将新的复合滤芯本体20放入壳体10内,然后安装顶盖30以及密封结构36,最后将压盖40设在壳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