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34282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净化设备,尤其涉及适用于河湖清淤工程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水资源的短缺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中水开发与回用技术在水处理技术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中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目前,净化水的工艺一般采用强化混凝+沉淀的工艺对中间水进行处理,但河湖清淤一体化工程中淤泥脱水站的建设严重受到场地的制约,无法安置大型沉淀池给中水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水力停留时间,从而致使水中的悬浮物偏多,达不到理想的回用状态,导致后续的药剂溶配、设备清洗受到影响,降低了药剂的有效使用率,影响淤泥脱水的处理效果,也同时加重污水处理内循环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过滤中水中的悬浮物,提高水处理过程中尾水的回用能力,提供较低浊度下的中水回用资源,且占地面积小,设备可随工程场地的变更转场使用。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包括混凝罐,混凝罐进水管与混凝罐的底部连通,混凝罐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连通,所述净化罐的顶部分别开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填料口、第一排气管出水管及第一检修口,所述净化罐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重力分离区、过滤区及清液区,于所述过滤区与重力分离区之间还设置用于承载填料的细格栅,在所述细格栅的上部还设置盖板,于所述盖板上设置多个滤帽;在所述过滤区内还布置多个用于吸附中水悬浮物的过滤介质,在所述净化罐上还连反冲排水管和第二排气管。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所述净化罐为筒形,在所述净化罐的底部形成锥体结构,在所述锥体结构上还设置第二检修口,所述锥体结构还与排泥管连通;
[0008]所述第一排气管与第二排气管的高度相同,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还设置虹吸阻断P ;
[0009]于所述净化罐上还设置观察口 ;
[0010]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及净化罐的出水管上还分别设置压力表,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上还设置流量表;
[0011]在所述混凝罐的中部还开有絮凝剂投放口,在混凝罐进水管上还设置混凝剂投放P ;
[0012]所述混凝罐出水管的一端与净化罐的中部连接;
[0013]所述过滤介质采用纤维球。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混合罐的布置能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提升药剂使用效果,通过将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的中部连通,使污水进入净化罐内后形成旋流,形成的旋流具备一定的剪切力,进一步使混凝过程中的絮体相互碰撞、变大。在过滤过程中,纤维球被填充在净化罐的过滤区内,由于纤维球的比重小,当污水上升至过滤区时,净化罐内的水压作用在纤维球上,使纤维球压附在滤帽外围形成滤料层,滤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第一排气管及第二排气管的布置能实现净化罐内液位上升时、罐体内部原有空气的排除,在第二排气管上设置虹吸阻断口,防止罐体内外压强查之下产生的虹吸现象,观察口的布置可通过观察出水情况判别净化效果,最后本实用新型可以快速拆装、便于转运和移动,有效满足了工程化实施的转场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净化罐的后视图。
[0018]其中:1、混凝罐进水管;2、混凝剂投放口 ;3、混凝罐;4、絮凝剂投放口 ;5、混凝罐出水管;501、压力表;502、流量表;6、净化罐;601、重力分离区;602、过滤区;603、清液区;604、滤帽;605、纤维球;606、细格栅;607、沉淀区;7、检修口 ;8、排泥管;9、检修口 ;10、出水管;11、第一排气管;12、填料口 ;13、反冲排水管;14、观察口 ;15、第二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图2所示,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包括混凝罐3,混凝罐进水管I与混凝罐3的底部连通,混凝罐3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水管5与净化罐6连通,混凝罐出水管5的一端与净化罐6的中部连接。在混凝罐出水管5及净化罐6的出水管10上还分别设置压力表501,在混凝罐出水管5上还设置流量表502,在混凝罐3的中部还开有絮凝剂投放口4,在混凝罐进水管I上还设置混凝剂投放口 2。
[0021]如图2所示,净化罐6为筒形,在净化罐6的底部形成锥体结构,在锥体结构上还设置第二检修口 7,锥体结构还与排泥管8连通。净化罐6的顶部分别开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填料口 12、第一排气管11出水管10及第一检修口 9,净化罐6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607、重力分离区601、过滤区602及清液区603,于过滤区602与重力分离区601之间还设置用于承载填料的细格栅606,在细格栅606的上部还设置盖板608,于盖板608上设置多个滤帽604 ;在过滤区602内还布置多个用于吸附中水悬浮物的纤维球605,在净化罐6上还连反冲排水管13和第二排气管15。上述第一排气管11与第二排气管15的高度相同,当净化罐6内的水位上升时,净化罐6罐体内原有空气分别从第一排气管11及第二排气管15中排出,在第二排气管15上还设置虹吸阻断口,虹吸阻断口放置净化罐6罐体内外压强差之下产生虹吸现象。于净化罐6的外表面还设置观察口 14,观察口 14由球阀控制开关,该观察口 14为多个,分别设置于净化罐6的不同高度,可通过观察出水情况判别净化效果。
[002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23]如图1、图2所示,中水经由混凝罐进水管I通过提升栗提升置混凝罐3内,在此过程中加入预先按一定浓度配比好的混凝剂,混凝剂通过混凝剂投放口 2放入,混凝剂在混凝罐进水管I内与泥浆形成的混合液混合并进入至混凝罐3内部形成剧烈的紊流,此时通过絮凝剂投放口 4加入预先配比好的絮凝剂,絮凝剂与中水充分混合后通过混凝罐出水管5沿净化罐6的中部切面进入,并在净化罐6内形成紊流,形成较小的扰动,由此促进了絮状物的相互网捕、吸附及沉淀,随着净化罐6内的液位不断上升,在净化罐6内的空气分别从第一排气管11及第二排气管15内排出,当污水液位到达过滤区602时,净化罐6内的水压作用在过滤区602内的多个纤维球605上,使其被压附在滤帽605外围并形成滤料层,滤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可有效完成对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有效净化水质,上述去除掉主要悬浮物的中水通过纤维球605滤料层的深度吸附,通过滤帽604进入清液区603,最后由出水管10排出,沉淀区607内的污泥则通过排泥管8排出至净化罐6外。
[0024]当本实用新型需要反清洗时,原出水管10变为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水由外接清洗栗、反冲洗进水管直接提升至净化罐6内,反冲水通过滤帽604向纤维球605喷射清洗水,从而实现对纤维球605的清洗,清洗后的中水在净化罐6内沉淀,当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由反冲排水管13排出。
[0025]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权项】
1.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罐(3),混凝罐进水管(I)与混凝罐(3)的底部连通,混凝罐(3)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水管(5)与净化罐(6)连通,所述净化罐(6)的顶部分别开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填料口(12)、第一排气管(11)出水管(10)及第一检修口(9),所述净化罐¢)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07)、重力分离区¢01)、过滤区(602)及清液区¢03),于所述过滤区(602)与重力分离区(601)之间还设置用于承载填料的细格栅¢06),在所述细格栅¢06)的上部还设置盖板¢08),于所述盖板(608)上设置多个滤帽(604);在所述过滤区¢02)内还布置多个用于吸附中水悬浮物的过滤介质,在所述净化罐(6)上还连反冲排水管(13)和第二排气管(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罐(6)为筒形,在所述净化罐出)的底部形成锥体结构,在所述锥体结构上还设置第二检修口(7),所述锥体结构还与排泥管(8)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11)与第二排气管(15)的高度相同,在所述第二排气管(15)上还设置虹吸阻断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净化罐(6)上还设置观察口(14)。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及净化罐¢)的出水管(10)上还分别设置压力表(501),在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上还设置流量表(50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罐(3)的中部还开有絮凝剂投放口(4),在混凝罐进水管(I)上还设置混凝剂投放口(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罐出水管(5)的一端与净化罐(6)的中部连接。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采用纤维球(605)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包括混凝罐,混凝罐进水管与混凝罐的底部连通,混凝罐的顶部通过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连通,净化罐的顶部分别开有与罐体内部连通的填料口、第一排气管出水管及第一检修口,所净化罐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形成沉淀区、重力分离区、过滤区及清液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混合罐的布置能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提升药剂使用效果,通过将混凝罐出水管与净化罐的中部连通,污水进入净化罐内后形成旋流,进一步使混凝过程中的絮体相互碰撞、变大,纤维球压附在滤帽外围形成滤料层,滤层空隙沿水流方向逐渐变小,从而实现对污染物的截留、吸附作用,有效满足了工程化实施的转场要求。
【IPC分类】C02F9/04
【公开号】CN204803150
【申请号】CN201520548971
【发明人】高扬, 孙科, 顾晓慧, 吴玲玲, 沈晚莲
【申请人】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