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167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域周围可设置反光板增强光的接收,以提高导光柱的工作效率。
[0035]本实用新型所述水体生态增氧设备与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配合使用,即将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安装在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的近处(1-2米),以避免夜间缺氧问题。二者结合使用也可减少晴天时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的供气频率,并通过水流扰动来提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的效率。但二者不可捆绑设计为一体,否则光柱的风动和传递波浪给水下的能力容易导致物理肺设施的磨损和破坏,或导致物理肺内气体的溢出而失效。
[0036]所述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是申请号为201110123399.9,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及其使用方法的中国专利中所公开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具体结构如下:
[0037]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固定在水体中,所述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采用高强度薄膜材料制作而成,在水下固定的大型开口气囊;气囊开口向下,气囊底部与水底有一定距离,所述的气囊底部与水底的距离为要增氧的水体层距离水底的高度;气囊顶部安装有连接管直通水面,且连接管上安装有单向阀门,同时在气囊外壁连接大量亲水的纤维或绳;向连接管内充气后的气体被保留在气囊内的上部,并直接与气囊下部水面接触,形成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所述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当为复杂水文状况下时,采用钢、塑或水泥材质的整体沉箱式气囊;所述的高强度薄膜材料采用亲水,不易漏气且难降解的致密编制材料。
[003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9]实施案例一:
[0040]在水质恶化的某劣5类乡村静水池塘中,围隔出独立水体100平方米,设置本实用新型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参数为:表面涂覆疏水材料的聚氯乙烯透明硬筒导光柱长3米,其中水下部分1.5米,露出水面1.5米,上部封闭后粘结上几片风叶成为垂直轴风车;光柱直径I米,内部装含铜离子2ppm的清水1.3米作为主体,水下部分黏贴较多预先培养起刚毛藻的玻纤绳。水底用沙袋沉底固定,导光柱通过一个轴承和尼龙绳与沙袋连接。附近(1-2米米内)安装一个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二者共同组成光学、风力氧物理肺。
[0041]按照隔离区100平方米配置I个光学、风力氧物理肺运行,该装置在风中会产生小幅度的摇动与缓慢转动,水体被搅动,阳光通过导光柱内清水进入浑浊水下。3个月后发现隔离区水质从对比池塘区的劣5类转化为接近3类水质,光学、风力氧物理肺的玻纤绳深水处长满青泥苔,近水面则大量繁殖刚毛藻,密集成簇。水生生物在该物理肺周边富集。显示出水体自净能力有较明显提高。导光柱局部疏水材料磨损的区域有发现青泥苔附着。
[0042]实施案例二:
[0043]在同一池塘另一角围隔出独立水体,不使用水下浆一一表面涂覆疏水材料的25升聚酯油桶即导光柱装2/3清水,后封闭平口,底部向上固定成排,清水内加入少量碱使PH大于10以免水变质。聚酯油桶水下周边悬装有海蛎壳的网兜兼作为重物,海蛎壳预先培育上刚毛藻与青泥苔。聚酯油桶上方粘结塑料片作为风帆。将多个聚酯油桶用竹筒固定在一起,竹筒用沙袋下沉固定。
[0044]此时聚酯油桶基本没入水下,与装有海蛎壳的网兜一起遇风摇动搅拌水体,光通过聚酯油桶内的清水进入浑浊水下。搅拌幅度明显大于实施案例一。附近(1-2米)安装一个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二者共同组成光学、风力氧物理肺。按照100平方米水面安置3平方米截面积的聚酯油桶组成的简易光风氧物理肺设置。3个月后发现隔离区水质从对比池塘区的劣5类转化为3类水质,光风氧物理肺的海蛎壳大量长满青泥苔,近水面则繁殖刚毛藻,水生生物在风光氧物理肺周边富集。显示出水体自净能力有较明显提高。该简易方法效果好,成本极低但景观效果不佳。
[0045]空白组物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单独运行3个月,围隔区内水质有明显好转但不如实施例一、二的效果。
[0046]本实用新型可以的导光柱可通过连接轴承和沉碇固定于水底,利用风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导光柱在水底进行对水的缓慢旋转搅动以及晃动,使光照区附近的藻类活跃,并将富氧水体与周围的缺氧水体进行周边及上下层混合,达到大面积增氧的目的。
[0047]疏水性光滑材料层作用是防止浮游生物或微生物等附着于光柱表面,影响光的调度。在水域周围可设置反光板增强光的接收,以提高导光柱的工作效率。与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的配合使用还能够解决夜间和阴雨天供氧较差的问题。
[0048]总之,本实用新型可在多种水体中稳定提供增氧并有助于水体生物恢复重建,其还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设备安装及维护简单,并且可以提供易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等优点。
[0049]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包括至少一透明空心导光柱,所述导光柱表面覆盖有疏水性光滑材料层,所述导光柱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风车或风帆叶片、浮板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导光柱的下部还设置有水藻附着部,所述导光柱的底部旋转或摇动固定于水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为聚氯乙烯、聚酯、聚酰胺、有机玻璃或聚碳酸酯导光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的长度为0.5?10m,长径比为2:1?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光滑材料层为硅树脂或氟树脂疏水性光滑材料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光滑材料层的厚度为5?100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藻附着部为毛刷状或绳束状粗糙网袋或网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网袋或网箱中装有PH缓冲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为内注满含有Cu2+、Ag+或H2O2的清水的导光柱。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周围设置有反光板。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生态增氧设备与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配合使用,且相距I?2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体生态增氧设备,所述水体生态增氧设备与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配合使用,且相距1~2m;所述水体生态增氧设备包括至少一透明空心导光柱,所述导光柱表面覆盖有疏水性光滑材料层,所述导光柱从上到下依次设有风车或风帆叶片、浮板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导光柱的下部还设置有水藻附着部,所述导光柱的底部旋转或摇动并固定于水底。本实用新型可在多种水体中稳定提供增氧并有助于水体生物恢复重建,其还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设备安装及维护简单,并且可以提供易于生物生存的环境等优点。
【IPC分类】C02F7/00
【公开号】CN205328713
【申请号】CN201521008711
【发明人】陈楷翰
【申请人】泉州师范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