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3710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该设备主体部分由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构成,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制成柱状、颗粒状或者块状,将其固定在河道底泥中,能有效去除河道底泥中重金属污染,可回收重金属离子,且不破坏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影响河床的稳定、两岸河堤的安全及河流下游的取水用水安全,该设备安全,低成本,操作简便,适宜于推广使用。
【专利说明】
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属于河道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河道底泥是指水体底部的表层沉积物质,由泥沙、土壤、腐殖质及微生物等构成,是河道中底栖生物的主要生活场所与食物来源,是河道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河道底泥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河流水体水质净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大量的排入河道,河道底泥污染日益严重,长期的积累使底泥中污染物成分复杂,难以去除。尤其是工业发展带来的重金属污染,因重金属不会被生物降解,当环境变化时,沉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重金属具有生物累积性,重金属通过生物新陈代谢可存留、积累和迀移在生物体中产生致毒致畸的危害,不仅危害河流的底栖生物,同时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0003]当前国内外对河流污染物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复方法可分为原位治理与异位治理两种技术。原位治理技术包括填砂掩蔽、固化掩蔽、物理淋洗等。异位处理则包括工程疏浚、固化填埋等。化学修复方法则是利用化学药剂与污泥中污染物进行氧化、还原、沉淀等反应,使重金属从底泥中分离出来。主要有氧化还原、化学浸提、化学淋洗等技术。生物修复法是利用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命过程将底泥中的重金属吸收、沉淀,改变重金属存在形态从而降低重金属毒性。
[0004]目前治理河道底泥的方法主要是异位处理,此法需要消耗大量化学药剂,运输成本高,且周边施工场地限制,能通过大型机械,挖走的底泥进行二次处理,如处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该法存在较多弊端,技术革新势在必行。底泥处理技术更偏向于同时具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趋势。
[0005]在公开号201510236655.3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 “一种季节性河流重金属污染底泥疏浚方法”,该技术通过断面围堰围挡,建设泥储池,安装提升栗等,采用高压冲刷水栗或土工机械对底泥进行工程疏浚作业。疏浚能将底泥中重金属永久性去除,但此法工程量大,投入多,且搬运出的底泥需要进一步处理,处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
[0006]在201410249133.2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固定化处理方法”,该技术通过将多种药剂添加到底泥中制备成固化泥块,然后运输到别处填埋,此法虽处理周期短,但运输成本高,且添加的化学药剂有二次污染的潜在风险。
[0007]在201110138736.1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去除河道底泥中重金属Cd的方法”,该技术运用到微生物淋滤技术进行生物修复,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微生物淋滤细菌制作生物淋滤的接种液,将接种液与待处理的河道底泥混合后曝气并搅拌,使重金属Cd被去除。此法不会破坏底泥中养分,但微生物培养条件苛刻,且不易宏观控制。
[0008]物理修复技术能带来明显的治理效果,但工程量大,治理成本高。化学修复的弊端在于消耗大量化学药剂,存在一定毒害性,且操作较为复杂,对底泥的副作用较大,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培养的条件比较严格且不易操控,而植物的生长周期长,生长条件具有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9]针对现有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去除和回收河道底泥中重金属,且不破坏河流原有的生态系统,不影响河床的稳定、两岸河堤的安全及河流下游的取水用水安全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该装置安全、低成本,操作简便,适宜于推广使用。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具有结构a、结构b或结构c:
[0011]结构a:由上部中空圆柱体和下部实心圆锥体组成,中空圆柱体和实心圆锥体由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构成;
[0012]结构b:包括上部柱体和柱体外部的柱罩,以及下部实心圆锥体;所述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构成,外中空棱柱体和内中空棱柱体之间区域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外中空棱柱体和内中空棱柱体的柱壁上均密集分布有小孔;
[0013]或者,所述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构成,外中空圆柱体和内中空圆柱体之间区域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外中空圆柱体和内中空圆柱体的柱壁上均密集分布有小孔;
[0014]结构c:由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构成的长方体砖块。
[0015]优选的方案,结构a的中空圆柱体外径为0.10?0.30米,内径为0.02?0.10米,长为0.5?2.0米,实心圆锥体高为0.02?0.30米。结构a设备由5?30千克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制成。
[0016]优选的方案,结构a中的中空圆柱体顶部设有网状不锈钢盖。
[0017]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构成,外中空棱柱体边长为0.02?0.25米,内中空棱柱体边长比外中空棱柱体边长短0.01?0.15米,内中空棱柱体和外中空棱柱体高均为0.5?2.0米;柱罩为中空棱柱体,边长比外中空棱柱体边长长0.03?
0.05米,高与内中空棱柱体及外中空棱柱体高一致。
[0018]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柱体或者由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构成,外中空圆柱直径为
0.02?0.25米,内中空圆柱体直径比外中空圆柱直径短0.03?0.20米,内中空圆柱体和外中空圆柱体高均为0.5?2.0米;柱罩为中空圆柱体,直径比外中空圆柱体直径长0.03?
0.05米,高与内中空圆柱体和外中空圆柱体高一致。
[0019]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实心圆锥体高为0.02?0.30米;
[0020]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所述的小孔的孔径为I?1.5毫米。
[0021]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外中空棱柱体和内中空棱柱体底部与实心圆锥体底面通过活动卡槽连接:或者外中空圆柱体和内中空棱柱体底部与实心圆锥体底面通过活动卡槽连接;柱罩底部与实心圆锥体底面通过活动卡槽连接。
[0022]优选的方案,结构c中的长方体砖块尺寸大小为(5?30)cmX (3?25)cmX (I?10)cm0
[0023]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用网袋分装成小袋,填充在外中空棱柱体和内中空棱柱体之间的区域或者填充在外中空圆柱体和内中空圆柱体之间的区域。结构b设备中填充量为2?30千克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
[0024]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柱体顶部设有密封内盖。用于封闭外中空棱柱体和内中空棱柱体之间区域或外中空圆柱体和内中空圆柱体之间区域。
[0025]优选的方案,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或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为购买于格丰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MAO1、MFO1、MPO2和MPOI中的至少一种。MAOI主要吸附镉、铅、锌、汞、铜、铊等重金属,MFOI主要吸附砷和铅,MPOI和MP02的特点是在酸性条件下对镉、铅、锌、汞、铜、铊等具有较好吸附作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以纳米多孔陶瓷为载体,纳米孔洞内表面密集修饰了含官能团的单分子层。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以陶瓷材料为载体,其具有陶瓷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如耐酸碱、耐高温、机械强度大;2、陶瓷材料表面及内部具有发达的纳米孔系结构,其比表面积大,孔径由15纳米到200纳米范围内可控,比表面积高达900m2/g,吸附重金属的容量大;3、纳米孔洞的内表面密集有序地接枝有含活性有机官能团的有机单分子层,而活性有机官能团对重金属离子具有吸附、络合、螯合等作用,其表现出较强的吸附重金属的能力;4、不同的活性有机官能团对不同的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不同,其对不同重金属表现出选择性吸附效果。
[002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结构a设备和结构b设备具有内部空腔结构,其工作原理是将结构a和结构b设备植入河道后,底泥中含有重金属的水不断通过柱体柱壁渗入柱体内部空腔,在水通过柱体柱壁时,水中的重金属被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吸附,净化水进入柱体内部空腔,而柱体内部空腔中的水与河流底部的流水存在压差,使柱体内部的水不断向上流出柱体,被河流底部流水带走,如此循环,达到不断净化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目的。结构c设备,可以一直放置在河道底泥中,通过底泥中水的渗透作用吸附水中重金属。
[002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设备中,采用的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吸附的重金属可以通过EDTA溶液或盐酸溶液进行洗脱,使纳米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再生,同时得到含重金属的溶液,使重金属得到回收,再生重金属吸附柱重复使用。
[0028]优选的方案,结构b中的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柱罩及实心圆锥体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0029]结构a设备的使用方法:将结构a的设备按纵横间隔I?4米植入河道底泥中,植入深度为柱头高出河道底泥表层0.05?0.30米,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处理。
[0030]结构b设备的使用方法:将结构b设备按纵横间隔I?4米植入河道底泥中,植入深度为柱头高出河道底泥表层0.05?0.30米;再拆除柱罩,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
[0031]结构c设备的使用方法:将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制成长方体砖状,均匀埋入河道底泥中;每块长方体砖状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重0.2?3千克,平均每立方米河道底泥中埋入2?10千克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对河道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吸附处理。
[0032]以I?12个月为吸附周期,吸附几个周期后,取出设备,通过EDTA溶液或盐酸溶液对对吸附了重金属的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进行洗脱,回收重金属溶液,同时使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再生。
[0033]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0034](I)能持续长久的吸附底泥中或水中的重金属,可大幅降低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
[0035](2)无需围堰、截流等高难度施工,不扰动河底污泥,不影响布置点下游的河水水质。不影响底泥生态稳定性,不破坏河流生态系统;材料布置于河道内不会影响河流的正常通行和河面作业。
[0036](3)不但可以去除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而且可以回收重金属,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可再生,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0037](4)实施便利,成本低,不需在河岸周边征地建设大型施工场地,适用于各类型河流河道底泥治理。
[0038](5)选用的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且稳定性好,长期使用不释放有害成分,不会给底泥带来任何副作用,不影响河道水体的平衡系统,且材料可回收再生。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结构a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剖面图;
[0040]【图2A】为结构b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剖面图;
[0041]【图2B】为结构b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剖面图;
[0042]【图3】为结构c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剖面图;
[0043]【图4】为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剖面图;
[0044]I为结构a的实心圆锥体,2为结构a的中空圆柱体,3为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4为网状不锈钢盖,5为结构a的空腔,6为结构b的实心圆锥体,7为活动卡槽,8为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9-1为中空棱柱体柱罩,9-2为中空圆柱体柱罩,10为小孔,11-1为结构b的外中空棱柱体,11-2为结构b的外中空圆柱体,12-1为结构b的内中空棱柱体,12-2为结构b的内中空圆柱体,13为密封内盖;14结构b柱体的空腔,15为纳米多孔陶瓷,16为含活性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层,17为纳米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实施例旨在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46]图1为具有结构a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由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3(MA01、MF01、MP02或MP01)制成,设备上部制成中空圆柱体2,下部制成实心圆锥体1,下部实心圆锥体I主要便于设备植入河道底泥,同时具有吸附重金属功能。上部设置成中空圆柱体2,且顶部设有网状不锈钢盖4,外部水可以通过中空圆柱体2柱壁渗入中空圆柱体2内部空腔5中,通过网状不锈钢盖流出;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3以纳米多孔陶瓷15为载体,纳米多孔陶瓷15的表面及内部包含丰富的纳米孔17,纳米孔17内表面密集规整修饰有含活性官能团的有机小分子层16ο中空圆柱体2外径为0.10?0.30米,内径为0.02?0.10米,长为0.5?2.0米,实心圆锥体I高为0.02?0.30米;整个结构a设备由5?30千克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3制成。
[0047]图2A及图2B为具有结构b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结构b包括上部柱体和柱体外部的柱罩,以及下部实心圆锥体6 ο上部柱体和下部实心圆锥体6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实心圆锥体6高为0.02?0.30米,主要便于设备植入和固定在河道底泥中。所述的上部柱体可以由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构成(图2A所示),外中空棱柱体1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之间区域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外中空棱柱体1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的柱壁上均密集分布有孔径为I?1.5毫米小孔10,外中空棱柱体11-1边长为0.02?0.25米,内中空棱柱体12-1边长比外中空棱柱体11-1边长短0.01?0.15米,内中空棱柱体12-1和外中空棱柱体11-1高均为0.5?2.0米;柱罩9-1为中空棱柱体,柱罩9-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边长比外中空棱柱体11-1边长长
0.03?0.05米,高与内中空棱柱体12-1及外中空棱柱体11-1高一致。或者,所述的上部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构成(图2B所示),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之间区域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1^01、1^01、1^02或1^01);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的柱壁上均密集分布有孔径为I?1.5毫米小孔10;外中空圆柱11-2直径为
0.02?0.25米,内中空圆柱体12-2直径比外中空圆柱11-2直径短0.03?0.20米,内中空圆柱体12-2和外中空圆柱体11-2高均为0.5?2.0米;柱罩9-2为中空圆柱体,柱罩9-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直径比外中空圆柱体11-2直径长0.03?0.05米,高与内中空圆柱体12-2和外中空圆柱体11-2高一致。柱体顶部有密封内盖13,密封内盖13防止底泥进入外中空棱柱体1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之间区域或者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之间区域;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可以采用网袋分装成小袋,填充在外中空棱柱体1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之间的区域或者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之间的区域。结构b设备中填充量为2?30千克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柱体和柱罩9-1 (9-2)底部与实心圆锥体6底面通过活动卡槽7连接,有利于柱罩9-1(9-2)安装和拆除。
[0048]图3为具有结构c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结构c的设备是由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3(1^01、1^01、10302或10301)构成的长方体砖块。长方体砖块尺寸大小为5?30cmX3?25cmX I?10cm;每块长方体砖状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重0.2?3千克。
[0049]实施例1
[0050]湘东地区某河流A段底泥中重金属镉含量为5.8mg/kg;锌含量为792.2mg/kg;铜含量为 263.1mg/kg。
[0051 ]选用双层菱形柱体设备,其菱柱体状外罩边长为0.2米,内里材料层外边长0.16米,内边长0.06米,内外壁开孔孔径为1.2毫米,柱体长度为lm,下部实心圆锥体高度0.15米,内装材料MAOl量为10kg。于河流底泥中每相隔3米插入一根材料柱,取走外罩,内里材料柱柱顶高出底泥表层0.lm。
[0052]通过4个月的周期处理,检测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至3.3mg/kg;锌含量降低至472.3mg/kg;铜含量降低至183.6mg/kg。通过延长数个处理周期,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锌和铜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0053]MAOl吸附的多重金属离子达到饱和,可以将MAOl用浓度为2.5wt %的EDTA溶液洗脱后,回收重金属镉、锌和铜,MAOl再生后的吸附容量达到原始材料的95%,可重复使用,如吸附的重金属离子量未达到饱和,可以继续使用。
[0054]实施例2
[0055]湘东地区某河流B段底泥中重金属镉含量为8.7mg/kg;锌含量为668.9mg/kg;铜含量为 233.6mg/kg。
[0056]选用材料柱设备,其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MAOl量为15千克,材料柱圆柱体直径为0.2米,长度为1.0米,内径为0.08米,底部圆锥高度为0.15米。将材料圆柱体垂直插入河道底泥中,每根柱子相隔2米,每根插入底泥后高出底泥表层0.1米。
[0057]通过12个月的周期处理,检测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至4.5mg/kg;锌含量降低至332.6mg/kg;铜含量降低至150.9mg/kg。通过延长数个处理周期,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锌和铜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0058]MAOI吸附的多重金属离子达到饱和,可以将MAOI用浓度为1.5wt %的EDTA溶液洗脱后,回收重金属镉、锌和铜,MAOl再生后的吸附容量达到原始材料的95%,可重复使用,如吸附的重金属离子量未达到饱和,可以继续使用。
[0059]实施例3
[0060]湘东地区某河流C段底泥中重金属镉含量为4.0mg/kg;锌含量为682.7mg/kg;铜含量为 221.8mg/kg。
[0061 ]选用材料砖设备,每块长方体砖状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MAOl和MPOl(质量1:1)重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河道底泥中埋入4块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深度在40厘米。
[0062]对通过12个月的周期处理,检测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至1.7mg/kg;锌含量降低至320.2mg/kg;铜含量降低至113.5mg/kg。通过延长数个处理周期,河道底泥中的重金属镉、锌和铜的去除率达到85%以上。
[0063 ] 如果MAOI吸附的多重金属离子达到饱和,可以将MAOI用浓度为I Owt %的盐酸洗脱后,回收重金属镉、锌和铜,MAOl再生后的吸附容量达到原始材料的90%,可重复使用,如果吸附的重金属离子量未达到饱和,可以继续使用。
【主权项】
1.一种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结构a或结构b: 结构a:由上部中空圆柱体(2)和下部实心圆锥体(I)组成,中空圆柱体(2)和实心圆锥体(I)由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3)构成; 结构b:包括上部柱体和柱体外部的柱罩,以及下部实心圆锥体(6);所述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构成,外中空棱柱体(1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之间区域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外中空棱柱体(I 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的柱壁上均密集分布有小孔(10); 或者,所述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构成,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之间区域填充有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的柱壁上均密集分布有小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构a的中空圆柱体(2)外径为0.10?0.30米,内径为0.02?0.10米,长为0.5?2.0米,实心圆锥体(I)高为0.02?0.30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构a中的中空圆柱体(2)顶部设有网状不锈钢盖(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结构b中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构成时,外中空棱柱体(I 1-1)边长为0.02?0.25米,内中空棱柱体(12-1)边长比外中空棱柱体(I 1-1)边长短0.01?0.15米,内中空棱柱体(12-1)和外中空棱柱体(11-1)高均为0.5?2.0米;柱罩(9-1)为中空棱柱体,边长比外中空棱柱体(11-1)边长长0.03?0.05米,高与内中空棱柱体(12-1)及外中空棱柱体(11-1)尚一致; 结构b中的柱体由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构成时,外中空圆柱(I 1-2)直径为0.02?0.25米,内中空圆柱体(12-2)直径比外中空圆柱(I 1-2)直径短0.03?0.20米,内中空圆柱体(12-2)和外中空圆柱体(11-2)高均为0.5?2.0米;柱罩(9-2)为中空圆柱体,直径比外中空圆柱体(11-2)直径长0.03?0.05米,高与内中空圆柱体(12-2)和外中空圆柱体(11-2)高一致; 结构b中的实心圆锥体(6)高为0.02?0.30米; 结构b中所述的小孔(10)的孔径为I?1.5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构b中的外中空棱柱体(I 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底部与实心圆锥体(6)底面通过活动卡槽(7)连接:或者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棱柱体(12-2)底部与实心圆锥体(6)底面通过活动卡槽(7)连接;柱罩(9-1)或柱罩(9-2)底部与实心圆锥体(6)底面通过活动卡槽(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构b中的纳米多孔陶瓷复合材料颗粒(8)用网袋分装成小袋,填充在外中空棱柱体(11-1)和内中空棱柱体(12-1)之间的区域或者填充外中空圆柱体(11-2)和内中空圆柱体(12-2)之间的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构b中的柱体顶部设有密封内盖(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治理河道底泥重金属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结构b中的内外双层中空棱柱体、内外双层中空圆柱体、柱罩及实心圆锥体(6)由不锈钢材料构成。
【文档编号】C02F11/00GK205653320SQ201521083222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公开号201521083222.0, CN 201521083222, CN 205653320 U, CN 205653320U, CN-U-205653320, CN201521083222, CN201521083222.0, CN205653320 U, CN205653320U
【发明人】奉向东, 王健, 江幸, 赵轶, 程坤, 周磊, 戴佰林
【申请人】湖南森美思环保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