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装两种反应液的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3976阅读:7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装两种反应液的试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分子生物学实验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属于低速离心试管。
技术背景塑料离心试管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及临床诊断检测上被普遍应用,几十年来在试管的色彩、材质、管壁厚度、管盖密封性能、管盖形状等方面有不少改进和发展。但所有离心试管只能在管内容纳一种溶液,而生物医学中越来多的试验需要由二种不同的溶液分成二个阶段来共同完成。在反应一定阶段后打开离心管再加入第二种溶液的传统方法,往往不能适应试验的需要或会产生很大的弊端。例如反应中间阶段产生的气体有毒或是下一步反应的底物,就不能用开管方法加入新的试剂。各种酶学测量需要在反应一定时间后使酶迅速失活,开盖加酶抑制剂既麻烦也影响操作精确性。在临床分子诊断中占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往往需要在闭管装态下加第二种试剂。例如嵌套式PCR需要在外套引物反应至一定循环后再加入内套引物;用荧光方法直接检测扩增产物,需要在反应结束后加荧光试剂,这都需要一种试管先能将二种不同的溶液分隔开来,而需要时在闭管的状态下使二种溶液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装两种反应液的试管,克服现有试管不能盛放二种反应,也不能在闭管状态下加第二种反应液的缺陷。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在管盖上预铸或连接一个管作为内管。预铸式内管的试管盖上开有一个小孔并有相应的小孔盖。连接式内管以螺纹或插口方式与试管管盖的内壁连接。预铸式或连接式内管形状为圆锥体或半圆锥体,圆锥体底有一个针孔,由于毛细管作用在自然重力状态下,内管能留盛少量液体。而半圆锥体的底部开有若干小孔,板上复一层有微孔的薄膜。同样,在自然重力状态下,内管能留盛少量液体。应用连接式内管时分别在试管和内管中加入液体,然后将内管连接在管盖上二种液体分开。需要使二种液体混合时将试管低速离心,在离心力作用下内管液体进入试管与试管内液体混合。应用预铸式内管时可用上述方法在反应前分别加二种液体,需要时则通过离心混合。有些反应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试管内的液体成份能耐高温,而内管中的第二种液体成份对热敏感。这就不能在反应一开始就将第二种液体加至内管。应用预铸式内管可以在高温反应完成后,打开小孔盖加第二种液体使其进入内管,然后再离心使第二种液体继而进入试管。由于管盖和试管紧密相配无空隙,而内管底部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针孔或有一层过滤介质阻挡,实际上对试管内的反应液而言是在闭管状态下加入第二种试剂。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低速离心试管的结构,在用途上使两种不能在反应前预混合的试剂在反应前就分别加入试管和内管中,需要时通过离心而不用打开试管使其混合,不但节约了操作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对于一些反应之后不便打开试管,如反应产物有毒有害、有产物污染等情况,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试管在使用状态下的正视图其中1---试管 2---内管 3---管盖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铸式试管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其中4---试管 5---内管 6---管盖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螺纹式试管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其中7---试管 8---内管 9---管盖
权利要求1.一种预装两种反应液的试管,其特征在于管盖上带有一内管,在自然重力状态下能容盛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其特征在于管盖上有一个小孔和小管盖相配,管盖内侧有一个预铸内管,内管是单一坡度或多坡度的圆锥体,底部有一个针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其特征在于管盖上有一个小孔和小管盖相配,管盖内侧有一个预铸内管,内管是单一坡度或多坡度的半圆锥体,半圆锥体底板开有若干小孔,其上覆盖一层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试管,其特征在于管盖内壁以螺纹或插口方式连接内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预装两种反应液的离心试管。其构造是管盖内侧预铸或以螺纹或插入的方式连接一个内管,内管为有一个小针孔的圆锥体,或底部有若干小孔,其上覆盖一层过滤介质的半圆锥体。在自然重力状态下,内管能留盛少量液体,与试管内液体分开。需要时则能通过低速离心而使之混合。应用本试管能使两种不便预混合的试剂在需要时在不开管的情况下混合,不但节约了操作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对于一些反应之后不便打开试管,如反应产物有毒有害、有产物污染等情况,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文档编号B01L3/14GK2803509SQ20042003727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7日
发明者徐定邦, 朱德芬, 谢文凯 申请人:徐定邦, 徐文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