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内式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11068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管内式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吸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内式吸收器。
背景技术
气液吸收过程是一种普通而又及其重要的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它在气体混合物分离、回收有用组分、有害废气治理及吸收制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常规的设备为吸收塔,无论是填料塔还是板式塔均存在设备结构尺寸较大,且吸收热不宜快速移取,系统密封相对较为困难等缺陷。这些缺陷对于一般性的气液吸收过程还是可以承受,但对于吸收制冷中吸收器而言是很难接受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内式吸收器,本实用新型可使强制风冷或自然风冷得以实现,不但增加了传热面积,提高了吸收速度,并且可防止满管流的发生,降低了被吸收气体在吸收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使得低压、小处理流量的气体吸收过程仍能获得满意的吸收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管内式吸收器含有吸收管、封头、封头法兰、管板法兰、气液分隔管、气液分隔管固定板、支撑筋板、支承盖和密封垫片,所述吸收管的上下两端都穿过管板法兰并且吸收管上下两端的外壳与管板法兰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每根吸收管上下两端内各插有一根气液分隔管,气液分隔管采用胀管的方法与气液分隔管固定板连接,气液分隔管固定板通过四根支撑筋板与管板法兰焊接起来;所述封头与封头法兰焊接连接,封头法兰与管板法兰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且封头法兰与管板法兰之间垫有密封垫片,上下对称的螺栓孔间安装有支承盖,起支撑作用。
所述吸收管有若干根,外表面布满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
本实用新型的管内式吸收器与现有的常规列管式换热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用较小的吸收管代替了原来较大的吸收塔筒体,把吸收移到了管内,由于吸收管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可使其管内增加吸收液扰动,强化吸收;由于吸收管外表面布满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增加了管外的传热面积及传热膜系数,强化了传热,加快了吸收热的移取,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吸收效果;本实用新型有若干根吸收管,其结构和列管式换热器相仿,所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没有壳体,吸收管直接裸露出来,有利于自然风冷或动力风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分隔装置,防止了满管流的发生,降低了被吸收气体在吸收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使得低压、小处理流量的气体吸收过程仍能获得满意的吸收效果。
整个吸收器可根据吸收处理介质的相容性采用不锈钢、碳钢、铜、铝及其它材料制造,加工及安装方便,可根据需要加工成各种形状及大小,或将其进行串联或并联以满足各种处理量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实用新型采用无壳体的列管式吸收器,可使强制风冷或自然风冷得以实现;2)本实用新型采用外表面布满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的吸收管,在不增加金属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管内吸收液的扰动,促进了传质过程,总的吸收速度和普通光管相比提高了40%左右;3)本实用新型采用气液分隔装置,防止了满管流的发生,降低了被吸收气体在吸收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阻力,使得低压、小处理流量的气体吸收过程仍能获得满意的吸收效果,从而为各种中小型无水冷却的吸收制冷系统如汽车空调、家用空调提供技术支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内式吸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收液出口 2-封头 3-被吸收气体入口 4-封头法兰 5-管板法兰 6-吸收管 7-气液分隔管 8-支撑筋板 9-吸收液入口 10-气液分隔管固定板 11-未吸收气体出口 12-密封垫片 13-支承盖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管内式吸收器含有吸收管6、封头2、封头法兰4、管板法兰5、气液分隔管7、气液分隔管固定板10、支撑筋板8、支承盖13和密封垫片12,吸收管6的上下两端都穿过管板法兰5并且吸收管6上下两端的外壳与管板法兰5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每根吸收管6上下两端内各插有一根气液分隔管7,气液分隔管7采用胀管的方法与气液分隔管固定板10连接,气液分隔管固定板10通过四根支撑筋板8与管板法兰5焊接起来;封头2与封头法兰4焊接连接,封头法兰4与管板法兰5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且封头法兰4与管板法兰5之间垫有密封垫片12,上下对称的螺栓孔间安装有支承盖13,起支撑作用。
吸收管6有若干根,外表面布满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新鲜吸收液从上部封头2的吸收液入口9进入吸收器,吸收液由于气液分隔管7的作用以环状的形式流入每一根吸收管6,而被吸收气体从下部封头2的被吸收气体入口3进入吸收器,大部分气体通过气液分隔管7进入吸收管6,在吸收管6内和环状流动的吸收液接触,由于吸收管6的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可使其管内增加吸收液扰动,强化吸收,不能被吸收的部分,通过上部封头2的未吸收气体出口11排走;吸收产生的热量,通过吸收管6外表面的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在自然风力或强制风力的作用下将热量带走,从而提高吸收能力;吸收了被吸收物质后的吸收液通过下部封头2的吸收液出口1排出,使吸收器连续工作。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解决在风冷及气体流量较小的各种特殊吸收场合,使吸收器在压力降不大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的吸收效果,从而为吸收制冷小型化及小型环保吸收处理装置的工业化应用及太阳能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管内式吸收器还可以作为小型精细化工厂吸收提纯装置,利用其灵活方便的组装形式及调整处理量的灵活性,及时调整生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柔性化工生产过程提供了一种高柔性的化工生产装置,而且它还可以用于节水型冷凝过程的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管内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含有吸收管、封头、封头法兰、管板法兰、气液分隔管、气液分隔管固定板、支撑筋板、支承盖和密封垫片,所述吸收管的上下两端都穿过管板法兰并且吸收管上下两端的外壳与管板法兰用焊接的方式连接,每根吸收管上下两端内各插有一根气液分隔管,气液分隔管采用胀管的方法与气液分隔管固定板连接,气液分隔管固定板通过四根支撑筋板与管板法兰焊接起来;所述封头与封头法兰焊接连接,封头法兰与管板法兰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且封头法兰与管板法兰之间垫有密封垫片,上下对称的螺栓孔间安装有支承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的外表面布满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内式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管有若干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管内式吸收器,含有吸收管、封头、封头法兰、管板法兰、气液分隔管、气液分隔管固定板、支撑筋板、支承盖和密封垫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吸收管外表面布满翅片形状的突起体,内壁布满三维突起体,在不增加金属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传热面积,提高了管内吸收液的扰动,促进了传质过程,提高了吸收速度,而且本实用新型能使强制风冷或自然风冷得以实现,适用于在风冷及气体流量较小的各种特殊吸收场合。
文档编号B01D53/18GK2744397SQ20042009509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2日
发明者方利国, 陈广怀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